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禮堂

養生科學研究所名譽所長

馬禮堂原名馬步周,1903年出生於河北省河間縣馬戶生村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從小習文修武,養成了堅韌倔強、不畏強暴、好打抱不平的性格,名震武林。抗日戰爭爆發后,南北奔走,救國圖強,屢遭曲折,百折不撓。潛心醫術,碩果累累,1961年,因給彭德懷元帥治病,被誣陷為黑線人物,一邊接受批鬥和監督,一邊行醫治病,為人民解除痛苦。晚年致力於儒家氣功六字訣”之研究,1989年5月2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

人物關係


武術名家


簡介

馬禮堂
馬禮堂
馬禮堂(一九O三——一九八九),男,原名馬步周,河北省河間市馬戶生村人。生前為中國文化書院導師、中國氣功科學研究會名譽理事、中國體育科學學會武術研究會第一屆委員、中山健身會導師、湖南馬王堆氣功學院顧問兼教授、北京大學氣功武術協會名譽會長、養生科學研究所名譽所長,併兼任陝西、吉林、河南等十三個省市氣功顧問。1989年5月2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

履歷

河間地處滄州地區,自古以來習武成風,直到清末,各村還都設有拳場,所以名家輩出。
馬老7歲始學少林潭腿、華拳,13歲隨威震武林的表叔張兆東形意拳八卦拳
1931年,經張兆東介紹,馬禮堂拜著名拳師郭雲深的得意弟子,河北大學武術教授、河北省武術館館長劉為祥為師,學習形意拳。此外,他還向太極名家劉采臣學習太極拳,向南北大俠杜心武學習推手。
翌年,他考入華北大學教育系。不久,便組織“華北武術研究會”,聘請孫祿堂尚雲祥、劉采臣、恆壽山、許禹生張策、郭樹棠等武術名家擔任導師,研究和倡導武術。
馬禮堂喜作詩文,在校期間,組織過“檀玉詩社”,出版過“檀過詩集”,目睹“九·一八”事變之後,東北淪陷,曾感慨賦詩:“淚灑山河半壁殘,雄心未死發衝冠。公眾黍熟私家食,商女袍溫織女寒。傀儡登場憑線索,嬌花弄媚倚欄桿。誤民誤國曾識否?多少英雄血變酸。”
後來,馬禮堂到山東濟南,一方面在省立商中教書,在青年會教劍術,在國術館教形意拳和國術教育課;另一方面以志然作筆名在《求是月刊》上大力倡導國術革命,提出打倒是已非人的師承門派觀念,揭穿武術神秘化,反對武術舞台化,主張武術一要強健身體,二要技擊勝敵,當時在開林中頗具影響。
1935年,馬禮堂又發起組織“健康實驗學社”和“技擊實驗學社”。上海、南京、武漢、山西、北平、東北和知名武術家紛紛響應,不遠千里,奔赴濟南,共商國術改革大計。參加學社者達數百人眾,可謂盛極一時。由於他的武功紮實,精通多種拳術,功力超群,攻防能力強,所以有“坦克車”之美譽。
馬禮堂晚年多致力於儒家氣功“六字訣”之研究,經常應邀赴各地講學,徒弟遍布大江南北。以90高齡而仙逝。

