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詠史·季生昔未達的結果 展開
- 詠史·季生昔未達
- 唐代詩人盧照鄰創作的五言古詩
詠史·季生昔未達
唐代詩人盧照鄰創作的五言古詩
盧照鄰的詠史詩,在“初唐四傑”詠史詩中首屈一指。他的《詠史四首》分別詠懷漢代四位名人季布、郭泰、鄭泰和朱雲。這首是第一首,寫的是能屈能伸忠直孤正、不畏強權、正氣凜然的大丈夫季布。
全詩可分為四層,每層四個句子。
“季生昔未達,身辱功不成。髡鉗為台隸,灌園變姓名。”概括了季布淪落為奴時的悲慘經歷。他跟從項羽起兵失敗,又被劉邦懸賞捉拿,當作刑徒賣給朱家為奴。朱家把他隱藏保護起來,還給他置辦了田舍,他隱姓埋名以種田為生。“幸逢滕將軍,兼遇曹丘生。漢祖廣招納,一朝拜公卿。”此處為二個段落,既寫季布幸遇伯樂時來運轉,同時也是讚賞夏侯嬰舉賢不疑、劉邦不記私仇的賢德。按史書記載,朱家為季布向夏侯嬰澄冤,以“臣各為其主用”的道理說明季布不但不應被問罪,實為賢能之士,並請他向劉邦上疏赦免季布。劉邦赦季布為郎中,又得到曹丘生替他宣揚令德,於是名聲傳了開來。第三段是寫季布耿直忠正,當眾怒斥嘩眾取寵、邀功請賞的樊噲,義正辭嚴,人皆震動。“百金孰雲重,一諾良匪輕”,出自楚諺“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諾”,意思是季布的一句承諾比百兩黃金還重。為下兩句詩“廷議斬樊噲,群公寂無聲”作鋪墊。最後以四句議論作結,讚揚季布的耿直英勇,抒發詩人敬仰傾慕的心情。
全詩僅用了80個字,就使一個亦剛亦柔、能屈能伸的大丈夫形象躍然紙上。其中既有他的身世經歷概括,又有生動傳神的典型事例的細緻刻劃,表現季布為國家為民族甘願犧牲自己的大無畏精神,詩歌夾敘夾議,表明了詩人對高潔志士,忠良賢能的敬慕與讚賞,對阿諛逢迎之人的鄙薄,同時也表達了詩人自己的政治精神。
初唐時期,戰爭頻繁,皇帝好大喜功,臣屬報喜不報憂,獻諛之風抬頭。詩人的《詠史》詩就是對這種社會政治風氣的揭露與批評。
盧照鄰(約635-約685年),字升之,號幽憂子,幽州范陽縣(今河北涿州)人,唐朝時期大臣、著名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