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安大典

奉安大典

奉安大典,即民國十八年(1929年)6月1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南京為孫中山先生舉行的葬禮。

奉安大典是由南京國民政府前後歷時四年為中國國民黨、中華民國的締造者、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舉行的黨葬,儀式極隆重。

中山陵選址


孫中山先生
孫中山先生
孫中山先生安葬在南京的墓地是他親自選的。早在1912年3月31日,孫中山辭退了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職務,4月1日一早,便約了胡漢民等人騎馬去紫金山打獵,他在攀登到紫金山的中部南坡時,向遠處眺望,頓覺心曠神怡,悠然自得,看中了這塊風水寶地,就高興地對同行人說:“候他日逝世,當向國民乞求一塊土,以安置軀殼耳!”傳說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時,靈谷寺的主持長老也曾向孫中山推薦過這塊葬地。
南京中山陵
南京中山陵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病逝於北京。根據他生前的願望,當時的北洋軍閥政府下令國葬孫中山於南京紫金山南麓,由孫中山夫人宋慶齡女士偕同兒子孫科,林煥廷等人,來實地勘察,選定墓址,並從登報懸賞徵得的40餘份陵墓建築圖案中,選定採用獲得首獎的著名建築師呂彥直設計的自由鐘形圖案,於1926年3月12日奠基動工,1929年春建成。

事件介紹


停靈

移靈專輪渡長江
移靈專輪渡長江
1929年5月28日上午,停放在北京碧雲寺的孫中山先生遺體由專列運來南京。孫中山靈櫬抵達南京后,停靈於國民黨中央黨部禮堂。從5月28日起由中央委員、各特任官輪流在中央黨部守靈,3人為一班,每班4小時。第一班由蔣介石、譚延闓、胡漢民守靈。守靈共22班,直至6月1日奉安日為止。

封棺典禮

5月29日至31日為公祭日。三天公祭結束后,5月31日下午6時,舉行封棺典禮,由蔣介石主持,席楚霖任宣贊。參加封棺典禮的有宋慶齡、孫科、陳淑英、孫治平、孫治強、孫穗英、孫穗華孫婉戴恩賽、孫滿、孫乾、陳少白、林煥廷、何香凝、宋靄齡、宋美齡、宋子良、鄭洪年、胡漢民、譚延闓等人。眾人鞠躬默哀后,由蔣介石率領依次至靈前瞻仰孫中山遺容,然後封棺。蔣介石、孫科、孔祥熙率領孫中山生前衛士黃惠龍、馬湘、陳興漢、劉鉞、肖芹將銅棺安蓋。蔣介石、孫科、孔祥熙親自出葬。7時,奏哀樂,行三鞠躬禮,然後依次退出,封棺典禮結束。

