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廣新聞台

東廣新聞台

徠東廣新聞台開播於2006年1月1號,推出每天15小時的大容量滾動新聞版塊,播出頻率為:調頻90.9兆赫+中波1296千赫;是上海廣播新聞中心旗下一支精幹的新聞突擊隊。

東廣新聞台中波1296千赫白天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大部分地區,夜間覆蓋北上廣和直轄市大部分地區。

滾動新聞節目


改版后的上海東廣新聞電台除6時到9時的東廣早新聞外,全天從9時到22時將播送13個小時的新聞。現有的白天“類型化新聞頻率”的定位仍將保留,但每小時分為3個不同的板塊,分別是東廣銳新聞、東廣銳觀察和東廣銳搜索。其中,每小時第一個20分鐘的“東廣銳新聞”欄目,綜合運用東廣新聞台記者及其他媒體的連線報道、消息,力求帶給受眾第一手信息;第二個20分鐘的“東廣銳觀察”,將對熱點新聞進行及時點評,打造屬於東廣新聞台自己的“聲音”,東廣早新聞品牌欄目《東廣聚焦》將成為其中一個欄目貫穿到全天新聞中;第三個20分鐘的“東廣銳搜索”,將根據全天不同時段推出各領域的專業新聞。此外,如遇突發或關注度較高的新聞,或重大重要新聞發布會,還將隨時打破正常版面進行特別直播。
東廣滾動新聞設置22名一線編播人員,與廣播新聞中心其他頻率共享中心30多名一線採訪記者,同時擁有上海、國內、國際一百多家主要新聞媒體、800多名長期合作的記者構成的采編後援力量,力爭成為目前國內廣播新聞媒體中,滾動最及時、報道最準確、更新最頻繁的專業化廣播新聞播出平台。
從東廣新聞台看類型化電台在我國的探索實踐
國家廣電總局批准,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從2004年元旦起對所屬東方廣播電台新聞綜合頻率進行全新整合。由此,中國大陸第一家純新聞類型化電台——東廣新聞資訊頻率在上海誕生,其對外播出的品牌呼號為“東廣新聞台”,發射頻率為中波1296千赫、調頻104.5兆赫。實踐證明,東廣新聞台在模式創新、服務提升和社會認同等方面均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為國內類型化電台的改革探索提供了又一生動的案例。

