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潘樓鎮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縣下轄鎮

西潘樓鎮位於利辛縣城西北10公里處。地處東經116°04′--116°,北緯33°08′--33°16′之間,東南與城關鎮相接,東北與城北鎮比鄰,北和江集鎮搭界,西北與孫集鎮相連,西南和王市鎮隔西淝河相望。轄21個村委員會,372個村民小組,152個自然庄。 

2017年,西潘樓鎮行政區域面積7294公頃,常住人口51650人 。

地理環境


西潘樓鎮,該鎮地處平原,地勢西北略高於東南。土地肥沃。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全年無霜期266天左右,多年平均氣溫14.9°C,多年平均降水量882.3毫米,適宜各種旱地農作物生長。農作物以小麥、大豆、玉米為主,其他少量種植紅芋、高梁、棉花、花生、芝麻、油菜、綠豆、煙葉、藥材和各種蔬菜。
西淝河為境內主要河流,另有青龍溝、黃龍溝、早陽溝、西紅絲溝、車轍溝,北南流向五條大溝。其中青龍溝、黃龍溝、早陽溝流注西淝河,西紅絲溝、車轍溝流注阜蒙河。五條大溝分佈均勻,形成一個完整的排水系統。
西潘樓鎮
西潘樓鎮

歷史沿革


1970年10月1日,青阜鐵路(濉阜鐵路)全線通車,設西潘樓站。1972年1月,利辛縣從利辛、劉集、孫集三個公社中析十一個大隊成立“西潘樓鎮人民公社”。1975年4月設番樓區,下轄西潘樓、老張集、劉集、陸小樓四個公社。1992年2月,撤區並鄉,原西潘樓鎮、老張集鄉合併成立西潘樓鎮。

發展

西潘樓鎮是利辛縣的交通重鎮,青阜鐵路和S308省道在西潘樓交匯,界、阜、蚌高速公路、S306省道、利王公路從境內通過,交通十分便捷。
1972年以來,西潘樓鎮人民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帶領下,挖溝、修路、打井、載樹,大力興修農田水利,中小溝渠橋涵配套工程逐年日臻完善,全鎮打井536眼,每百畝一眼,分佈科學合理,抗災能力逐年提高。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鎮廣大幹群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時俱進,深化改革,凝心聚力,務實求真,發展潘樓經濟,打造和諧潘樓,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康庄大道上正奮勇前進!

行政區劃

行政村、自然村
行政村自然庄
潘樓村西潘樓庄、馬閆庄、閆路西庄、閆路南庄、閆路北庄、閆新莊、東潘樓庄、潘菜園庄、潘小庄、潘前庄、潘長郢庄
西街村劉新莊、馬小庄、張小庄、前蘇庄、后蘇庄、張橋口庄、張庄、西劉橋庄、小張庄
鎮北村葛橋庄、高橋庄、東耿庄、紀五庄、紀六庄、李庄、屈庄、張大庄、東劉橋庄、前小庄、張橋庄、張老油坊庄、朱庄
馬寨村東張營、西張營、劉溝沿、閆橋、陳寨、馬寨庄、陳庄、劉庄、王莊、閆庄、小李庄、椿樹庄
大劉郢村馬灣套庄、崔沖庄、大劉郢庄、大渡口庄、劉小寨庄、高竹園庄
郭樓村郭樓庄
郭寨村橡樹楊庄、、馬園庄、杜園庄、魏長郢庄、陳辛庄、後魏庄、高寨子庄、郭寨庄、陳柿園庄、郭庄、陳老家莊、宋庄
李劉村李寨庄、杜庄、楊寨庄、王莊、史庄、趙莊、李張庄、楊小寨庄、劉庄、李庄、后劉土樓庄、郭小庄、張庄、劉土樓庄
東王村於庄、黃庄、閆庄、李庄、賈庄、劉庄、郭庄、劉明庄、前王莊、后王莊、小王莊、夏橋口庄
於庄村於庄、孫寨庄、孫小庄、杜庄、倪庄、管庄、金庄、夏王莊、潘東湖庄、孫樓庄
張集村張集庄、東閆郢庄、西閆郢庄、潘庄、閆樓庄、劉庄、馮皮庄、張新莊、東劉庄、前後李庄
橋西村橋西庄、張窯庄、杜庄、小楊庄、大楊庄、李寨庄、安庄、孫鹼場庄、橋東庄、楊小橋庄、趙莊、馮后小庄、馮寨庄、馮板東庄、馮板西庄
五里村五里庄、閆湖庄、郭庄、李尚庄、潘寨庄
老閆橋村江新橋庄、大李庄、后李庄、前李庄、江梨園庄、唐苑庄、唐李庄、王莊、劉庄、閆橋庄
張樓村張老莊、東土樓庄、西土樓庄、張小寨庄、莊戶西庄、張玉庄、閆小庄、閆后荒庄、張樓庄、劉樓庄、張郢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