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吳灘鎮的結果 展開

吳灘鎮

重慶江津區轄鎮

吳灘鎮位於江津區西北部津璧河(璧南河)畔,距江津城區19千米,北與璧山區三合鎮相鄰。轄區面積81.7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3530人(2020年)。轄1個社區居委會,6個居民組;6個農業行政村:金子、平安、郎家、邢家、花廳、現龍村,90個村民組。石院子屋基為聶榮臻元帥故居。

2019年1月,吳灘鎮入選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2020年5月26日,吳灘鎮入選2020年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

歷史沿革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吳灘鎮境域為思善里九都三、四、六甲;清宣統二年(1910年),吳灘鎮境域屬九如鎮。
(1921年),吳灘鎮境域屬九區。(1923年),境域屬九區的六、七、八團。(1935年),實行聯保制,設立吳灘聯保。(1940年),吳灘聯保改為吳灘鄉。(1942年),吳灘鄉析設現龍鄉、丹鳳鄉。
1950年夏,吳灘鄉屬第三區。
1958年10月,吳灘鄉改為吳灘公社。
1961年初,析原新民鄉區域成立新民公社。
1984年4月,吳灘公社撤公社改為吳灘鄉。
1991年6月,由吳灘鄉改為吳灘鎮。
1993年12月,梯子鄉併入吳灘鎮。
地名由來
吳灘鎮因位於璧南河、箭梁河匯合處,方圓幾里一片荒蕪,人稱“蕪灘”,明代建場后,諧音“吳灘”而得名。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吳灘鎮下轄寶塔1個社區,6個行政村;下設6個居民小組、90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吳灘鎮下轄1個社區、6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寶塔社區。
平安金子郎家
邢家現龍花廳

寶塔社區

位於津璧河(璧南河)畔,地處吳灘鎮中部。幅員面積1.2平方公里,設6個居民組,非農業人口4549人。場鎮常住人口8217人。
明清之際,當津永驛道通衢,向為江津、永川、璧山三邊地區的商貿中心。原場鎮從西街場口到東街幺店子,街道像一條槍,全長1.5公里。解放前迭遭匪亂,東街場口至幺店子一帶街道被焚毀。
解放后,一直是區公所、鄉(鎮)人民政府駐地,是全鎮人民政治、經濟、文化活動的中心。工商店鋪和連鎖超市林立,餐飲娛樂場所和行業服務功能齊全,中學、小學、衛生院、供銷社、糧站、食品站、獸醫站、農機站、廣電站、汽車站、信用社、郵政和電信支局、工商和稅務管理、吳建司、農業服務公司等一批國家、集體和私營企事業單位相繼建立。
新修4條新街,1條舊街改造過半,佔地62畝的濱河新區及新農村村民聚居點建設、商住房開發和公共設施建設初具規模。客貨運輸車、小汽車、摩托車每日川流不息,各種生產資料充足,日用商品琳琅滿目。市場交易頻繁,物價基本穩定,一個具有現代化功能的小城鎮正在迅速崛起。

金子村

位於吳灘場鎮東南,津永公路和吳平公路交匯於斯,距鎮政府駐地4公里。幅員面積15.6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163畝。下轄金子、大堰、黃桷、灰壩、大碾、桂家、花房、大石、漏風洞、柑院、玉河、龍虎、新靈寺、盧家林、上馬、桂灣、石樑、團房、毛墩等19個村民組。總人口8777人,其中安置三峽庫區雲陽縣、忠縣移民147人。村委會駐地在金子場。
金子村由1983年7月建制的長沖鄉石樑、廠口村和梯子鄉金子、柯家、大碾、新靈等6個農業行政村合併而成。村民向以農業為主。近幾年來,通過產業結構調整,除糧食生產外,蔬菜、花椒種植形成特色產業。同時,畜禽、水產、蠶桑、水果等項產業也得到較好的發展。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680萬元,農民人均經濟純收入4442元。

