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師範大學
省重點建設高校
閩南師範大學(MinnanNormalUniversity)位於福建省漳州市,是福建省重點建設高校、福建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推薦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農村學校教育碩士師資培養計劃”資格高校、福建省閩台高校聯合培養人才項目試點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高校、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實施高校、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博士研究生招生單位、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學校由原龍溪師範學校於1958年春設立的師範大專班發展而來,1960年開始招收首屆本科學生,1963年參與合併組建福建第二師範學院,1986年經原國家教委批准復辦福建第二師範學院並更名為漳州師範學院,1992年獲學士學位授予權,2000年順利通過教育部首批師範院校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2003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2007年被列為福建省重點建設高校,2008年以優秀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2012年獲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2013年4月更名為閩南師範大學。2018年,學校被列為福建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截至2020年9月,學校共有北江濱和圓山兩個校區、18個二級學院、65個本科專業,設有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30個二級學科碩士點,6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4個博士人才培養方向。共有專任教師1239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20000餘人。
1958年春季,龍溪專員公署籌辦師範大專班。5月,以龍溪師範專科學校名義招收中文科1班,掛靠於龍溪師範學校,學制2年。秋季續招中文、物理、數學3個班,學制均為1年。校舍、師資、設備、經費均依託龍溪師範專科學校,教材用高校課本加以壓縮改編。當年,中共龍溪地委和龍溪專員公署組建綜合性的漳州大學,由地委書記洪椰子兼任校長,委派張方為專職副校長。
1959年春,經龍溪地委報請省教育廳核准,在原漳州大學師範學院的基礎上建立漳州師範專科學校。漳州師範專科學校於今薌城區蝴蝶山興建校舍,先後設有中文、外語(英語、俄語)、政教、物理、化學6個科,以培養初中教師為目標,1959年列入全省高等學校招生計劃。師專學制原為2年,后提前1年畢業。從創辦至1963年,共培養初中教師1181名。
閩南師範大學
1960年,廈門師範專科學校升格為廈門師範學院,同年秋季開始招收本科生(現可追溯為閩南師範大學招收的首屆1960級本科生)。
1960年,泉州師範專科學校升格為泉州師範學院。
1963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由漳州師範專科學校、廈門師範學院、泉州師範學院、南平師範學院合併建立福建第二師範學院,由張立任院長兼黨委書記,與當時的福建師範學院形成福建省本科師範教育一南一北的格局。除4校未畢業學生575名併入續學外,新招4年制本科學生158名。二師院設中文、數學、英語3個系。初辦時學生分散於漳州、廈門上課,次年集中到漳州。
閩南師範大學
1965年秋季招生後學生達973名(含“社來社去”教學班),教職工339名(其中教學人員179名)。“文化大革命”中,學生停課鬧“革命”。1969年,福建師範學院與福建第二師範學院合併。1972年,二師院裁撤,設備、財產劃撥其他單位,校舍移作他用。二師院從創辦到“下馬”,共有畢業生1340名。
1978年,龍溪行署創辦中學師資訓練班,后改為師範大專班,由地區教育幹部培訓班承辦,從當年高考考生中錄取381名入學。師範大專班設中文、英語、政教、數學、物理、化學、體育7科,學制原為2年,后提前1年畢業。第二年,師範大專班改由龍溪師範學校承辦。
1984年12月,福建省龍溪地區行政公署呈請福建省人民政府,擬以“漳州師範專科學校”為基礎,恢復“福建第二師范學院,並建議改名為”漳州師範學院“。
閩南師範大學
1985年1月,福建省高等教育廳回復同意龍溪地區行政公署的申請。同年3月,成立漳州師範學院籌備委員會。5月、7月、9月,福建省教育廳、福建省高等教育廳、福建省人民政府分別呈請國家教委要求恢復福建第二師範學院,改名為漳州師範學院。
籌備漳州師範學院時期歷史照片
1986年6月,經國家教育委員會批准正式復辦福建第二師範學院,並更名為漳州師範學院,規模為學生3000人。方毅副總理為學校題寫校名,與福建師範大學形成福建省“一南一北”的本科教師教育格局。為適應中學教育發展需要,漳州師範學院招收4年制本科生和3年制專科生,設中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等系、科 。
1992年,學校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
2000年,學校順利通過國家教育部首批師範院校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
2007年,被列為福建省重點建設高校。
2008年,學校以優秀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
閩南師範大學
2009年,學校以唯一一所兩輪滿票的成績通過全國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的專家評審,獲教育碩士授予權,同年,漳州師範學院被授予首批“福建省高校畢業生創業培訓基地”
2012年,學校獲“閩南文化與兩岸交流研究人才培養項目”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點。
