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埔鎮
廣東省紫金縣轄鎮
柏埔鎮位於廣東省紫金縣西北部,東連黃塘,西接臨江,南鄰義容,北毗河源市東源縣。鎮政府駐地柏埔圩,距縣城48公里,柏埔河自東向西貫穿全鎮。東南距縣城48公里,省道河汕線貫穿全鎮。鎮內“黃毛嶂山茶”馳名東南亞等地,稀土礦、花崗岩、石英石、水力資源豐富。耕地面積12240畝,山地17萬畝。下轄14個村民委員會和1個居委會,183個村民小組。
面積134.98平方千米(2017年),20134人(2020年),其中非農業人口3597人。轄1個居委會、14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柏埔圩。
鎮名相傳因鎮府東南山坡上生有眾多柏樹而得。明代分屬寬得都柏埔、平湖社。清代分屬寬得都柏興、平湖約。民國18年(1929年)屬第二區平湖鄉、柏埔鎮,民國34年為柏平鄉。建國初屬古柏區、第四區,1952年5月為第十區,1958年10月成立柏埔公社,1961年分出臨江公社,1983年9月撤社設區,1987年4月設柏埔鎮。位於縣境西北部,東連黃塘,西接臨江,南鄰義容,北毗河源市郊區。鎮政府駐地柏埔圩,東南距縣城48千米。
柏埔鎮
1988年,柏埔鎮轄16個行政村和柏埔圩居委會:
永豐(魚潭、荷樹徑、杭子角、鷓鴣坑、流金坑5個自然村) | 利明(圩下壩、環玗、學嘴、深塘、墩頭5個自然村) |
洋坑(大水坑、坑尾、坑口、蓮塘、均田、東心6個自然村) | 南昌(上白田、下白田、風徑、塘背瀝4個自然村) |
梅中(三壩、梅村、崗頭、上中心、下中心5個自然村) | 新豐(田背、長嶺、磜下3個自然村) |
福田(瓦廠下、山下、魁田、社背、橋頭、排巷、中心、高8個自然村) | 大魯(紅光、廟角、蛇眉嶺、胡屋4個自然村) |
方湖(大嶺、坑角、新光、大屋、石圳、紅光6個自然村) | 小魯(東前排、合水壩、石坑、長坑4個自然村) |
群星(水背、官田、上庄、下庄4個自然村) | 格塘(格塘、刀石坑、羅屋3個自然村) |
良洞(高丘、俞屋角、林潭、墩頭、河壩5個自然村) | 東升(下灣、五星、田心、向前、聯群、嶺頭、新勝7個自然村) |
復興(塘背、三坑、嚴屋坑、鄧屋壩4個自然村) | 東方(龍頸、凹頭楊、花乾崗、瀝頭4個自然村) |
2004年,撤銷格塘、小魯兩村併入大魯村;全鎮轄梅中、永豐、洋坑、東升、東方、福田、方湖、群星、良洞、復興、利民、南昌、新豐、大魯14個行政村和柏埔1個居委會,77個自然村,183個村民小組,總面積134.9平方千米,總人口33102人。
001121柏埔居委會 | 206220群星村 |
200220東方村 | 207220良洞村 |
201220永豐村 | 208220復興村 |
202220洋坑村 | 209220利民村 |
203220梅中村 | 210220南昌村 |
204220福田村 | 211220新豐村 |
205220方湖村 | 212220大魯村 |
215220東升村 |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全鎮常住人口20134人。
該鎮水力、礦產資源豐富,有大量的稀土礦、花崗岩、石英石等礦產資源。藉助資源優勢,建設了漁潭電站、錦源電站、龍頸電站、格田山石場、金台石場、華盛石場、方湖村石英石開採場、福田綠金瑩礦加工廠等企業。主要有“黃毛嶂山茶”、藍野豬等特產。
柏埔鎮
2005年6月,柏埔鎮遭受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災襲擊,生產和生活遇到較大困難,鎮委、鎮政府帶領全鎮幹部、群眾努力恢復生產,開展災后重建工作,完成年初所提出的各項經濟指標和工作任務。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28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3280.4萬元,農業總產值9543.7萬元,農村人均純收入3462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0.5%、18%、3.5%和5.6%;財政總收入1452.2萬元,同比增長23.5%。