類型化電台


類型化電台,又名格式化電台、專業台、專業頻率,國際上稱為Format Radio。與它相對的概念是欄目化電台,或稱堆砌欄目的電台(Block Programming Radio)。通俗而言,聽眾對類型化電台的頻率內容定位和品牌有明確的認知,收聽毋須節目表,可在需要時隨時開機收聽所需內容。而欄目化的頻率,則需依照節目表收聽,其播出的內容並非為定聽眾所需的全部內容。包括上海在內,目前國內大多所謂專業頻率均為以欄目或板塊構建節目表的帶有一定專業特點的頻率,如上海地區的上廣新聞頻率實為“新聞+專題”頻率,北京地區的北京新聞廣播實為“新聞+談話節目”頻率。
類型化電台的出現源起於日益激烈的傳媒競爭,其成功根植在成熟的受眾市場調查基礎之上。頻率專業化從營銷學的意義來講,就是廣播電台在對聽眾進行細分的基礎上,針對特定的聽眾群體集中優勢進行拓展的競爭手段。應該說這種競爭手段是適合廣播特點、符合媒介市場客觀情況的。從國外的廣播業發展來看,當一個受眾細分的時代來臨的時候,廣播要想生存和發展,就必須走頻率專業化的道路,而頻率專業要想成功,要麼滿足具有特定需求的群體,要麼滿足特定市場上的群體的需求。①正如深度報道的發明權要歸功於受到廣播擠壓的報紙一樣,類型化台的發明權屬於與電視抗爭中的廣播。在美國,最早出現的類型化電台是音樂台。早期的音樂台是流行音樂台,其運作方式是循環播出,也就是將最熱門的流行歌曲,按排行榜位次的高低決定其播出的頻率。最流行的歌曲在最短的時間內回放,位次靠後的歌曲回放的頻率降低,間隔時間拉長;歌曲依排行位次遞減且回放次數遞減。流行榜每天在打,音樂根據排行榜不斷改變,今天和昨天不會是一樣的格局。這樣,廣播找到了走齣電視擠壓困境的思路,找到了全新的功能:這就是細分受需求的專業台。從20世紀60年代初開始,各種廣播專業台紛紛出現:新聞廣播台、氣象廣播台、文學台、談話台、各種音樂台(古典音樂、搖滾樂、爵士樂台)等等不一而足。②在當今的美國,最典型的類型化新聞電台當屬紐約的“1010WINS”。這個台的節目構成為每20分鐘一個組合體,新聞都是提要式的,每條長度不超過40秒。它的廣告詞是:“給我們20分鐘,我們給你整個世界。”在它的節目里,每20分鐘就有一條重要的頭條新聞,每小時播6次交通路況,每4分鐘有一次天氣預報,每小時有2次專家對天氣形勢的分析,每小時還有一次專家對體育的點評。這種格式已經運作了30多年。聽眾不管什麼時候打開收音機,都能聽到他所喜歡的內容。吸引聽眾的,主要靠交通、天氣、報時和每個組合里的頭條新聞。③
在我國台灣,類型化新聞台也已經有了較長時期的成熟運作。如台灣“中國廣播公司”的中廣新聞網,它的節目表猶如一台時鐘。新聞、路況、氣象、體育訊息、財經新聞,在一個小時內不斷滾動,循環輪轉。在一個小時里,逢8分播報財經指數(所謂“逢8必發”),逢6、36分播報交通路況(所謂“行車順溜溜”),逢15、45分一定有運動比賽最新賽況。它打出的廣告是,“新聞不等人,中廣新聞讓您不必等”和“唯一持續報道新聞的廣播頻道,隨時進,隨時聽,焦點新聞不漏聽”。
現階段,我國大陸的廣播媒體在電視的擠壓下也正日漸趨於邊緣媒體,就是說受眾對它已經不存在必須收聽的動力。以北京為例。在北京聽廣播的人一般來講都是看不到電視的人。如在校大學生,他們很多人聽中國國際台廣播的Easy FM、Joy FM兩個節目,聽流行、輕鬆的音樂,一些能看到電視的青年聽眾也在聽這兩個節目。北京受眾接觸第二多的是交通廣播。據收聽交通台的人說,他們收聽是因為車在行進時無所事事,又要關注路況信息,在這種情況下,只能選擇交通台。從此我們可以看到,有車族即便不得已非得接觸廣播,大量的廣播節目他們也不接觸,而只以選擇接收音樂和功能性非常強的路況信息之類居多。
廣播被邊緣化之後,一個必然的結果就是其面貌變得模糊了。人們對廣播的感覺方式從一個個節目的細節式體驗變成了對頻道整體的把握。
他們不再有耐心去等待、搜索某一個特定節目。他們希望一個頻率的播出內容是恆常的、穩定的,他們不必花費太多的努力就可以輕易得到。如果沒有整體粗線條的清晰定位,廣播節目就無法讓人把握、認知。④這種情況下,類型化電台應運而生。
第一個稱得上類型化電台的是2002年改版推出的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音樂之聲”(Music Radio)。其節目以2小時為一個段落,音樂和主持人的語言有嚴格的比例限制,播出后受到了聽眾歡迎,市場份額不斷擴大。其後是2003年12月1日,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經濟之聲”全面改版。它撤消了內容上與財經無關的欄目或專欄,提出了天下財經“任意時間收聽,二十分鐘搞定”的節目設置思路,首次提出了“輪盤式節目結構”,即:在一天人們收聽廣播的主要時區,做到將一天里的經濟財經信息、相關財經背景和各種動態指數每20分鐘播出一次;通過節目直播,實現最新、最重要內容的前置播出,每天滾動播出40次。⑤最近的,便是2004年元月上海東廣新聞台的改版推出。

