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衛生運動

我國衛生工作的偉大創舉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人民革命實踐中,十分重視開展群眾的衛生運動,以預防和減少疾病,保護人民健康。愛國衛生運動,是我國衛生工作的偉大創舉,反映了中國衛生工作的鮮明特色。

講究衛生,預防、減少以至消滅疾病,提高健康水平,加快我國有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更大發展。隨著人們文化衛生素質的提高與文明衛生習慣的養成,對社會主義四化建設,必將起到巨大推動作用,為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文明、衛生、健康、幸福的現代化國家作出更大的貢獻。

發展歷史


早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黨就把組織軍民開展群眾衛生運動,搞好衛生防病工作,當作關係革命成敗的一件大事來抓。1933年,毛澤東同志在《長岡鄉調查》一文中指出:“疾病是蘇區中一大仇敵,因為它減弱我們的力量。如長岡鄉一樣,發動廣大群眾的衛生運動,減少疾病以至消滅疾病,是每個鄉蘇維埃的責任”。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陝甘寧邊區政府把開展全地區衛生運動列為施政綱領。1941年陝甘寧邊區成立了防疫委員會,開展以滅蠅、滅鼠,防止鼠疫、霍亂為中心的軍民衛生運動。
1949年
1949年,貫徹預防為主衛生工作方針,繼續開展群眾性衛生運動。1952年春,美帝國主義在侵朝戰爭中,對朝鮮和我國發動了細菌戰爭。在保家衛國的浪潮中,推動了群眾性衛生防疫運動的深入發展。人民群眾把這項偉大的運動稱之為“愛國衛生運動”。黨中央肯定了這個名稱並指示各級領導機構,以後統稱為“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在此同時,把“衛生工作與群眾性衛生運動相結合”定為衛生工作的一項原則。毛澤東同志號召:“動員起來,講究衛生,減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敵人的細菌戰爭”。愛國衛生運動不僅受到全國上下的一致擁護和參與,而且受到國際上的讚譽。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各個歷史時期,顯示出它的“移風易俗,改造國家”的偉大作用,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1949-1952年
在1949-1952年,即國民經濟恢復期間,為了改變舊中國不衛生狀況和傳染病嚴重流行的現實,在全國普遍開展了群眾性衛生運動。在抗美援朝,粉碎美帝細菌戰爭期間,在中央防疫委員會的領導下,各地迅速掀起了群眾性衛生運動的新高潮,即“除四害運動”。運動規模之大,參加人數之多,收效之顯著,都是空前的。僅半年裡,全國就清除垃圾1500多萬噸,疏通渠道28萬公里,新建改建廁所490萬個,改建水井130萬眼。共撲鼠4400多萬隻,消滅蚊、蠅、蚤共200多萬斤。還填平了一大批污水坑塘;廣大城鄉的衛生面貌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1953-1966年
在1953-1966年,即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時期,當時政務院發出繼續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的指示,要求著重抓好城市廠礦,並把突擊活動與經常保潔結合起來。隨著工作的開展,不少廠礦建立了清潔隊,衛生掃除日等各種制度;保持車間、居室、食堂、廁所的內、外環境清潔整齊,從而使職工患病率逐漸下降,健康水平有所提高,促進了生產任務的發展。
1955年冬,毛澤東同志起草的一個通知說:把愛國衛生運動和“除四害”講衛生結合起來,對防治人畜疾病,保障健康起到很好的作用。1956年1月12日,《人民日報》發表了題為《除四害》的社論,號召全國人民行動起來消滅老鼠、麻雀、蒼蠅、蚊子。將麻雀定為“害鳥”,是愛國衛生運動中走過的一段彎路,不過“除四害”活動對傳染病和流行病的防治,起到了積極有效的作用。
1960年3月,全國人大通過的《1956-1967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把“除四害”講衛生列入“綱要”的內容。在黨中央及各級政府領導下,動員廣大群眾積極參加,同樣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許多城鄉清除了大量的垃圾、污物。“四害”大大減少,面貌煥然一新。