平安村

位於吳灘鎮南部,扼津永大通道要衝,德(感)朱(朱楊鎮朱沱鎮,朱楊溪火車站)公路也交匯於此,距鎮政府駐地7公里。幅員面積7.7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822畝。下轄長田、河壩、新村、竹林、高院、大田、松堡、柿子、田家、石院等10個村民組。總人口5002人。其中,安置三峽庫區雲陽縣、忠縣外遷移民408人。村委會駐地在平安場。
平安村由1983年7月建制的平安、文星、石院等3個農業行政村合併組建。該村是江津區農民聚居新村建設試點村,村民除從事農業生產外,並從事多項經營。在平安場建起了移民商貿一條街。新村內,各項商貿活動紅紅火火。中型民營企業平安酒業有限公司、津永石油公司加油站也落戶平安。同時,板鵝加工、醫療、餐飲、娛樂、汽車維修、干水面加工、農資供應、日用商品批發零售,應有盡有。蔬菜、花椒、蠶桑、畜禽等產業也發展很快。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625萬元,農民人均經濟純收入4438元。

郎家村

是共和國一代元戎、兩彈元勛聶榮臻元帥故居所在村。位於吳灘場鎮正南,與場鎮緊緊相 鄰,由吳平路而入津永大通道。幅員面積8.5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818畝。下轄獅山、插旗、老房子、蔣家堡、十八梯、黃土坎、沙田灣、大朝門、長石、蓮花、花堰、場口、封家橋、斑竹林等14個村民組,總人口5880人。其中,安置三峽庫區雲陽縣、忠縣外遷移民402人。村委會駐地在朝家坡。
聶榮臻舊居
聶榮臻舊居
郎家村由1983年7月建制的郎家、獅山、花堰等3個行政村和前鋒村4個村民組合併而成。該村系重慶市無公害蔬菜基地吳灘鎮的腹心村(蔬 菜制種面積達5000畝)、江津區雜交水稻制種基地村(制種面積1000畝上下),畜禽、水產養殖業也形成一定規模。
2006年,該村納入重慶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千百工程”示範村進行建設。堅持“政府主導、農民主體、社會主動”原則,實施了“修通新路、建設新居、培養新人”和“三清潔十整治五提倡”工程,強化了產業支撐,改變了村容村貌,促進了鄉風文明和農民增收。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544萬元,農民人均經濟純收入5130元。新農村示範建設取得良好效果和突出成績。

邢家村

位於吳灘鎮西部,與永川區陳食鎮和吳灘場鎮連接。幅員面積16.3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255畝。下轄小灣、長河、騎龍、石龍、水口、涼水、高山、磚房、新屋、踏水橋、四方碑、老槽房、建良橋、李家橋、灘子河等15個村民組,總人口5545人。其中,安置三峽庫區雲陽縣、忠縣外遷移民75人。村委會駐地在東街原區農機站處。
蓮藕產業
蓮藕產業
邢家村由1983年7月建制的邢家、建良、踏水等3個農業行政村和前鋒村6個村民組與現龍鄉馬堰村合 並組成。該村以農業為主,蠶桑、花椒、蔬菜、水果等產業形成一定規模。上萬畝森林資源、全鎮最高峰二郎尖上矗立的佛教保留寺廟—二郎神廟和千手觀音廟,為該村儲備了人文景觀和自然生態旅遊要素,有利於生態和人文旅遊開發。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860萬元,農民人均經濟純收入4573元。

花廳村

位於吳灘鎮東部,吳丁公路橫穿村境與璧山縣廣普鎮連界。村委會駐地與鎮政府隔津璧河相望,距離約1公里。幅員面積14.1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002畝。下轄堰塘、柏林、大沖、雨豐、石堡、花廳、白泥、大土、合水灣、新房子、太子林、林灣、風洞岩、李家嘴等14個村民組,總人口5200人。其中,安置三峽庫區忠縣外遷移民75人。村委會駐地在原花廳小學附近。
花廳村由1983年7月建制的花廳、白泥、雨峰、連丘、江家等5個農業行政村和毛墩村3個村民組與現龍鄉尖坡村合併組成。向以農業為主,蔬菜、花椒、蠶桑、水產、水果、禽畜多業齊頭並進。特別是蠶桑、花椒、蔬菜、水果產業,已形成規模特色,成為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232萬元,農民人均經濟純收入4621元。

