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茲涅茲曲線
1955年庫茲涅茨提出的概念
庫茲涅茨曲線,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庫茲涅茨1955年所提出來的收入分配狀況隨經濟發展過程而變化的曲線,是發展經濟學中重要的概念,又稱作“倒U曲線”(Kuznetscurve)。
庫茲涅茲曲線
關於效率(或者說發展)和收入分配(或者說公平)之間的關係,近年來國際有廣泛的討論,其中影響較大的一個支就是庫茲涅茲假說。1955年,西蒙·庫茲涅茲(Simon Kuznets)在其《經濟增長與收入不平等》論文中,從發展經濟學的角度提出了人均財富增長(效率、發展)與人均財富分配(公平)之間的關係問題。
命題認為,經濟發展初期,人均財富增長會導致收入差距擴大;短暫穩定之後,伴隨人均財富增長收入差距會逐漸縮小。但此命題只是猜想,數據由歐美國家的經濟發展歷史中獲得,並非絕對正確。
一方面,倒U型曲線不是必然出現,即經濟增長不一定導致收入差距增大。例如在亞洲四小龍的經濟發展過程中,由於較為恰當地處理了經濟增長與收入差距的關係(如台灣省大力普及教育),並未明顯出現倒U型曲線。
另一方面,倒U型曲線的拐點也不一定會自動出現,即在收入差距擴大化后,此差距不會在不施加任何人為作用的情況下自動縮小。多數經濟學家將庫茲涅茲曲線認定為一種特定的歷史現象,而非經濟學定律。在西方國家中,庫茲涅茲曲線的下降趨勢是由於政府採取了相應的縮小收入差距的措施,如政治變革和制度調整。
此命題在中國的現實意義即為我國所面對的收入差距擴大、社會不公平現象產生的問題。我國能否成功處理經濟增長與收入差距的關係,決定了我國是否能順利完成經濟轉型。
庫茲涅茲曲線是一種假說,該曲線的形狀是通過一系列數學方法確定的,但是這一系列數學方法,也存在各種問題,在學術界爭論也很多。其中存在問題比較嚴重的部分,就在於庫茲涅茲使用的數學方法,縮小了高收入國家人與人之間的實際收入差距。該曲線的橫坐標並不完全是人均財富的數據,而是人均財富數據的對數(ln Y)。對於這個曲線形狀最有力的反例就是:作為世界上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的美國,其貧富差距在世界上也是最高的幾個國家之一。
此外,它之所以是一種假說,還源於其沒有事實依據。因為它的假說是想說明時間上的改變,對貧富差距和財富水平的影響。但是實際上,歷史上的貧富差距數據和財富水平數據,是無法搜集的。所以庫茲涅茲本人,使用的是同時代的,不同收入水平的國家的數據。這讓他這種假說,變得更加沒有說服力。庫茲涅茲曲線可以說是西方經濟學界反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模型的最有力武器,而由於其本身沒有事實依據,並且在方法上漏洞頗多,使其喪失在這場學術鬥爭中的最基本的可信性。
將各收入層的收入份額(即收入比重)yi與人口份額(即人口比重)Pi之差的絕對值 | yi - Pi | 進行加和,除以總人口數,即為庫茲涅茲比率R。
庫茲涅茨比率計算簡單方便,比較適合用來反映群體內部的收入差距情況,尤其適合比較兩個群體內部的收入差距情況。這種方法運用於規模收入分配時,所反映的不均等性要比基尼係數來得大些,因為它給最富階層和最貧階層的權數較大,中間階層的權數較小。
當庫茲涅茲曲線被用以衡量經濟與環境關係時,縱坐標將由收入差距變為環境污染指標。曲線顯示隨著經濟發展,環境呈先惡化而後逐步改善的趨勢。但是與庫茲涅茲假說在經濟學領域的應用一樣,倒U型曲線的出現不是必然。
一、從經濟規模效應與結構效應角度來解釋
隨著人均收入的增長,經濟規模也不斷擴大,產業結構第一次升級,主要經濟形式由農耕過渡為工業。資源投入增大的同時,廢棄物的排放也持續增多。當資源攝取量與廢棄物的排放量超過環境承載量時,環境質量下降,曲線上揚。
經濟繼續發展帶來了產業結構的第二次升級,技術密集型產業與服務業地位上升。資源的攝取與污染物的排放減少,環境污染減輕,曲線下降。
二、從環境服務需求角度來解釋
經濟發展初期,發展經濟的壓力較大,加之環境污染較輕,所以民眾對於環境服務的需求就較為低。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經濟發展道路后,環境惡化。當國民收入提高后,環境服務成為可以承受的正常品。環保意識的增強使得環境污染減輕以至消除。
三、從政府的環境政策和規劃角度解釋
經濟發展初期,國民收入較低,財政收入有限,環境意識淡薄。主客觀因素共同因素作用下,國家對於環境污染的控制力較差。國民收入提高后,政府的財力及管理能力均有增強,環境問題能被減輕以至消除。
需要我們注意的是,在學術界,有眾多關於庫茲涅茲環境曲線的實證研究,其中較為傑出的論文都證明了某些廢棄氣體排放例如含硫廢氣(SO2)和含氮廢氣(NO3)符合這個倒U型曲線的關係,但是二氧化碳氣體排放,並不完全符合這個倒U型曲線的關係,畢竟經濟發展水平高,能源消耗量就會大,而二氧化碳是燃燒煤,消費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的主要廢氣排放。而且,二氧化碳氣的排放量還和世界原油價格,煤炭價格高度相關。當煤炭和原油價格高騰的時候,人們會減少煤炭和石油的消費,自然得到比較少的二氧化碳排放。
當庫茲涅茲曲線被用以衡量經濟與社會問題、法律秩序關係時,縱坐標由收入差距變為社會糾紛矛盾。
工業化之前,居民收入水平較低,貧富差距也較小,社會糾紛矛盾少,法律秩序相對穩定;在經濟發展的初期,居民收入水平與貧富差距呈正相關,由此產生的社會糾紛矛盾也不斷增加;在一段時間內,貧富差距達到最大,社會糾紛矛盾達到頂峰,犯罪率居高不下,這是工業化最為痛苦的一段時間;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貧富分化被抵制,社會轉型矛盾逐漸被解決,而社會糾紛矛盾也隨之減少。
對於當今中國貧富分化的問題,庫茲涅茲曲線的法學意義在於正確處理社會轉型期的諸多自發性問題,在倒U型曲線已經開始出現的情況下及時解決社會糾紛矛盾問題。
庫茲涅茲曲線作為關於經濟、社會轉型期的一個假說,對當今中國有非常大的參考價值。無論是從健康發展經濟角度、建設生態文明還是構建和諧社會角度,庫茲涅茲曲線都敦促著政府與民眾對中國的發展盡到自己應盡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