腌鹹菜

菜肴

腌鹹菜,是一道美味的菜肴。腌制就是讓食鹽大量滲入食品組織內來達到保藏食品的目的,這些經過腌制加工的食品稱為腌製品。鹽腌製品有腌鹹菜、腌肉、腌禽蛋、腌制小黃瓜、腌蘿蔔乾等。

食物簡介


鹹菜可以算是一種中國文化。西方似乎沒有鹹菜。“洋泡菜”則不能算鹹菜。日本有鹹菜,但不知道有沒有中國這樣盛行。“文革”前福建日報登過一則猴子腌鹹菜的新聞,一個新華社歸僑記者用此材料寫了一篇對外的特稿:“猴子會腌鹹菜嗎?”被批評為“資產階級新聞觀點”。──為什麼這就是資產階級新聞觀點呢?猴子腌鹹菜,大概是跟人學的,於此可以證明鹹菜在中國是極為常見的東西。中國不出鹹菜的地方大概不多。各地的鹹菜各有特點,互不雷同。北京的水疙瘩、天津的津冬菜、保定的春不老。“保定有三寶:鐵球、面醬、春不老”。蘇州的春不老,是用帶纓子的很小的蘿蔔腌制的,腌成后寸把長的小纓子還是碧綠的,極嫩,微甜,好吃,名字也起得好。保定的春不老想也是這樣的。周作人曾說他的家鄉經常吃的是咸極了的鹹魚和咸極了的鹹菜。魯迅《風波》里寫的蒸得烏黑的乾菜很誘人。腌雪裡蕻南北皆有。上海人愛吃鹹菜肉絲麵和雪筍湯。雲南曲靖韭菜花風味絕佳。曲靖韭菜花的主料其實是細切晾乾的蘿蔔絲,與北京作為吃涮羊肉的調料的韭菜花不同。貴州有冰糖酸,乃以芥菜加醪糟、辣子腌成。四川鹹菜種類極多,據說必以自貢井的粗鹽腌制乃佳。行銷全國,遠至海外,堪稱鹹菜之王的,應數榨菜。朝鮮辣菜也可以算是鹹菜。延邊的腌蕨菜北京偶爾有賣的,人多不識。福建的黃蘿蔔很有名,可惜未曾吃過。福建每到秋末冬初,多數人家都腌蘿蔔乾。到店鋪里學徒,要“吃三年蘿蔔乾飯”,言其缺油水也。
腌鹹菜
腌鹹菜
聞名遐邇的潮汕鹹菜,素以金黃晶瑩,酸甜酥脆,香醇爽口,風味獨特而令人饞涎欲滴,飲譽海內外市場,廣受海內外潮人的青睞。潮汕鹹菜的主要產地汕頭的仁和街、鮀浦、蓮上、灣頭、地都,壩頭等鄉鎮作為潮汕三寶之一的潮汕鹹菜,潮汕鹹菜也是潮汕海內外上千萬僑胞的思鄉之物,過年送禮必備。所具特有的潮汕特產,“飯中魚肉不如一口鹹菜”,這也是一種傳統文化的魅力。中國鹹菜多矣,此不能備載。

製作方法


製作材料

食材用量
芥菜500g
200g
適當

製作步驟

步驟圖片說明
步驟一
步驟一
步驟一
芥菜洗好曬乾,曬一天,曬久了葉子會變黃。用粗鹽灑在芥菜上搓一會兒不要搓太爛。
步驟二
步驟二
步驟二
每棵都要用鹽搓好。
步驟三
步驟三
步驟三
把芥菜放在罐子里,再把剩下的鹽加溫水融化掉倒進罐子里,水要倒滿,用保鮮膜封好罐口