運作模式


東廣徠新聞台的版面編排由早間大板塊《東廣早新聞》、日間至晚間整、半點《滾動新聞》和10多檔新聞小專題等三大部分構成。
《東廣早新聞》從早晨6點到9點共播出3個小時。考慮到上海聽眾10多年來形成的收聽習慣,《東廣早新聞》在格局上沒有作出大的調整。3個小時中,6:00~7:00為《東廣早新聞6點檔》,7:00~8:00為《東廣早新聞7點檔》,8:00~9:00為“7點檔東廣早新聞”。三個時段在內容上略有不同,遇到重大、突發新聞可隨時插播。“6點檔早新聞”風格偏重於瀏覽式、生活化,內容有東廣快訊、服務信息、治安視點和報刊導讀等;“7點檔早新聞”風格較為莊重、大氣,內容有今日要聞、上海新聞、國內新聞、體育新聞、國際新聞、新聞追蹤、東方傳呼和今日媒體傳真等。
從9:00~24:00,整個新聞台的版面設置以半個小時為單位,每個整點和半點以直播形式播出10分鐘新聞和氣象。分別為“東廣整點新聞”、“東廣半點新聞”。全天滾動新聞之後的20分鐘為各檔新聞小專題,計有《時事背景》、《海外瞭望》、《東方傳呼(上午版)》、《日報大家聽》、《熱點關注》、《東廣體壇在線》、《長三角直播室》、《新聞故事》、《晚報大家聽》、《東方傳呼(下午版)》、《娛樂在線》等11檔。這些專題每天還分別有2至3次的重播,以擴大傳播面、降低製作成本。
在編排方針上,東廣新聞台貫徹了三“不”原則,即,不搞大板塊、不接聽聽眾參與熱線、不播軟廣告。

