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之上高會戰
戰爭戰役
抗日戰爭之上高會戰,1926年,北伐軍在斜口與北洋軍激戰。1927年,朱用光首建中共上高支部。1930年,毛澤東、朱德率軍途經上高。1941年,“上高會戰”,殲滅日軍2.4萬餘人,被譽為“抗戰以來最精彩的一戰”。
1941年3月,駐南昌的34師團大賀茂因友鄰第33師團預定要調到華北,要求33師團走前配合自己掃蕩周圍的中國軍主力,卻因兩個師團嚴重不配合導致34師團扎進4個中國軍的合圍圈,是為“上高戰役”。中國軍隊統計擊斃日軍大佐聯隊長濱田以下的日軍15000餘人,日軍自報傷亡千餘人。
上高會戰在政治和軍事上,給日本侵略者造成了極為沉重的打擊,大大加速了其必然走向滅亡的歷史命運,大大減輕了東南亞各國人民的深重苦難,延緩了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同盟的正義戰爭中,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因而具有深遠的國際意義。
贛西的武功山到九嶺山,橫亘數百里丘陵無垠,綠意蔥蘢,錦繡如織,小城上高赫居其間,一個催生我軍旅之夢的地方。許多年以後我才知道哺育自己成長的小城竟是一個戰役要地。從地理區位看,城域緊扼南昌經瀏陽入長沙之古道,山巒迭起灌木連綿,如此易守難攻的交通要衝,實為兵家必爭之地。盛夏時節,應邀前往故地上高城,尋覓少年的遺跡和久違的鄉情,重溫小時候屏息靜聽老師講述的發生在當地的抗日故事。
1941年,抗日戰爭處於戰略相持階段,日軍為了儘快結束長達四年之久的侵華戰爭,瘋狂地組織“鄱陽掃蕩戰”。是年3月,日軍集結第三十三師團、三十四師團和第二十混成旅團共六萬五千餘重兵,在一百五十餘架飛機的狂轟濫炸和空中掩護下,兵分三路,對以上高為核心陣地的中國軍隊形成合圍之勢,第十九集團軍以及江西保安隊近十萬將士,在數百里戰線上與裝備有飛機重炮等精良武器的日軍展開了殊死決戰,戰鬥甚為慘烈,萬木枯焦瘡痍滿目的上高主陣地在敵我之間三度易手。在國家危亡之際,國共合作展示了空前的民族大義,軍民參戰顯示出深厚的戰爭偉力。據稱,在當地中共地下黨員上高縣長黃賢良的策動和組織下,當時上高縣有四分之一的百姓冒死支前,他們前送彈藥給養,后運傷兵。正是有了上高民眾的廣泛參與,才有了震驚中外的上高會戰大捷,這是正義的勝利,人民戰爭的勝利,是歷史留與後人彌足珍貴的戰例經典。
據《中國近代史通鑒·抗日戰爭》記載,上高之役歷時十九天,中國守軍共斃傷日軍一萬五千餘人,繳獲大炮十門,機槍一千餘挺,驕橫跋扈的日軍第三十四師團少將指揮官岩永被擊斃。此役有力地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使日軍原本打算北調的三十三師團傷亡過半,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對華北戰場的壓力。由此在中國抗日戰爭史冊上,上高這個不起眼的小城以堅韌的如椽大筆書寫下濃墨重彩的一頁。
