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門寺
國家4A級景區
天門寺,又稱鑽天峪、小黃山。位於安徽蕭縣白土鎮戴村,始建於公元425年,南朝宋開國皇帝劉裕之子劉義隆在天門山興建寺院,因一山中劈,雙峰壁立,過此步步登高,如上天門,故名此山為天門山。天門寺因山得名。
天門寺佔地1.68平方千米,主要以寺廟為核心,多種景點環繞。寺周圍有孔子曬書台、硯墨池、飛來佛、螞蝦泉等景點。有殿堂20餘間,供有緬甸玉佛6尊及各種佛像40餘尊。
2000年,國家文物保護委員會授予天門寺院所在地為"中國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區"。2006年,天門寺被列為宿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10月,被評為國家AAAA級風景區。2015年,國家宗教局認證天門寺為中國佛教活動場所。

天門寺
唐,天門寺毀於戰亂。
北宋,重建天門寺。
元至正年間,禪僧靜本等大修擴建天門寺。
明宣德四年,知州楊秘重建,更名為“天門禪院”。
文革期間,天門寺文物大多受到破壞。
1990年,源戒法師修繕天門寺。
1993年,佛教界大師趙朴初書寫天門寺牌匾。
2006年,安徽省政府向全國推出“安徽南有迎客松,北有古青檀”的亮牌。

天門寺院
有殿堂20餘間,大多是彌勒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等依次而建。受地形限制大雄寶殿偏離中軸線,依靠北側的崖壁而建。大雄寶殿建在北側一處數十丈高的陡峭岩峰下,北牆與岩體相嵌,岩體下一塊巨石伸於大殿內,佛像坐落於巨石上。

益泉
硯墨池又名洗墨池、硯墨泉、墨泉,水池一米見方,深二米余,泉水旺盛,旱時不涸,雨天不溢,四周石壁及池底石塊皆呈黑色,故觀水色墨黑,相傳當年孔聖人曾在此洗墨,故名洗墨池。

藏書洞

古樹

桃花洞口

千佛塔
傳說孔子在蕭縣講學,聽說天門寺的風景迷人,也來欣賞,當從這個山腳下經過時下了一場大雨,孔子隨身攜帶的書被雨水打濕。天晴以後孔子就把書放到草叢上晾曬,後來這片草就再也抬不起頭來了。後來人們就把此地叫作“孔子曬書台”了。曬書場山坡各種野草茂密,但唯其二百多平方米的平坦處野草長勢奇特,歪斜一方。

聖場寺

石刻
天門寺供有緬甸玉佛6尊及各種佛像40餘尊。清代光緒年間,天門寺的真修和尚經廈門泛海至緬甸雕琢佛像,像成后,歷經整整兩年時間,將玉佛安全地護送到天門寺。

白馬王墓
天門寺院內存有國家級文物甲骨文石。
1998年,獲得蕭縣宗教局批准登記。
2000年,國家文物保護委員會授予天門寺院所在地為“中國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區”。
2006年,天門寺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8年10月,正式通過國家旅遊局組織專家進行的國家級4A級風景區評審。
2010年,被安徽省委統戰部、省宗教局表彰為省級和諧寺院。
2015年,國家宗教局頒發天門寺為中國佛教活動場所。

佛事活動
孔子曬書

孔子講學
劉義隆
公元425年,南朝開國皇帝劉裕之子劉義隆在天門山興建寺院,因山坳兩側的山頭是簸箕型延伸出去,又像天公的兩扇大門,得名天門山,因寺院建於此處故稱為天門寺。
飛來佛

飛來佛
石匠戲曰:你若能飛下院中不碰大殿,我便雕你為二佛爺。石匠話音剛落,一聲響亮,一巨石似從天降飛落在大殿前,因之,天門寺大殿上就有了泥塑的大佛爺及石雕的二佛爺。即飛來佛,二佛爺法相端莊,與如來佛無二,只是略小了點。
由於天門寺古松修竹,清雅幽靜,明、清兩朝常有學者借讀於此,留下了許多詩詞歌賦,最有名的為迴文詩。
對聯
仰驚六宇寬,變成幾多雨、幾多露、幾多雪、幾多風和雷,時出時入,時往時來,多少神奇誰鎖住?
俯瞰眾山小,看破一個嵩、一個衡、一個恆、一個泰與華,自東自西,自南自北,個中底蘊此平分。
《迴文詩》
民國時期,蕭縣知縣賴以平所作。是通體迴文詩,且正讀、倒讀時各刪去每句前兩字,又成了兩首迴文詩。
《游天門寺記》
清咸豐年間,知縣張吉梁。
《無題》
明萬曆年間,淮徐河務兩淮運同薊門許一誠題。
天門寺又稱尼姑庵,雖說是寺廟裡面修行的皆是尼姑。天門寺在“文革”中被毀,雖然仍有不少遊方僧慕名尋到這裡。可前後來了許多和尚,眼見寺廟被毀后都無奈地又走了。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有一個尼姑來到這裡,看中了這塊寶地,與當地政府簽訂協議,許諾自籌資金重建天門寺,條件是修好以後當住持,住持是女的,收的徒弟也是女的,可千年的寺名卻是不能改動的,所以就出現了寺院住尼不住僧的獨特現象了。
門票價格:20元
交通信息:蕭縣汽車總站到莊裡鄉的班車在戴村下。距離蕭縣城區大概14公里左右。
優惠政策:2月26日,從安徽省宿州市文化和旅遊局獲悉,宿州市所有A級以上旅遊景區將從恢復運營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對全國所有醫務工作者免費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