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至國

鄧至國

西羌在秦時南遷到武都地區,稱之為"參狼羌".其中的一支,因聚居於宕昌城(故城在今宕昌縣東南)而稱宕昌羌。西晉末年,宕昌羌己經形成一個大的部落集團。當時,"有梁勒者,世為酋帥,得羌豪心,乃自稱王焉".至梁勒之孫梁彌忽時,通使北魏,正式建立宕昌國政權。其界自"仇池以西,東西千里,帶水以南,南北八百里,地多山阜",轄區大約包括今臨潭岷縣南部至天水西界和武都北界一帶。宕昌國自彌忽至定,共9世。保定五年(公元565年),北周武帝派大將軍田弘率軍打敗了宕昌國,改其地為宕州,兼置宕昌郡。鄧至國亦由羌部落組成。這些羌族,因分佈在白水流域,故稱白水羌.據《周書》記載:"有像舒治(一作像舒彭),世為白水酋帥,自稱王焉."

簡介


鄧至,又稱鄧至羌、白水羌,是中國南北朝時期的一個羌族所建立的政權,其疆域自亭街以東,平武以西,汶嶺以北,宕昌以南,轄區大致包括今蜀隴間的白水江上游南北以及岷江上游諸地。都城鄧至城(今中國四川省九寨溝縣西),首領姓“像”,史籍第一位有記載的首領是像舒治。
根據《周書》記載鄧至“有像舒治者,世為白水酋帥,自稱王焉”;又《魏書》記載“其王像舒治遣使內附,高祖(北魏孝文帝)拜龍驤將軍、鄧至王,遣貢不絕。”
另《梁書》則記載鄧至把帽子稱作“突何”,衣服與宕昌相同。各史籍也都記載鄧至的風俗習慣和宕昌一樣。《周書》記載鄧至自像舒治十一傳至像檐桁,約七八十年。西魏恭帝元年(554年),鄧至王像檐桁失國奔長安,投西魏,西魏太師宇文泰派兵護送他回鄧至複位。當時,鄧至以西諸地仍被吐谷渾佔據。其後事史籍未載,北周代魏后,在其地設立鄧州,鄧至最晚應在此時滅亡。

君主


姓名在位時間
像舒治430-?
像舒者
像屈耽
以後三世世系不明
像舒彭502-509
像覽蹄509-?
以後二世世系不明
像檐桁?-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