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道榮

葛道榮

葛道榮,1926年出生於南京。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

人物專訪


葛道榮從出生起就生活在南京,祖上九代都是南京人。1937年,10歲的葛道榮跟隨父母和親族住在新街口附近高家酒館22號。日軍進城后,葛道榮一家人躲進了美國人在金陵女子大學(今南京大學)設置的難民區,葛道榮和弟弟妹妹以及其他20幾個人擠住在南苑的一個教室里。
躲進難民區也不代表絕對安全,日軍幾乎每天都會來“甄別”,把他們認為有從軍嫌疑的難民抓出去處決。後來情況愈演愈烈,日軍竟然堂而皇之地闖入難民居住區。一天清晨,葛道榮和弟弟妹妹所居住的教室被3名日軍破門而入。“3個日軍有兩人上了刺刀,還有一個帶著指揮刀,是一名軍官。”葛老回憶道。3個孩子又冷又餓又怕,縮在教室的角落。“三名日軍一番交談后,其中一名過來就對著我的腿戳了一刀。”
10歲的葛道榮甚至顧不得自己腿上的傷口,一直在安慰弟弟妹妹“不怕不怕”。又經過一段時間的毆打,日軍才離開了教室。時至今日葛道榮都想不明白:3個最大才10歲的孩子究竟怎麼觸怒了日軍?
一個多月後,建立難民區的美國人宣布,他們已經無法保證難民區的安全,勸說如果人們有可以逃難的地方就儘快過去。而當時的南京城,又能逃到哪裡去呢?
城中到處是暴行,槍殺,強姦,每天都在上演。沒有一起逃到難民區的葛道榮的叔叔,幾天後就被發現慘死在自己家中。“當時難民區成年男人每天有一碗稀飯作為口糧,小孩子3個人一碗,婦女老人大半碗。我們不夠吃就偷溜出去挖野菜,一路上到處是屍體,雙龍巷附近的一個牆角前一天剛收過屍體,后一天又會多出幾十具。”
筆者突發奇想問了葛老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沒有南京大屠殺,您覺得您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葛老想了一下,說至少小時候不會受這麼多苦吧。10歲的孩子就不得不做各種苦工,做得不好要被日本人毒打。更多對於人生的改變,葛老也說不上來。這段歷史早就與他的生命糾結在一起,腿上的傷疤,死難的親人,背負了八十年的痛苦甚至無法面對一個“如果”。但當我們問到怎麼看待這段歷史時,葛老還是堅定地表達了他的觀點:“我們痛恨發起戰爭的日本軍人,但我們跟他們不一樣。”
日軍投降后,葛道榮當過駕駛員,解放后又先後到鼓樓區政府和鼓樓公安分局工作。
1953年,葛道榮與妻子結婚,次年便有了孩子。葛道榮夫婦一共撫養了4個孩子,其中三兒子已經57歲還沒有結婚,一直在照顧著父母親。葛老現在的生活作息很規律,早上六七點起床,晚上11點前睡覺。他現在的另一件大事就是一份正在整理的《南京保衛戰》資料。
一疊手寫的書稿整整齊齊擺在桌上,手寫的鋼筆字在數字時代里顯得陌生而新鮮。“希望下一代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這段歷史。”葛老說道,“也希望不再會有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