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李玉琳的結果 展開

李玉琳

河北武學宗師

李玉琳(1883年2月17日-1965年),原是郝恩光的大徒弟,又常年得到李存義的指導功夫出眾。李玉琳遞帖拜孫祿堂為師。與此同名的還有一名演藝人員。

基本資料


師承:李存義、張兆東、宋唯一、郝恩光、孫祿堂、楊澄甫
描述:太極推手無敵手,時稱南有陳微明,北有李玉琳。

生平概述


李玉琳(1885-1965),出生在河北安新縣圈頭村一個農民家庭,自幼隨"單刀李存義"的得意高足郝恩光學習少林、形意、八卦等拳藝,在郝恩光東渡日本期間還受師爺李存義的親自指導,並隨李存義在天津"中華武士會"和"輔輪中學"任武術教員。天津武士會成立的時候給八極拳代表人物李書文馬鳳圖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郝恩光和李玉琳。
1923年,郝恩光在吉林寧安縣戰場上不幸中彈殉職,李玉琳變賣家產,親去寧安迎葬師柩,承擔起照顧師父的遺孀孤兒的責任,並將師父孤兒郝家俊教武成名。
李景林
李景林
他這種高尚的尊師武風,一時傳譽武林,深得武學巨匠孫祿堂先生的賞識,收其為本門弟子。李玉琳拜孫祿堂為師后,隨師同吃同住,得其真傳,加之苦練,功夫進入精湛境地,成為孫祿堂後期弟子的代表人物。一說為,李存義後來年邁返鄉時曾對李玉琳講:“我的功夫你都已經練成了,你要再練就要練神化不測之功,練這種功夫你只有去找孫祿堂,別人誰也教不了你。”於是李玉琳帶著李存義的薦書來北京找到孫祿堂先生,拜於門下,這是大約1921年。三年過去了,孫祿堂先生沒有教李玉琳什麼東西,只是重新讓李玉琳站三體式,當然是孫氏三體式。李玉琳心中很是不快,所以也沒有認真去練。然而,孫祿堂先生對李玉琳反倒越來越客氣了,天津的同門都喊李玉琳為大師兄。一天李玉琳要求與孫祿堂先生搭搭手,給他喂喂勁,孫祿堂先生同意了,剛一搭手,李玉琳發力便打,被孫祿堂先生輕輕化開。李玉琳怕孫祿堂先生察覺他的動機,一會兒便借故離開了。當李玉琳去南開大學講課時,感覺渾身乏力,虛汗如雨。李玉琳知道孫祿堂先生精通醫道,於是又返回孫祿堂先生處,請孫老先生診治。孫祿堂先生說:“你還記得早晨的事嗎?”李玉琳聞此連忙跪到在地說:“老師名氣這麼大,可我很少見到老師跟人動手,只見老師成天寫字。我要是能打倒你,我的名氣可就大了。”孫祿堂先生說:“你既然講了實話就趕快照方抓藥吧,遲則不治。”於是遞給李玉琳一張早已寫好的藥方。數日後才恢復。於是李玉琳知道孫祿堂先生藝高不可測,這樣李玉琳再次遞帖拜師。認真練習孫祿堂先生教的三體式、劈拳崩拳等基礎的東西,一直跟在孫祿堂先生身邊學習,技藝大進。他逐漸掌握了孫氏形意拳、孫氏八卦拳孫氏太極拳的大要,由此內勁日益充實。當時武林中很少有人能抬起李玉琳的胳膊,又因為李玉琳動作異常迅捷,力道異常渾厚,身體又鬆柔自如,功夫異於常人,故在武林中享有“鐵臂蒼猿”的美譽。成為孫祿堂老先生著名的弟子之一。但是由於孫存周與李玉琳兩人的秉性不和,背景不同,加之孫存周、李玉琳都不善言辭,故兩人的誤解很深。由於李玉琳功夫好,年齡也較大,故後期同門多以大師兄呼之。李玉琳也以大師兄自居。比如如果沒有他的允許,他不許別的弟子,尤其是比他入門晚的弟子輕易見到孫祿堂先生,樹立自己是孫祿堂先生大弟子的威信。有一次以老師休息為名,把連靳雲亭這樣與他資格差不多的弟子也擋在了外面。這種做法使孫存周非常不滿,誤會李玉琳有異心。最終導致兩人的矛盾達到不可調和的程度。於是孫存周對父親講:“您要是不讓李玉琳走,我就走。”孫祿堂先生十分為難,結果李玉琳去了上海,孫存周也離開了鎮江。但每次只要見到李玉琳依舊不依不饒。孫祿堂只對入室弟子才傳授孫氏拳學。因此,二人的不和嚴重影響了孫氏拳學的繼承與開展。
1924至1925年間,李玉琳隨孫祿堂在上海任"中華體育會"武術教員和"尚德武士會"會長等職,在這期間得到"天下第一劍"李景林的武當劍法真諦。
1929年冬,李景林與楊澄甫先生共同研討,由陳徽明、李玉琳等具體修訂,創編了楊式81式太極拳。
李天驥
李天驥
1930年,李景林在北上創建山東國術館前與孫祿堂先生在上海會面,李景林說:“存周與潤如(李玉琳的字)的扣兒是解不開了,不如您叫存周回來吧,讓潤如跟我去山東?”這時孫祿堂先生的長子、三子都已因故去世,父子之情實難割捨,於是表示同意。同時商定李景林在江蘇國術館任教的入室弟子於化龍、李慶瀾等也隨師北上。不久,李玉琳揮淚告別了孫祿堂先生,到山東國術館就任教務主任。李玉琳被山東國術館聘為教務主任,繼之擔任教務長等職。與館長和同事共同創造了該館的第一部教科書《太極拳講義》,教授太極拳八十一式。現在廣為流傳的太極拳八十八式正是在此基礎上發展的。
1936年,李玉琳在哈爾濱成立太極拳社(又改名哈爾濱市太極拳研究社),成為把太極拳傳入東北的第一人。後來又在瀋陽、長春建立起太極拳分社,主要傳授孫式太極拳、楊式81式太極拳以及武當劍、太極劍和形意、八卦等拳械,初在道外南八道街設立了太極拳社,隨著練習人越來越多,后搬到了北七道街一所六十多平方米的寬敞房子內,並改名為太極拳研究社。到這練習的學員有商人、職員、學生,人多時,每天來練習的達二百多人次。從而使太極拳運動,在東北三省發展起來。
1952年,18歲的趙煥奎拜黃恕民為師,直到二十多歲時,才在師傅的帶領下見到了這位大名鼎鼎的師爺。“雖然七十多歲了,可是頭髮不白,滿面紅光。當時,他對我點了點頭,我便到一旁看師爺與師傅們過招,但是師傅們仍然不是師爺的對手。”