踏進上高會戰展館,那記錄著當年歷史的幀幀圖片,觸目驚心,那見證過戰火烽煙的件件實物,撼人心魄。走在寬敞的境山大道上,我的眼睛始終注視著與那戰爭有關的遺跡和景緻。在上高的任意一處,都可以眺望到建在鏡山旁的一座抗日陣亡將士陵園,拜謁陵園,四周蒼松翠柏,莊嚴肅穆,前門上端,張愛萍將軍遒勁有力的題字:“上高會戰抗日陣亡將士陵園”在陽光映照下熠熠生輝。這是一塊歷經滄桑而又神奇的土地,飽受戰火摧殘的上高承載了太多的苦難和屈辱,面對日寇鐵蹄肆意踐踏和鬼子兵的劫掠淫虐,萬眾一心團結抗敵的上高軍民奏響了一曲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英雄主義壯歌。據統計,上高會戰中,僅犧牲的軍人就有九千五百四十一人,還有數以千計的平民百姓,這些忠烈和不屈的靈魂永遠留給了這片紅土地。世人不會忘記,就在上高會戰半個世紀后的1992年5月26日,在當年的戰場泗溪官橋街,日軍在上高會戰中遺棄的化學毒氣彈被擴建圩集的民工發掘,造成無辜群眾一千三百多人中毒,出土的二百餘枚毒氣彈,那斑斑銹跡包裹著罪惡的侵略行徑,這是有力的史證。
一戰後,日本在華擴張受到了英美列強的遏制,中國的北伐戰爭使日本在華利益受到削弱,促使日本政府調整對華政策,加快吞併中國東北地區的步伐;20世紀30年代初,世界經濟危機發生,日本經濟遭受沉重打擊,陷入極端困境,並導致政治危機,在內外交困情況下,日本法西斯勢力決意衝破華盛頓體系對日本的束縛,趁英美忙於應付危機,蔣介石大規模“剿共”之際,奪取東北,以擺脫困境,並圖謀爭霸世界。
1939年,在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上中國軍隊雖在南昌攻守戰中失地喪師的大背景下,74軍在高安一支獨秀,盡顯鋒芒,其戰績得到了第九戰區的表揚,獲得了軍委會的嘉獎。
1939年7月,軍委會委任王耀武為74軍的第二任軍長,並對74軍的編製進行調整:57師正式歸屬74軍,施中誠擔任師長;李天霞擢升51師師長;張靈甫調任58師任副師長,協助師長廖齡奇。這期間,74軍全軍總兵力達31000餘人。軍隊整體面貌在王耀武的手上有了很大的改觀。
1940年百團大戰後,為恢復華北的治安,日本支那派遣軍從華中抽調第13軍17軍團、第11軍33軍團增援華北方面軍。第33師團原駐贛北一帶,一旦調走該師團,南昌地區將只有一個第34師團防守。第34師團長大賀茂向第11軍司令官園部和一郎建議,乘33師團尚未北調之際,發動對南昌周圍羅卓英等部的進攻,以減輕他將來守城的壓力。
恰逢日本在華派遣軍從上海調來池田直三少將率領的獨立混成第20旅團到達南昌,以彌補第33師團走後這一地區兵力空虛的窘境,日軍在南昌地區約有2個半師團的力量,圓部遂批准大賀茂的行動方案,計劃北路第33師團自安義武寧直撲奉新一帶中國守軍70軍,南路池田旅團從義渡街出發欲渡錦江而從後背打擊上高等地中國軍隊,中路第34師團則兵發西山、大城,圖謀向西一舉攻下高安、上高的中方營壘,確保贛西的“治安”。
1941年3月15日凌晨戰役打響。北路日軍第33師團由安義向當面中國第70軍發起進攻,在炮兵和航空兵掩護下,沿潦河盆地向西突進,當日中午佔領奉新,16日進至棺材山、車坪附近,並繼續向西追擊。南路日軍獨立混成第20旅團於15日晨發起進攻后,當日午間在河嗄附近西渡贛江,爾後沿錦江南岸西進。至17日,先後佔領曲江、獨城等地,繼續向灰埠攻擊前進。中路為日軍主力第34師團,繼兩翼發起進攻后,於16日開始行動,由西山、萬壽宮沿湘贛公路和錦江北岸向西突擊,當日佔領祥符觀、蓮花山。17日晚,中國守軍主動放棄高安。18日,第34師團突過高安,佔領龍團圩。再加上三路日軍在開始進攻后的兩三天內進展順利,更增加了驕傲情緒。
中方反攻
北路日軍撤離
