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象吾

郝象吾

郝象吾(1899.8.16—1952.4.14),中國著名教育家。河南武陟縣人,博士,教授,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畢業。曾任河南大學校長、河南農業大學校長和復旦大學教授。

人物簡介


郝象吾,1899年8月16日生,字坤巽,河南武陟縣人,中國基因遺傳學理論的傳播者、農業育種學專家。1912年考入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英文科。1918年公費出國留學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獲博士學位。1922年回國。歷任南京東南大學、開封中州大學、中山大學、河南大學、上海復旦大學教授,曾兼任河南大學理學院院長、農學院院長和河南大學教務長。1943年4月,在極其艱難情況下,發表學術文章《演化傾向與育種方法》。1945年8月,完成專著《演化與優生》。並在校內開設《優生學》課程,是現代中國較早提倡優生的學者之一。1949年下半年,復旦大學任教。

生平經歷


河南大學
河南大學
郝象吾,幼時聰穎好學,被譽為神童,從小跟隨祖父學四書五經,後進入當時縣裡惟一的學府——高等小學堂。他學習刻苦認真,專心致志,1912年考入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一次英文科。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學生畢業后擇優公費選送歐美各大學留學。當時許多有識之士都認為努力學習西方是一條救國之路,因此報名十分踴躍。預校校長林伯襄提倡新學,對學生要求嚴格,郝象吾在這個環境中,學習異常刻苦。他除上好基礎課程外,還努力學好外語。學習中,他獨立思考,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不僅外語成績好,而且國文成績也不錯,他的作文常被當作範文,教師曾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批有:“眼大於箕,識高於頂”,“令人拍案叫絕”等字句。
1917年夏,河南舉行公費留學生考試,來自國內各大學及專科的河南籍學生參加了40個名額的激烈競爭,1918年郝象吾成為河南第一批公費派遣歐美留學生。郝象吾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懷著“科學救國”的理想,刻苦鑽研生命科學,對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孟德樂和摩爾根的遺傳學說等生命科學廣泛涉獵,為今後從事專業教學和研究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1922年獲得加州大學理學博士學位。
他從美留學歸來,家鄉群眾唱4台大戲表示慶賀,並專為他修建一座牌坊名曰“博士第”。郝象吾歸國后這位歸國博士沒有辜負家鄉的期望,為了實現當初立下的“科學救國”的理想,為國家培養人才,郝象吾於1922年到河南農業專門學校(後為河南大學農學院)工作,年僅23歲的他成為當時大學里最年輕的教授,不久便擔任農科主任,併兼任農藝系主任,講授“遺傳育種”課。1930年9月,河南大學正式命名,改文、理、法、農、醫五科為五個學院,郝象吾相繼擔任第一任農學院院長及理學院院長。他認為,理學各科建設的重點在於完備儀器設備和聘請名流教授;農學各科重點在於有較好的實習實驗場地、工具設備。在他的精心策劃和百般努力下,到抗日戰爭爆發前,河南大學農學院已在開封南關建設一個佔地700多畝的農藝、果林、畜牧基地。他所講授的“遺傳學”被規定為農學院各系學生的必修課程。
1927年,北伐軍進入開封,河南省政府在開封成立,馮玉祥先生任河南省主席,他非常支持大學教育。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的一些成員也隨軍到了開封,由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開封分會決議,將河南省農業專門學校(1913年建立)和河南省法政專門學校與中州大學(今河南大學)合併,成立開封中山大學(今河南大學),委任張鴻烈為校長。郝象吾先生擔任農科主任,併兼任農藝系主任,親自講授《遺傳育種》課。他教學管理甚嚴,指定農專併入本校的學生為充實基礎學業,必須選修仇春生先生所授的大—英文和黃敦慈先生所授的解析幾何。
1930年9月,河南大學正式命名,改文、理、法、農、醫5科為5個學院。郝象吾先生任農學院院長。
國立河南大學
國立河南大學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河南大學開始了8年的流亡生活,河南大學遷至河南雞公山、鎮平、嵩縣、潭頭、荊紫關、陝西寶雞、漢中等地辦學,郝象吾在這八年中,曾兼任河南大學教務長,參與學校的領導。學校每到一個地方,他總是想方設法克服種種困難,使師生儘快安頓下來,迅速開學上課。因此,抗戰期間河南大學教學科研活動照常進行,年年招生,年年有畢業生。河南大學從潭頭撤出時,為了保存遺傳學實驗的重要材料——果蠅的生命,他把果蠅裝在小盒中,帶在身上,用自己的體溫保存果蠅。學校到達荊紫關后,郝象吾借用當地小學校舍並租賃民房,加緊搜羅散失的圖書資料、儀器設備,使學校儘快復讀。他還發起舉辦學術討論會,請知名教授就相關專業作學術報告。
1945年底,流亡八年的河南大學回到開封。郝象吾仍兼教務長,負責教學行政工作。。可以說郝象吾是中國現代最早提倡優生的學者之一。
1948年6月,河南大學搬遷到蘇州,12月,姚從吾校長辭職。師生推舉郝象吾、馬非百、張靜吾組成“三人小組”,郝象吾全面負責,以維持河大局面。1949年3月“三人小組”集體辭職。1949年下半年,時任上海復旦大學校長的陳望道聘請他到上海復旦大學任教。他努力學習馬列主義理論,認真教好專業課程,並且開始自學俄語,以便更好地學習掌握米丘林的有關理論,不到兩年已能閱讀俄文科技書籍。
1952年4月,郝象吾突發腦溢血,經搶救無效,於14日逝世於上海。

學術著作


1934年1月,學校為推動科研工作,反映學校最新科研成果,創辦了綜合性刊物——《河南大學學報》。郝象吾先生在第1卷第1期上發表文章《永久文化與優生運動》,是最早提倡優生優育的人,他的這一見解至今仍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1943年4月,在極其艱難情況下出版的《河南大學學術叢刊》刊登了郝象吾的學術研究文章《演化傾向與育種方法》。
1945年,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內戰,致使物價暴漲,民不聊生。在這種情況下,他對時局陷入了困惑,在這一段時間裡,除了教好自己的課程外,還埋頭撰寫《演化與優生》一書,宣傳達爾文進化論,分析觀察研究優生優育對人類自身發展的重要性,在當時不具備出版條件的情況下,油印數百冊以應教學之需。這一時期,他在《河南大學學報》上發表《永久文化與優生運動》、《有機演化與宇宙程序》等論文,並在校內開設過“優生學”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