201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7億元,比增19%,其中,工業總產值0.5億元,比增0.2%,農業總產值1.07億元,比增19%,第三產業總產值0.33億元,比增0.2%;2014年全年完成稅收總任務652萬元,比增18%;其中國稅101萬元,地稅538萬元,耕地佔用稅3萬,契稅10萬元,生豬稅完成4600頭。農村人均純收入7820元,同比增長11%。
柏埔鎮
經濟以農業為主,有水田1.45萬畝,大部分分佈在柏埔河沿岸,河道彎而窄,洪水季節經常泛濫,給農業造成損失。建國後進行了大規模整治。1988年,水稻播種面積2.5萬畝,總產0.64萬噸;小麥0.31萬畝,總產465噸;花生0.25萬畝,總產221噸;水果0.78萬畝,總產273噸。有松、杉、雜林5.2萬畝。鎮辦奇山林場有杉1300畝,油茶2200畝。工業方面,建國前,有製革、小木船製造等作坊。1988年,鎮辦工業有錶鏈廠、螢礦廠、竹器加工廠、磚瓦廠、水電站、建築隊等企業。紫河公路通過境內,車輛通縣內外。
商業網點集中在柏埔圩。建國前為境內及臨江、黃塘等地商品集散地。1988年有大小商店100餘間,其中集體商業40餘間;全鎮個體工商戶208戶,年集市貿易額258萬元。福田村因緊靠紫河公路,逐漸成為新圩,1988年有大小店鋪10餘間。
財政稅收
2004年全鎮實現本級財政收入92.3萬元,完成農業稅14.85萬元,生豬稅25.9萬元,國稅54.6萬元,地稅19.8萬元;信用社年末存款餘額5,500萬元。柏埔鎮宣傳活動2004年投資36萬元,完成福田村榴坑水庫除險加固工程,興建方湖村“三面光”水圳1,000米和南昌、利民、黃果陂等一批農業水利設施。全年舉辦各種實用技術培訓班5期,參加人數548人次,新建科技示範基地2個,科技示範戶5戶。全鎮全年水稻播種面積16,738畝,總產5,297噸,其中優質稻13,469畝,佔80%。全年調減糧食種植面積1,734畝,擴大蔬菜種植面積706畝,花生321畝,其他經濟作物707畝。年底生豬存欄量為8,353頭,“三鳥”飼養量7.5萬隻。全年新種水果1,410畝,新發展小莊園42個,全鎮累計水果面積12,449畝。荔枝、春甜桔、三華李等水果及西瓜種植等收益提高,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招商引資
2004年全鎮合同引進資金7,630萬元,到位資金1,810萬元。柏埔鎮一是河源市茂源速生豐產林基地鄧仁先老闆,計劃投資800萬元在方湖村種植速生豐產桉1.5萬畝,到位資金100萬元;中山市長興實業有限公司郭贊輝老闆計劃投資300萬元,在格塘村種植速生豐產桉1.5萬畝,到位資金180萬元;河源市泰富林業發展有限公司潘家傑,計劃投資5,000萬元在大小魯種植速生豐產桉8,000畝,到位資金600萬元;二是亞洲創建(河源)木業有限公司,廣西壯族自治區國營東門林場林科所投資180萬元,在復興村興辦苗圃場;三是引進順華飾物工藝(河源)有限公司落戶臨江金珠工業園,計劃投資總額1,000萬元,到位資金300萬元;四是博羅縣老闆陳東馳投資450萬元,在永豐村對漁潭電站進行增容改造。
全鎮紮實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鎮文化站長陳道生被縣委、縣政府評為紫金縣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積極分子。2004年12月,柏埔中心小學被縣委、縣政府評為紫金縣文明單位,永豐、洋坑、福田、良洞、復興、利民、東方、大魯、小魯、居委會等10個村(居)委被評為文明村。