三天以後戰場形勢逐漸發生變化。日軍的企圖是以三路作向心突擊,即三路均以上高為目標,將兩翼鉗形內的中國軍隊(第70軍、第74軍和第19集團軍司令部)都壓縮至上高附近,合圍而殲滅之。按照這一企圖,北路第33師團應壓迫中國第70軍向南退卻,但第70軍且戰且向西北退去,1941年3月17日退至上富、甘坊、苦竹坳之間山地。第33師團跟蹤追擊,反而遭到中國第70軍、第72軍圍攻。激戰兩日,第33師團受到重大傷亡,突圍而出,於19日返回奉新,認為配合第34師團作戰的任務已經完成,遂轉入休整,準備調往華北。
南路日軍受挫
南路獨立混成第20旅團留下1個步兵大隊(102大隊坂本俊馬中佐,稱“贛江支隊”)佔領曲江、泉港,掩護左翼;主力3個大隊繼續向西突進,1941年3月20日佔領灰埠,然後北渡錦江,與第34師團會合,以加強上高正面的突擊力量。這時,中國第19集團軍令位於南昌以南的第49軍由市汊街等地西渡贛江,在泉港附近截擊日軍贛江支隊,殲其大半(日軍稱其1個大隊和優勢的中國軍隊拼殺了三天兩夜);然後尾追獨立混成第20旅團,擊其側背。
中路日軍冒進
中路第34師團於1941年3月18日佔領高安後繼續向西突擊,第9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19集團軍總司令羅卓英於19日下決心:利用既設陣地,逐次抗擊,誘日軍進入上高地區予以圍殲。當即電令:“嚴飭各軍積極對敵猛攻,務將深入之敵,殲滅於高安錦河南北地區。”為了增強羅集團的攻擊力量,第九戰區長官部抽調王陵基川軍陳良基、傅翼兩個師由三都導區兼程南下。各軍懾于軍律之森嚴,又知援軍即將到達,士氣大振,奮勇爭先與敵搏鬥,圍殲日軍第34師師團之戰於上高地區展開。
日中路軍第34師團本已陷入絕境,而第34師團殲滅羅卓英集團主力奪取上高的野心卻未死,自19日經余程萬師阻止於泗水東岸泗溪附近后,20日第34師團又採取錐形突入之戰術,集中大炮十餘門、飛機30餘架,集中轟擊泗水西岸唐、港西羅地區,陣地被毀,敵軍遂乘機分由檔口、港西羅強渡,廖齡奇師一部奮勇堵塞缺口,激戰至夜,敵軍大隊擁至致塘坎附近,陣地被突破。廖齡奇乃率所部於21日午夜轉移於白矛山、莘樹下、苛舍之線與余程萬師的潘家橋、雲頭山、磊家山的斜交陣地,及石拱橋、下坡橋徐樓的預備陣地相銜接,以確保上高城。是時,第34師團主力為斜交陣地所吸引,激戰竟日,仍未突破。
南路日軍迂迴
參戰各軍在羅卓英總司令嚴令督導下,無不奮勇赴戰。王耀武為切斷日軍第34師團後路,21日命李天霞蕭清錦江南岸殘敵,率部挺進高安。不料當晚獨立混成第20旅團亦集結所部,於22日昧爽亦發起攻勢,李師前鋒甫出石頭街即遇獨立混成第20旅團主力復由錦江北岸渡過河,經盧家圩來犯,以一股繞攻臘燭山,一股由石頭街西胡家南渡,抄襲李師側背,並以飛機9架、大炮4門自北向南轟擊。李師不敵,退守石頭街西南高地。王耀武接報后,立即變更部署:命李天霞師主力向左轉用;命控置在印塘附近的軍直屬野戰補充團急趨華陽,堵敵西犯。野戰補充團以1小時15華里的速度,冒天空9架敵機掃射和幫軍阻截,於7時許搶佔據華陽及其東北無名高地。9時許敵軍大至,在10餘架飛機轟炸配合下猛撲華陽、全團官兵浴血戰鬥,敵軍死傷累累,陣地屹然未動。獨立混成第20旅團攻不下華陽,乃以主力轉向況家,會合白車頭南渡的千餘人沿江急趨熊坊,意圖迂迴我軍左翼,補充團當派第1營附迫擊炮1連向左延伸,與敵演成丁字形的遭遇戰。敵再增援反撲,並以一部繞襲熊坊南端,國民黨軍拚死抵抗,敵又未得逞,乃施放大量燒夷彈和毒氣。戰至前半時熊坊失守。李天霞乃派右翼的兩個團先赴援,午夜又收復熊坊。同時石頭街、雞公嶺亦為李師攻克。日軍獨立混成第20旅團陷入背水為陣的窘境。