奉安日

6月1日是奉安日。凌晨2時,奉安委員會特備的汽車已停在中央黨部二門前院內。奉安總指揮朱培德、總幹事孔祥熙以及各組正副主任都已到場,指揮各幹事分別作好準備。從凌晨2時起,沿中山路兩旁已擠滿送殯的群眾。3時20分,宋慶齡、孫科夫婦及子女、蔣介石夫婦、宋子文夫婦、宋靄齡、楊道儀(朱執信夫人)、唐紹儀、陳少白、張繼葉恭綽、頭山滿、犬養毅、梅屋庄吉、宮崎龍介以及全體中央委員、國府委員、葬事籌備委員、迎櫬專員、各國專使代表等陸續到達中央黨部。
移靈原定於上午5時,因恐不能按時到達陵墓,臨時由奉安委員會決定改於上午4時起靈。這時,孫中山家屬親故、中央委員、國府委員、各特任官、葬事籌備委員、迎櫬專員等都進入靈堂,依次排列,各國專使則退至前院,肅立恭候移靈。典禮由胡漢民主祭,然後,由孫中山家屬、親故及中央委員、國府委員、奉安委員、迎櫬專員、葬事籌備委員等恭候靈櫬,總幹事孔祥熙執旗前導。4時15分,獅子山炮台開始鳴禮炮101響,靈櫬移出大門,由杠夫抬上汽車。汽車的四周遍扎白綵球,上覆黨旗、國旗。
奉安大典
奉安大典
靈櫬扶上汽車后,孫中山家屬、親故及各委員、各國專使等即加入第七行列,宋慶齡、陳淑英、孫婉、何香凝、宋美齡、宋靄齡等家屬和女眷在特製黑色布幔內步行出中央黨部,分乘馬車隨靈護送,其餘男賓則分左右兩列分別執紼步送。4時25分,號兵吹起啟行號,靈車啟動。200餘名軍校學生任護靈團,全副武裝,分列兩側,隨行護衛。裝甲車及騎兵連在前面開道,由一名騎兵長官騎黑馬,手執開道旗。送殯各機關團體共分十行列,在事先指定的地點依次加入,隊伍長達五六里,朱培德任總指揮,姚琮、谷正倫、張治中分任各有關行列指揮。
迎櫬大道沿途搭起松柏牌樓、青白布牌樓及救護棚等51座,沿途瞻仰送殯的群眾達50萬人,航空署並派飛機5架迴翔空中致敬。上午8時,各行列先後到達紫金山麓,由糾察員引導至指定地點肅立恭候。奉安籌備人員也將靈輿安置於石級前廣場上守候。靈輿為亭子式,用藍綢裹扎,四周懸白綢綵球。杠夫108人分別肅立在靈輿兩側等候。9時零5分,遺像亭到達廣場,亭前有“肅立”、“致敬”旗兩面,全體參加人員即將向肅立致敬。不久,各國專使、外賓也列隊到達,登上第一層石級平台恭候。
9時20分靈車緩緩開到廣場,停在靈輿前。家屬下車,進黑色布幔中肅立於靈櫬之側。中央委員、國府委員等送櫬人員由總指揮朱培德、總幹事孔祥熙指揮,各按規定地點肅立。9時30分,由孔祥熙、吳鐵城、鄭洪年等率領杠夫10人將靈櫬從靈車上降下,移上弼輿。9時45分起杠,步石級而上。國民政府樂隊40名樂師奏哀樂前導,宋慶齡率領眾親屬等女眷在布幔內步行送殯,執紼人員在兩側恭扶前進。10時零8分,靈輿抵達祭鯔前平台,杠夫換用小杠,宣贊員宣贊,執紼人員恭扶靈櫬入靈堂,停於中央,肅靜片刻后,由宣贊員宣贊,舉行奉安典禮。奏哀樂后,全體行三鞠躬禮,然後獻花圈,讀誄文,蔣介石主祭,譚延闓、胡漢民、王寵惠、戴季陶、蔡元培陪祭。
典禮完畢后,孔祥熙率領杠夫將靈櫬移入墓室,孫中山親屬、中央代表蔣介石、故舊代表犬養毅、各國專使代表歐登科隨同進入墓室,率領杠夫將孫中山靈櫬奉安於壙內。這時,獅子山炮台響起101響禮炮,全國民眾停止工作,默哀3分鐘,12時正,奉安完畢。在祭堂內參加大典的人員依次進墓門瞻仰。然後回到祭堂,全體集合,再行鞠躬禮,奏哀樂。最後,由孫中山夫人宋慶齡率領孫科夫婦、戴恩賽夫婦等將墓門關閉,準備極為隆重的奉安大典告成。

歷史意義


中山陵祭堂孫中山先生坐像
中山陵祭堂孫中山先生坐像
孫中山奉安大典是我國現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奉安大典完畢以後,奉安委員會決定成立一個總理奉安專刊編纂委員會,以蔣介石、胡漢民、戴季陶、孫科、葉楚傖、于右任、孔祥熙為委員,指定梁寒操為編輯主任,鄭洪年、高秉坊、孫璞、符熙騰、夏光宇、劉毅夫等為編輯,負責編寫《總理奉安實錄》。這本書詳細記載了孫中山靈櫬移靈、奉安及中山陵興建的經過,一年後付印出版,共出平裝本13680冊,精裝本543冊,由國民黨中央宣傳部贈發,除參加奉安大典的各界代表每人贈送一冊外,並贈送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精裝本100冊。此外,參加奉安大典的人員,每人還贈送一枚銅質奉安紀念章。章的正面是孫中山頭像,背面是中山陵圖案,圖案上方是吳敬恆篆書:“孫中山先生安葬紀念中華民國十八年三月十二日”。章上的這個日期是錯誤的,奉安紀念章是孫中山葬事籌備委員會在1928年12月1日舉行的第63次會議上決議向美商定製的,後來奉安日期更動,但紀念章已鑄就,無法更改。每枚紀念章用一個藍綾鑲制的盒子盛裝,十分精緻美觀。
奉安大典前後,各國政府及海內外人士出於對孫中山的敬意,還紛紛贈送了許多珍貴的紀念品,計有銀盾24隻,鏡屏16隻,祭幛11幅,花圈279隻,銀花圈3隻,磁花圈2隻,銅面花圈1隻,繡花花圈1隻,瓷屏40面,瓷瓶9隻,銀鏡架4隻,孫中山遺像5幅,孫中山銀像3幅,銅像2座,石像1座,瓷立像1座,其它銀器(銀杯、銀屏、銀匾等)20件,以及各種鼎、旗、燈、鍾、碑等,各種花木5985株、421盆。各國贈送的花木中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法國租界工部局所贈送的1500株法國梧桐懸鈴木),栽在通往中山陵的陵園大道上,現已蔚然成蔭。由於奉安前夕各方贈送的禮品很多,奉安委員會在南京毗盧寺設立了收禮處。奉安大典結束后,這些禮品以及北京迎櫬專員辦事處及陵墓拱衛處所收禮品一併陳列於勵志社(即軍官俱樂部,現為中山東路鐘山賓館),後來又將陵園萬福寺改建為奉安紀念館,所有奉安禮品均陳列於該館。除了禮品外,奉安期間,國內外各界人士及各單位團體還捐贈了現款7731447元,用於在中山陵的周圍建造各種紀念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