軼事典故

習文修武,名震武林
馬禮堂出生在一個自耕家庭,幼年入私塾讀書,7歲喪父。為健身立業,不受欺侮,從10歲開始,向單馬李(占奎)學少林彈腿,向周鳳岐老師學習花拳;13歲時,又跟隨其表伯父——威震武林的拳師張占奎學形意拳、八卦掌。馬禮堂自幼受多位老師武德的熏陶,養成了堅韌倔強、不畏強暴、好打抱不平的性格。1923年,有一天他去束城趕集,遇見一個拳師一夥徒弟在大庥上調戲一賣草帽辮的女孩子,十分氣憤,上去就給了那拳師一個耳光。拳師挨了揍,立時火冒三丈,揮拳就朝馬禮堂打來,十幾個徒弟也一擁而上。馬禮堂見他們人多勢眾,幾步路到一條水溝邊上,這樣便沒有後顧之憂,等那拳師追來,打了沒兩個回合就被善用腿功的馬禮堂掃到水溝里;那十幾個徒弟紛紛擁上,馬禮堂施展全身解數,拳如流星閃電,腿似鐵帚掃地,又把他們一一踢進了溝里。圍觀人見惡人挨打,無不拍手稱快,紛紛稱讚馬禮堂是“鐵腿”。從此,“馬鐵腿”的名聲不脛而走,許多人找上門來拜師學武。
1930年,馬禮堂在河間城北太平庄教小學時,因“詆毀”國民黨政府喪權辱國被搜捕,遂逃至北平,半工半讀,學習中學課程,后考入華北大學教育系。他在北平求學期間,一直不忘習武。先由張占奎介紹,拜形意名家郭雲深之高足劉緯祥(河北國術館館長)為師,專攻形意拳,后又向太極名家劉采臣學太極拳。1932年,向東方大俠杜心五學自然門。同年,參加了嚴朴、安若定、殷震夏組織的鑄魂學社,任北平通訊文任,在《大俠魂》月刊發展文章。同時,向北平武林界號稱“三絕”(劉福山的槍、劉絕山的刀、劉侖山的棍)的武術名家學習技擊。還曾兩次到陳家溝,與當時名家陳寶聚、陳敬中等研究陳氏太極拳,到深縣李存義的故里研究形意拳。從而遂得武術之奧秘,成為精通拳理、武德高尚、身手不凡的武術家。武林界繼“馬鐵腿”之後,又得了“坦克車”的稱譽。邱萬春先生在《武林》稱馬禮堂“太極”功底深厚,是形意拳第七代僅有的人物。
1937年馬禮堂在南京曾打敗八卦名手孫錫坤。孫系一貫道長,在南京與日本特務勾結,依仗權勢,驕橫跋扈,並利用迷信造謠惑眾。馬禮堂對孫的行徑十分氣憤,決心教訓他。這天,河南大學教授湯化府與雷仲山路經南京,馬禮堂同他們相約到鄧府巷去會孫錫坤。孫十分高傲,目中無人。湯化府提出跟他推手。孫身材高大,體重足有200多斤,而湯又矮又小,當然不是他的對手。接著,雷仲山與他推手也沒取勝,孫不由狂妄地哈哈大笑。馬禮堂看在眼裡,氣壓心頭,說:“咱倆推推吧!”孫錫坤高傲地嘿嘿一笑。兩人一搭手,馬禮堂感到對方雙臂很沉,心想孫確實有點功夫,馬不可小覷。這時,孫突然一個轉身掌,到了馬禮堂身後,接著又一招掖掌,直朝馬禮堂胸側擊來。這一掌十分狠毒,如被擊中,定被傷及內臟。說時遲,那時快,馬禮堂左手順勢一領,右手一招虎托掌,正打在孫的小腹上。只見孫踉蹌幾步,砸在一個圓桌上,人桌俱倒,立時臉色煞白。湯化府譏諷道:“不認識嗎?這位就是有名的“馬鐵腿”、‘坦克車’!”說完,三人揚長而去。
南北奔走,救國圖強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東北淪陷,馬禮堂十分憂憤,曾賦詩曰:“淚灑山河半壁殘,雄心未死發衝冠。公家黍熟私家食,商女飽溫織女寒。傀儡登場憑線索,嬌花弄眉依欄桿。誤國誤民曾知否,多少英雄血變酸。”在抨擊國民黨政府腐敗的同時,及時提出“強種救國”之國術革命。組織國術研究會,聘請孫祿堂、尚雲詳、劉采臣、王占恆、鄧雲峰、恆壽山等著名國手為導師,吸收各大學的愛國青年,共同學習研究“強種救國”之武術。因此,獲得中央國術館長張之江的支持,書贈“強種救國”四個大字。
