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世法
黎世法
黎世法教授是非同步教育學創始人、著名教育改革家、湖北大學教育心理學教授、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現任湖北大學非同步教學研究和推廣中心主任、湖北大學非同步教學研究會理事長、《非同步教學研究》雜誌主編、武漢和康非同步教學開發有限公司總指導。
黎世法,1936年生,江西南昌人,非同步教育學創始人、湖北大學教育心理學教授。現任湖北大學非同步教學研究和推廣中心主任。從1979年起,黎世法開始進行現代教育理論與教學方式的實驗研究,至今已有28年的歷史,共經歷了四個階段。該實驗在我國基礎教育領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目前全國各地有5萬多所中小學參與實驗。
1979年10月至1981年1月,開展了有關中學生學習方法的調查研究。分析發現,每個優秀中學生的基本學習過程具有十個有序的前後聯繫緊密的學習環節:制訂計劃-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及時複習-獨立作業-改正錯誤-系統小結-課外學習-記憶鞏固-學習檢查。其中主要的學習環節有六個: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及時複習-獨立作業-改正錯誤-系統小結。根據這六個環節的學習功能,黎世法將學生解決每一個學習問題的過程相應地抽象為六個因素:自學-啟發-複習-作業-改錯-小結。“六因素”也可稱為“六步學習法”。
1981年2月至1984年12月,經過研究和大規模實驗,黎世法進一步發現,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有效指導的過程可以概括為“五步指導過程”,即“提出問題-指示方法-明了學情-研討學習-強化小結”,簡稱“五步指導法”。將教師的“五步指導過程”與學生的“六步學習過程”綜合起來,可以構成“六階段有效教學過程”(簡稱“六段教學方式”),即“提出問題-指示方法-學生學習(六步學習)-明了學情-研討學習-強化小結”,從而使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實現了有效統一。
1985年1月至1989年6月,黎世法提出了人類社會教學實踐發展的三個階段:以個別教學方式為主的古代社會的教學實踐階段、以班級授課制為主的近代社會的教學實踐階段和以個性化教學方式為主的現代社會的教學實踐階段。最優化教學方式和教學理論屬於現代社會的一種個性化教學方式和教學理論。黎世法認為,傳統的班級授課制是“同步教學”,即一個班全體學生的學習速度與一個教師的講課速度同步,教師講到哪裡,學生就學到哪裡。為了區別於同步教學,並突出最優化教學方式和教學理論的特點,黎世法將其更名為“非同步教學方式”和“非同步教學理論”。
1987年7月至今,黎世法重點研究了學生的自主教育過程,發現學生的自主教育過程具有“八個基本”:基本事實、基本理論、基本技術、基本技能、基本作業、基本綜合學習實踐成果、基本思維方法、基本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上述八個基本體現了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表明了學生學習知識和技能的過程,同時也是培養學生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形成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過程。“八個基本”的學生自主教育過程的提出,就將教學活動和教育活動統一起來了。
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非同步教學理論和方法傳播到我國的香港和東南亞各國,他被邀請到香港和東南亞各國講學,並被聘為香港和新加坡非同步教學總指導。他不僅曾是中國與美國教學理論與方法學術研討會中方的首席教育專家,而且據新華社和其他媒體報道,他的教育科研成果,也是我國第一個走出國門,被國際認可的教育品牌。
自2001年秋季我國開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黎世法教授深入到許多省市指導新課程教學,並先後被部分省、市國家級和省級課改實驗區聘為新課程非同步教學總指導。
黎世法教授從1979年開始進行現代教育理論與教學方式的實驗研究,至今已有28年的歷史。目前,中國大陸有2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上萬所中小學正在進行新課程非同步教學。
由黎世法教授主持的《中小學非同步教學改革實驗研究》項目,還先後獲得了湖北大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湖北省心理學會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和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
黎世法教授在重視對教育實踐研究的同時,十分重視教育理論和教學方式的創新。他出版了《學生學習的科學方法》、《論中學教學方式最優化》、《論小學教學方式最優化》、《非同步課堂教學的理論和方法》、《非同步教學論》、《新課程非同步教學方法論》、《普通高中新課程非同步教學實施系統》、《非同步教育學》等10多部專著和一部《非同步教學多媒體軟體》。
上述《非同步教育學》和《新課程非同步教學方法論》兩部專著,正在指導著我國部分省的國家級和許多省的省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的新課程教學,並取得了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明顯教學效果,真正解決了新課程教學中的一大難題——新課程教學的根本方法問題。新課程非同步教學法,操作程序具體明確,一學就會,深受廣大中小學的教師和學生歡迎,它正在引領當前新課程教學的前進方向。此外,他還發表了《人類社會教學方式發展的三個階段》、《當前新課程教學的主要矛盾和存在的主要問題》等30餘篇論文。
近年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普通高中新課程非同步教學實施系統》和《高等學校“三化”非同步教學論》相繼問世,引起了中等教育界和高等教育界的高度關注和強烈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