雙方激戰至24日凌晨,粉碎第34師團對聶家及白茅山的攻勢。上午,第34師團又將錦江南岸調來的獨立混成第20旅團殘部3000餘人投入戰鬥,日軍第3加強團亦出動飛機70餘架協虞,投彈1700餘枚,廖師陣地大部摧毀,敵人兩度乘隙突入,均被擊退。午時,敵機輪番轟炸,敵步兵曾乘隙由下坡橋突入,賴步兵指揮官李翰卿率所屬軍士隊數度逆襲,反覆肉搏,日軍死傷累累,終將敵人驅逐出下坡橋。至此日軍第34師團已攻擊乏術,陷入絕境。
合圍中路日軍
原先羅卓英命令各軍以高安為前進目標,圍殲日軍。由於戰鬥情況變化,於22日午,復命各軍改向上高東北地區前進。23日午,劉多荃、李覺兩軍分途進據石頭街、官橋街、楊公圩,迫近灰埠、高要,對第34師團包圍之勢已成。酉時,羅再下令各軍,再度縮小包圍圈,向敵人作求心攻擊。24日已時,李覺軍張言傳師收復南茶羅,復向畢家猛攻,進至介子坡、坑口冷一線。唐伯寅師亦進抵土地王廟,繼攻泗溪。王陵基軍傅翼、陳良基兩師亦展開於荷舍、雷市一線,由北向南攻擊前進。至此將第34師團壓縮在南北10華里,東西30華里的橢圓形包圍圈內。而畢家為大賀指揮部所在地,已置於國民黨軍猛攻之下,遂致日軍全線動搖。
日軍解圍
第34師團為免於全軍覆沒的厄運,急忙向第11軍司令官圓部求救,第11軍對這次短距離截斷作戰事先也未予特別重視,接到第34師團告急電報后才發現第33、第34師團缺乏協同,事態嚴重,趕緊派參謀長木下偕同作戰主任參謀山口中佐、大根大尉飛赴南昌,組織救援,命令第33師團和其他後方部隊緊急出動,接應第34師團突圍。
第33師團接令后,即派其步兵團長荒木正二指揮步兵215聯隊附一個山炮大隊為右縱隊;以步失214聯隊為左縱隊;自率師團主力為中央縱隊,於24日分別自牛行、奉新等據點出動,再犯五橋河、村前街,然後分別向棠浦、官橋急進。25日晨,第33師團猛撲正在向北翼包圍日軍的張方傳師陣地正面之坑口冷、介子坡、南羅茶猛撲,接應第34師團突圍。張師力戰不勝,陷入腹背受敵的危境,乃於黃昏撤至土地王廟附近,與唐伯寅師取得聯繫。接著櫻井師團猛攻唐師涼山腦、桐子坑陣地。時李覺不在前線,張言傳以副軍長身份指揮作戰,鑒於形勢對本軍不利,乃自動率所屬兩個師向鳳凰圩、庄坊撤走,使第33師團進入官橋與第34師團會合。為接應第34師團突圍,獨立混成第20旅團24日後亦回到高安。26日,獨立步兵第104大隊西進,27日向龍團虛前進,佔領收容陣地,掩護第34師團退卻。
中方追擊
26日晨,羅卓英對張言傳獨率兩個師脫離戰鬥,已接獲非正式報告,但考慮到王耀武軍在上高東西正面出擊有進展,錦江南岸殘敵已大部肅清,而來援的川軍、東北軍又趕到戰場,中國兵力仍優於日方,遂決心施行第二次包圍戰,徹底殲滅第34師團。遂於已時,嚴令張言傳、唐伯寅兩師恪遵前令,於官橋附近儘力堵截,防敵突圍與增援;命令余程萬師經潘家橋北攻擊前進;廖齡奇和宋英仲兩師以官橋為目標奮勇進擊;王克俊師於官橋以東攻敵側背;傅翼師向江家洲以南;陳良基師經常浦轉向東南,索敵猛攻,迅速聚殲殘敵,以竟全功。
27日,第34師團在第33師團和獨立混成第20旅團接應下,突出中國軍隊包圍圈,按師團司令部、行李、獨立山炮隊、傷員運輸隊、野戰醫院、後衛部隊的行軍序列,向土地王廟方向東進,殘兵敗將極其狼狽。羅卓英為徹底殲滅逃敵,於午夜下達總攻擊命令:各部於28日午,以官橋街、南茶羅為目標,猛烈攻擊,徹底殲滅殘敵。
