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黃泥河鎮的結果 展開

黃泥河鎮

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轄鎮

富源縣黃泥河鎮位於縣城東南部。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部屬高寒山區,東南部屬低熱河谷槽區。西距縣城109公里,東與貴州省興義市威舍鎮同居一壩,相距3公里,素有"旱碼頭"之稱,是雲南進入貴州及兩廣的主要通道。

黃泥河是富南重鎮和滇東門戶,是全省506個扶貧攻堅鄉鎮之一。年平均氣溫13-160C,年降水量1441毫米。東南與古敢水族鄉和貴州興義市相鄰,距興義市36公里西部接老廠、雨汪鄉;南距羅平縣城85公里;北抵富村鄉和貴州省盤縣,距盤縣特區縣城95公里。

地理環境


位置

黃泥河鎮地處東經104°30′~104°45′,北緯25°05′~25°24′之間,東南與古敢水族鄉和貴州省興義市毗鄰,距興義市36公里;西南接老廠鄉、十八連山鄉;南距羅平縣城85公里;北抵富村鎮和貴州省盤縣,距盤縣特區縣城95公里。是富南重鎮和滇東門戶,屬全國50家小城鎮經濟綜合開發試點鎮之一,位於縣城東南部,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部屬高寒山區,東南部屬河谷槽區。鎮政府駐黃泥河坪地村,海拔1297米,西距縣城109公里,東與貴州省興義市威舍同居一壩,素有“旱碼頭”之稱,是雲南進入貴州及兩廣以及沿海省、市區的主要通道。投資約130億元的滇東煤電落戶於黃泥河鎮五樂村。

氣候

黃泥河鎮屬亞熱帶低緯度氣候和低海拔河谷熱區,降水充沛,熱量充足,具有冬無嚴寒,溫濕多雨,乾濕分明,雨熱和旱涼同季,相對溫差較大,立體氣候明顯等特徵。最高海拔1265米,年平均氣溫13℃,最高年達17℃,極端最高氣溫35~36℃,極端最低氣溫零下10.2℃,受興義和羅平兩個雨區的影響,年均降水量1441毫米,年平均日照1600~1700小時。初霜期11下旬開始,終霜期3月中旬結束,無霜期大於270天。由於氣候溫濕明顯,適宜多種農作物和林木的生長,農作物的收穫時間一般比富北地區早一個節令。

行政區劃


全鎮轄14個村民委員會,140個自然村,243個村民小組,國土總面積263.27平方千米。年末實有總耕地3220公頃,其中水田433.33公頃、旱地2786.67公頃。農業人口人均佔有耕地546.67平方米。

人口民族


黃泥河鎮轄黃泥河、發祥、牛場、迤更者、箐口、布古、新寨、小羊場、阿汪、戛拉、五樂、牛額、龍潭、普克營14個村民委員會,境內住有漢、彝、水、布依、苗、回、壯、蒙古等9個民族。

經濟


綜述

生產總值完成49355萬元,增長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0950萬元,增長60%;地方財政收入完成6540萬元,增長16%;財政支出完成3446萬元,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9890萬元,增長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4390元,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078元,增長13%;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39700萬元、35650萬元,增長1.5%、6.4%。

糧經作物

2004年黃泥河鎮大力推廣玉米“宣黃單2號”、水稻“雲光14”等優質、高穩產糧食作物良種,糧食作物播種面積6.8萬畝,糧食總產量達2030.4萬公斤,比上年增24.2萬公斤,增1.2%,種植烤煙2.2萬畝,在自然災害明顯多於往年的形勢下,實現收購總量達262.15萬公斤(其中,中上等煙葉205.986萬公斤),收購總產值2923.16萬元,比上年增39.1%。

