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門

防門

防門是一個地名,位於今長清縣孝里鎮廣里村一帶,是齊國最早修築於長城西端的重要關隘,防門東二里余的長山嶺上,城牆北側有兵營遺址,開山鑿石壘石層,遺址大 小不一,從3米×3米到20米×20米不等。

正文


防門關春秋戰國齊長城重要關隘,位於山東省 平陰縣廣里鄉。齊長城 是中國歷代長城中,唯一起於黃河跨越泰山而止於大海的長城,防門即建於黃河邊。《 竹書紀年》載:“齊築防以為長城”。防門關為齊長城西端起點,長城由此沿黃河下游 右岸入泰山山脈。

簡介


防門是齊國最早修築於長城西端的重要關隘。位於今長清縣孝里鎮廣里村一帶。遺址蕩然無存。《左傳·襄公十 八年》 (前555年)“齊侯御諸平陰,塹防門而守之廣里”。杜預註:“城南有防,防 有門,於門外作塹”。“城”即春秋時的平陰城,在今廣里村東北四里的東障村。現廣里村包括廣里村和廣里店兩個相接的自然村。
“塹防門而守之廣里”,在當時作戰條件當是堅固的防禦工程了。春秋戰國時期為車 兵作戰,山區難以進行,濟水東岸是寬兩里左右的南北狹長平原地帶,是齊國容易受到 進攻之地。居高臨下,對守衛防門非常有利。

齊長城的起點


(圖)防門
(圖)防門
防門乃齊長城的起點,據考,它西起平陰縣的防門(今為長清縣的廣里村,長清之名 始於隋開皇十四年(594)因境內有齊長城和清水而得名),《春秋》襄公十八年《左傳》 :“晉伐齊,齊侯御諸平陰,塹防 門而守之廣里”,杜(預)註:“平陰在盧縣東北,其城南有防門,於門外作塹,橫行 廣一里”、《後漢志》 :“盧縣有光里,今有廣里鋪,蓋後人以名地”(見《 續山東考古錄》)、《水經注》亦載:“平陰,齊地也。在濟北盧縣故城西南十里,平 陰城南有長城,東至海,西至濟,河道所由,名防門,去平陰三里,齊侯塹防門,即此 也”, 《竹書紀年》 :“齊築防以為長城”。 《戰國策》 :“有清濟、濁河,可 以為固,有長城鉅防,足以為塞”。清濟,即古濟水,它是《周禮·職方》所載“華夏四 瀆”之一,今為黃河所奪。當時齊國的西部及西北部,有濟水和濁水雙重水防。齊長城 的鉅防直接濟水河畔,因河濱缺之石塊,則用土夯築為城防,現在城基清楚,這就是各 史書上記載的鉅防,防門則是鉅防的關門之一,因此“鉅防”就是齊長城的西端起點。

晉齊平陰之役


晉悼公死後,中行偃 領導了對齊平陰大戰,這是應魯國等山東小國邀 請的。從前,齊國的大蜥蜴齊頃公對晉國很服氣地死了以後,他的兒子齊靈公又不服了,又想做山東霸主。
於是公元前555年,在魯國等受氣國家邀請下,晉平公大舉興師撻伐齊國。在山東平 陰,晉三軍與宋、衛、鄭、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十國聯軍約12萬餘人向齊軍3 萬餘人發起猛攻,齊軍多死。晉三軍元帥中行偃用車拉著樹枝子攪土,又往附近山上插 旗嚇唬齊靈公。齊靈公 一看晉軍這麼多,嚇尿了褲子,連夜帶著軍隊逃跑。中行偃跟蹤追擊,銳不可檔,連續 攻陷平陰、京茲、邿邑,長驅奔襲齊都臨淄,燒了外圍東西南北四郭以及西城門雍門,殺掠郭內軍民(外郭是外城牆,裡邊有內城,也叫宮城)。諸侯大國國都這是第一次遭 遇兵火。齊靈公駕上馬車想逃跑,他兒子砍斷了馬脖子皮帶制止了他。接著,晉軍猛攻 臨淄內城,不下,聯軍繞過燃燒的城市,在周邊浪戰一通,又東向 挺進膠水,把齊軍一頓暴打,南下沂水,遇到齊軍堅守,晉軍才象吃撐了的蜥蜴,終於 打著哈欠退去。
三軍元帥中行偃從齊國戰勝回來,不久腦袋長瘡,病死了。范匄同志(念“丐”),在公元前554年,晉平公四年,接任三軍元帥。

現在的防門


廣里
現廣里村包括廣里村和廣里店兩個相接的自然村,由於水患,廣里由西北兩里處遷移至現址。因此,防門當在現廣里處。為防守他國入侵,在防門外挖掘寬一里的戰壕引濟水其內。防門在古濟水東岸,而古濟水被黃河所奪,黃河河道逐年西移,故今廣里距現在黃河 十里左右。在山東長清縣西, 《方輿紀要》平陰城北有防門,又北有光里,齊人言廣音與 光同,左傳所謂塹防門而守之廣里者也,司馬彪續漢志,盧縣有光里,亦曰廣里,東魏 初候淵自齊州罷還,行及廣里,高歡復以淵行青州事,即此。

參考資料


長城文化網 http://www.meet- greatwall.org/zhuanzhu/wen/jzk/jzk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