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腹濱鷸

鴴形目鷸科動物

黑腹濱鷸(拉丁學名:Calidris alpina)是鷸科濱鷸屬鳥類。小型涉禽,體長16-22厘米。嘴黑色、較長,尖端微向下彎曲,腳黑色。夏季背栗紅色具黑色中央斑和白色羽緣。眉紋白色。下體白色,頰至胸有黑褐色細縱紋。腹中央黑色,呈大型黑斑。冬羽上體灰褐色,下體白色,胸側綴灰褐色。飛翔時翅上有顯著的白色翅帶,腰和尾黑色,腰和尾的兩側為白色,野外特徵甚明顯。特別是夏羽,僅通過腹部大型黑斑和栗紅色的背,就很容易的與其他鷸類相區別。但冬羽和彎嘴鷸、闊嘴鷸非常相似,野外鑒別比較困難。不過彎嘴濱鷸嘴較長而細,向下彎曲弧庋較大,腳亦較長,腰白色,兩側不為黑色;闊嘴鷸體形較小,腳亦較短,具雙道白色眉紋,野外容易區別。

棲息於凍原、高原和平原地區的湖泊、河流、水塘、河口等水域岸邊和附近沼澤與草地上。

分佈於歐亞大陸北部,往東到楚科奇半島和阿拉斯加。越冬於歐洲西部海岸、北非和東非、亞洲南部、印度尼西亞、日本、墨西哥灣和中國長江中下游、東南沿海和台灣。

外貌特徵


黑腹濱鷸面貌
黑腹濱鷸面貌
夏羽頂棕栗,具黑褐縱紋,眉紋,暗褐,耳覆羽淡,微具暗縱紋。頸灰淡褐,具黑褐縱紋。背、肩、級飛羽黑色,具寬的栗色羽緣,使背、肩部呈明黑腹濱鷸顯的栗色,有時在栗色羽緣外還綴有窄的灰色或白色邊緣和尖端。翅上覆羽灰褐色,具淡灰色或白色羽緣。大覆羽和初級覆羽具白色尖端。飛羽黑色。內側初級飛羽和次級飛羽基部白色,與翅上大覆羽和內側初級飛羽的白色尖端共同組成翅上白色帶斑。腰和尾上覆羽中間黑褐色,兩邊白色。中央尾羽黑褐色。兩側尾羽灰色。頦、喉白色。前頸白色,微具黑褐色縱紋,到胸和胸側縱紋更為顯著。腹也為白色,腹中央有一大的黑色斑。肛區、尾下覆羽、腋羽和翅下覆羽也為白色。
幼鳥耳區褐。頸皮黃褐,肩、背黑褐,具栗皮黃羽緣。翅覆羽褐,羽緣皮黃栗。、綴皮黃。頸胸具褐縱紋。腹,脅具黑褐斑。
量:♂-,♀-;♂-,♀-;嘴峰♂-,♀-;翅♂-,♀-;尾♂-,♀-;跗跖♂21-26mm,♀22-27mm。(註:♂雄性;♀雌性)

生活習性


黑腹濱鷸圖冊圖片
黑腹濱鷸圖冊圖片
黑腹濱鷸常成群活動於水邊沙灘,泥地或水邊淺水處。性活躍、善奔跑,常沿水邊跑跑停停,飛行快而直。有時也見單獨活動。
主要以甲殼類、軟體動物、蠕蟲、昆蟲、昆蟲幼蟲等各種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主要在水邊草地、泥地,沙灘和水邊淺水處邊走邊受食。行動快速,常常跑跑停停,邊跑邊啄食,有時也將嘴插入泥地和沙土中探覓食物。
〔附註∶黑腹濱鷸圖冊圖片來源 〕

棲息環境


棲息於凍原、高原和平原地區的湖泊、河流、水塘、河口等水域岸邊和附近沼澤與草地上。

繁殖狀況


黑腹濱鷸的繁殖期為5-8月。雌雄成對營巢於苔原沼澤和湖泊岸邊苔蘚地上和草叢中。巢系地上的淺坑,內放有柳樹葉。每窩產卵4枚,偶爾少至2枚和多至6枚。卵的顏色為綠色或黃橄欖色,被有紅褐色或橄欖褐色斑點。卵的大小為31-40×23-27毫米。雌雄輪流孵卵。孵化期21-22天。雛鳥早成性,孵出后不久即能行走,大約25天後即能飛翔。

亞種分化


• 黑腹濱鷸北方亞種(拉丁亞種名:Calidris alpina centralis)。
• 黑腹濱鷸東方亞種(拉丁亞種名:Calidris alpina sakhalina)。

保護等級


•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無危(LC)。

分佈範圍


黑腹濱鷸分布圖
黑腹濱鷸分布圖
黑腹濱鷸分佈歐亞大陸北部,往東到楚科奇半島和阿拉斯加,歐洲西部海岸、北非和東非,以及亞洲南部、印度尼西亞、日本、墨西哥灣和中國長江中下游、東南沿海和台灣。在中國遷徙時見於東北、西北及東南,在華南、東南沿海以及長江以南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