成功與突破


傳播更為及時、完整
東廣新聞台的獨特類型使其頻率成為開放型的“時間版面”。記者在新聞事件現場可以同步報道新聞事件的最新動態,重要新聞事件跟蹤滾動播出,使廣播成為可以“隨時出版”、“連續出版的報紙”。這種“滾輪式”播出方式,做到了“聽新聞不用等”,實現了理想的信息接收方式——在需要新聞時隨時打開收音機。⑥東廣新聞台剛開播,正趕上上海“兩”第一次提前到1月份召開。人代會開幕式10點30分一結束,東廣新聞台的《東廣半點新聞》中就播出了會議開幕消息和政府工作報告的要點。整個會議期間,新聞台每逢整點、半點都有來自“兩會”現場的記者報道,平均做到了發稿兩分鐘后就能播出,充分發揮了廣新聞台隨時播發最新消息的優勢。在發稿數量上,平均每天播出的報道都在數十條,形式上有記者口播、主持人與記者的連線、播音員播報等。⑦兩個月後的3月5日,全國兩會在北京舉行,東廣新聞台再次以自己的及時傳遞在媒體競爭中為廣播贏得了一席之地。
新聞播報的不間斷性,為搶發新聞提供了絕佳條件。2004年1月5日,在播發美國“勇氣號”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的報道時,由於東廣新聞台是“全新聞”滾動播出,因此就不必像以往那樣打破正常節目板塊,而是直接由記者對照中央電視台的畫面,從頭到尾進行同步直播,受到了聽眾和業內人士的好評。
在其他突發事件中,新聞台的新聞播報方式也為報道的及時提供了舞台。2004年11月11日,巴勒斯坦民族之魂阿拉法特病逝。東廣新聞台在接獲消息的第一時間,即打斷了正在播出的《午間新聞》,直接插播了這一消息,並在之後的一個小時內迅速安排了一檔“滾動聞”與專題相結合的特別報道節目,圍繞這一新聞事件各個時間節點(如我國領導人前往弔唁、外交部的發言及各國就此事的反應等等),在每個整點、半點滾動新聞都有遞進式報道,使聽眾對此事有一個全景式、進行式的了解,充分顯示了東廣新聞台即時播報的強大優勢。
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有關編播人員無論是在預案的準備,還是“臨陣”的搶播等方面,都顯示了東廣新聞台正在不斷走向成熟。
服務更加全面、貼近
除了新聞內容,東廣新聞台還十分注重在貼近性上下功夫,在滾動新聞中定時為本地聽眾提供儘可能全面的生活資訊,如氣象信息、股市匯市行情、市場信息、就業信息、求學信息、文化信息等,體現了對聽眾生活、保健、文化消費的全方位關懷,成為聽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電子秘書”。其中,“氣象”是重要的一環。
上海一年中四季分明,天氣多雨,關心天氣預報是很多上海市民的生活習慣。歷年收聽率調查也表明,凡設立天氣預報欄目的新聞節目均為一天中的收聽高峰。新開播后的東廣新聞台和上海中心氣象台合作,開設了“主要商務區溫度實況”、“上下班天氣”、“短時天氣預報”、“紫外線指數、洗曬指數、感冒指數”等多種有用的天氣信息,並成為上海市指定發布災害性天氣預警信息的媒體之一。
新聞台內部確立了“有預警信號可以按需要隨時打斷正常節目進行播出”的原則,並將有關插播節目的權利交由當班監製負責,不必向台領導請示。在七八月盛夏期間,幾乎每天都有高溫預警信號的插播,保證了受眾在第一時間得到氣象信息。
2004年夏天“高溫黑色警報”期間,新聞台組織了記者進行現場採訪,蹲點上海中心氣象台,以及重點工程現場、主要商業街、商店、公交車等具有新聞價值的地點,採訪情況在每檔整點、半點新聞中隨時予以穿插播報,這種優勢遠勝於其他媒體,也徹底改變了以前那種必須等到晚新聞時段集中播出的狀況。7月12日,特大雷暴雨襲擊上海,東廣新聞台幾次中斷正在播出的節目,不斷搶發最新警報,並僅過7分鐘就連通市防汛指揮部播出了最新應對措施;11月8日大霧紅色警報,東廣新聞台從6:10到8:00不斷滾動播出輪渡、大橋、機場、高速公路的最新交通信息。對此類災害性天氣,東廣新聞台在本市傳媒中反應最快,也成為防災減災工作體系中信息傳遞最迅捷的渠道。
現代社會對電的依賴性相當大,一旦停電,社會生活幾近停頓。1999年廈門遭遇14號颱風,大面積停電、停水、停煤氣。居民看不報紙、看不成電視,廈門電台靠自備發電機,在兩個頻道開辦了直播特別節目“颱風真情熱線”,使廣播在突發事件中成為黨和政府聯繫眾的紐帶,成為社會互動救助的連心熱線。廣播在突發事件中,特別是災難性事件中,能迅速形成危機預警和救助機制,使廣播成為高存性媒體。輥輯訛可以預見,當更重大的突發公共危機事件來臨時,東廣新聞台將進一步呈現其社會價值。
社會認同,市場認同
根據央視索福瑞公司2004年以來的兩次調查,東廣新聞台收聽率較改版前有了明顯飛躍,尤其是除《東廣新聞》外的其他時段。
其中,10:00~15:00收聽率上升200%,19:00~24:00收聽率上升100%。從上海廣播市場的市場佔有率數據來看,在一共13套廣播節目中,東廣新聞台10:00~15:00上升116%,15:00~19:00上升80%,19:00~24:00上升27%。
上海地區不同廣播頻率的聽眾構成分析表明,東廣新聞台聽眾中,自我評價“生活水平很高”的比例列第一、“購買耐用消費品有決定權”者比例列第一、“月收入2500元以上”的高收入聽眾比例列第二、“本科以上學歷聽眾”擁有比例列第四、10~44歲年輕聽眾擁比例遠高於競爭對手。
綜合分析證明,東廣新聞台聽眾學歷高、年輕化、收入高、購買力強,市場佔有率快速躍升,純新聞類型化電台的推出,滿足了上海聽眾的收聽需求,市場價值和潛力為本地最大。
東廣新聞台的特色優勢也成為了廣播廣告市場中叫得響的品牌。在不安排任何“軟廣告”的情況下,東廣新聞台去年創收達到2000萬元以上,相較改版前“老少頻率”的百萬元上下,增幅高達十幾、二十倍。
值得一提的是,東廣新聞台50多名采編播人員中,將近70%只有從業不到3年的工作經歷,無論在採訪技巧、編輯思想,還是播音水平上,一定有著略顯稚嫩和不盡完善之處。短短一年的實踐就能取得這樣的收穫,不能不歸功於市場定位的準確和上海聽眾對純新聞類型化電台的接受與認可。歷年收聽率調查結果也證明,新聞和新聞類節目在上海聽眾最為喜愛的廣播節目類型中,始終排名第一。
當今社會,我們正進入一個海量資訊時代。網際網路、手機簡訊、互動電視、衛星廣播,新技術、新媒體不斷湧現,對傳統媒體而言,受眾市場受到了分流,而對廣大受眾而言,有時在眾多的選擇面前反而可能無所適從。類型化新聞電台的出現,將可擔當聽眾的資訊過濾器,社會的輿論把關人。
不可否認,廣播在我國當前的傳媒市場中正處於相對弱勢的地位。2002年全國廣告總收入為903.15億元,廣播21.9億元,在傳統的四大媒體中僅比雜誌廣告高。我國廣播廣告佔GDP的比重也低於國外的同行,如,美國的廣播廣告佔GDP的比重是0.17%,我國2002年廣播廣告僅佔GDP的0.00166%。輥輱訛但是近年來,中國廣播廣告收入呈現的是一種增長的態勢,年增長率20%左右。2001年浙江、山東、北京等台的增幅甚至超過40%。由此可見,廣播媒體的發展仍然有潛力可挖,它的發展景依然看好。美國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廣播再次復甦。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市場競爭的激烈,人們的流動性將會日益增強,對資訊要求將會日益提高,對時間的分配將會日益吝嗇,類型化新聞電台在可預見的未來將會隨著廣播的復興迎來發展的春天。
(作者系東廣新聞綜合頻率主編)
註釋:
①雷躍捷、王宇:《中國廣播競爭戰略選擇的基本判斷》,北京廣播學院新聞傳播學院2003年
②④周小普:《廣播如何走出困境》,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2003年
③張勉之:《美國的全新聞廣播電台》,北京人民廣播電台2004年
⑤張志安:《當前廣播業結構調整的主要策略》,新華傳媒工場2004年
⑥曹璐:《當代中國廣播媒介的理念與功能變革》,北京廣播學院新聞傳播學院2003年
⑦來潔:《嶄新格局、最快速度、更大價值——東廣新聞台開播一年間》,上海東方廣播電台2004年
數據來源:央視索福瑞媒介研究,2004年