1935年國民黨政府代表何應欽與華北日軍司令梅津,簽訂賣國的《何梅協定》后,加緊了對抗日救國志士的鎮壓。由於馬禮堂早年曾因參加李大釗的葬禮被捕過,后又組織出關殺敵救國團,因而被國民黨當局通緝,北平不能容身。於是他潛入濟南,化名志然,住在山東國術館田振峰(中共地下黨員)家,助編《求是》月刊,並在山東省立中學教課,在青年會教劍術,與田振峰一起揭起了以抗日為宗旨的國術革命大旗。當時曾發表“告北平同伴書”,響應者數百人。同時,在濟南相繼建立了健身實驗學社、技擊實驗學社,以練武強身抵禦外侮為目的,主張揭穿一切迷信傳說,排除師承門派之見,共同研究武術技擊之精華。此舉受到一些進步武術家的擁護,獲得山東省國術館長竇峰山的大力支持。現在國家體委武術處的李天驥、吳江平當時也都由東北去山東響應。馬禮堂提出“黃魂重鑄”,與田振峰在濟南四里山下結廬,榜其廬為“鑄魂里”。大門兩旁鐫字為聯:“投機分子滾出去,革命男兒請進來”,門楣上寫“黃魂重鑄”。馬禮堂在山東省國術館組織了各縣國術館長訓練班,公安局長訓練班,創辦刊物,大力宣傳愛國主義,抨擊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和“攘外必先安內”的主張。曾寫《浪淘沙》:“吾怒視中原,風潮降天,戰爭循環永不安,要向國人知否?箕豆相殘。”從而引起國民黨中統和山東省主席韓復榘的注意,《求是》、《俠魂》兩刊物被查封。1936年夏,馬禮堂組織的出關殺敵救國團,由曹尊賢、劉俊生等率領,在龍口登船時被韓復榘的特務隊扣押,馬禮堂逃出濟南。
1936年秋,馬禮堂來到湖北,在漢口協助董必武籌備戰鬥書店,宣傳進步思想,傳播革命理論。七七事變爆發后,董必武介紹馬禮堂去南京謁見周恩來,接受新的任務。馬禮堂持介紹信星夜趕赴南京。周恩來因戰事繁忙無暇,便派葉劍英接見了馬禮堂,馬禮堂被派往豫北做戰地服務工作,任志願團員訓練班文任。1938年3月,國民黨部隊退過黃河,馬禮堂便率領一千多名愛國青年學生進入太行山打游擊,失敗後由山西榮河、到西安;幾經輾轉於8月又回到武漢,從武漢又返敵後堅持抗戰。馬禮堂在戰地服務團河北民軍政治部任副文任,國民黨政府授予他少將軍銜,在冀南一帶與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配合行動。同年10月,馬禮堂與牛席卿在南京結婚,當時活動在冀南的一二九師副師長徐向前、東進縱隊縱隊長陳再道及冀南行署主任楊秀峰、副主任宋任窮都參加了他們的婚禮,並書贈兩幅含蓄幽默的祝詞:一幅是“牛馬姻緣”;另一幅是“從來白馬犯青牛,全憑月老牽一線。黑白二色有所忌,又仗日上渡雙星。”
在國共合作期間,由於馬禮堂與共產黨配合密切,時時受到國民黨軍統、中統的監視,處處受到刁難,把他看成共黨嫌疑分子,無法正常進行工作。所以,馬禮堂於1939年底到重慶,向國民黨當局陳述工作中的困難。於是陳誠又任命他為華北策反專員,其任務是做龐炳勛孫殿英、張蘭峰等人的工作。在返回豫北途中,在鄭州遇到羅青(解放后曾任北京市政府政協副主席),二人一起回到豫北冀南一帶,堅持抗戰。1983年,一個偶然的機會,馬禮堂恰與羅青在天安門前相遇。闊別40載,一朝相聚,欣喜若狂,追昔撫今,感慨萬分。羅青親書贈詩與馬禮堂:“當年躍馬太行巔,燕趙馳驅竟著鞭。推倒三山興四化,白頭握手敘天安。演武知醫擅氣功,關河人慾識途翁,獻身保健開新局,一代干城老返童。”
