酸棗核

酸棗乾燥的成熟種子

酸棗仁是鼠李科植物酸棗乾燥的成熟種子。酸棗仁藥性平,味甘、酸。歸肝、膽、心經。酸棗仁的化學成分包括三萜皂苷、生物鹼、有機酸、糖、揮髮油、蛋白質、黃酮等。其中,三萜皂苷和生物鹼是主要發揮作用的成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規定,乾燥的酸棗仁中,酸棗仁皂苷A的含量不得少於0.030%,斯皮諾素的含量不得少於0.080%。

簡介


● 正名:酸棗仁
● 英文名:Suanzaoren
● 拉丁名:ZiziphiSpinosae Semen
● 別稱:酸棗核、棗仁

功效與作用


● 酸棗仁具有養心補肝、寧心安神、斂汗、生津的功效。
● 現代研究表明,酸棗仁具有抗抑鬱、抗焦慮、抗驚厥、鎮靜、催眠、降血脂、增強免疫功能等作用。
● 酸棗仁可以用於治療虛煩不眠、驚悸多夢、體虛多汗、津傷口渴等。

用藥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 如果您有酸棗仁過敏史,那麼禁止使用酸棗仁。
● 體內有實邪者以及滑瀉者,請謹慎服用酸棗仁。
● 如果您正在使用防己等中藥,以及士的寧、苯丙膠等西藥,請務必提前告知醫生。
● 孕婦、哺乳期女性使用酸棗仁前請務必諮詢專業醫生。

如何使用酸棗仁


● 酸棗仁可以煎汁內服,可以研末內服,也可以製成丸劑或者散劑服用,服用時要遵循醫囑,不要自行增加或減少藥量。
● 煎汁內服時,每日常規用量為10~15克;研末內服時,每日常規用量為3~5克。
● 酸棗仁可以泡酒使用。
● ● 酸棗仁酒:和黃芪、赤茯苓、羚羊角等藥物配伍泡酒,有益氣清肝、祛風除濕、養心安神的作用,用於治療腳氣疼痛等症。
● ● 歸脾養心酒:和龍眼肉、黨參、黃芪等藥物配伍泡酒,有補脾養心、益氣養血的功效,用於治療思慮過度、勞傷心脾、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等症。

服藥期間我應該避免什麼


● 避免與防己、士的寧、苯丙膠等藥物同時使用。
● 生冷、油膩、腥膻、辛辣刺激的食物及茶類,可能會影響酸棗仁的藥效,食用前請諮詢醫生。
● 如果酸棗仁出現變質跡象,請不要繼續服用。

藥物毒性與不良反應


● 傳統醫學認為酸棗仁無毒。
● 過量服用酸棗仁,可引起以下嚴重不良反應,這時請立即停用並送往醫院搶救。
● ● 昏睡
● ● 失去知覺
● ● 出冷汗
● 過量或長期服用酸棗仁,可引起以下不適,這時要立即停用,並及時就醫治療。
● ● 口唇麻木
● ● 咽部有堵塞感
● ● 流口水
● ● 四肢麻木
● 如果需要長期服用酸棗仁,請諮詢專業醫生或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我該如何選購酸棗仁


● 酸棗仁的道地產區為河北邢台,遼寧、山西、陝西、內蒙古等地也有生產。
● 酸棗仁及加工品具有如下特徵:
● ● 酸棗仁為扁圓形或扁橢圓形,表面為紫紅色或紫褐色,平滑有光澤,有的有裂紋。酸棗仁有的兩面都為圓隆狀突起;有的一面比較平坦,中間有1條隆起的縱線紋,另一面稍微突起。酸棗仁一端凹陷,另一端有細小突起的合點。除去種皮後為白色,富有油性。酸棗仁氣味微弱,味道淡。品質好的酸棗仁粒大、飽滿,外皮為紫紅色。
● ● 炒酸棗仁外形類似酸棗仁。表面微微鼓起,微微有焦斑。略微有焦香氣,味道淡。品質好的炒酸棗仁粒大、飽滿,外皮有焦斑。
● 存放於陰涼乾燥的地方,注意防蟲蛀。

含酸棗仁的中成藥有哪些


● 心神寧片:具有養血除煩、寧心安神的功效,用於治療心肝血虛、失眠多夢、煩躁而驚、疲倦食少等。
● 阿膠遠志膏:具有寧心安神的功效,用於治療氣陰兩虛引起的心悸,緩解心悸、失眠、頭暈、多夢等不適。
● 安神膠囊:具有補血滋陰、養心安神的功效,用於治療陰血不足、失眠多夢、心悸不寧、五心煩熱、盜汗耳鳴等。
● 酸棗仁糖漿:具有清熱泄火、養血安神的功效,用於治療虛煩不眠、心悸不寧、頭目眩暈等。
● 棗仁安神顆粒:具有養血安神的功效,用於治療心血不足引起的失眠、健忘、心煩、頭暈等,也可以治療神經衰弱等症。

酸棗仁和柏子仁功效一樣嗎


● 酸棗仁是鼠李科植物酸棗乾燥的成熟種子,柏子仁是柏科植物側柏乾燥的成熟種仁。兩者既有相同之處,又有不同之處。
● ● 酸棗仁和柏子仁都具有養心安神、止汗的功效,都可以用於治療虛煩失眠、心悸多夢、多汗等。但酸棗仁多用於體虛多汗,柏子仁多用於陰虛盜汗。
● ● 酸棗仁還有生津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津傷口渴等。柏子仁還有潤腸通便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陰血不足、腸燥便秘等。

用藥誤區


● 誤區:酸棗仁研末服用時和煎汁內服時用量一樣
● ● 酸棗仁研末服用時和煎汁內服時用量不一樣。酸棗仁研末服用時,每日常規用量為3~5克;煎汁內服時,每日常規用量為10~15克。

其他注意事項


● 請記住:
● ● 使用中藥時,需要中醫進行辨證,合理應用。
● ● 用法用量以及療程應遵醫囑。
● ● 不要隨意使用中藥偏方。
● ● 不要相信非法中醫診所。
● ● 不應聽信廣告宣傳運用中藥。
● ● 不要隨意把自己所用中藥推薦給他人使用。
● 更多的、最新的中藥知識,請諮詢相關醫藥專業人員。

參考文獻


●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中藥飲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7.
● [2]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
● [3] 余傳隆,黃正明,修成娟,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中藥飲片卷。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
● [4] 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下冊。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 [5] 朱建華。中西藥物相互作用。第二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 [6] 羅興洪,趙霞,蔡寶昌。古今藥酒大全。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
● [7] 周德生,郭志華。本草害利釋義。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