畜牧林業

2004年,黃泥河鎮以大河烏豬為重點發展養豬4.3萬頭,養殖土雞2.8萬隻,黑山羊1.1萬隻,肉類總產量4810噸,比2005年增10%,實現畜牧業產值6900萬元,畜牧業收入4300萬元,年增10%。
按照“嚴管林、慎用錢、質為先”的要求,在繼續實施好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同時,對6350畝退耕還林工程實施補植補造,累計補植樹苗43.6萬株,造林成活率達92%,完成四旁植樹20.1萬株,占縣下達任務數19.5萬株的102%,新建沼氣池150口。

鄉鎮企業

2004年鄉鎮企業總數472個,其中私營企業49個,其他企業423個;從業人員1256人,比上年增加4%,完成鄉鎮企業總產值8564萬元,營業收入1.2億元,實現利潤156萬元,上繳稅金127萬元。

農業生產

黃泥河是富源縣糧食、烤煙、油菜、生豬、林果等生產基地,地處富南區域中心,素有“富源糧倉”之美稱,緊鄰十八連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和國家級風景區貴州馬嶺河大峽谷。境內山巒重疊,此起彼伏,儲藏著豐富的石灰岩和煤炭資源。糧食作物主要以包穀、水稻、小麥、馬鈴薯等為主。經濟作物有烤煙、油菜、生薑、芭蕉芋、柑桔、天麻、魔芋、油桐等。

產業結構調整

2004年,黃泥河鎮緊抓滇東煤電工程建設機遇,按照“以黃泥河集鎮為中心,以五樂工礦服務為重點,以交通沿線為紐帶,以涉及的村委會為基點,以內外市場為導向”的經濟發展思路,成立了產業調整結構辦公室,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強化科技意識,大力發展特色產業,使餐飲服務業個體經營增加120餘家;天麻、半夏、板藍根等特色種植,黑山羊、大河烏豬等特色養殖得到鞏固和發展。投入70餘萬元扶持資金,扶持發展3800畝板田洋芋、3000畝地膜包穀樣板、2000畝蔬菜型大豆樣板2000畝魔芋樣板等,影響和帶動周圍的群眾,使黃泥河鎮調優產業出現“動一戶帶一片、促一村”的良好效應。在滇東電廠進場公路沿線,主廠區及白龍山煤礦附近扶持新建總計年產值達6000餘萬元的砂石料廠56個,新建小型磚廠1個,加油站1個等,解決6000多個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問題。
黃泥河鎮
黃泥河鎮

農業農村工作

2004年,黃泥河鎮認真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切實抓好農業農村工作,發放《雲南省農村工作守則》1.1萬餘份並認真貫徹落實,充分利用各種渠道大力宣傳《行政許可證》、《農業法》、《農村技術推廣法》、《種子法》、《漁業法》、《雲南省農業機械管理條例》、《雲南省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加強執法隊伍建設,提高執法水平,強化執法監督,完善各種制度,逐步建立起設置合理、運行有效、科學公正、作為規範的農業行政執法體系;把綜合執法與專業執法有機結合起來,增強農業行政執法的公正性和權威性,提高執法的整體實力和效率,堅決查處各種坑農害農行為,切實保護農業健康發展,維護農民利益。一是及時兌現重點工程中征地拆遷款,做到不打白條。二是按照“稅改”有關政策和縣政府減免農業稅的要求,2004年全鎮減免農業稅80.39萬元(比2003年減負56.88%,人均綜合負擔15.28元)。三是農村中小學收費全面實行“一費制”。四是計劃生育、土地城建、公安等部門的涉農項目收費,均按有關規定執行。五是14個村委會都初步建立村內籌資投資“一事一議”制度,黃泥河、發祥、迤更者、箐口、布古、阿汪、五樂、牛額、龍潭等9個村委會實施“一事一議”制度。六是實行“村帳鎮管”,規範財務管理。

交通


黃泥河緊靠南昆鐵路威舍站(二級編組站),處於東(威舍—南寧)、南(威舍—昆明)、北(威舍—紅果)三面鐵路圈的中心,並有從威舍站威紅和南昆兩正線間引進黃泥河鎮鐵路專用線到鎮內坪地村。富源至興義的省道通過黃泥河進入鎮內,鎮內東至興義,南至羅平,西至富源,北至盤縣均有公路幹線相通。