2013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復函福建省人民政府,同意漳州師範學院更名為閩南師範大學。
2016年9月,經福建省政府同意,漳州農業學校停止辦學,校區主體全部併入閩南師範大學,並在原漳州農業學校舊址建立閩南師範大學圓山校區。
2018年3月,閩南師範大學入選為福建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2020年,閩南師範大學新增中國語言文學博士授權點。
2021年7月26日,入選2020年現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專業學位碩士點。
● 院系專業
● ● 二級學院與專業設置
● 截至2020年10月,閩南師範大學各個二級學院本科專業設置如下 :
序號 | 所屬學院 | 專業代碼 | 專業名稱 | 修業年限 | 學科門類 | 師範標識 | 備註 |
---|---|---|---|---|---|---|---|
1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030503 | 思想政治教育 | 四年 | 法學 | S | |
2 | 文學院 | 050101 | 漢語言文學 | 四年 | 文學 | J | |
3 | 文學院 | 050103 | 漢語國際教育 | 四年 | 文學 | ||
4 | 外國語學院 | 050201 | 英語 | 四年 | 文學 | J | |
5 | 外國語學院 | 050207 | 日語 | 四年 | 文學 | ||
6 | 外國語學院 | 050261 | 翻譯 | 四年 | 文學 | ||
7 | 外國語學院 | 050262 | 商務英語 | 四年 | 文學 | ||
8 | 法學院 | 030101K | 法學 | 四年 | 法學 | ||
9 | 法學院 | 030201 | 政治學與行政學 | 四年 | 法學 | ||
10 | 法學院 | 030302 | 社會工作 | 四年 | 法學 | ||
11 | 法學院 | 120403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四年 | 管理學 | 停止招生 | |
12 | 數學與統計學院 | 070101 | 數學與應用數學 | 四年 | 理學 | J | |
13 | 數學與統計學院 | 070102 | 信息與計算科學 | 四年 | 理學 | ||
14 | 數學與統計學院 | 071201 | 統計學 | 四年 | 理學 | 奇數年招生 | |
15 | 數學與統計學院 | 071202 | 應用統計學 | 四年 | 理學 | 偶數年招生 | |
16 | 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 | 070201 | 物理學 | 四年 | 理學 | J | |
17 | 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 | 080601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四年 | 工學 | ||
18 | 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 | 080701 | 電子信息工程 | 四年 | 工學 | ||
19 | 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 | 080714T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四年 | 工學 | ||
20 | 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 | 080705 |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 四年 | 工學 | ||
21 | 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 | 080717T | 人工智慧 | 四年 | 工學 | ||
22 | 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 | 080704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四年 | 理學 | ||
23 | 化學化工與環境學院 | 040102 | 科學教育 | 四年 | 教育學 | S | |
24 | 化學化工與環境學院 | 070301 | 化學 | 四年 | 理學 | S | |
25 | 化學化工與環境學院 | 070302 | 應用化學 | 四年 | 工學 | ||
26 | 化學化工與環境學院 | 082502 | 環境工程 | 四年 | 工學 | ||
27 | 化學化工與環境學院 | 082503 | 環境科學 | 四年 | 理學 | ||
28 | 化學化工與環境學院 | 081305T | 化學工程與工業生物工程 | 四年 | 工學 | ||
29 | 歷史地理學院 | 060101 | 歷史學 | 四年 | 歷史學 | J | |
30 | 歷史地理學院 | 070501 | 地理科學 | 四年 | 理學 | S | |
31 | 計算機學院 | 080901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四年 | 工學 | J | 停招師範生 |
32 | 計算機學院 | 080903 | 網路工程 | 四年 | 工學 | ||
33 | 計算機學院 | 080902 | 軟體工程 | 四年 | 工學 | ||
34 | 計算機學院 | 080905 | 物聯網工程 | 四年 | 工學 | ||
35 | 計算機學院 | 080910T |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 四年 | 工學 | ||
36 | 教育科學學院 | 040104 | 教育技術學 | 四年 | 理學 | S | |
37 | 教育科學學院 | 040106 | 學前教育 | 四年 | 教育學 | S | |
38 | 教育科學學院 | 040107 | 小學教育 | 四年 | 教育學 | S | |
39 | 教育科學學院 | 071101 | 心理學 | 四年 | 教育學 | J | |
