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中學圖書館
南洋中學圖書館
目錄
簡介
南洋中學始建於1986年,前身為王柳生先生上海大東門王氏宗祠“省園”所創辦的育材書塾,1900年由王培孫先生接辦。1904年改名為南洋中學,1907年遷至龍華路(即今校址)。南洋中學遷址新址后,於1910左右陸續建造化學、物理實驗室數間,並在理化實驗室旁辟余屋數間設立南洋中學圖書館,內藏王氏先人所藏四部要典及王培孫先生十餘年所收羅的古籍及參考圖籍約四千餘種,包括哲學、歷史、政典、方誌、文學、筆記及珍貴的藏本佛經等。乃請陳乃乾整理編目,於1919年7月編印成《南洋中學藏書目錄》一冊,該書書名由羅振玉題籤,扉頁則由當時已七十六歲的書畫大家吳昌碩所書;石印線裝,現存世僅幾冊。圖書館還藏有一部分西文圖書,分設中文閱覽室和西文閱覽室,1926年,為紀念南洋中學建校三十周年,由校友捐款建造了西洋古典風格的宏偉典雅的校友廳圖書館大樓,竣工后,圖書館遷入其中,藏書量不斷增加,學校聘請專家,管理有序。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上海淪陷,南洋中學龍華路校舍為敵偽所佔,學校暫借北京路鹽業大樓上課,圖書館所藏古籍圖書存放法藏寺,而西文圖書未及轉移,損失殆盡。1946年,南洋中學於抗戰勝利后回龍華路原址復校,南洋中學圖書館亦繼之恢復,並遷回了存放於法藏寺的古籍。嗣後學校請著名圖書館學家陳華鼎(子彝)先生整理、管理南洋中學圖書館。1946年,陳子彝先生髮表《南洋中學圖書館概況》和《南洋中學圖書館圖書分類法》,根據《南洋中學圖書館圖書分類法》,當時的南洋中學圖書館收藏的古籍分為十部:哲學之部,歷史之部,政典之部,方誌之部,文物之部,記述之部,技術之部,文學之部叢書之部,佛典之部,每部再分諸類,諸屬。而其中的方誌尤為特色;分為畿輔志、府志、州志、廳志、縣誌、鎮志、載記輿圖等類,按地域又分為:一、中區諸省二、沿河諸省 三、東北諸省 四、本區諸省 五、邊區諸省另外還有山川類、古迹類、居處類。收羅之廣,卷秩之浩繁,為我國各地圖書館所罕見。當時,南洋中學圖書館收藏的古籍加上外文書籍,藏書量共逾十萬冊。 1949年,上海解放,南洋中學被接管公辦。1952年,王培孫校長病重,逝世前,他囑將南洋中學圖書館的珍貴古籍七萬六千七百多冊捐獻國家,存放於富民路的以顧庭龍先生為館長的合眾圖書館(后該圖書館併入上海圖書館)。1993年5月後,圖書館遷入“好學樓”,一樓為外借室和書庫,現將部分書庫改為古籍資料室。三樓為閱覽室和電子閱覽室,資料室設在綜合樓二樓。圖書館總面積561平方米,藏書6萬餘冊,古籍線裝書5784冊,圖書館有專職人員四名,中級職稱一名。圖書館宗旨是全心全意為教學第一線師生服務。圖書館經常向教研組教師提供有參考價值的書籍,並徵求意見,在強化為學生服務功能方面,能熱情為學生介紹推薦新書,組織開展讀書活動,學習巴金著作,寫讀書筆記、讀書心得,使學生和圖書結下不解之緣,為學生知識的增長、人文精神的培養、素質的提高發揮了積極的作用。2003年5月被評為上海市中小學一級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