社會


計劃生育

深入開展計生優質服務和宣傳教育活動,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得到加強,人口自然增長率和人口出生率分別為6‰和12.1%,“一放二扎”、避孕節育、違法生育查處、流動人口信息錄入、驗證等工作較好落實。

文化衛生

2004年,全鎮有文化站1個,廣播電視站1個,錄相放映點2個,網吧2個,電視地面衛星接收站42個,電視覆蓋率達95%,鎮政府所在地及五樂開通了有限電視網可收34個電視頻道。全鎮有衛生院1所,村級衛生所14所,共有病床44張,醫務人員69人(其中鎮衛生院25人、村衛生所44人),醫務人員中中醫師6人。醫士4人、護士3人。

教育科技

全鎮有鎮中學1所,28全教學班,在校學生2384人,教職員91人;有完小14所,教學點54個,教學班237個,在校學生8070人,教職工427人。有幼兒園1所,在校學生224人,教職11人。2004年,黃泥河鎮大力實施“科教興鎮”戰略,鞏固“普六、普九”成果,大力推行“普實”教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小學入學率達99.7%,鞏固率達99%,中考曲一中上線3人,曲二中上級8人,中等師範上線23人,高中上線68人,中考成績創歷史最好記錄。投資240餘萬元對牛額村委會中寨完小、布古村委會發佐村小、龍潭村委會中心完小、阿汪村委會中心完小等5400平方米D級危房進行改造。在科技上,大力實施“綠色證書工程”,多方籌措資金近10萬元,從縣有關部門請來專家,在迤更者、箐口等兩個村委會,舉辦以魔芋生產、蔬菜種植、畜牧養殖等為重點內容的農村實用技術“綠證”培訓班各1期,累計培訓300人;在迤更者、牛場培訓250餘人次,積極引進大河烏豬飼養,全面加快其發展步伐。組織鎮村幹部、群眾到外地參觀學習1000餘人次,把成功經驗推廣到全鎮,讓廣大農民結束了魔芋、蔬菜種植“老套路”和科技上“摸著石頭過河”的歷史。針對烤煙生產,積極協調從縣煙草公司等部門請來技術專家,對層層篩選的157名煙草技術員進行培訓,分組管理服務到戶,每名科技員負責40-60戶(150~200畝),對煙農實行全程服務管理、個性化服務。

機構改革

2004年,黃泥河鎮加大機構改革力度,理順部門關係,合理劃分政府和事業單位職責許可權,取消事業單位的行政級制,全面推行崗位競聘制,全鎮6個中心和1個所實行競爭上崗聘用中層領導13名、一般幹部職工109名,初步建立起了符合該鎮各級各類事業自身發展特點的新型人事管理制度,並於2004年10月開始推行事業單位工資搞活分配製,充分調動事業單位各類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創造性,全面增強了事業單位自我發展能力。同時還加強財務審計,搞好經濟監督。對16個鎮直單位進行了財務審計,逐步理順各單位財務,確保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村委會換屆選舉

2004年1至5月,黃泥河鎮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有關規定,切實加強領導,嚴格遵循選舉程序,結合基層黨建“三培養”活動,“以政績政取捨”,紮實開展第二屆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依法選舉產生村民小組長243名、副組長13名和村民代表740名;由村民直接選舉產生村民委員會主任14名、副主任16名、委員67名;建立健全新一屆村民委員會下屬人民調解委員會等村級組織體系,進一步促進各村委員會班子成員之間的團結,使其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明顯增強,齊心協力促發展。

