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天門寺的結果 展開

天門寺

湖南省隆回縣天門寺

天門寺座落在隆回縣城正北60公里的望雲山山巔,海拔1492米,四南群山聳立。

簡介


天門寺座落在隆回縣城,晴天能出雲氣,雨天或有碧霞絳雲,氣象變化莫測。天高氣爽時,憑山遠眺,東可看到寶慶東塔,南可看到武岡雲山。

歷史


該寺始建於宋代(年份不詳),歷經幾次修葺。寺院座西朝東,東有龍頭岩,西為瞭望台,南依人行道,北臨百步嶺。寺殿分三重,前後兩殿原名邵陽殿(隆回原屬邵陽),中殿曰新化殿。前殿大門門楣上陰刻楷書“衡雲在望”四字,兩邊刻楷書門聯:“漓光普照資陽久,岳色遙連首望高”。右側有石塔香爐和石刻土地菩薩。中殿面闊七間,大門依舊,門額上有“盧公觀音殿”陰刻楷書,兩側的陰刻隸書對聯“寧代修真剎亦古,雲山在望天與齊”最為人所稱道。右側亦有石塔香爐,高6米。整個寺廟為木石構築,懸山頂,加蓋鐵瓦,佔地面積1180平方米。殿內供奉南嶽聖帝、壽佛爺爺、盧公仙人、觀音大士等眾多神像。寺院曾住有僧尼數十人,有公田數十畝。系方圓數百里群眾朝拜之聖地,四季香火不斷。
1952年因破除迷信,寺廟被毀。僧尼也各自離寺謀生。眾木雕神像被當地群眾疏散收藏。但石牆、石刻、石碑等古迹尚存。
1982年,部分信徒在隆回、新化、新邵漵浦、洞口、武岡及廣西桂林等地廣泛募捐集資,在原址上重修了天門寺。今寺內存石、鐵、木各類菩薩150餘尊。正龕供奉堯、舜、禹、南嶽聖帝、盧公仙人、佛祖菩薩、觀音大士等神像。兩廊羅列十八羅漢、二十四位天神。寺內還有大明宣德年銅造香爐、清代雕塑石獅,清光緒年間所鑄鐵磬、鐵鐘及清乾隆年間的碑刻。近年來,來此觀光、進香者與日俱增。
1982年,天門寺被公布為隆回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