40 | 體育學院 | 040201 | 體育教育 | 四年 | 教育學 | S | |
41 | 體育學院 | 040203 |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 四年 | 教育學 | ||
42 | 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 | 071001 | 生物科學 | 四年 | 理學 | J | |
43 | 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 | 082701 | 食品科學與工程 | 四年 | 工學 | ||
44 | 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 | 082702 | 食品質量與安全 | 四年 | 工學 | ||
45 | 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 | 090102 | 園藝 | 四年 | 農學 | ||
46 | 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 | 090502 | 園林 | 四年 | 農學 | 停止招生 | |
47 | 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 | 082803 | 風景園林 | 四年 | 工學 | ||
48 | 藝術學院 | 130202 | 音樂學 | 四年 | 藝術學 | J | |
49 | 藝術學院 | 130401 | 美術學 | 四年 | 藝術學 | J | |
50 | 藝術學院 | 130506 | 公共藝術 | 四年 | 藝術學 | ||
51 | 新聞傳播學院 | 050302 | 廣播電視學 | 四年 | 文學 | ||
52 | 新聞傳播學院 | 050303 | 廣告學 | 四年 | 文學 | ||
53 | 新聞傳播學院 | 050305 | 編輯出版學 | 四年 | 文學 | ||
54 | 新聞傳播學院 | 130305 | 廣播電視編導 | 四年 | 藝術學 | ||
55 | 新聞傳播學院 | 050306T | 網路與新媒體 | 四年 | 文學 | ||
56 | 新聞傳播學院 | 050307T | 數字出版 | 四年 | 文學 | ||
57 | 商學院 | 020101 | 經濟學 | 四年 | 經濟學 | ||
58 | 商學院 | 020102 | 經濟統計學 | 四年 | 經濟學 | ||
59 | 商學院 | 020401 | 國際經濟與貿易 | 四年 | 經濟學 | ||
60 | 商學院 | 020307T | 經濟與金融 | 四年 | 經濟學 | ||
61 | 商學院 | 120202 | 市場營銷 | 四年 | 管理學 | ||
62 | 商學院 | 120204 | 財務管理 | 四年 | 管理學 | ||
63 | 商學院 | 120206 | 人力資源管理 | 四年 | 管理學 | ||
64 | 商學院 | 120901K | 旅遊管理 | 四年 | 管理學 | ||
65 | 商學院 | 120210 | 文化產業管理 | 四年 | 管理學 | 停止招生 | |
備註:“S”表示師範專業,“J”表示師範非師範兼招專業。 |
截至2019年10月,學校擁有專任教師1239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545人,佔44%;具有博士學位的425人。
教師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2人,擁有閩江學者13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人,“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人才項目”4人,福建省“百人計劃”2名,省百千萬人才工程8人,“福建省高等學校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33人,“福建省高校傑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計劃”37人,另有省級以上優秀專家、教學名師、師德之星等50餘人。
學校擁有3個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閩南區域文化與文學研究”團隊、“現代分離分析科學與技術”團隊、“粒計算關鍵問題研究”團隊。
截至2020年9月,學校設有65個本科專業,建立了4個一級學科碩士授予點,30個二級學科碩士點,6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4個博士人才培養方向。
閩南師範大學
學校建有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9個,省級特色專業5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8項,省級服務產業特色專業9個,省級應用型專業群試點項目5個(其中示範性應用型專業群2個);省級教學成果獎22項;省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1項,省級新農科研究與實踐項目2項;省級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實驗區7個;省級教學團隊8個,省級慕課應用型本科教學團隊1個;省級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78項,其中重大教改項目5項;省級線下一流課程10門,省級社會實踐一流課程2門,省級精品課程23門,省級在線開放課程(線上一流課程)9門,省級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培育項目7項;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項目)16個。
● 學術學位碩士授權學科
● ● 中國語言文學:文藝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閩南文化與家族社會(目錄外自主設置)、閩南民俗文化與民間文藝(目錄外自主設置)。
● ● 數學:基礎數學、計算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應用數學、運籌學與控制論、計算物理與數值分析(目錄外自主設置)、數理經濟與數理金融(目錄外自主設置)。