1945年,日本投降后,馬禮堂被國民政府任命為特派專員,第一個被派往開封,在開封被軍統秘密逮捕,解往西安特種監獄。1946年國共重慶談判時,毛澤東主席提出釋放政治犯,馬禮堂獲釋后又回到開封,在開封北士街192號開辦了聖馬利亞醫院,以中醫維生,但行動仍被監視。直到1947年秋,馬禮堂才與中共豫皖蘇區取得聯繫。1948年,由吳芝圃派往南京與許天民(解放后曾任廣東省公安廳廳長)同作地下工作,住在校門口36號(原蘇聯使館),公開身份是行醫治病,講武授徒。在大軍渡江前夕,他與許天民以籌備醫院做掩護,籌備渡江前線情報站。全國解放后,馬禮堂由寧返京。
幾度鐵窗,意志彌堅
馬禮堂青年時期就追隨革命,屢遭曲折,百折不撓。在華北大學讀書時,因參加1933年4月23日李大釗的葬禮遊行,散發傳單,被做為共產黨嫌疑犯逮捕入獄,與韓子棟(《紅岩》中的華子良,當時北平地下黨的負責人)關在一起,坐監三個月後被釋放,韓被解往南京。1936年,馬禮堂在濟南助編《求是》月刊時,第二次被捕,經與韓復榘攀鄉親而獲釋。1945年9月,在開封被軍統逮捕,解往西安特種監獄,與毛澤東的族弟毛澤潤一起關在自治室,毛澤潤在獄中贈給馬禮堂七絕一首:“革命男兒不尋常,鐵窗風味要多嘗。他年姓字留青史,全憑今日磨練光。”馬禮堂答毛澤潤詩:“幾度鐵窗志未灰,蛟龜久困望春雷,犬欺虎豹憑門障,蚓戲龍蛇仗水杯。漫將駑駘方老驥,久經霜雪耐寒梅。民生國計終誰屬,不到成功誓不回。”1961年,馬禮堂因給彭德懷元帥治病,被誣陷為黑線人物,第四次被捕入獄,直到“文革”開始,被做為專政對象遣返回鄉。他一邊接受批鬥和監督,一邊行醫治病,為人民解除痛苦,並親筆寫了“精研醫術為鄉里;潛心岐黃送瘟神”的對聯懸於住室。由於他醫術精明,就醫者絡繹不絕,多者日達百餘人。後來,南到昆明,北至滿州里,不少人也都慕名前來,並對他的醫術和服務態度交口稱讚。
潛心醫術,碩果累累
馬禮堂從少年開始,在習文修武之餘,就隨其族祖學中醫,在醫術上有了一定的造詣。解放初期,他在開封開辦聖馬利醫院時,對中醫潛心研究,苦苦探討,無論在中醫理論上,還是在臨床實踐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在南京做下地工作時仍以行醫為掩護,接觸過不少名醫,對他的幫助也很大。因為他既有基礎,又有天賦,再加上刻苦鑽研,虛心求教,在京曾以普照老人為師,在津拜張錫純門下,在開封向塗之右學習……先後受教於十幾位名醫,逐漸成長為既有理論又有實踐的中醫師
全國解放后,馬禮堂被安排在萬壽山高幹療養所工作,並擔任全國工商聯中醫顧問。他曾用中醫兼氣功為陳叔通、包爾漢、南漢宸、黃炎培、朱學范、許滌新等領導人治癒過疑難雜病。陳叔通曾填詞篆書讚譽馬禮堂的醫術:“燕趙有奇人,儒俠在一身,岐黃鑽習更無論,識得沉痾癥結處,妙手回春。”黃炎培題贈馬禮堂的錦旗上是“岐黃大道傳真諦,內外兼修養氣功”。
在馬禮堂的從醫歷程中,不管是對國家領導人,還是對普通患者,他都不辭辛勞,精心施治,多有藥到病除、妙手回春之效。梁漱溟老先生曾書贈馬禮堂:“好學近於智,力行近於仁,知恥近於勇。”徐特立老人曾填詞贈馬禮堂:“昔年文武,曾小齊魯,踏遍關山難伏虎,哀怨於今莫吐。新華重起河間,旨哉扁鵲心傳,手底纖針豆火,口碑響徹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