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平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孫立平,男,1955年5月7日生於遼寧,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人物經歷


孫立平
孫立平
1978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新聞專業學習,
1981年入南開大學社會學專業班學習。
1982年至2000年,孫立平教授在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
2000年至今,孫立平教授任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要成就


研究領域

社會現代化、社會結構變遷、口述社會史、轉型社會學等。

科研項目

其主持的大型研究計劃“二十世紀下半期中國農村社會變遷口述資料收集與研究”,關注的是作為一種文明的共產主義在日常生活實踐中的運行邏輯。另外主持的“當代中國農村中國家與農民關係研究”和“從單位制到社區制----社區建設研究”則關注於“總體性社會”向“后總體性社會”的轉型過程。

獲得榮譽


2006年被《南風窗》評為“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獎”。

個人作品


發表論文

在多年的教學與科研生涯中,孫立平教授出版了專著(含合著)10餘部,論文數十篇。他的主要作品包括《社會現代化》、《走向現代之路》、《發展的反省與探索》、《改革以來中國社會結構的變遷》等。
孫立平發表論文多篇,提出現代化的時序模式、后發外生型現代化等理論。
進入90年代之後,孫立平研究的興趣逐步轉向中國社會結構變遷,相繼發表《改革以來中國社會結構的變遷》(合作)、《改革前後中國國家、民間統治精英和民眾互動關係的演變》等論文,並提出了“總體性社會”、“總體性資本”、“自由流動資源”與“自由活動空間”等重要概念和理論。
發表在《戰略與管理》1998年第五期上的《中國社會結構轉型的中近期趨勢和隱患》(合作)受到海內外學術界的關注。
1999年,孫立平在北京大學“中國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與農村社會可持續發展”國際研討會上提出“過程—事件分析”的研究策略; 
2000年,孫立平與其同事和學生一起在《清華社會學評論》上發表“當代中國農村國家—農民關係的實踐形態”一組文章;
2001年,孫立平在“過程—事件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實踐社會學”,倡導對中國市場轉型實踐過程的研究。《邁向實踐社會學》發表在《學海》2002年第三期,《實踐社會學與市場轉型過程分析》發表在《中國社會科學》2002年第五期; 
2002年,孫立平在有關研討會上宣讀了《90年代以來中國社會結構演變的新趨勢》長篇研究報告。是為研究改革以來中國社會結構變遷的第三個系列報告,對90年代以來中國社會結構的演變進行了系統的論述;
2003年,孫立平出版《斷裂----90年代以來的中國社會》一書,其中“斷裂社會”的理論觀點被海內外報刊廣泛轉載。同年提出“新失業群體”的概念;
2004年,孫立平出版《失衡----斷裂社會的運作邏輯》和《轉型與斷裂----改革以來中國社會結構的變遷》,提出社會斷裂的基礎是社會權利的失衡。
2005年,孫立平在《社會轉型:發展社會學的新議題》中提出發展社會學中現代化理論、發展理論、轉型理論的構想;出版《博弈:斷裂社會中的利益衝突與和諧》,提出利益博弈開始成為當今中國社會生活的主題和形塑利益格局的重要機制。 
2006年,孫立平出版《守衛底線—轉型社會生活的基礎秩序》,提出守衛社會生活的底線和重建社會基礎秩序,並以此對“制度是如何失敗的”問題提出新的解釋;提出以延長社會學核心概念解釋鏈條的方式,強化社會學學科的解釋力度,以適應社會轉型對社會學的新挑戰。

書籍作品

書籍作品
斷裂

斷裂

博弈

博弈

轉型與斷裂

轉型與斷裂

現代化與社會轉型

現代化與社會轉型

二十世紀西方現代化理論文選

二十世紀西方現代化理論文選

北大清華人大社會學碩士論文選編(2002-2003)

北大清華人大社會學碩士論文選編(2002-2003)

20世紀的中國:學術與社會――社會學卷

20世紀的中國:學術與社會――社會學卷

社會現代化

社會現代化

國外發展理論研究

國外發展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