● ● 單獨設置二級學科碩士點:課程與教學論、計算機應用技術、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 專業碩士專業授權類別
● ● 教育碩士:教育管理、學科教學(思政)、學科教學(語文)、學科教學(數學)、學科教學(物理)、學科教學(化學)、學科教學(生物)、學科教學(英語)、學科教學(歷史)、學科教學(音樂)、學科教學(體育)、學科教學(美術)、現代教育技術、小學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科學與技術教育、學前教育。
● ● 工程碩士:計算機技術、食品工程。
● ● 社會工作
● ● 應用心理
● ● 新聞與傳播
● ● 應用統計
截至2020年9月,學校共有專任教師1239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20000餘人。建有北江濱校區和圓山校區等2個校區,辦學主體位於漳州市薌城區北江濱校區,校園佔地總面積達1222734.47平方米,總建築面積591386.39平方米,教學行政用房面積303314.16平方米,其中校內實驗、實訓(習)場所面積72534.42平方米。
● 學生公寓
標準學生公寓,每間容納4人或6人。宿舍內有空調、浴室、衛生間、電熱水器、寬頻網,每人配備一套壁櫥、書架、電腦桌。公寓內配有學生活動室,洗衣房等。學生由學校統一安排住宿,可在一定寢室範圍內與學校相關管理部門及學生組織協調所居住的具體寢室 。
● 校園網
校園網一期工程始建於2000年7月,於2000年9月使用X.25專線經由廈門大學網路中心接入上海交通大學CERNET華東(南)地區網路中心接入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成為福建省漳州市第一個正式接入CERNET的校園網。截至2007年,校園網擁有CISCO、銳捷、港灣等多個國際國內著名廠商的網路設備,SUN、HP、聯想、方正、浪潮等著名品牌的伺服器系統和福祿克等公司的線纜測試設備。校園網採用千兆以太/快速以太技術構造校園主幹,利用VLAN技術劃分為多個IP子網,提供DNS、WWW、Email、FTP、BBS、代理伺服器等服務。校園網支持教務管理、學籍管理、學生選課、圖書資料、多媒體教學等多種應用。
附屬學校
1、閩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公立完全中學)
2、閩南師範大學永安附屬高級中學(公立高級中學)
3、閩南師範大學附屬小學(公立完全小學)
4、閩南師範大學泉州市洛江區附屬小學(公立完全小學)
5、閩南師範大學龍文附屬小學(公立完全小學)
6、閩南師範大學漳州台商投資區附屬小學(公立完全小學、幼兒園)
7、閩南師範大學附屬實驗幼兒園(公立幼兒園、大學部門園)
8、閩南師範大學附屬金投幼兒園(公立幼兒園)
9、漳州市龍文區閩南師範大學附屬實驗幼兒園(民辦幼兒園)
● 質量工程
2011年,學校《高校、政府、中小學‘三位一體’教師教育改革試點計劃》列入“福建省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改革試點工作方案”,成為福建省“綜合推進人才培養改革”十大試點項目之一,入選教育部教師隊伍建設示範項目。
截至2018年10月,學校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項、國家級創新教師培養模式示範項目1項、國家級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8項,省級特色專業5個;主持省級重大教育教學改革項目2項。省級教學團隊5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實驗區7個,省級應用型專業群試點項目5個(其中示範性應用型專業群2個),省級服務產業特色專業9個,省級精品課程、在線課程共27門,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6個。
2014年3月,獲得8項福建省第七屆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5項。至此,學校兩項辦學特色項目(《地方政府統籌下的“三位一體”教師教育改革項目》(2012年)、《弘揚海峽兩岸閩南文化優秀傳統創新閩南文化特色人才培養體系》)均獲得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
門類 | 名稱 | 負責人 | 所屬學院/單位 | 級別 | 獲批時間 |
---|---|---|---|---|---|
特色專業 | 化學 | 翁文 | 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 | 國家級 | 2010年 |
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 | 數學與應用數學 | 李克典 | 數學與統計學院 | 國家級 | 2013年 |
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 | 食品科學與工程 | 鄭藝梅 | 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 | 國家級 | 2013年 |
精品課程 | 中國古代文學 | 劉新文 | 文學院 | 省級 | 2003年 |
精品課程 | 文學理論 | 沈金耀 | 文學院 | 省級 | 2006年 |
精品課程 | 數學分析 | 李克典 | 數學與統計學院 | 省級 | 2006年 |
精品課程 | 中國現當代文學 | 張桂興 | 文學院 | 省級 | 2007年 |
一流本科課程 | 拓撲學 | 李進金 | 數學與統計學院 | 國家級 | 2020年 |
精品課程 | 高等代數 | 林衛強 | 數學與統計學院 | 省級 | 2007年 |
精品課程 | 高等數學 | 陳躍輝 | 數學與統計學院 | 省級 | 2008年 |
精品課程 | 離散數學 | 林宣治 | 計算機學院 | 省級 | 2008年 |
精品課程 | 化學教學論及實驗 | 林珩 | 化學與環境學院 | 省級 | 2008年 |
精品課程 | 政治經濟學 | 陳麗麗 | 經濟學院 | 省級 | 2008年 |
精品課程 | 中國通史 | 張欣 | 歷史與社會發展學院 | 省級 | 2008年 |