現龍村

位於吳灘鎮北部,縱貫全村的吳現油路上承璧山縣三合鎮至丁家而入成渝高速路,下接吳丁、吳平路連通津永大通道。幅員面積17.3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273畝。下轄紅子、場房、小岩、金灣、大山、、花園、紅岩、黃坪、南門、連塘、天堂、院子、朝門、大溝、西牛、興龍、海棠、九龍等18個村民組,總人口6443人。村委會駐地在現龍場。
現龍村由徠1983年7月建制的橋亭、柳溪、南門、共和、石壩、青松等6個農業行政村合併而成。除糧食生產外,其花椒產業獨具特色,種植與本市先鋒鎮同步,規模達4000餘畝,是村民致富的主導產業。其次,蠶桑、水產、水果、畜禽等產業也發展頗好。村內擁有花果山中段成片聯綴森林15000多畝。山勢險峻,岡巒疊嶂,林木蔥鬱,遮天蔽日。更有風光獨秀之九龍溝,九條褶皺支脈彙集深谷,如九龍飛騰直下,蒼松翠竹掩映其間,谷底流水潺潺,別有一番韻致。還有南門一帶的蓮藕,幾百畝連綴成片。一望無垠的綠色海洋中,枝枝白裡透紅的荷花含苞待放,景色迷人,蔚為壯觀。兩處景緻,極富旅遊開發價值。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697萬元,農民人均經濟純收入4678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吳灘鎮地處江津區北部邊緣,東與德感街道油溪鎮接壤,南與油溪鎮毗鄰,西與永川區陳食鎮交界,北與璧山區三合鎮、廣普鎮相連,距江津區人民政府駐地32千米, 區域總面積80.8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吳灘鎮境內大部地形為中丘兼少部低山,地勢東西高、中部低;海拔300—600米;境內最高點位於二郎尖山峰,海拔662.9米;最低點位於兩河口,海拔222.4米。 

氣候特徵

吳灘鎮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8℃,1月平均氣溫7.8℃,極端最低氣溫-0.5℃(1991年1月28日);7月平均氣溫27.9℃,極端最高氣溫42.6℃(2006年8月31日);平均氣溫年較差27.1℃;生長期年平均221天,無霜期年平均341天,最長365天,最短31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147小時,年總輻射88.5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續期364天;年平均降水量在880毫米,最大降水量1095毫米(2002年),最少降水量704毫米(2009年)。 

水文

吳灘鎮境內河道屬長江水系;境內最大河流為津璧河,經璧山區南部流入鎮境,流經現龍、邢家、花廳、郎家、金子5個村,境內河道長23千米,年均徑流量160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箭梁河、清溪河、許家河溝、石樑子河溝、柳溪、小河等。 

自然災害

吳灘鎮主要的自然災害有旱災、洪災、風雹等;十年九旱,嚴重的一次旱災發生在2006年7月—9月,為百年不遇特大幹旱,造成經濟損失4327萬餘元。風雹災時有發生,嚴重的一次洪災發生在2005年5月15日晚,風力達到10級以上,畜禽死亡12500餘頭(只),受災面積39950畝,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850萬元。

自然資源


吳灘鎮境內已探明礦藏資源主要為煤、天然氣、褐鐵礦、白炮石、石灰石、頁岩等;煤可采儲量3萬噸,集中分佈在花果山一帶。2011年,吳灘鎮有耕地面積3.8萬畝,人均0.9畝。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吳灘鎮總人口41479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9939人,城鎮化率23.9%;另有流動人口218人。總人口中,男性21643人,佔52.2%;女性19836人,佔47.8%;18歲以下6377人,佔15.4%;18—35歲7202人,佔17.4%;35—60歲18998人,佔45.8%;60歲以上8902人,佔21.4%;以漢族為主,達41396人,佔99.8%;有苗、布依、土家等少數民族,共83人,佔0.2%。2011年,吳灘鎮人口出生率9‰,人口死亡率8‰,人口自然增長率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07人。 
2017年末,吳灘鎮常住人口為31421人。 
截至2018年末,吳灘鎮戶籍人口為39273人。
2021年6月2日,重慶市江津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公布,截至2020年吳灘鎮常住人口為23530人。
人口數據
總人口26747
13839
12908
家庭戶戶數8686
家庭戶總人口(總)26718
家庭戶男13813
家庭戶女12905
0-14歲(總)5470
0-14歲男2752
0-14歲女2718
15-64歲(總)18347
15-64歲男9583
15-64歲女8764
65歲及以上(總)2930
65歲及以上男1504
65歲及以上女1426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25738

經濟


綜述

2011年,吳灘鎮財政總收入1742萬元,比2010年增長62.5%,其中本級財政收入193.7萬元,比2010年增長23.6%;人均財政收入420元,比2010年增長60.9%。2011年,吳灘鎮農民人均純收入9023元。 
2018年,吳灘鎮有工業企業27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2個。 

