錐頭麻

蕁麻科錐頭麻屬植物

錐頭麻(學名:Poikilospermum suaveolens (Bl.) Merr.)是蕁麻科錐頭麻屬植物,稀有種。攀援狀灌木,長10至15米。僅分佈於雲南省局部海拔500至750米低山溝谷季雨林林緣和常年流水的溪溝旁。為層間植物,攀援於藤灌叢或小樹上。花期4至5月,果期5至6月結實雖多,但天然更新能力差。含有化學成分,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形態特徵


錐頭麻
錐頭麻
攀援灌木;小枝粗約1厘米,無毛或被短柔毛。葉革質,寬卵形、橢圓形或倒卵形,長10-35厘米,寬7-23厘米,先端銳尖或鈍尖,基部楔形、圓形或心形,兩面無毛或近無毛,鍾乳體短桿狀或短梭形,上面密布,下面沿細脈縱行整齊排列,側脈7-14對,斜展;葉柄長5-10厘米,近無毛;托葉新月形,長約3厘米,常宿存。花序雌雄異株,雄花序長4-6厘米,寬2-5厘米,2-3回二歧分枝,末級花枝多而短,集生於第二級分枝的頂端,故成二假傘形狀的團傘花簇,團傘花序球形,徑3-5毫米;花序梗上苞片成對生,大,船形,長5-10毫米,宿存;雌花序長4-8厘米,寬5-8厘米,常二叉分枝;花序梗上苞片比雄花序上的稍大;團傘花序球形,徑7-10毫米,果時增大達4厘米。雄花無梗,長約2毫米;花被片4,頂端內彎;雄蕊4,花絲直立;退化雌蕊明顯,長約1毫米。雌花具梗,長約3毫米;花被片4,合生至上部成管狀,覆瓦狀排列,頂端內彎,長約5毫米,外面無毛;柱頭舌狀,長約1毫米;花梗長5-10毫米。瘦果長3-5毫米;花梗果時增長,為果的約3倍。花期4月,果期5-6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500-600米山谷林中或林緣的潮濕地方。

分佈範圍


分佈於雲南南部、印度、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加里曼丹、爪哇和菲律賓。

主要價值


化學成分
從錐頭麻枝葉中分離到10個化合物:
(1)2α,3β,19α-三羥基-12-烯-28-烏蘇酸;
(2)羽扇豆醇;
(3)β-谷甾醇;
(4)β-胡蘿蔔苷;
(5)大黃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
(6)5α,8α-表二氧-(22E,24R)-麥角甾-6,22-二烯-3β-醇;
(7)(2S,3S,4R,8E)-2-[(2'R)-2'-羥基二十四烷醯氨基]-1,3,4-三羥基-8-十八烷烯;
(8)1-O-βD-吡喃葡萄糖-(2S,3S,4R,8Z)-2-[(2'R)-2'-羥基二十四烷醯氨基]-3,4-二羥基-8-十八烷烯;
(徠9)1-O-β-D-吡喃葡萄糖-(2S,3S,4R,8E)-2-[(2'R)-2'-羥基二十四烷醯氨基]-3,4-二羥基-8-十八烷烯;
(10)熊果酸

保護級別


保護價值

錐頭麻為中國特產的稀有植物,莖皮纖維可作人造綿原料。其分佈區較窄,數量有限。以前學者將其屬放入桑科,但它的胚珠基生,雄蕊在芽時直立的特徵更近於蕁麻科,故歸於蕁麻科植物。它在植物分類上有一定的分類意義,被列為國家三級保護植物(增級后改為二級)。

保護措施

在已劃定的自然保護區內應加強保護和管理,促進天然更新。與本種分佈一致、生境類同的毛錐頭麻也應同時進行保護。

物種現狀

稀有種。在中國,僅雲南南部保存較好的熱帶季節性雨林中或其林緣有分佈,多年來因植被破壞嚴重,錐頭麻植株日漸減少。
標準出處:《中國植物紅皮書—稀有瀕危植物(第一冊)》(19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