精品課程 | 環境化學 | 鄭鳳英 | 化學與環境學院 | 省級 | 2009年 |
精品課程 | 數學物理方法 | 周小方 | 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 | 省級 | 2009年 |
精品課程 | 人力資源管理 | 江歷明 | 管理學院 | 省級 | 2009年 |
精品課程 | 教育學 | 蔡勇強 | 教育科學學院 | 省級 | 2009年 |
精品課程 | 世界通史 | 劉晶輝 | 歷史與社會發展學院 | 省級 | 2009年 |
精品課程 | 傳播學 | 靳青萬 | 新聞傳播學院 | 省級 | 2009年 |
精品課程 | 無機化學及實驗 | 高飛 | 化學與環境學院 | 省級 | 2010年 |
精品課程 | 電動力學 | 李子軍 | 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 | 省級 | 2010年 |
精品課程 | 心理學 | 曾天德 | 教育科學學院 | 省級 | 2010年 |
精品課程 | 鋼琴 | 郭立紅 | 藝術學院 | 省級 | 2011年 |
精品課程 | 心理諮詢的理論與實踐 | 王希華 | 教育科學學院 | 省級 | 2011年 |
精品課程 | 高級英語 | 吳玉玲 | 外國語學院 | 省級 | 2011年 |
教學團隊 | 數學專業基礎課教學團隊 | 李克典 | 數學與統計學院 | 省級 | 2007年 |
教學團隊 | 化學實驗教學中心教學團隊 | 翁文 | 化學與環境學院 | 省級 | 2008年 |
教學團隊 | 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團隊 | 張桂興 | 文學院 | 省級 | 2009年 |
教學團隊 | 文藝理論教學團隊 | 祖國頌 | 文學院 | 省級 | 2010年 |
教學團隊 | 食品科學與工程教學團隊 | 鄭藝梅 | 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 | 省級 | 2011年 |
特色專業 | 數學與應用數學 | 陳躍輝 | 數學與統計學院 | 省級 | 2007年 |
特色專業 | 漢語言文學(師範) | 陳煜瀾 | 文學院 | 省級 | 2009年 |
特色專業 | 國際經濟與貿易 | 吳鳳嬌 | 經濟學院 | 省級 | 2009年 |
特色專業 | 思想政治教育 | 彭金髮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省級 | 2010年 |
特色專業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黃茹芬 | 計算機學院 | 省級 | 2011年 |
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 教師教育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 李進金 | 閩南師範大學 | 省級 | 2007年 |
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 地方高師院校文科生實踐環節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 肖慶偉 | 閩南師範大學 | 省級 | 2007年 |
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 人文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 鄧文金 | 歷史與社會發展學院 | 省級 | 2008年 |
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 化學與環境科學類本科生實踐技能綜合培養創新實驗區 | 林德娟 | 化學與環境學院 | 省級 | 2009年 |
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 漢語言文學與閩台區域文化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 張則桐 | 文學院 | 省級 | 2009年 |
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 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 林夢雷 | 數學與統計學院 | 省級 | 2010年 |
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 軟體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 陳寶興 | 計算機學院 | 省級 | 2011年 |
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 | 化學 | 高飛 | 化學與環境學院 | 省級 | 2012年 |
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 | 心理學 | 張靈聰 | 教育科學學院 | 省級 | 2012年 |
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周小方 | 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 | 省級 | 2012年 |
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陳寶興 | 計算機學院 | 省級 | 2012年 |
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 | 英語 | 吳玉玲 | 外國語學院 | 省級 | 2012年 |
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 | 歷史學 | 王建紅 | 歷史系 | 省級 | 2012年 |
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 | 人力資源管理 | 江歷明 | 管理學院 | 省級 | 2012年 |
課程建設
2015-2016學年,學校開課總量為2135門(其中公共選修課191門);累計開設6446門次(其中公共選修課331門次)。
