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野天鵝的結果 展開

野天鵝

丹麥安徒生創作的童話故事

《野天鵝》是安徒生所著的童話故事,故事講述了一場善與惡的鬥爭。主人公艾麗莎是個柔弱的女子,但她卻戰勝了比她強大得多、有權有勢的王后和主教,救出了被王后的魔法變成天鵝的11位哥哥。她可以成功靠的是她的勇氣、決心和毅力。面對蕁麻的刺痛和一年不能說話的痛苦,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啊。面對主教對她的誣陷和把她燒死的懲罰,她也沒有放棄,一直堅持到了最後一分鐘,終於完成了她的工作。只要有勇氣和毅力,一定能成為最後的勝利者。

內容簡介


艾麗莎是個柔弱的女子,但她要以她的決心和毅力來戰勝比她強大得多、有權有勢的王后和主教,救出她被王后的魔法變成了天鵝的那11位哥哥。她忍受蕁麻的刺痛、環境的惡劣和有權勢的主教對她的誣陷,爭取織成那11件長袖披甲,使她的哥哥們恢復人形。她承受了肉體上的折磨,但精神上的壓力卻更難當:"她的嘴是不說話的,因為她說出一個字就可以使她的哥哥們喪失生命。"正因為如此,她只好忍受人們把她當作巫婆和把她燒死的懲罰,而不能辯護,雖然她"知道自己是無罪的。
安徒生童話野天鵝
安徒生童話野天鵝
“她的善良甚至感動了小耗子,它們幫助為她收集蕁麻;畫眉鳥也棲在窗子的鐵欄桿上,整夜對她唱出最好聽的歌,使她不要失掉勇氣。"她坐上囚車,穿上喪服,正在走向"死亡的路途上也不中斷她已經開始了的工作。”在最後一分鐘她的工作終於接近完成,她的11個哥哥也即時到來。他們穿上她織好的披甲,恢復了人形。這時她可以講話了。她說出了真情,取得了群眾的理解,同時也擊敗了有權有勢的人對她的誹謗,最後她贏得了幸福。她終於成了勝利者。

創作背景


與《野天鵝》同一母題的民間故事,屬於AT分類法的AT451型《尋找哥哥們的姑娘》這一類型民間故事的異文,有1823年出版、馬修斯·溫塞爾所編的丹麥第一個民間故事集中的《十一隻天鵝》、格林童話中的《六隻天鵝》、《十二兄弟》,還有挪威民間故事《十二隻野鴨子》等等。
說《野天鵝》的基本素材來自上述民間童話故事,一是因為上述民間故事都早於《野天鵝》流行於世,安徒生極有可能看過它們。例如“格林童話”是指德國格林兄弟收集的民間童話故事,他們編寫的《格林童話—兒童和家庭的故事》陸續發表於1812年到1815年之間;又如丹麥第一個民間故事集(其中有《十一隻天鵝》)是1823年出版的;挪威的第一部民間傳說集是1833年由一位名叫安德列亞斯·費耶的傳教士出版的,這本書曾經引起人們的普遍興趣,其中的《十二隻野鴨子》也可能在那之前就已經開始流傳了。安徒生的《野天鵝》1838年才出版,比《格林童話》晚20多年,比第一個丹麥文的格林童話《格林故事集》(1821年),以及比第一個丹麥的和挪威民間故事集也都遲好多年。因此,安徒生完全有可能是看了已有的丹麥、德國或挪威的民間故事以後才著手《野天鵝》的寫作的。
第二個理由是從安徒生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和文學創作表現來看,也不能排除他利用上述民間故事進行寫作的可能性。

人物介紹


艾麗莎

《野天鵝》中的艾麗莎是男性社會所設定的完美的女性形象,她美麗、善良、堅韌,為了拯救自己的哥哥們經歷了重重考驗和磨難。然而,這樣一位完美的女性卻在故事的絕大部分時間裡都不能言說,如同《海的女兒》中的人魚公主,艾麗莎也是以男性為中心的世界中的弱者,是處於從屬地位的“他者”,她自始至終也是緘默無聲的失語狀態,而沉默正是男性社會對於女性的期望。艾麗莎的緘默無聲充分說明了艾麗莎是一個被男性話語所規範的形象,她的善良和堅韌都符合併滿足了男權理想女性形象的需求和期許。因此,無論是為了拯救自己心愛的哥哥們保持沉默,還是無法向國王表達自己的愛意,從根本上來說,艾麗莎無法在男權文化社會中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他者”。