黨中央在1960年發出的《關於衛生工作的指示》中指出:“中央現在提醒同志們,要重視這個問題,要把過去兩年放鬆了的愛國衛生運動重新發動起來。”並提出了一個著名的口號:“以衛生為光榮,以不衛生為恥辱。”在1960年先後召開的全國農村和城市衛生工作現場會議上,又重點介紹、推廣了山西秸山縣、廣東佛山市兩個改造舊農村、舊城市衛生面貌的先進典型經驗。使各地愛國衛生運動有了新的發展。
1966-1976年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時期,許多衛生防保,包括各級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和其辦事機構被撤併,人員有的被裁減,有的被改行;有些工作被迫處於停頓狀態,致使許多城鄉的衛生面貌開始惡化,疫情回升。此種現象反映到黨中央,當時,周恩來同志多次指示,要繼續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並親自組織指導防疫隊和支援西北地區的巡迴醫療隊,控制傳染病流行,改善缺醫少葯和不衛生的狀況。這個時期,各地衛生防疫專業人員和愛國衛生運動工作者,深入實際,進行衛生科學知識宣傳,努力改善環境衛生面貌。在農村,解決好管水和糞這兩個基本問題,改造環境衛生條件所採取的各項措施受到農民群眾的歡迎,並概括為“兩管、五改”,即管水、管糞,改水井、改廁所、改畜圈、改爐灶、改造環境。“兩管、五改”已成為組織指導農村愛國衛生運動的具體要求和行動目標。
1978-1995年
1978-1995年,我國進入了改革開放時期。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愛國衛生運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1978年4月,國務院發出《關於堅持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的通知》,要求各地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及其辦事機構,把衛生運動切實領導起來。同年8月在山東煙台召開的全國愛國衛生運動現場經驗交流會議,以及其後在內蒙赤峰市、黑龍江哈爾濱市、山西晉城縣分別召開的城市和農村衛生現場會議,總結推廣他們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門前三包”(衛生、秩序、綠化)、“四自一聯”(自修門前路、自通門前水、自搞門前衛生、自搞門前綠化,統一規劃聯合集資)等行之有效的辦法,對各地工作起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積極行動起來,廣泛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
積極行動起來,廣泛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
1987年2月,中央愛衛會、全國總工會、全國婦聯、共青團中央等9部門發出《在全國開展文明禮貌活動的倡儀》,經中央領導同意,把每年3月定為全民文明禮貌月。主要內容是“五講四美”,即講文明、講禮貌、講衛生、講秩序、講道德,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環境美。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衛生是突破口。各地區、各單位的愛國衛生運動,都做出新的成績。1989年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加強愛國衛生工作的決定》。要求各級政府要把愛國衛生工作納入社會發展規劃,切實加強領導,使衛生條件的改善及衛生水平的提高與四化建設同步發展。多年來,通過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廣大人民群眾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同社會不衛生習慣和環境作鬥爭,為改善和提高生活、環境質量,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
1990年,國務院批准對全國455個城市進行衛生大檢查,到1995年10月,共組織開展了三次大規模的檢查評比活動,共有155個城市被評為“衛生城市”,23個城市被命名為“國家衛生城市”城市的衛生質量有所提高,為勞動人民的生產、工作、學習、生活提供了清潔、優美、舒適的環境。
1980年我國政府決定參加由聯合國第35屆大會發起的《國際飲水供應和環境衛生十年》活動。多年來,在“政府領導,部門支持,民辦公助,多方集資”的方針指導下,在國際組織的支持下,各地發動群眾開展農村改水,大力興建農村自來水。至1995年底全國改水受益人口達79873.92萬,占農村人口的97.03%;其中43.51%的農村人口吃上了自來水。對預防疾病,保障健康,發展農村經濟,改善農民生活質量都發揮了積極作用。