學校從2011年起開始著力構建以“公共必修課、通識教育課、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實踐教學環節”五大模塊的課程體系。其中公共必修課約佔總學分的23-25%;人文社科類和理工類專業必修課程分別約佔總學分的936%和43%,實踐教學環節學分佔總學分比率分別在20%和30%以上,通識教育課程佔總學分的5%。2013年對師範類專業單列出“教師教育課程”模塊。
學校先後投入經費229.5萬元用於保障各類優質課程資源建設。截至2016年9月,已建成省級精品課程23門、校級精品課程24門、通識教育核心課程11門、通識教育擬建核心課程54門、通識教育優質網路課程35門、省級精品在線課程2門。
● 教學成果
學校引導和鼓勵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比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英語技能大賽、“科訊杯”國際大學生影視作品大賽、“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等各級各類科技賽事。
2015年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學業競賽獲獎共206項。其中學生參加學科競賽獲獎127項(國家級獎項17項,省級獎項110項);本科生創新活動、技能競賽獲獎50項(國家級獎項7項,省級獎項43項);文體競賽獲獎29項(國家級獎項6項,省級獎項23項)。
● 教學發展
2009年,學校領導多次深入閩北、閩西等地調研福建省農村義務基礎教育現狀。同年12月,永安十二中成為閩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永安十二中列為閩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2010年3月,學校在閩南師大附中開展實習支教試點工作,並積極推進師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2010年4月,閩南師範大學教師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永安創新實驗區正式掛牌成立。2010年9月,學校大部分師範專業高年級師範生開始在閩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實行一學期實習支教。
2011年4月、6月、10月,閩南師範大學教師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平和、漳浦、洛江創新實驗區先後建立。通過高等院校、地方教育主管部門、中小學校三方合作,共建地方政府統籌下的“三位一體”教師教育創新實驗區,構建師範生“實習支教”與在職教師“校際交流”、“置換培訓”同步改革方案,促進了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2011年6月15日,學校正式設立閩南師範大學實習支教指導中心,主要負責統籌協調學校實習支教和創新實驗區建設各項工作。2013年5月,學校獲得了一項國家級、五項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建設項目 。
2019年5月21日,閩南師範大學與漳州市教育局舉行共建“閩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簽約暨揭牌儀式,漳州二中列為閩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 合作交流
截至2016年1月,學校已與美國、英國、德國、日本、菲律賓等國家的一些院校和科研、教育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積極開展閩南文化與兩岸交流研究,與台灣明道大學、世新大學、成功大學等眾多高校均保持著良好、穩定的校際交流關係。與台灣明道大學、台北城市科技大學等校合作開展廣播電視新聞學等5個專業的“校校企”閩台高校聯合培養本科人才項目。學校與英國諾森比亞大學開展了“3+1”項目,即在校生第四年赴諾森比亞大學學習本專業或者其他專業,獲得兩校畢業證書和學士學位證書。
截至2018年10月,學校建有2個省部級人文社科基地,3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級僑鄉研究中心,4個省高校重點實驗室,2個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1個省級行業技術開發基地,1個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高校特色智庫,1個省大數據研究所,1個省教育示範基地,1個“2011協同創新”。”。
截至2014年5月,學校建立了福建僑鄉文化研究中心、閩南文化研究院、鄧小平理論研究所、教育科學研究所、文化詩學研究所、語言文化研究所、德育研究所、儒學與傳統文化研究所、信息技術研究所、圖書情報研究所、離散數學研究所、生物技術研究所、季羨林研究所、巴哈研究所、歷史研究所、應用心理學研究所、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應用化學研究所、現代測試技術研究所、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人力資源研究所、市場營銷研究所、老年學研究所、區域經濟研究所、文藝傳播學研究所、膜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編輯學與文化產業研究所、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所、漳州經濟發展研究所、人口家庭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精細化工研究所、先進陶瓷材料研究所、漳台休閑食品與茶飲料研究所、花卉研究所、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台商研究中心、法治漳州研究中心、谷文昌精神研究中心等研究院所。
省級重點實驗室:粒計算及其應用重點實驗室、現代分離分析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認知與人格重點實驗室
省部級人文社科基地:海峽兩岸閩南文化研習交流基地、閩台區域文化與文學研究中心
福建省社會科學研究基地:閩南文化研究中心
