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師

帝王師

帝王師,一般由德高望重之人擔任,為古代皇帝的老師,是輔助皇帝的重要大臣。在中國的古詩詞中,“帝王師”一詞一般被用作特指,專指姜子牙、張居正等。

詞語解釋


①皇帝的老師。
②做皇帝輔助的股肱大臣。
③在詩詞中有時專指姜子牙、張良、張居正等人。

詩歌


【年代】:唐
【作者】:李白——《贈錢征君少陽》
【內容】
白玉一杯酒,綠楊三月時。
春風余幾日,兩鬢各成絲。
秉燭唯須飲,投竿也未遲。
如逢渭水獵,猶可帝王師。
【註釋】
李白詩“帝王師”此處專指:姜子牙。

著名的帝王師


商朝的伊尹
周朝的姜子牙
漢朝張良
三國蜀國諸葛亮
萬曆帝 張居正
崇禎帝文震孟
清朝:順治帝 通琇、湯若望
康熙帝 湯若望、陳廷敬、彭而述、南懷仁
雍正帝鞏建豐、何世基、徐元夢、蔣廷錫
乾隆帝 朱軾、張廷玉、嵇曾筠、潘仕權、洛桑丹貝准美、張照、劉尊和
嘉慶帝 王爾烈、周煌公、戴聯奎
道光帝 戴聯奎、曹振鏞、沈岐
咸豐帝 師匡源、杜受田、翁心存
同治帝 劉崐、李鴻藻、翁同和
光緒帝 李鴻藻、翁同和、孫家鼐、夏同善
宣統帝 李殿林、陳寶琛

三代帝王師


祁寯藻(1793—1866)字穎叔、淳浦,號觀齋、息翁,山西壽陽縣平舒村人。戶部郎中祁韻士之子。道光進士。歷官至軍機大臣,左都御史,兵、戶、工、禮諸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道光十九年(1839)赴福建籌辦海防,查禁鴉片。咸豐帝即位,更得重用。后自請辭官。咸豐、同治之際,密陳厘捐病民,力請罷止。論時政六事。同治元年(1862),供職弘德殿,教同治帝讀書。五年後卒。
世稱“三代帝師(道光、咸豐、同治)”、“壽陽相國”。他一生忠清亮直,勤政愛民,舉賢薦能,政績卓著,對朝政有影響。其書法由小篆入真行,師承二王,出顏柳,參以山谷,深厚遒健,自成一格,為清代中晚期著名書法家,有“一時之最,人共寶之”“楷書稱首”的讚譽。

趣話帝王師


自孔子以後,做“帝王師”正是千百年來中國文人(士子)的最高理想,以此作號召,足以聳動人心。
在中國歷史上,每位新君登基,都要到孔廟祭拜一番,雖是做秀卻頗具效果,最顯著的就是增加了王室對文人的親和力,從此,便很少有文人能擺脫“帝王師”情結了。在“帝王師”的迷夢裡,多少英雄豪傑甘心屈奉,為一家之天下迷失了自我喪失了獨立判斷的能力。一個窮山溝里的漢子,“全家都在風聲里”,按說他首先思考的應是怎樣才能使一家老小吃飽穿暖吧,可就因為讀了幾本聖賢書,便多半會立下一個漫無邊際的的志向--“上致君於堯舜,下救民出水火”,這也有史實為證:“詩聖”杜甫,一生顛沛流離,不過做了幾天“參軍”的小官,皇上龍顏都未見幾次,但卻口口聲聲地要“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文人掏心掏肺地要做帝王師,立意不過是想先天子之憂而憂,對他的家天下應該是有利無害,然而多數時候,聖明天子卻並不領情,像理學家程頤,宋代大儒,曾教小皇帝宋哲宗讀書,大概是在小皇帝面前都不忘擺擺師道尊嚴的譜兒,不僅帝王師沒當久,最後著作也被“弟子”禁了;程頤的遭遇還不算太壞,明嘉靖年間的楊博,曾是嘉靖皇帝之師,當“弟子”沉湎於服食求仙之道時,上摺子勸阻,第一次皇帝不理算是給了老師一個面子,但楊博不知進退,終於和別的大臣一樣享受了有明一代聖上賜予臣子的最有特色的待遇--廷杖!而透過另一位明朝的大人物--張居正的榮辱興衷就更能看出所謂“帝王師”的真相了。張居正是明穆宗臨終時的託孤重臣,其人輔佐幼主神宗憚精竭力,對衷頹中的朱家王朝的貢獻史家已有定評,明神宗也似乎一度很尊敬這位“張先生”,有數道上諭為證:“先帝以朕幼小,付託先生。先生盡赤忠以輔佐朕,不辭勞,不避怨,不居功,皇天后土祖宗必共鑒知……”,“先生全忠全孝,萬古留名……”,甚至纏纏綿綿地聲稱“頃刻離卿不得”,等到要退休的時候,神宗又親口對“張先生”許諾:“先生功大,朕無可為酬,只是看顧先生的子孫便了。”只讀這一段記述,誰不會動容?張居正的帝王師當得如此穩當如此尊榮,如果沒有以後的故事,我這篇文章幾乎做不下去了。幸好歷史的記載是,張居正剛死,便落得個身敗名裂、家產被抄、兒子充軍的凄慘下場!
為什麼文人和皇帝在對待“帝王師”的問題上常常是剃頭攤子一頭熱?不得其解之際。偶然讀到了乾隆皇帝談帝王師的一點資料:一個迂腐的讀書人尹嘉銓寫了篇《多病徒傳》,其中引用了《漢書·張良傳》中的一句話:“學此則為帝者師矣”,雖然他一再說明“不敢以此自居”,卻在一場文字獄中被乾隆抓住了把柄,乾隆憤憤地責問:“其書又有‘為帝者師“之句,無論君臣大義不應如此妄語,即以學問而論,內外臣工各有公論,尹嘉銓能為朕師傅否?……尹嘉銓將以朕為何如主耶?”讀至此處我不禁拍案叫絕,我算弄懂聖君們為什麼從心底里討厭帝王師的關鍵所在了,對像乾隆這類自命不凡的真命天子,你要做帝王師,那把他往哪兒擺?乾隆還有一句痛斥紀昀時脫口而出的名言:“朕以汝文學尚優,故使領四庫書館,實不過倡優畜之,汝何敢妄談國事!”意思更為透徹,原來在帝王眼裡,所謂國事其實不過是他家事是他一人之事,文人之流,哪怕是名義上的老師,都不過是他養著好玩罷了。至此,“帝王師”這頂紙糊的桂冠被乾隆輕蔑地吹了口氣便破碎了。“十全老人”的這番高論讓人如醍醐灌頂,堪稱是對“帝王師”問題作出的高屋建瓴的權威論述,如果還有人未從這番高論中得出啟示,從夢中幡然醒悟,那真是病入膏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