農村改廁,難度更大。當時確定改廁工作要抓試點,以點帶面,點面結合,逐步推進,同時要求,改廁要與改水相結合;和解決能源相結合;與血吸蟲病相結合;與扶貧奔小康相結合。以上幾個相結合,工作開展起來就相當有力。用這些辦法,在河南省1994年新增改廁122萬個,累計數突破500萬個湖北、江蘇等地農村改廁進展也很快。
2015年
1月13日電國務院近日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新時期愛國衛生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就做好新形勢下的愛國衛生工作提出明確要求。這是國務院時隔25年又一次專題印髮指導開展愛國衛生工作的重要文件。
《意見》指出,做好新時期的愛國衛生工作,是堅持以人為本、解決當前影響人民群眾健康突出問題的有效途徑,是改善環境、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建設健康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要堅持政府領導、部門協作、群眾動手、社會參與、依法治理、科學指導,全面推進改革創新,充分發揮群眾運動的優勢,著力治理影響群眾健康的危害因素,不斷改善城鄉環境,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健康權益,為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意見》要求,通過廣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使城鄉環境衛生條件明顯改善,影響健康的主要環境危害因素得到有效治理,人民群眾文明衛生素質顯著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廣泛普及,有利於健康的社會環境和政策環境進一步改善,重點公共衛生問題防控干預取得明顯成效,城鄉居民健康水平得到明顯提高。
《意見》提出了四個領域的重點工作任務。
一是努力創造促進健康的良好環境。深入開展城鄉環境衛生整潔行動,統籌治理城鄉環境衛生問題;切實保障飲用水安全,建立從水源地保護、自來水生產到安全供水的全程監管體系;加快農村改廁步伐,力爭到2020年東部地區和有條件的中西部地區基本完成農村戶廁無害化建設改造,中小學校、鄉鎮衛生院、集貿市場等公共場所和旅遊景點、鐵路公路沿線要建設無害化衛生公廁;科學預防控制病媒生物,建立健全病媒生物監測網路,定期開展監測調查,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除四害”活動。
二是全面提高群眾文明衛生素質。加強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推進全民健身活動;落實控煙各項措施,全面推行公共場所禁煙。
三是積極推進社會衛生綜合治理。深入推進衛生城鎮創建,爭取到2020年,國家衛生城市數量提高到全國城市總數的40%,國家衛生鄉鎮(縣城)數量提高到全國鄉鎮(縣城)總數的5%;探索開展健康城市建設,結合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編製健康城市發展規劃,促進城市建設與人的健康協調發展。
四是提高愛國衛生工作水平。積極發揮愛國衛生運動在疾病防控中的統籌協調作用;提高愛國衛生工作依法科學治理水平;改革創新動員群眾的方式方法;加強組織領導,健全愛國衛生組織體系。
《意見》強調,各地區、各部門要進一步提高對愛國衛生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繼承和發揚愛國衛生運動優良傳統,不斷豐富工作內涵,完善工作機制,創新工作方法,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切實加強新時期愛國衛生工作。
2020年
2020年3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工作時強調:“堅持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在浙江考察時強調:“要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推進城鄉環境整治,完善公共衛生設施,提倡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愛國衛生運動是中國人民的一項偉大創舉,是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傳家寶。新時代,我們要繼續用好這一傳家寶,把愛國衛生運動提高到新水平。