省級2011協同創新計劃項目:區域農村教師發展協同創新中心
科研創新平台:現代分離分析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粒計算重點實驗室、菌物產業工程技術中心、文化詩學研究所、應用心理學研究所、閩南文化研究院
2006年至2015年6月,學校共獲准各級各類科研立項700項左右,其中以學校為依託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6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30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立項1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特別委託項目1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20項,全國高校古籍整理委員會項目2項,省級科研項目138項,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20項,其中高飛教授參與的“碳原子團簇的形成研究”項目榮獲200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祝峰教授於2012年榮獲國際IEEE粒計算學會傑出貢獻獎。
截至2012年末,學校教師共發表科研論文4205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檢索收錄375篇。2012年以來閩南師大主持福建省“十二五”教育綜合改革重點項目5項。2004-2011年,學校資助出版教材、著作36部,參編80多部,譯著10部,申報專利12項。入選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網評出的“2013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學術研究十大領軍院校”。2014年5月,獲4項國家語委重點項目立項中的1項。
2016年,學校獲准立項的縱向項目共225項,共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11項、省部級科研項目53項,項目經費893.63萬,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資助金額突破300萬元。參加福建省第十一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選,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青年佳作獎1項。
校園規劃圖
圖書館
在自建資料庫方面,圖書館建有《閩南地方文化特色資料庫》、《語言學科專題庫·閩方言》、《語言學科專題庫·英語學習策略》、《閩師文庫》、《閩台生態農業庫》、《館際互借全文資料庫》、《教學參考書資料庫》、《附書光碟系統》等8個資料庫。
圖書館
截至2020年9月,圖書館已擁有紙質圖書210.72萬冊,中外文紙質期刊5400多種(其中現刊1500餘種);訂購有福建數字圖書館(FULink)、中國期刊網、方正Apabi教學參考書、超星數字圖書館、SD、Springer外文電子圖書和期刊等中外文資料庫50個,累計電子資源館藏407.91萬冊,其中電子期刊44.01萬冊,電子圖書363.9萬冊,學位論文225.596萬冊;自建有《閩南地方文化特色資料庫》、《語言學科專題庫·閩方言》、《語言學科專題庫·英語學習策略》、《閩師文庫》等6個資料庫。
校徽
閩南師範大學
1.校標整體構圖融入水仙花團,水仙花是漳州市市花、福建省省花和中國十大名花之一,寓意著學校根植於漳州,
傳承閩南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2.主體以漢字“心”字異質同構,詮釋了學校用心教書,潛心育人,精心科研,真心服務的人本理念。
3.水仙花蕾“心”字上的字母“M”為閩南MINNAN首字母,猶如翻開的書頁;下面“U”為大學UNIVERSITY首字母,兩字母上下放置,中間白色的負形空間似一棵樹苗。既闡述了學校的地域性又吻合學校教書育人,百年樹人的辦學宗旨。
4.毛體字體現了厚重和深邃的文化底蘊,校名中英文在雙圓中呼應,色標採用閩南剪紙紅色系作為標準色體現了吉祥、和諧、包容的特徵。
校訓
閩南師範大學校訓:博學、明理、礪志、篤行。
閩南師範大學
1.“博學”出自於《論語·子張》篇,“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禮記·中庸》也有“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之說。“博學”指廣泛學習,也指學問淵博,還有博大寬容、兼收並蓄之意。以此倡導師生努力學習,博採眾長,追求廣博的學識和淵博的學問。
2.“明理”意指明學理,明事理,明做人的道理。
3.“礪志”之“礪”是磨礪的意思。“志”在《說文解字》中解為“意”,現代漢語有“意志”一詞。班固(漢)《白虎通·諫諍》有“礪志忘生”之說,這個“礪志”就是磨礪心志的意思。
4.“篤行”之“篤”有踏踏實實、堅持不懈之意。“篤行”意指對事業專心致志,鍥而不捨。出自《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學記》中也有“博學而不窮,篤行而不倦”的說法。
閩南師範大學
校歌
《閩南師範大學校歌》由閩南師範大學校友、廈門大學中文系教授俞兆平,閩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陳煜斕聯合作詞;省文化名家、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李式耀譜曲。歌曲發行於2018年11月13日。
詞俞兆平陳煜斕 華之東,閩之南, 浩浩弦歌傳。 學府巍立開教澤, 文脈綿延寫新篇。 青春飛揚,木棉花絮漫, 英才會歸,鳳凰新枝繁。 藝之師,德之范, 興教揚風帆。 圓山立,龍江長, 同心鑄輝煌。 博學明理傳薪火, 礪志篤行勇擔當。 涵融中外,慎思而明辨, 會通文理,行健且自強。 藝之師,德之范, 放歌誦華章。 副歌:華之東,閩之南,放歌誦華章; 圓山立,龍江長,同心鑄輝煌。 | 閩南師範大學 |
平台建設
● 中國經濟大講壇
中國經濟大講壇上林毅夫教授正在作報告
