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玉

湖南省苗學會會長

龍文玉,湖南省苗學會會長,把對民族文化的興趣轉化為弘揚民族文化的責任,鮮活地再現苗族數千年的滄桑歷史——建一座苗族歷史博物館。

人物介紹


湖南省苗學會會長 - 龍文玉
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山江鎮叭咕苗寨,沈老當年親筆題寫的五個大字,終於在大師誕辰百年之際,高高懸掛在新落成的博物館門口。這裡面,凝聚著龍文玉20餘年的心血.
一腔熱忱投入民族事業.
龍文玉對於民族文化的興趣,也許是與生俱來的。還在上中學時,他就成了搜集整理民族民間文學故事的高手,習作屢屢在大報小刊上亮相.1963年從中南民族學院畢業后,他更是滿腔熱情地投身民族事業,先後任中學校長,州教委主任,黨委書記.副州長.
走上工作崗位后。龍文玉把對民族文化的興趣轉化為弘揚民族文化的責任。廣泛搜集,翻譯,整理苗族歷史,文化古籍等,並從民族經濟,政治,歷史,文化,風俗,心理素質等方面,進行深層次的研究,撰寫了學術論文30多篇。他還整理,發表苗族民間神話故事150多篇,苗族長篇敘事詩5部。其中苗族長篇敘事詩《翠鳥》,被稱為"紀錄苗族人民心聲的敘事長詩".
上世紀80年代,龍文玉率湘西少數民族文化藝術團訪問歐洲,在巴黎演出了充滿苗族文化特色的辰河高腔《目連戲》,引起了轟動.
沈老的肯定,堅定了他創辦博物館的信心
龍文玉的心裡一直裝著一件事,那就是要用一種更為具體直觀的模式,鮮活地再現苗族數千年的滄桑歷史——建一座苗族歷史博物館.

事迹介紹


1982年夏天,沈從文回到闊別已久的故鄉鳳凰探親。這位文壇泰斗對龍文玉早有所聞,便叫人把他"召"了來。從此,兩人成了
無話不說的好友.
一次,在一個苗家院落里,龍文玉把自己的想法向沈老和盤托出,提出了創辦苗族博物館的一些設想。沈老聽得非常投入,顯出少有的興奮,對這位苗家後代寄予厚望地說:"苗文化與漢文化一樣博大精深,如不及時進行搶救,就會湮滅和消逝."沈老還為龍文玉出主意,讓他"先到郢都去看一看".為表達與龍文玉的志同道合。沈老興緻勃勃地親筆寫了"苗族博物館"五個大字。後來,沈老又給龍文玉寫了一封長信,希望未來的博物館"能看到一部苗族簡史的輪廓,見到一個苗族社會的縮影,保留下一批苗族文化遺產,成為民族文化交流的窗口,為中華民族大家庭做貢獻."
沈老的肯定和鼓勵,更加堅定了龍文玉創辦博物館的信心。從此,他開始了20年的艱苦努力,從散落在民間的苗家生活,生產,文化,藝術等物品中,一件一件地收集,鑒別,研究,整理,分類。為了收集這些"寶貝",龍文玉付出了多少心血,連他自己也很難說清楚。有幾次甚至險些把命都搭了進去.
2000年1月,有人告訴龍文玉,一個寨子可能有個明朝的罐子,弄不好就當廢物糟蹋了。龍文玉聽后不敢怠慢。當天就頂風冒雪急忙往百裡外的山寨趕去。到達山寨,天已大黑。龍文玉看見那個陶罐竟被當作餵豬的潲水桶。第二天,風雪更大,龍文玉為了當晚重要的會議,謝絕了人們的挽留,帶上陶罐匆匆回返。大雪埋住了山石。在一段崖道處,龍文玉一腳沒踏實,整個人向懸崖下滑去。慌亂中,龍文玉死死地抓住了一條突出崖壁的樹根。這時,他的另一隻手,仍高高舉著那隻陶罐.
2000多件展品,生動再現了苗族傳統文化
2002年3月18日,苗族博物館破土動工,歷時6個月,完成了第一期工程。博物館佔地面積1864平方米。現有藏品2000多件,共分為苗家農舍,古代住所,殷實人家,武士家居,服飾掠影,綉女之家,匠人居室,巫師小屋,文人陋室等9個展館,還有苗族風情活動場"苗族風情小園",融實物布置,專業演出和群眾活動於一體,極具民族特色.
進入館中,一件件展品既是苗族歷史文化的縮影。也是苗家傳統生活的寫照."A形房","三角棚","多柱多掛屋",將人們領到了遠古的洪荒年代,逼真地再現了古代苗民居住在山洞中,大樹上,木舟里的情景;巫師的"鬼床".客老司的"神壇".使人頓時進入神秘莫測的幻境;一頂嬰兒帽子上的帽徽。直徑僅2厘米,上面卻雕刻有6件東西:算盤,剪刀,量尺,弓箭,木秤,鏡子,最神奇的是算盤上100多顆運算元,比小米粒還細小,用針尖撥動,竟能演算。讓人們在感嘆民間工藝絕巧之中,還能領略苗家的民俗;各種色彩艷麗的綉品,綉藝精湛,美輪美奐,展示著"苗綉"獨特的魅力……
好一座苗族歷史文化的寶庫;好一座苗族文化的神秘宮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