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際可

明末武將

姬際可(1602年-1683年),字龍峰(有的誤寫為龍鳳、隆豐、隆風),山西蒲州人(今山西省永濟市),明末武將,有神拳之稱,傳出六合槍法及拳法,是心意六合拳心意拳形意拳的始祖。其後人稱姬際可曾在少林寺學藝,故有源出少林之說。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姬際可
姬際可
姬際可年少時,在家塾里學文習武。他刻苦用功,聰明過人,深得家長和教師的喜愛。後來姬際可在終南山訪得名師,並得到岳武穆拳譜(岳武穆王拳經)〔未有佐證,疑為後人相傳〕。姬際可精通大槍,據說他練“點椽功”時騎戰馬,手握大槍,每次就在乘馬疾馳瞬間,總能刺中屋檐下椽頭。又聞“老年破流寇於村西,手殲渠魁,人號‘神槍’”。傳出六合槍法。後來因為清朝禁止人民私藏兵器,相傳姬際可依照六合槍法創出六合拳法,成為後世形意拳的始祖。
姬際可除了把功夫傳授給六個兒子外,傳人有河南馬學禮,和十餘歲從姬際可學拳的山西曹繼武。把心意拳授與少林寺武僧,稱之為“心意把”。

忠明反清


由於受過傳統的教育和曾任職明軍武將,際可有強烈的忠明反清思想。甲申之後,際可已屆中年,總想組織反清志仁,共圖復明大業,於是出走解縣,朝關帝廟,往東南越中條山經平陸去河南。馬越過中條山時不慎失蹄,將際可翻下深澗,他憑多年功夫,手攀懸崖絕壁,又爬上了小路。到河南后,他聽說各地反清志士雲集少林寺,便欣然前往。際可在少林寺表演了拳術和槍術,受到少林寺僧人稱讚;際可觀看少林寺僧人習武,也大受啟發。在少林寺居住期間,一天他在寺內讀書,忽見兩雞相鬥,遂悟其理,何不根據各種動物之長獨創新意?於是參照當時盛行於少林寺的龍、虎、豹、蛇、鶴五拳創立了新的拳種,取名心意六合拳,前後各六勢,概括為:雞腿、鷹捉、龍身、熊膀、虎抱頭、雷聲。從學者甚多,後人得其真傳者以河南馬學禮、山西戴隆邦為最。
際可居少林寺十年,眼看清軍節節勝利,復明已成泡影,便離寺歸里,教授子孫。姬氏後人稱心意六合拳(形意拳)為“際可拳”。某年黃河西岸來一夥強人,侵害百姓,搶掠財物,際可組織村民奮力抵抗,親手殲滅魁首,保衛了家鄉,贏得了鄉親們的尊敬。

奉先堂


紀念活動
紀念活動
際可去世后,葬於祖塋之內,立碑紀之。後人尊際可為夫子,在村中央建“奉先堂”,畫像供奉,每年節日子孫來祠進香朝拜。此風一直延續二百餘年,直到“文化大革命”中廢家祠、燒畫像、毀弓箭而作輟。然而際可的形象仍然清晰地留在人們的記憶中:他瘦長臉、身高約一米八,鬚髮皆白,身穿淺蘭色明代服裝安詳地坐在彩繪木墩上。像旁有後人書寫的對聯:
創業本艱難要留好樣於子孫
守成非容易不可負慚於祖宗

影響


際可所創的心意六合拳(后發展出形意拳)經其門人豐富完善,已成為我國名拳之一,併流傳於海外。因此他的名字也會永遠留在國內外武術愛好者的心裡。
徠姬際可,字龍峰,今山西永濟縣張營鄉尊村人(古地名:永濟縣陶邑鄉諸馮里),明末清初人,生卒年代不詳,據傳是六合心意拳的首傳者。
姬氏族譜1
據張營鄉藏乾隆《姬氏族譜》載:“際可,訓次子,字龍峰。技勇絕倫,老年破流寇於村西,手殲渠魁,人號‘神槍’,傳藝河南,至今人以夫子事之。”又據拳界流傳的《六合拳序》載:“獨我姬公,名際可,字隆風,生於明末國初,為蒲東諸馮人氏,訪名師於終南山,得武穆王拳譜。”這是較早記載姬氏名諱的文獻。
光緒《永濟縣誌》中的尊村 山東孫業民先生曾往永濟考察,據他公布的資料,姬際可明萬曆三十年(1602)生於山西蒲州諸馮里北義平村(此為明代地名,清初改稱宗村,清中葉又改稱尊村),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去世,娶妻謝氏,生子六,依次為甲傑、甲偦、甲偉、甲傣、甲僑、甲侃。父姬訓,字學古,為遷蒲第八代,生二子二女,長子際時,字奇峰。又據尊村口傳資料稱:姬際可弱冠訪少林,壯年被聘入少林寺傳藝,多年往返晉、秦、豫之間,少林寺有姬際可遺像和生平記載,曾創際可拳,傳於少林內外。
關於姬際可的名號及其與六合心意拳的關係,在河南拳譜中也多有論及,如雍正十三年(1735)正月新安王自誠在其《拳論質疑序》中寫到:“拳之種類不同,他端亦不知創自何人,惟此六合拳則出自山
姬氏族譜2西姬龍、姬鳳。二師乃系明末人也,精於槍法,人皆以為神……於是將槍法為拳法,會其理為一本,通其形於萬殊,名其拳曰六合。”這個序有不同的傳抄版本,唐豪《行健齋隨筆·形意拳鼻祖與譜》轉抄陳鑫(1849-1929)《三三拳譜》作:“拳之類不一,其端不知創自何人?唯六合出於山西龍鳳姬先生。先生,明末人也。精槍法,人呼為神。……於是變槍為拳,理會一本,形散萬殊,拳名六合,前後各有六勢”。再如在河南《六合拳譜》的開篇有:“山西平陽府蒲州人,居均村,姓姬名宏,字是隆豐,老先生留下譜論,傳於習武君子鑽心細玩,以思其理。”湖北荊州蘆鴻家藏朱忠美所傳拳譜記載為:“陝(山)西省平陽府姬家村人。父姬壽榮,膝下二子,長子姬龍,次子姬鳳,留拳譜一套,傳天下習武豪傑……”另有據說是清末的《心意拳自來》(待考)載:“查此拳出自姬姓兄弟二人,一名姬龍,一名姬鳳,系山西平陽府蒲州人,家住均村。二師之前,代遠年湮,究無所考,惟二夫子,留此譜論,傳於習武君子。”
綜合考察以上資料,談及姬際可與心意拳相關的文獻基本都是來自心意拳界,在永濟及少林寺並無相
姬氏族譜3應的印證材料被發現。
關於姬際可拳技的傳人,拳譜載有曹繼武、馬學禮、南山鄭氏等人,前兩者實無旁證,年代也存在斷
姬氏族譜4層,南山鄭氏無法考證,只能期待更多的資料發掘。
又有人說姬際可參與了反清復明活動,但查與之同時的著名相關人士傅山(1607—1684,字青主)、顧炎武(1613—1682,字亭林)等人的著述資料,乃至於戴廷栻(1618—1691,字楓仲)的相關資料,均未發現有關其人其事其拳的蛛絲馬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