28日子時,王克俊師經楊公圩向官橋挺進,適遇第34師團東退大隊,王師當即據楊公圩南北高地亘磨子嶺之線阻擊,鏖戰竟日,將敵遏阻於暇蟆碑、虎形嶺一線,自高安來接應的獨混第20旅團一部亦被阻擊於龍圖圩附近。擔任正面攻擊任務的廖齡奇師於是日追至長嶺亘蠻眉高地之線,咬住第34師團後衛,發生激烈戰鬥。午間李天霞師一部趕到,於上羅象、山源李、方頭腦一線展開,襲擾敵右側背;余程萬師一部亦進抵龍形山,迂迴官橋街南,殘敵乃退據市內頑抗,經廖師猛攻,面市內與敵格鬥至酉時,全殲守敵600餘人。同日,羅卓英於申時對外圍各軍亦下達南北夾擊,迅速解決楊公圩、龍圖圩附近殘敵後,即行勇猛追擊命令。
29日午,羅卓英飭劉多荃督率王鐵漢、王克俊、陳良基三師為右追擊軍,沿湘贛公路經高安、大城追擊敵荒木支隊;李覺率張言偉、唐伯寅、宋英仲三師為左追擊軍,沿伍橋河奉新大道迫擊第33師團。是時獨混第20旅團2000餘人正固守龍圖圩、楊公圩一帶襲擊我軍,日軍飛機前來轟炸,以掩護第34師團潰逃。王鐵漢、王克俊兩師攻之於東,張言傳、唐伯寅兩師壓迫於西,敵傷亡慘重。30日午,遂放棄該兩據點分股向東北潰去,其一股600餘人逃至村前街附近,正陷入張言傳師主力陣地,當予迎頭痛擊,大部就殲。至此,外圍殘敵基本肅清,劉、李兩路追擊軍遂遵薛岳電令追擊前進。
31日子時,陳洪時挺進第2縱隊收復高安,王鐵漢師收復祥符觀;是日晨張言傳、宋英仲兩師克複奉新;未時王鐵漢師又克夏西山、萬春宮;3日各軍分途追擊至大城及干州街附近,由於日軍已龜縮進原陣地憑險固守,羅遂下令停戰鬥。
戰爭結果
這一戰役,戰場實際指揮官羅卓英在1941年3月29日給蔣介石電報中彙報的戰果為:斃傷日軍少將步兵指揮官長岩永汪、大佐聯隊長浜田以下1.5萬餘人,自身傷亡2萬餘人,但他的上司第9戰區司令薛岳沒有認可這個戰果,薛岳在4月5日給蔣介石的電報中,直接將羅卓英的戰果打了個八折,稱傷斃日軍12520名,俘敵14人。日軍宣稱造成中國軍死傷17,119名,失蹤2,814人,至於己方損失在戰報上則隻字未提,日本網站引用的日本右翼戰史學家兒島襄的估計為1000餘人。
姑且不論中方投入兵力和傷亡,日軍方面的死亡人數是遭到嚴重高估。日軍戰後編的戰史只承認此會戰投入的部隊的兩個師級單位都有一個步兵聯隊未參戰,以治安師團三聯隊制滿編頂多一萬三千人的規模,實際上兩個師級單位投入戰場的兵力頂多近兩萬,再加上兵力至多3千的混成20旅團(滿編5000人),日軍在本次會戰的兵力頂多2萬5千人內(羅卓英在給蔣介石的電報上開始估計日軍只有一萬,後來才說是三萬),不可能出現6成的傷亡比,國府戰報明顯灌水。雖說戰報灌水,但這不代表國軍在此役徒勞無功。日軍山炮屬聯隊(團級)編製武裝,一聯隊4門,繳獲6門代表至少有2個步兵團遭擊潰,對此次只投入6個步兵團的日軍來說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單位受創嚴重,對日軍衝擊可謂不小。
戰役時間表
1941年 | 3月14日 | 上高會戰 |
1941年 | 3月15日 | 會戰於凌晨正式打響。日軍由安義向奉新、上高方向進犯,攻陷奉新 |
1941年 | 3月16日 | 日軍沿錦江北岸向高安方向進犯,我方形勢危急 |
1941年 | 3月17日 | |
1941年 | 3月18日 | 日軍侵佔高安、西進龍團圩 |
1941年 | 3月19日 | 國軍撤至奉新 |
1941年 | 3月20日 | 日軍佔領灰埠,北渡錦江 |
1941年 | 3月21日 | 國軍固守上高外圍陣地 |