作品鑒賞


作品主題

艾麗莎情感單純、深摯,這讓她帶有強烈的宗教色彩,是文學史上具有強度精神的人物形象,像基督一樣,她的愛從她的犧牲里來,她的天真使她獲得無上的力量。
最動人的,是艾麗莎與小哥哥的感情。小哥哥心思婉轉,溫柔多儲,反映了安徒生細膩的情感內心。小哥哥,也就是天鵝中最年輕的一隻,他掉隊了。他把頭藏在艾麗莎的懷裡,她撫摸著他的白色翅膀,他們整天依偎在一起。當哥哥們銜起網子帶妹妹一起向天空里飛時,小哥哥飛到妹妹的上空,用他寬闊的翅膀來為她擋住太陽光。艾麗莎的身邊還有一根結著美麗的熟漿果的枝條和一束甜味的草根,這也是那個最小的哥哥為她采來並放在她身旁的。當哥哥們看到艾麗莎一句話也不說,長著水泡的雙手正不停地編織時,那個最年輕的哥哥不禁哭起來。情感使奇迹發生,他的淚滴到的地方,她就不感到疼痛,連那些灼熱的水池也不見了。安徒生以動人的生活細節來描述艾麗莎與小哥哥之間深摯的感情,讀來怦然心動。這是民間故事中很難見到的。
再看艾麗莎與年輕的國王之間的感情。艾麗莎被國王帶入皇宮,盛裝華服,美麗得眩人的眼睛,整個宮廷的人在她面前都深深地彎下腰來,然而她的嘴唇沒有露出一絲笑容,眼睛沒發發出一點光彩,她的心裡挂念著她的哥哥。當她看到國王將她的卧室布置成山洞一樣,並將她心愛的葦席衣服及等麻都帶來了時,“她嘴上露出一絲微笑,同時一陣紅暈回到臉上來。她想起了她要解救的哥哥,於是吻了一下國王的手。他使把她抱得貼近他的心,同時命令所有的教堂敲起鍾來,宣布他舉行婚禮。”大主教在國王的耳邊講了許多壞話,但這位和善的、美貌的國王信任她,並想盡一切辦法要使她高興。國王對她的器重和信任終於使她生出一種深沉的愛情。由此,安掛生寫出了艾麗莎產生愛情的深層心理。這就與傳統童話中單純由美貌和身份而導致愛情的愛惜模式區別開來。安徒生在傳統童話里注入了個人的感情和現實的因素,是對傳統童話的超越。

藝術特色

他遵循了民間敘事的基本模式:好人受難——最終獲得幸福。但安徒生在這一模式中強調了主人公自身情感與意志的作用,主人公不再是敘事者手中的玩偶,而是具體性格、情感及意志的再現。艾麗莎非凡的意志和美德感人至深,安徒生將這種意志和美德表現得如此細緻和具體,讓讀者深信“尋求者得救”非倚賴神跡,而倚賴內心的意志。單純的心靈能生髮出罕見的力量,奇迹決非虛妄,決非無來由的天馬行空的想像,所有的奇迹均有其內在的情感基礎——強度情感導致奇迹出現,這是安徒生構思童話的核心秘密,也是他的童話感人至深的原因。艾麗莎解救哥哥的強烈意志使得上帝看顧她,仙女指引她,連小耗子和畫眉鳥也盡其所能幫助她。在最後的夜晚,小耗子在地上忙來忙去,把草席拖到她腳跟前來,畫眉鳥棲在竊子上,整夜對她唱出最好聽的歌。沒有任何人、任何事物能夠阻擋艾麗莎對哥哥的深情摯愛,單純的心靈最終贏得了全部的勝利。

作品影響


安徒生的《野天鵝》不僅繼承和利用了已有的民間故事,而且對這些民間故事進行了文學加工,從而超越原有的民間故事,形成了新的、思想更為深刻、藝術性更加完美的童話作品。

作者介紹


安徒生
安徒生
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805年4月2日誕生於丹麥歐登塞市一個窮鞋匠家中。14歲時,立志成為一個戲劇演員,離開家鄉去哥本哈根追尋理想。30歲時創作了以義大利為背景的小說《即興詩人》,從此贏得了作家的聲譽。其後創作了《拇指姑娘》、《小人魚》、《醜小鴨》、《皇帝的新裝》等童話,至70歲逝世為止,共發表童話150餘篇。作為“童話之王”,他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