小城鎮建設

2004年,黃泥河鎮努力營造良好的幹事氛圍,群策群力,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一是全力支持貴州省興義市建築公司投資2700萬元建設福鑫商貿小區;二是抓住滇東煤電工程建設機遇,爭取雲南滇東能源有限責任公司投資,在滇東電廠進場公路黃泥河集鎮段新修24米寬大街2條共1029米和102米長、12米寬、高6.6米福溪大橋1座,已竣工投入使用,政府投資90餘萬元對其進行綠化、亮化;三是投資52萬元建自來水處理廠;四是啟動黨校綜合樓、財政稅務綜合樓、郵政大樓等一批示範性建築;五是爭取各級運管部門建黃泥河客運站;六是正積極開展河濱公園前期工作等,進一步加快集鎮基礎設施建設;七是每月投入8000元,作為小城鎮建設管理工作經費;八是於2004年3月份新建垃圾池46個,公開招聘城管工作人員5名,公開競標聘用垃圾清掃工5名、清運工2名;九是取締南門街菜市,啟用過境大街新農貿市場;十是完善集鎮街道門前包衛生、包秩序、包綠化及公共設施管護“三包”責任制;十一是於2004年11月份成立了工作職責明確、考核制度嚴格的小城鎮建設管理辦公室,全面加大小城鎮綜合治理力度;十二是在2004年12月舉辦黃泥河鎮首屆小城鎮建設演講比賽,全面增強廣大城鎮居民文明衛生意識。

扶貧攻堅

2004年,黃泥河鎮切實加大扶貧力度,進一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一是抓好各種扶貧重點工程。抓好投資210多萬元的591戶安居工程建設,投資101萬元的牛額村委會重點扶持工程建設,投資116.74萬元的龍潭村委會補總村民小組易地搬遷項目工程建設,投資40萬元的五樂村委會水井頭上村民小組、迤更者村委會冷水溝村民小組省級溫飽示範村工程建設,投資30萬元的黃泥河村委會紅岩腳村民小組、龍潭村委會祭山坡村民小組市級溫飽示範村工程建設,全面改善他們的生產生活條件,增強貧困地區及其群眾的“造血功能”。投資89萬元,搞好黃泥河集鎮增門、西門拱水管網改造和新寨村委會新寨、迤更者村委會更康等村民小組的人畜飲水工程建設,解決3132人及1165頭大牲畜的飲水困難。二是落實好各種扶貧政策,對享受定補傷殘、烈屬、復退軍人,生活在最低生活保障線上的城鎮居民等,及時按照相關政策予以幫扶。發放臨時救濟補助2.6萬元、救災糧4.5355萬公斤,解決群眾“生活難”。三是發展好“務工經濟”。按照“以點帶面”,以個體帶動全體,以經常宣傳為主,輔之以必要的培訓和指導,不斷鞏固已有的勞務輸出成果,大力開拓新的勞務市場,把務工經濟“做大做強,做出特色”的思路,全年累計輸出農村剩餘勞務7200個(比上年4700個增53.2%。其中,省外輸出3200人,比上年增1400人;省內輸出1300人,比上年增200人;本地輸出1500人,比上年增400人;臨時輸出1200人,比上年增500人),創收4580萬元左右(比上年2624萬元增54.6%)。

精神文明建設

2004年,黃泥河鎮不斷探索精神文明建設新途徑,使精神文明建設成為全鎮農村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促進各項事業的發展。一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做到“八個結合”:與法制建設相結合、與科技教育相結合、與小城鎮相結合、與扶貧攻堅相結合、與農村自娛自樂相結合、與愛國主義教育相結合、與生態文明村建設相結合、與發展務工經濟相結合。二是全面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放施綱要》和“富源精神”、《富源公民言行規範100條》,以及“黃泥河精神”,道德教育穩步推進,廣大村民移風易俗,破除封建迷信和陳規陋習,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了村風民風的好轉。三是加大文明村(單位)創評力度,投資近50萬元把牛場村委會新福村、鎮農業經濟綜合服務中心水務組分別作為“六村六好”生態文明村,市級文明單位建設、示範帶動全鎮文明村寨、文明單位建設。