媒體報道


2014年3月,愛奇藝與上海東廣新聞台開始了一項全新的探索,雙方將在視頻廣播領域展開全面合作。東廣新聞台的一線記者將在新聞採訪現場使用愛奇藝視頻錄製工具啪啪奇拍攝新聞視頻,並上傳至愛奇藝平台,網友在打開愛奇藝視頻頁面后,即可在第一時間聽到和看到由東廣新聞台記者提供的最新、最快的視頻廣播新聞。
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博士表示,傳統廣播媒體和視頻網站有著很強的互補性和合作空間,雙方聚集各自領域的優勢,將催生更深入的合作形式和新聞接收方式,把更多新聞內容用更多元的方式貢獻給用戶。
東廣新聞台總監毛維靜也表示,傳統廣播媒體的新聞報道專業經驗和資源,加上網路視頻的影響力、表現形式和傳播力,將帶給廣播新聞內容全新的傳播方式,從而創造性地改變廣播新聞內容的既有的接收模式,讓廣播這一傳統媒體更好地適應新的時代傳播,未來將繼續加大傳統廣播媒體與視頻網站之間的合作和探索。
東廣新聞台舉行“音悅會”
由東廣新聞台主辦的青少年音樂現場秀“我們的音悅會·第二季”在森海塞爾上海音樂廳舉行。“我們的音悅會”,通過報名、甄選,選拔出10位6-14歲的青少年,他們登上專業音樂廳的舞台,在青年演奏家的伴奏下,演奏12首自己喜歡的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