武術造詣


李玉琳的功夫精妙絕倫,雙膊如綿裹鐵,分量極沉,人稱"鐵臂蒼猿"。其孫式太極拳開合鼓盪,圓活自然,楊式太極則中正舒展,渾厚沉穩。著名武術家馬禮堂先生常說的"中國二個半推手",即是指李玉琳和李玉琳教武成名的郝家俊,半個是指李玉琳二子李天驥。

武林軼事


徒弟宋子嘉就是“踢館”戰敗后拜師學藝的。宋子嘉曾練過形意拳,自恃體壯力大,聽說李玉琳是名門高手,便來到拳社請教“推手”。只見二人拱手后,宋子嘉越使勁,越被牽得東搖西晃,呼呼直喘,口頭直呼“真不得了”。但心裡不服氣,又要試手形意,宋子嘉剛一出手,李玉琳順勢一個“劈拳”,宋子嘉便連退幾步,一屁股坐在地上。李玉琳過去挽他說:“沒有站穩,可再試之。”宋子嘉二話沒說,當眾跪下給李玉琳磕了一個頭,非要拜師。後來宋子嘉對別人談及此事,總是說:“李老師不知道用的是什麼功力,使我騰空跌在地上,而身上卻毫無感覺。”宋子嘉後來與三名師兄弟在師門中被稱為“四大金剛”。這四人武功出眾,可是到了老師手裡,練習“推手”時,依然晃晃噹噹,連呼帶喘,越使勁被打出得越遠。“秘訣就在於,太極推手有意不用力。”趙煥奎說。

人物影響


出於李玉琳門下弟子很多,除長子李天池、二子李天驥(24式簡化太極拳、32式太極劍、88式太極拳、武當太極劍等的創編者)外,著名者還有黃恕民、欒劍秋、金德壽、郭福厚、李德印、黃人駿等,其中當代最著名者當推當代全國十大武術名師之一的張繼修先生。張繼修先生全面繼承了李家絕技,技藝精湛,特別對太極拳械及武當劍、太極推手深有研究,其弟子王壽堂、張小柏都曾在全國太極拳比賽中奪冠。李玉琳在天津的弟子郭福厚得李師內家拳真傳,精八卦掌、太極拳械等傳統武術,習拳60餘載,上世紀多次在全國比賽中榮獲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