第一產業

吳灘鎮農業以種植水稻、玉米、紅苕、蔬菜為主。2011年,吳灘鎮農業總產值3.9億元,比2010年增長12.7%,農業增加值26830萬元。吳灘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紅苕為主。2011年,吳灘鎮生產糧食2.6萬噸,其中水稻1.6萬噸,玉米4579噸,紅苕3038噸。吳灘鎮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花椒、蠶桑。2011年,吳灘鎮蔬菜種植面積2.3萬畝,產量5.2萬噸,主要品種有甘藍、白菜、蘿蔔、芋頭、生薑等,其中甘藍1.7萬噸,白菜5428噸,蘿蔔2982噸,芋頭6314噸,生薑3738噸;花椒種植面積1.7萬畝,年產鮮花椒8936噸;桑園面積5160畝,產繭1.7萬公斤。吳灘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吳灘鎮生豬出欄2.7萬頭,出欄肉羊0.1萬隻,出欄禽類103萬隻。2011年,吳灘鎮生產肉類3442噸,禽蛋1275噸;畜牧業總產值14276萬元。2011年,吳灘鎮水果種植面積0.4萬畝,產量4267.8噸,主要品種有柑橘、梨、桃、葡萄等。吳灘鎮漁業以鯉魚、鯽魚、草魚、鰱魚為主,2011年,吳灘鎮漁業總產值2018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2%。 

第二產業

吳灘鎮工業以食品加工、建築材料為主。2011年,吳灘鎮工業生產總值5411萬元,實現工業增加值1726萬元,比2010年增長53.5%,占生產總值的3.6%;有企業8個,職工220人。 

第三產業

商貿
2011年末,吳灘鎮有商業網點138個,職工870人。2011年,吳灘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5億元,比2010年增長18.9%;有城鄉集貿市場4個,年成交額2145萬元。 
金融
2011年末,吳灘鎮有2家金融機構在境內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為5.1億元,比2010年增長27.9%;人均儲蓄12295元;各項貸款餘額1421萬元,比2010年增長57%。

社會


教育

2011年末,吳灘鎮有幼兒園14所,在園幼兒990人,專任教師26人;小學3所,在校生1455人,專任教師10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中學1所,初中在校生1360人,專任教師198人,高中在校生129人,專任教師3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吳灘鎮級財政教育投入11萬元,比2010年增長10%。2011年,吳灘鎮教育經費達3275.6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3168.6萬元。 

科技

2011年末,吳灘鎮有各類科技人才32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30人,經營管理人才24人,技能人才220人,農村實用人才46人。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吳灘鎮有文化站1個,村級有文化活動中心7個,各類文化專業戶13戶,有各類圖書室13個,藏書5萬餘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達30餘人。2011年末,吳灘鎮有學校體育場5個,有鄉村體育場1個;100%的城市社區和2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8%。2011年末,吳灘鎮有廣播站和衛星地面接收站各1個,有線電視用戶數為1.1萬戶,入戶率95%。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吳灘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1個,其中有中心衛生院1個,門診部4個,鄉村衛生室6個;床位50張,固定資產總值36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81名。2011年,吳灘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8萬人次,住院手術210台次,出院病人1.2萬人次。吳灘鎮重點醫院有吳灘中心衛生院。2011年,吳灘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292/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14萬人,參合率100%;孕產婦死亡率2.1/10萬。 

社會保障

2011年,吳灘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143戶,人數257人,支出59.7萬元,比2010年增長11.6%,月人均193元,比2010年增長14.8%;城市醫療救助人285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85人次,共支出1.1萬元,比2010年增長95.3%;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98戶,人數1353人,支出147.8萬元,比2010年增長43.6%,月人均91元,比2010年增長28%;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99人,支出6.2萬元,比2010年增長6.4%;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80人,支出6.7萬元,比2010年減少4.1%;農村醫療救助213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130人次,共支出4.7萬元,比2010年增長2%;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21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48.6萬元,比2010年增長21.3%;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790.5萬元,比2010年增長88.8%;有敬老院3所,床位207張,收養五保人員199人;有社區和村級服務中心7個,慈善分會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助2萬元,使165人(次)困難群眾受益;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2.3萬人,參保率97%。

交通


吳灘鎮有江津至永川、江津至璧山、江津至吳灘縣鄉(鎮)級公路3條,總長36千米。

獲得榮譽


2020年5月26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公布了“2020年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吳灘鎮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