成果


加強科學技術指導,採取土洋結合方法,在全國許多城市和農村,開展了大規模除四害、講衛生活動。在全國,已有37個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達到了全國滅鼠先進城市標準;有4個大型企事業單位,分別達到國家規定的滅蠅、滅蚊、滅蟑螂、滅臭蟲的標準。其他城市的四害密度也有了明顯下降。

結語


回眸六十多年來的愛國衛生運動健康發展,關鍵在於貫徹預防為主方針;走愛國衛生運動與群眾相結合道路;執行面向基層,深入社區的方法;按照科學原則,實事求是精神辦事。預防疾病,保障健康,既要講究個人衛生,又要講究公共衛生,提高個體免疫力,同時要提高群體免疫力形成人群免疫屏障,人人講衛生,“以衛生為光榮,以不衛生為恥辱”。具有發展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移風易俗,改造社會的深遠意義。愛國衛生運動正是這種先進醫學科學思想的體現。
衛生工作與群眾相結合,政府領導,群眾參與,走群眾路線,是我國衛生工作的優良傳統。要廣泛開展衛生教育工作,強化群眾自我保健意識,培養良好衛生習慣和公共衛生道德,形成講衛生,愛清潔的社會風尚。
愛國衛生運動,是關係到社會基層社區方方面面全體人民的大事。講究衛生,除害滅病,需要社會各行各業,全體百姓,人人關心,在加強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大衛生觀念的指導下,堅持統一領導,統籌協調,自上而下,加強管理,促進並加快愛國衛生運動向更高、更深層次發展。
除四害、講衛生,提高健康水平,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建設發展,實質上是學科學、用科學的過程。各種病媒蟲獸的孳生與繁殖,各種疾病的發生與傳播,都有其各自的規律性。群眾發動起來,科學技術一定要緊跟上,並且要走在前頭。只有嚴格按照規律採取相應的措施,才能取得除害滅病的效果,才能保證愛國衛生運動從勝利走向更大的勝利。