1941年 | 3月22日 | 日軍猛攻上高以東陣地 |
1941年 | 3月23日 | 國軍形成對日軍第34師團的包圍之勢 |
1941年 | 3月24日 | 國軍收復南茶羅,復向畢家猛攻 |
1941年 | 3月25日 | |
1941年 | 3月26日 | 國軍收復泗溪 |
1941年 | 3月27日 | 日軍向奉新、南昌方面突圍 |
1941年 | 3月28日 | 國軍收復官橋街 |
1941年 | 3月29日 | |
1941年 | 3月30日 | |
1941年 | 3月31日 | 國軍克複高安 |
1941年 | 4月1日 | |
1941年 | 4月2日 | 國軍克複子西山、萬壽宮、奉新 |
1941年 | 4月3日 | |
1941年 | 4月4日 | |
1941年 | 4月5日 | |
1941年 | 4月6日 | |
1941年 | 4月7日 | |
1941年 | 4月8日 | |
1941年 | 4月9日 | 國軍克複安義外圍的長埠、宋埠、平洲、弓尖 |
上高戰役兵力對比 | |||
國家 | 司令長官 | 軍長 | 師長 |
---|---|---|---|
中國國民革命軍 | 總司令:羅卓英 副總司令:劉膺古 總參謀長:羅為雄 | 第70軍李覺 | 第19師唐伯寅 |
第107師宋英仲 | |||
預備第9師言傳 | |||
第74軍王耀武 | 第51師李天霞 | ||
第57師余程萬 | |||
第58師廖齡奇 | |||
第49軍劉多荃 | 第26師王克俊 | ||
第105師王鐵漢 | |||
預備第5師曾戛初 | |||
第72軍韓全朴 | 新編第14師陳良基 | ||
新編第15師傅翼 | |||
日本軍隊 | 司令官:園部和一郎 參謀長:木下勇 | 第33師團長(丙)櫻井省三 (214和215聯隊) | |
第34師團長(乙)大賀茂 (216和217聯隊) | |||
獨立混成第20旅團長池田直三 (所屬5個大隊出動4個大隊) | |||
第3飛行團團長遠藤三郎 | |||
海軍航空飛行隊 |
中方總結
在八年抗戰期間,正面戰場所進行的各次會戰中本次會戰的規模不大(日軍參戰部隊只有兩個半師團;中國參戰部隊主要是第74、第70、第72、第49軍,加上在武寧方向策應的第78軍,也只有5個軍),作戰地域較小(從泉港至安義,南北約80公里;從南昌附近至上高以東,東西不過80公里左右,屬於日軍所謂的“短距離截斷作戰”),持續時間不長(從3月14日到4月9日,只有27天),但對中國軍隊來說,這是一次難得的、始終掌握著戰場主動權而致勝的會戰,在當時稱為“上高大捷”。
上高會戰的勝利,得益於中國軍官良好的戰鬥素質和正確的戰鬥指揮,來源於全體官兵勇往直前的戰鬥精神和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體現了中國軍民團結一心、同仇敵愾的民族氣節和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這次戰役的勝利,沉重地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極大地鼓舞了中華民族的抗日鬥志。
抗日戰爭之上高會戰