潛在危害


危害分析

在腌制過程中,亞硝酸鹽能抑制肉毒梭狀芽孢桿菌及其他類型腐敗菌生長,具有良好的呈色作用和抗氧化作用,並且能改善腌制食品的風味。但是,亞硝酸鹽能與腌製品中蛋白質分解產物胺類反應形成亞硝胺,亞硝胺是一種強致癌物,腌制食品中亞硝酸鹽的存在是主要的潛在危害。
腌鹹菜
腌鹹菜
傳統蔬菜腌制的時間很長,並不是腌幾天就能拿出來食用的。一般來說,蔬菜腌制剛開始的時候亞硝酸鹽的含量會不斷增長,達到一個高峰之後就會下降。這個峰叫做亞硝峰。有的蔬菜出現一個峰,也有的出現三次高峰。一般來說,蔬菜腌制一周左右的亞硝酸鹽含量最高,而到20天之後就已經很低了。這個時候再吃,就比較安全了。而一些餐館為降低成本,可能沒有等到足夠長的時間就把腌菜拿來做菜,而且食客們吃的數量又比較大,容易造成事故。蔬菜腌制的時候應選擇施氮肥比較少的蔬菜,盡量把菜洗乾淨,用乾淨的水和缸來腌,讓蔬菜腌制缸少進空氣。
為了降低腌制蔬菜中亞硝酸鹽的含量,還可在蔬菜腌制時放點維生素C,1公斤白菜放4粒維生素C,放入維生素C的作用主要是阻斷亞硝酸鹽的生成,而且還能防止酸菜生霉,減少酸敗和異味。鹽也要放夠量,要腌透。用鹽不足,細菌不能被完全抑制,會使菜中硝酸鹽還原成有害的亞硝酸鹽。

急性中毒

人體長期攝取大量亞硝酸鹽,可使血管擴張,血液中血紅蛋白的鐵被氧化而不能與氧結台,產生氧化血紅蛋白血液病,使血液的輸氧能力降低、血球破壞,在血漿和尿中出現血色素使腎小管堵塞。一般人體攝入 0.3~0.5 g 的亞硝酸鹽可引起中毒,超過 3g則可致死。

致癌作用

亞硝酸鹽能與腌肉中蛋白質分解產物胺類反應形成亞硝胺,亞硝胺是一種強致癌物,據動物試驗,一次多量或長期攝入都可引起癌症。人類的鼻咽癌、食道癌、胃癌、肝癌等都與亞硝胺有關。亞硝胺在體內微粒體羥化酶作用下,經過一系列代謝,使細胞產生突變或癌變。

致畸作用

研究表明,亞硝酸鹽能夠透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6個月以內的嬰兒對亞硝酸鹽特別敏感,5歲以下兒童發生腦癌相對危險度增高與母體經食物攝入亞硝酸鹽量有關。此外,亞硝酸鹽還可通過乳汁進入嬰兒體內,造成嬰兒機體組織缺氧,皮膚、黏膜出現青紫斑。

降低危害


化學方法

運用化學方法來降低亞硝酸鹽主要有:通過添加天然物質,從而阻斷亞硝胺的合成,如蒜汁、薑汁、蘆薈汁等;添加抑菌劑部分替代亞硝酸鹽的作用,如抗壞血酸、檸檬酸等,其作用機理也是阻斷亞硝基與仲胺的結合,防止亞硝胺的產生;添加一些能起到類似亞硝酸鹽發色或防腐作用的物質,如紅曲色素、抗壞血酸等。

生物方法

生物方法主要是利用微生物降低腌製品中的pH值、產生亞硝酸還原酶降解亞硝酸鹽的微生物或者直接利用亞硝酸還原酶降低腌製品中亞硝酸鹽含量。有學者利用植物乳桿菌、腸膜明串珠菌、乳酸片球菌和短乳桿菌凍干菌粉,製成一種直投發酵劑,對酸菜中亞硝酸鹽的降解率達98%,該技術可用於工業化生產。也有研究從巨大芽胞桿菌中分離純化得到亞硝酸鹽還原酶,酶反應的最適溫度為 40℃、最適pH 為 6.5,熱穩定性好,80℃下保溫4h后仍有70%~80%的酶活力,將該酶和特異性輔酶組成的複合酶製劑,在肉的腌制過程中加入,在不改變蒸煮香腸的加工工藝條件下,使亞硝酸鹽的殘留量比原來降低 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