偉人參與


周恩來

新中國成立后,周恩來在擔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1954年9月後稱國務院)總理期間,曾先後兼任多項領導職務,其中一項就是兼任中央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主任,領導全國的衛生防疫工作。
周恩來
周恩來
1952年初,“美國當局違反國際公法,違背人道主義,在美軍繼續實施‘絞殺戰’的同時,在整個朝鮮北方和中國的部分地區實施了細菌戰”。2月19日,毛澤東在“聶榮臻關於敵人在朝鮮戰場大面積空投蒼蠅、跳蚤、蜘蛛的報告”上批示:“請周總理注意此事,並予處理”。周恩來當晚即擬定了反細菌戰要做的六項工作。他一方面組織在政治上、外交上揭露和控訴美軍細菌戰的罪行,一方面要求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人民防疫運動,加強防疫宣傳工作。3月14日,中央防疫委員會成立,周恩來為主任,郭沫若、聶榮臻為副主任。12月31日,“政務院發布關於一九五三年繼續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的指示,並決定將中央防疫委員會改為中央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周恩來兼任中央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主任。在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中,周恩來十分強調領導的作用,1952年他曾對北京市衛生局一位負責同志說:“愛國衛生運動搞得好不好,關鍵在領導,領導搞不好要批評。你們可以來檢查政務院的愛國衛生運動,如果搞得不好,就點我的名登報批評”。
早在1950年9月,周恩來在政務院第49次政務會議上講話時就提出要發揮中醫的作用。針對“怎麼看待中醫”的問題,他指出:“這些中醫生活在人民中,與人民有多少年來的接觸,老百姓有了病,不找他們找誰呢?”“事實上,中醫確實治好了一些病,中醫有自己的一套醫藥知識和治病經驗”。毛澤東關注中醫、重視中醫,周恩來則具體落實加強中醫研究和教學工作。
鼠疫、血吸蟲病、霍亂等疫病在歷史上曾長期嚴重危害廣大人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周恩來始終如一地重視防疫工作。1949年10月,張家口以北地區發生肺鼠疫,毛澤東致電斯大林請求幫助防治,政務院副總理董必武主持防治工作。11月,周恩來接連主持政務院第4次、第5次政務會議聽取防疫工作報告,部署防治措施,疫情於11月中旬停止蔓延。
20世紀50年代,血吸蟲病肆虐我國南方地區,致使1億多人口受到威脅、1千多萬人患病。周恩來十分關注這一問題的解決。1955年底,在杭州召開的中央會議上,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發出了消滅血吸蟲病的號召,並決定成立中共中央防治血吸蟲病領導小組,加強對血吸蟲病防治工作的領導。10月7日,周恩來接見印度衛生部部長考爾夫人時說:“中國的血吸蟲病,是危害人民健康的最大的一種病,沿長江都有”。為解決這個問題,他提出“衛生部應把它當作一個最主要的任務去做”。11月4日,他會見日本醫學代表團時又談到血吸蟲病,“希望能夠得到日本醫學界人士的幫助和指導,在中國開展一個運動,推廣日本的先進方法來消滅釘螺”。1957年4月,周恩來簽發《國務院關於消滅血吸蟲病的指示》,指出:“消滅血吸蟲病已成為我們當前的一項嚴重的政治任務”,“為著根本消滅這一病害,取得最後的勝利,就必須實行積極防治的方針,採取綜合性措施,切實掌握充分發動群眾和科學技術相結合,防治工作和發展農業生產、興修水利相結合堅決進行反覆的鬥爭”。實踐證明,這一方針是完全正確的。在全國上下齊心協力的努力下,防治血吸蟲病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周恩來始終認為防疫工作是長期工作,不可能一勞永逸。一方面,要預防出現新的疫病,對此,周恩來指出:“人體的治療沒有完,人類總有新的病會發現,隨著生活環境不斷變化,將來還要發現一些病,治療方法也要跟著發展,沒有個完”。另一方面,舊的疫病一時解決了,在一定條件下還會複發,一定要謹慎地處理。1964年,天津曾一度發生副霍亂疫病,1965年2月,周恩來指出:“今年天津一定要消滅副霍亂。要搞好衛生”,“預防工作要早抓。要天津派大批隊伍到疫區去,要加強疫源探查,挨家挨戶地查,一定要落實,不要漏掉”。
為人民服務是為絕大多數人服務,而不是為少數人服務。在農民占我國人口80%以上的條件下,關心人民身體健康,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忘記農民的身體健康。1965年2月21日,周恩來曾指出:“衛生工作要面向農村”,“面向工農兵是方向問題,要克服只看到城市和少數幹部的傾向”。6月26日,毛澤東同身邊醫務人員談話時號召“把醫療衛生的重點放到農村去”。對此,周恩來在接見中華醫學會第一屆全國婦產科學術會議代表的講話中指出:“我國農村人口約佔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七八,城市人口只不過佔百分之十二三。如果我們的衛生工作不把重點放到農村,那怎麼為勞動人民服務啊?為絕大多數勞動人民服務的口號等於沒有兌現嘛。”
