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太和山

延安太和山

太和山,亦稱清涼山,位於陝西省延安市城東,隔延河與鳳凰山、寶塔山鼎立相望,素有“三山鼎力,太和為首”之稱。

簡介


延安太和山
延安太和山
這裡松柏掩映,林木茂盛,殿宇櫛比,氣候涼爽,登臨攬勝,如臨仙境。這裡是延安開放的道教活動場所,延安人民和各界人士遊覽的勝地。

歷史沿革


據史料記載:早在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在太和山頂就修築蓮花城,元豐年間(1078年)道士郇道虛首建道觀紫極宮;金大定十年(1170年)延安府兵馬都總管任國公米甲撒哈蘇重修仙洞北極紫微殿。明洪武年間(1368-1399年)設道紀司於太和山紫極宮,建文四年(1024年)明成祖為感神恩,詔令全國各地大興道觀神廟,太和山亦應詔受益擴建。嘉靖十五年(1536年)又興建了真武殿。太和山古建築群,在歷史上雖經兵火頻仍、屢圮屢建,香火一直延年不輟。明萬曆五年(1577年)延安知府洪濟遠“卷廉重建”真武廟,殿宇輝煌,招引四方,香火極盛。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重建了聖公聖母殿。
據延安市志記載:太和廟,又名真武廟,位於清涼山極頂的蓮花峰上,明萬曆七年(1579)延安知府洪濟遠曾用三年時間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擴建,增修了殿堂若干間,新鑄造了4米多高的祖師銅像一尊,2米多高的銅鐘一口,還加砌了登臨太和山的石階,修築了“三天門”等。使太和山的規模至此達到頂峰。清朝同治年間,太和山廟因戰亂略有破壞,光緒年間曾又修復。1938年,日本侵略者的飛機轟炸延安時,太和山亦慘遭毀壞,僅存大殿一座和祖師銅像、銅鐘及山門。
建國后,1956年和1960年對太和山進行兩次修葺,增修了聖公聖母殿,塑起了彩塑泥像,彩繪了大殿接檐斗拱,使廟貌煥然一新。“文革”中太和山又遭浩劫,僅存有大殿石基和上山石階的殘跡。

古山新象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和政府進行了撥亂反正,認真貫徹落實了黨的宗教政策,古老的太和山,在當地政府的領導下,在陝西省道教協會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當地有識之士王成占、郭升榮、野克讓等人根據廣大信眾的意願,開始恢復太和道教聖跡的工作,從1985年開始,積極籌措資金,在延安各界人士的支持下,短短几年間,集資百萬元,修復了真武祖師大殿、東西廂房、元辰殿、財神殿、聖公聖母殿等,使廟宇逐步幾於往昔。還修通了上山的簡易公路,引水上山,解決了當地居民的吃水困難問題。
1993年以來,在省道教協會的幫助下,經過延安寶塔區宗教主管部門的工作,從華山請來了德高望重的全真華山派余宗海道長同其徒范泰應主理廟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