這次會戰之所以能夠獲勝,是因為針對當面敵情制定了正確的戰役方針和作戰計劃。當面日軍兵力不大,但十分驕狂,以其兩個半師團還不到的兵力而欲尋殲中國第19集團軍主力(特別是第74軍)。當其剛剛集結時,中國方面即判明其企圖,決定在第一、二線陣地節節抗擊,遲滯和消耗日軍,控制主力於機動位置;待日軍進至第三線主陣地前已相當疲憊時,再集中兵力予以反擊。戰役打響后,日軍本欲作向心合擊,而中國第70軍卻反其道而行之,故意作離心退卻,誘使北路日軍更加向北,這不僅破壞了日軍的合擊企圖,而且使中路日軍的右側背暴露;隨後,又以第49軍擊破南路日軍,暴露其左側背,使日軍只有分進,沒有合擊,反而造成中國軍隊包圍日軍的有利態勢。這樣,從戰役第一步起,中國軍隊就立於主動地位。“致人而不致於人”,這是取勝的第一招。中路日軍主力突過第一、二線陣地后,更增加了驕狂心理,不顧側翼暴露的危險,繼續向中國第三線陣地進攻,無異自入口袋。中國第74軍憑藉既設陣地,以逸待勞,堅韌防禦,抗擊日軍在數十架飛機掩護下的猛烈進攻達6天之久,爭取了時間,使第70、第72、第49軍能及時從兩翼趕到戰場,集中優勢兵力對第34師團構成合圍,按預定方針、在預定戰場實現了預定計劃。這是取勝的第二招。
戰前將戰區內的道路盡行破壞,給日軍汽車、戰車、重炮的運動造成障礙,使其優勢裝備不能充分發揮作用,並增加其運輸補給困難,這也是會戰中取勝的重要一著。
但中國方面以絕對優勢兵力將孤軍深入、疲憊已極、傷亡過半的日軍第34師團四面包圍,壓縮於極狹小之範圍內,從3月24日至27日連攻3天,仍未能將其全殲;27日以後,在兵力並不大的日軍增援部隊接應下,反任其拖著大批傷員突圍而出,說明中國軍隊的攻擊精神和攻擊力量都太弱。正如中國軍事當局在《上高會戰之經過與檢討》中所說:“中路之敵既不顧兩翼之有無依託,而孤挺進之時,已為我合圍殲敵之好機。此時我74軍全軍迎擊於前,70軍尾擊於後,49軍(欠1師)側擊於右,72軍圍攻於左,戰鬥態勢既形成於四面包圍,而復以最大優勢之兵力對此包圍圈內後援已絕之三千殘敵,期一舉而盡殲之,非力所未逮。不圖於包圈南北直徑縮小至五公里之時,敵竟突圍逃竄,卒未能達到殲滅之目的,不無遺憾耳。”
日軍總結
在本作戰途中到任的第11軍參謀長木下勇軍在昭和18年(1943年)12月,就本作戰回憶如下∶“我在3月19日到達漢口時作戰剛剛開始,軍的作戰計劃也好,指導也好都甚為拙劣。當然與參謀長變更也有關,對於軍的根本計劃而言,並不對這些師團進行直接指導,而是僅僅指示其攻擊目標以及作戰期間,聽任師團隨便進行其計劃,這簡直是胡來!
因此,在作戰途中,第33師團和第34師團之間出現不成系統現象發生,形成了後者達不成預定目標的狀況,軍部也陷入了困境。雖然第33師團達到了目的而進行反轉,但是卻造成了第34師團陷入了困境那樣的狀況。25日左右,我覺得這樣下去不行,向軍司令部請求帶山口,大根田參謀乘飛機去南昌,經過四、五天對兩兵團的指導,算是收拾了殘局,但是,就最早軍的計劃不負責任這一點而言、我感到遺憾。我剛到第11軍便碰到這事,我也必須對軍司令部自身也非常鬆散這一點應該大大的留心才可以。
師團回來以後,我從厚對大賀中將和櫻井中將等進行犒勞,無論如何這次作戰還是取得了相當的成果,但是絕不是什麼巧妙的作戰。第34師團的櫻井德太郎大佐有些異常,據說在作戰中,還有想切腹的事兒。----“這個是說當初作為參謀長的櫻井徳太郎就不同意大賀師團長的冒險計劃,結果櫻井負傷退出后,大賀一意孤行,一頭扎進伏擊圈,造成慘敗,結果櫻井倒是後悔的想自殺,而大賀卻回來開祝捷會,還私下埋怨池田的20旅團增援不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