怎樣落實廣大農民的醫療衛生工作呢?周恩來提出“建立農村醫療網”,培養農村三種衛生人員:第一種是在每個生產隊培養一名“不脫離生產的衛生員”,“使他們成為多面手,既能治一般的病,又能治婦科病,還會接生”。第二種是“在生產大隊和一部分公社培養能夠有半脫產的衛生員”,“對他們的本事要求高一點,不僅能治一般的頭痛、傷風,還能治一些比較難治的病”。第三種是“為公社或區里培養脫離生產的專職醫生”,“全國有七萬多個公社,每個公社培養三至五人”。怎樣在農村培養這三種衛生人員呢?周恩來提出:“一定要組織大中城市、工礦企業、機關、學校以及軍隊的醫務人員,分期分批組成醫療隊,到農村去,主要做兩件事,一是治病,一是培養醫務人員。”
周恩來領導愛國衛生運動的一個重要指導思想是預防疾病。20世紀50年代中期,周恩來對來訪的日本醫學代表團說:“中國的衛生工作提倡預防,但方法還有待完善”。60年代中期,他提出“預防工作要早抓”。70年代初,他說:“河南有句俗話:再好的刀傷葯,也不如不開口。我看還是以預防為主好。”
對於防疫工作,周恩來突出強調的是預防,要將疫病控制在暴發與蔓延之前。1952年春,就反擊美國進行的細菌戰一事,周恩來致信毛澤東,認為“總後衛生部所擬防疫計劃大綱,‘原則可用’”,並建議分為兩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為準備和預防階段,即在目前病菌尚未發展的情況下,中央先在中央軍委機構內組織總防疫辦公室,領導後方進行防疫準備和在前線採取防疫措施”,“如果美國在我公開控訴后仍繼續進行細菌戰,則我將立即進入全面採取緊急措施的第二階段”。鑒於天津1964年曾發生副霍亂疫情,1965年2月21日,周恩來指示要搞好預防接種工作,他要求北京要組織力量支援天津,“今年天津市要切實做到霍亂病在城市不發生,農村不流行,不傳入北京。衛生部要有專人抓天津的防治工作,隨時檢查執行情況並向中央和國務院彙報”。
對於地方病、常見病,周恩來也要求加強預防工作。1970年11月,在“南方十三省、市、區防治地方血吸蟲”病等取得顯著成績后,周恩來提出北方地區也要加強對普遍性和地方性疾病的防治工作。他要求“在北方十五省、市、區亦重建防治地方病領導小組,商討、督促、交流防治北方地方病的規劃和經驗”。對於常見的流感也要採取有效的預防措施。1972年9月11日,周恩來在廣州軍區《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報告上批示:“秋分前後,易生流感,今年旱澇交替,更增多可能。廣東現已發現,如不預防,有蔓延可能”,要求全國全軍“採取預防的有效措施”,“不要發生此傳染蔓延現象”。
關於怎樣預防?周恩來主要強調三點:
一是要發動群眾、依靠群眾,衛生工作必須與群眾運動結合起來。1952年12月,周恩來在全國衛生工作會議上指出:“如果不與群眾運動結合,衛生工作‘面向工農兵’、‘預防為主’、‘團結中西醫’的三大原則,就不可能很好地貫徹”。他建議衛生工作的方針增加一條,即“衛生工作與群眾運動相結合”。20世紀70年代初,他指出:“各地講衛生、除四害、預防疾病的運動,必須在城市依靠工廠、礦山、商店、學校、機關和街道的基層組織群眾,在農村公社依靠生產隊的群眾,由領導人員親自動手,廣大群眾輪班參加,結合本地實際,在運動中養成重視衛生、持之以恆的好習慣。”
消滅四害
二是要管理好水、糞的衛生。1965年2月,針對天津發生的副霍亂,周恩來指出:“要搞好衛生,特別要搞好水、糞的衛生。搞好糞的衛生,要與生產結合起來,首先要在疫區提倡”。“衛生運動,城市與農村的要求有所不同,要抓重點,農村要把水、糞、除四害、預防主要疾病等項工作搞好”。
三是要開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1954年2月21日,周恩來在政務院第205次政務會議上指出:“人民體質的增強雖然不容易,但總是可以做到的。只要堅持開展體育運動,五年、十年、十五年,中國人民的體質就會大大改變。”他要求將愛國衛生運動與全民鍛煉身體結合起來:“衛生部門要提倡全民鍛煉身體,增強體質。這是預防與減少疾病的重要一環。這項工作由體委主辦,衛生部門要主動配合,要提倡大眾化的體育鍛煉和多參加集體生產勞動。”
周恩來被譽為“人民的好總理”,他在兼任中央防疫委員會和中央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主任期間對人民衛生防疫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他心中裝著人民,把人民的身體健康看成最大的財富。他將忠於人民和忠於黨完美地統一起來,將毛澤東的衛生防疫思想具體化,在怎樣保障人民的身體健康、怎樣預防疾病、怎樣搞好中西醫結合等問題上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實施辦法,出色地履行了職責。他將弘揚中醫文化傳統與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很好地結合起來,倡導中西醫團結合作、各盡其長,初步開闢了新中國醫學發展的正確道路。