中國經濟大講壇由閩南師範大學主辦,漳州市政府、廣安市政府共同支持,於2013年5月23日逸夫圖書館五樓報告廳開講,原世界銀行副行長林毅夫教授做了首場報告。中國經濟大講壇從2013年開始到2018年,歷時五年,將邀請中國經濟學界知名學者、政府機關經濟部門相關決策者、國有大型企業界高端人士等近40人進行主旨演講。講壇上各專家學者的觀點還將進行整理,刊發在人民日報、《求是》雜誌等媒體,並將講壇研究成果編輯成書,贈送給中國500家圖書館。
● 閩南文化展示館
閩南文化展示館為福建漳龍集團與閩南文化研究院共同建立,佔地面積1600平方米,是中國首個同類特色館。展示館從歷史學、考古學、人類學、民俗學、社會學等多學科角度,通過區域民系、斯文教化、經濟民生、民間技藝、宗教信仰、風尚民俗、墾殖台灣、僑居海外、地靈人傑和研究成果等十個主題,二十二個單元。
姓名 | 職務 |
吳彬鏹 | 黨委書記 |
李順興 | 黨委副書記、校長 |
鍾發亮 | 黨委副書記 |
肖慶偉 | 黨委副書記 |
何紹福 | 黨委常委、副校長 |
蔣一婷 | 黨委常委、副校長 |
林致遠 | 黨委常委、副校長 |
張龍海 | 黨委常委、副校長 |
戴福康 | 黨委常委、紀委書記 |
(該校優秀校友將依畢業時間而不依成就高低排列,名單仍待補充。學校優秀校友所載人物,將不只包括擁有著輝煌成就之人,也包括那些常年投身基層如基礎教育事業而無怨無悔之教師或基層貢獻可謂卓越者;也包括那些與逆境中苦苦掙扎,追求夢想而不言放棄者。)
沈遙通:1965級中文系學生,國家一級美術師。曾任中國新聞社福建分社黨組成員,漳州支社社長,福建《閩商》雜誌總編,漳州新聞協會副會長。截至2012年,為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福建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香港福建美術書法研究會會員、沈耀初美術館顧問、《海峽西岸》漳州新聞宣傳中心主任。
葉娟娟:1978級校友,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數學及統計系教授、廈門大學講座教授、國際著名最優化理論學家。
林福坤:1979級數學系學生,東山二中校長,特級教師,省中小學中青年學科帶頭人,中國數學學會成員,入選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三層次人選,多次獲得省、市、縣優秀教師及先進工作者稱號,福建省第三屆數學教育獎及全國優秀教師獲得者,並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嚴前海:1980級中文系學生,為廣東省第一位電影學(影視藝術)教授,就任於東莞理工學院。共發表長篇小說6部,中篇小說3部,戲劇影視作品11部,其中小戲《渴望虛構》獲得中國曹禺戲劇獎,話劇《更多的人死於心碎》獲得第二屆老舍青年戲劇文學大獎。
洪藝敏:1983屆外國語學院學生,教育部教學研究會理事、教育部本科評估專家、中華女子學院教務處處長兼研究生處處長。
黃金鵬:1984年中文系畢業生,深圳大學文學院中文系主任,骨幹教授、學術帶頭人和知名學者。
黃坤生:1986級政教系學生,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福建省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漳州市書法家協會主席。
安琪:本名黃江嬪,1988年中文系畢業。1995年,榮獲第四屆柔剛詩歌獎;1998年,應邀參加《詩歌報》第三屆“金秋詩會”;1999年,應邀參加“中國當代作家、詩人跨世紀成商筆會”;2000年,應邀參加詩刊社第十六屆“青春詩會”;2003年,榮獲首屆“獨立”民間詩歌編輯獎;2014年,榮獲首屆中國阮章競詩歌獎。2001年提出“中間代”詩歌概念,被寫進《中國當代新詩史》。
葉振標:1990屆英語系畢業生。畢業后投身於英語教育最薄弱的的農村學校,數十年致力於農村基礎教育。先後被選為“平和縣優秀教師”、“漳州市師德標兵”、“福建省師德教育專家”、“漳州市最美人物候選人”。
連月美:1992屆政教系歷史專業校友,早期執教於龍海榜山中學,台海雜誌社社長、主編,首位被台灣“新聞局”批准入台採訪的福建平媒記者,曾獲大陸全國報紙副刊專欄年賽一等獎,作品曾入選聯合國基金項目。
吳子林:1993年畢業於漳州師範學院中文系。文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文學評論》編審,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巴赫金研究會秘書長、敘事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理事,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理事。
林致遠:1993屆數學系畢業生,經濟學博士,現任教育部人文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廈門大學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國財政學會理事。
林開利:1994級化學系學生,中國科學院盧嘉錫青年人才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會員,上海市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生物材料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市硅酸鹽學會生物和環保材料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生物材料學會會員、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會員。
黃文川:1998屆文學院畢業生,經濟學博士,曾任中共中央理論刊物《求是》雜誌副處長、廣安市發改委副主任、國務院研究室信息司處長。現任天津日報社副總編輯。
陳雪云:2008屆歷史與社會發展學院社會工作專業校友,福建省第一批優秀人才“百人計劃”人選。
陳小燕:原外語系教師,為澳大利亞太平紳士、安琪移民公司安琪翻譯公司持牌人、澳大利亞中國大學校友會聯盟副主席、澳華專業人士俱樂部秘書長、澳大利亞閩南同鄉會副會長,曾競選新南威爾士州議員。
2021年7月,入選2020年現有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一級學科博士點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