滇東煤電工程建設

滇東煤電落戶於黃泥河鎮五樂村坪地
滇東煤電落戶於黃泥河鎮五樂村坪地
2004年,黃泥河鎮按照“顧全大局、主動融入、優質服務、帶動開發、促進發展”的思路,舉全鎮之力做好支援滇東煤電工程建設工作。一是加強領導,把征地搬遷工作做好。黃泥河鎮抽調到富源縣支援滇東煤電工程建設指揮部工作的67名幹部,以高效、務實的作風取信於民,累計征地5194.54畝,搬遷359戶,拆除民用建築物5.64萬平方米,場院1365.52平方米,遷墳1497座,拆遷電力、電信主線路40.8公里,無一例因征地拆遷而上訪的農戶,確保整個滇東煤電工程建設順利進行。二是加強宣傳,把群眾工作做好。堅持搬遷戶中村組幹部帶頭的原則,對不理解的搬遷戶多次上門,有的上門達100多次,掌握、摸清群眾思想動態,切實安排好群眾生產生活,新購抽水泵2台,修建灌溉渠道100餘米,解決300餘畝農田生產用水,水改旱260餘畝;投資70餘萬元,建設了引水管道長6.4公里的五樂片區人畜飲水工程,解決了460戶2839人的生活用水;投入1.2萬元,建設引水管道長1.7公里的飲水工程,解決石龍新村200餘戶人的飲水問題等,贏得了廣大征地搬遷戶的理解與支持。三是採取措施,把搬遷戶安置好。按照縣委、縣政府的安排,及時購置帳篷270頂,並給予及時拆除住房租房暫住的拆遷戶每月500元的租房補助,使搬遷戶得到臨時安置。根據搬遷戶生活困難實際,深入帳篷,挨門逐戶送煤球、送棉被、送慰問金,並給予每人1000元的臨時建房補助。對已建蓋固定房並不願意到安置小區分配宅基地的搬遷戶每人給予2000元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補助。針對部分年老體弱、缺乏勞動力的搬遷戶建蓋房屋困難的實際,及時幫助建蓋房屋,2004年6月進行了搬遷戶宅基地分配,使搬遷戶得到妥善安置。四是主動出擊,把社會秩序維護好。2004年共制止群眾阻礙施工72件,處理治安案件61件、刑事案件8件、刑事拘留15人,治安拘留32人,調解糾紛、化解矛盾68件200餘人次;依法對70餘個砂石料場進行清理整頓,加強對民爆物品的管理,共檢查30個單位120人余次,對檢查出來的問題依法進行處理;加強對流動人口的登記和出租房屋的管理,與戶主簽訂嚴格的租房責任書,共登記流動人口1653人,出租房120戶4000平方米,簽訂租房責任書120餘份。五是加強聯繫,把與業主的關係處理好。以召開聯席會議,發工作聯繫函等形式聯繫業主方,就滇東電廠進場公路五樂村口至電廠大門兩側25米內控制建設,祭山林至灰場、白龍山煤礦礦井、咚喇水庫進場公路兩側房屋紅線控制;水塔區域圍外250米、廠區圍牆外200米房屋建築紅線控制;黃扎村道路出口、白龍山煤礦進場公路及煤礦廢棄物造成河道污染、放工單位放炮震損附近房屋、白龍山煤礦及進場公路、電廠灰場進場公路征地等問題妥善交換意見,使各項工作協調有序開展。

創先爭優活動

2004年,黃泥河鎮黨委、政府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縣委十屆三次全會精神,緊緊圍繞鎮第九次黨代會和鎮九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奮鬥目標,積極引導和激勵廣大黨員幹部轉變工作方法,樹立科學的發展觀、正確的政績觀和馬克思主義群眾觀,以“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為指針,以《雲南省農村工作守則》作為行為準則,走可持續發展的路子,切實做好“三農”工作,使農村經濟總收入、農業總產值、工業總產值、財政收入及農民純收入五項經濟指標均有大幅增長,實現了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了農民增收、農業發展、農村穩定,在2004年,在全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創先爭優評比活動中五項指標綜合排名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