毛澤東

毛澤東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開創了依靠群眾發動群眾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的方法,成為解救人民於疫病的重要法寶。
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內的傳染性、地方性疾病大面積流行,東北地區還在美帝國主義侵略朝鮮的細菌戰中受到波及,新生政權的鞏固面臨困難和挑戰。為應對這種嚴峻形勢,黨領導人民迅速廣泛地開展起群眾衛生運動,打造擺脫“瘟神”威脅的有效武器。在毛澤東的親自指導下,獨具中國特色的群眾性衛生運動組織——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應運而生,中央及全國各地還相繼成立防疫委員會,創造性開展捕鼠滅虱運動和清潔衛生活動,有力回擊了美國侵略者的細菌戰,也使廣大群眾受到深刻的清潔衛生教育。在毛澤東看來,群眾性愛國衛生運動不僅對外禦敵,而且對內提振中華民族的精氣神,如果動員全體人民參與,中華民族的精神就會為之一振。
毛澤東
毛澤東
毛澤東把搞好群眾性愛國衛生運動和促進人民身心健康緊密聯繫起來。在為1952年12月召開的第二屆全國衛生會議題詞中號召人民群眾“動員起來,講究衛生,減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敵人的細菌戰爭”。愛國衛生運動由此轉變為經常性的工作,成為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重要內容。毛澤東深切感受到人們在朝鮮戰爭后的很長時間裡,生產生活深受“四害”的影響,提出在全國各地大舉進行以除“四害”為中心的愛國衛生運動。“各地尚未動員的必須立即動員起來。”“環境衛生,極為重要,一定要使居民養成衛生習慣,以衛生為光榮,以不衛生為恥辱。”
毛澤東並非孤立地強調愛國衛生運動,而是辯證地將抓好群眾性愛國衛生運動同搞好生產發展結合起來,認為“把衛生工作看作孤立的一項工作是不對的”。衛生工作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有利於生產,有利於工作,有利於學習,有利於改造我國人民低弱的體質,使身體康強,環境清潔”。因此,必須大張旗鼓,大做宣傳,使得家喻戶曉,人人動作起來。
毛澤東強調,重視衛生、防疫和醫療工作,發展中國的醫藥科學,培養中國特色的醫療衛生隊伍,是“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應極力發展這項工作。
愛國衛生運動
在陝甘寧邊區期間,毛澤東就提出搞好農業農村發展的同時要抓好衛生防疫工作,“在五年到十年之內,我們要求得在科學知識普及方面的進步,醫藥衛生應該放在我們的計劃里,和生產計劃同時並進。”新中國成立后,面對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口在農村這一實際,提出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在農村。1965年,毛澤東親自起草《關於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問題》,接見醫務工作人員,強調“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
毛澤東指明了一條發展中國特色醫藥的道路,那就是挖掘傳統中醫藥優勢,堅持中西藥結合。“中醫藥是一個寶庫,要走中西醫結合的道路。”毛澤東從文化視角辯證地解讀中西醫的關係,強調既要尊重我們的中醫這個文化遺產,也要善於用西醫的科技來發展我們的傳統醫學。他並不認為中醫是給幾個人看好病的問題,而是文化遺產問題,要把中醫提高到對全世界有貢獻的高度,“我們中國的醫學,歷史是最久的,它有豐富的內容。”主張要以西方的近代科學來研究中國的傳統醫學的規律,發展中國的新醫學。
毛澤東主張各類醫藥隊伍要協調共生、攜手發展,強調敬畏生命,以人民為中心。面對陝甘寧邊區人、畜死亡率高,而許多人還相信巫神這一實際情形,毛澤東提出不僅要依靠新醫,也要聯合舊醫和舊式獸醫,訓練他們成為人民的醫生,關心人民的痛苦。毛澤東先後題詞,勉勵延安中國醫科大學“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號召全社會“尊重護士,愛護護士”,指示醫藥衛生界要“團結新老中西各部分醫藥衛生工作人員,組成鞏固的統一戰線,為開展偉大的人民衛生工作而奮鬥”。
開展好愛國衛生運動,依靠群眾發動群眾是根本工作路線,體現了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價值導向;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是提升人民幸福感安全感的關鍵支撐,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旨歸;發展醫藥衛生事業,提高整體醫藥水平是重要保障,體現了維護人民健康利益的價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