基礎設施建設認真抓好圩鎮街區的規劃建設,抓好圩鎮街道的凈化、亮化工程,規範市場擺賣秩序,整治圩鎮亂、臟、差,圩鎮面貌改觀,秩序好轉。年內爭取各級各界支持,投入80萬元新建梅中大橋,解決了梅中、東方、永豐3村的交通難問題。東方、南昌、復興村道水泥硬底化改造工程上馬,計劃全長8.5公里,總投資195.5萬元(其中柏埔退休教師楊偉雲捐資12萬元)。完成了政府上網工程,全面完成了電視光纖改造,年底縣至鎮的電視電話會議網路開通。
計劃生育認真落實計生工作重心下移到村方針,2004年全鎮累計完成計生“四術”362例,其中結紮113例。全年人口出生率為11.37‰,計劃生育率為84.82%,自然增長率為7.24‰。
教育爭取上級布局調整撥款80萬元興建柏埔中心小學科教大樓,祖籍福田村的東莞老闆蔡偉國捐贈30萬元興建的梅中小學教學樓交付使用。柏埔中學在2003年通過“市文明學校”、“縣一級學校”驗收后,通過嚴格治校,創新環境,調動師生積極性,教育教學質量有新起色。教師鄔科良、學生張靜霞等師生獲縣級以上表彰。2004年中招考試紫中錄取19人,高考入圍錄取36人,均取得歷史好成績。現全校有27個班,學生1,700多人,教職工104人,慶祝2005年建校60周年的獻禮工程,《柏埔中學校志》編寫已經啟動。文化廣播電視全面完成了電視光纖改造,增加了電視收視頻道,縣至鎮的電視電話會議網路於年底開通。
醫療衛生積極幫助支持衛生院籌資,添置醫療器械設備,年內全鎮動員農戶參加合作醫療14,807人,完成縣下達任務,參保人數占農業人口的50%。
扶貧工作以良洞村為示範點投入30多萬元開展以山水田林路為重點的“大禹杯”活動。爭取省及深圳市扶持7萬元,支持大魯和良洞合股參與漁潭水電站改建;爭取為梅中村90戶貧困戶無償發放雞苗4,000隻,安排良洞村90戶貧困戶農房改造,扶持資金36萬元,每戶補助4,000元。
武裝工作加強民兵集訓與整組,超額完成徵兵任務,徵集兵員12名。社會事務社會保障制度進一步完善,優撫救災救濟工作落實,殯改工作力度加大。
社會治安
通過抓政法隊伍建設,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開展嚴打整治鬥爭風景區,社會治安形勢明顯好轉。全年共發生刑事案件21宗,破案9宗,抓獲各類違法人員22名;查處治安案件27宗,調解民事糾紛31宗。搗毀“六合彩”賭博窩點2個,抓獲莊家2人,參賭人員5名。抓獲吸毒人員6人,強制戒毒4人,送勞動教養2人。
基礎設施
抓好圩鎮規劃建設,努力改善交通條件,不斷推進圩鎮範圍的凈化、亮化。柏埔鎮風俗2005年,全鎮投入資金560萬元共完成了東升、南昌、復興、新豐、群星的村道硬底化改造工程,全長共16公里,最邊遠的大魯村道改造正在推進,全長3公里。外出鄉賢楊會興、邱春媚夫婦為東升、東方村道硬底化改造工程捐資52萬元。災后重建工作:投入10多萬元在方湖村規劃建災民安置小區,全鎮59戶全倒戶全部在春節前按上級要求住上新房;供電部門投入13.5萬元搶修供電線路,電訊部門投入25萬元搶修通訊線路;投入80多萬元興建柏埔敬老院(其中外出鄉賢陳建浩先生捐資30萬元),建築面積868平方米,可安置五保老人34名。
柏埔鎮
建立和健全理論學習制度。著力抓好後進村支部的整頓。組建工作隊進駐梅中村,重新組建新豐村黨支部、村委會班子。確定永豐、東方、東升等村為示範點,開展“三級聯創”活動,推進固本強基工程建設。全年吸收新黨員25人。全面實行農村會計代理制。2004年柏埔鎮黨政主要領導名錄:
書記 | 賴智明(~2004.5)黃海濤(2004.12~) |
副書記 | 黃海濤(2004.5~2004.12)丘國中鍾占寧 |
人大主席 | 賴智明(~2004.5) |
人大副主席 | 賴建雲 |
鎮長 | 丘國中 |
副鎮長 | 鄧光紅、龔元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