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藏經樓的結果 展開
- 藏經樓
- 寺院講經說法藏經的場所
- 南京
藏經樓
藏經樓
藏經樓位於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鐘山風景名勝區內,在中山陵與靈谷寺之間的茫茫林海中,現為孫中山紀念館,是孫中山奉安中山陵后修建的紀念性建築物,專為收藏孫中山先生的物品而建,並展出奉安大典珍貴史料。
主樓是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重檐歇山頂式宮殿建築,屋頂覆綠色琉璃瓦,屋背及屋檐覆黃色琉璃瓦,正脊中央豎有紫銅鎏金法輪華蓋,梁、柱、額、枋均飾以彩繪,整座建築內外雕樑畫棟,金碧輝煌,氣勢雄偉,極為壯觀。
1934年11月,藏經樓由中國佛教會發起募建,1935年10月竣工。
1987年5月7日,經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將藏經樓闢為孫中山紀念館。
2009年6月1日上午,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一行參觀孫中山紀念館。
藏經樓
主樓共三層,底層為講經堂,並有夾樓聽座;二樓為藏經、閱經及研究室;三樓為藏經室總面積1600平方米。一樓中部大廳上高懸一座火炬形大吊燈,廳頂部飾有鎏金的八角形蓮花藻井,顯得豪華宏麗。
樓後有迴廊式建築,長125米,壁面鑲砌的是馮玉祥將軍捐贈送的“三民主義”學說全文碑刻,共青團6講138塊,計15萬5千餘字。每講分別由當時的書法家張乃恭、陳天錫、連聲海、李啟琛、葉恭綽、鄭洪年、陳仲經、蔡允、胡滌、彭醇士、王宜漢、李宣倜、王賢、鄧糞翁等人書寫,是一組書刻俱佳的珍貴文物。
僧房五間,建在中軸線上,僧房后建有東西廂房四間,東西碑廊各長125米,左右對稱,環繞主樓與僧房。東西碑廊各25間,廊壁鑲嵌愛國將領馮玉祥捐獻的河南嵩山青石碑138塊,碑高1.9米,寬0.9米,碑文為孫中山先生《三民主義》全文,計15.5萬餘字,都出於國民黨元老名家手筆。由蘇州吳縣石刻藝人唐仲芳帶領弟子用了一年半時間完成。由於書寫者不同,因此刻出的碑文風格各異。138塊碑刻是近代文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937年,日本侵略者侵佔南京后,將主樓、僧房及碑廊付之一炬,主樓系用鋼筋水泥構造,倖免於難,而碑廊因用磚瓦木結構,當時化為灰燼,僅剩碑廊基礎及碑刻。“文革”期間,碑廊、碑刻與藏經樓一樣也遭到嚴重破壞。戰火中倖存的9間碑廊被拆,138塊碑刻無一倖免。碑文被鐵鎚“過堂”'無一完好,碑毀字滅,見者無不哀嘆。要使這組技術複雜且又珍貴歷史文化遺產按原貌再現,任務甚是艱巨。經文物部門和專家學者多次研究修復方案,又經四個單位試修,最後確定選字刀法、風格、做法力爭與原構件相符,在不準更新、不失原貌的前提下制訂能粘接的粘接,能修補的修補的修復方案,基本恢復了原貌。
藏經樓前廣場,矗立著一尊孫中山先生銅像,這尊銅像是孫中山先生生前的日本好友梅屋庄吉先生贈送的。早在1895年1月孫中山從美國檀香山到香港,組織興中會總部,這時與香港“梅屋照相館”的老闆梅屋庄吉相識,曾多次接受梅屋捐助的活動經費。不久袁世凱竊國稱帝后,孫中山先生被迫去日本,就住在梅屋庄吉家中。1915年10月25日,孫中山與宋慶齡的結婚典禮也是在梅屋家中舉行的。
藏經樓作為孫中山紀念館館內藏有中山先生經典著作、奉安照片等珍貴史料,用以展示孫中山先生史跡。大廳四壁鑲嵌著孫中山先生手書的《建國大綱》全文巨匾,正面壁上鐫刻胡漢民手書《總理遺囑》,兩側是孫中山手書“人類進化,世界大同”對聯。主樓後面長達125米的大型碑廊上,刻有孫中山先生所著、長達15.5萬字的《三民主義》全文。紀念館一直到孫中山先生奉安60周年前夕才正式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