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王鼎鈞的結果 展開
- 當代著名華文文學大師
- 鼎鈞
- 中國散文大辭典
- 匯智互聯電商學院院長
王鼎鈞
當代著名華文文學大師
徠王鼎鈞,當代著名華文文學大師,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蘭陵鎮(原臨沂市蒼山縣)人。1949年去台灣,1978年後移居美國紐約。
14歲開始寫詩,16歲嘗試評論《聊齋志異》,19歲在陝西安康日報發表第一篇作品《評紅豆村人的詩》。1944年在陝西《安康日報》發表《評紅豆村人的詩》。此為正式發表之第一篇作品。代表作品《開放的人生》《人生試金石》《我們現代人》等。
曾用名方以直,山東臨沂市蘭陵縣蘭陵鎮人,1925年生,抗戰末期棄學從軍。
王鼎鈞[文學大師]
1949年來到台北,考入張道藩創辦之小說創作組,受王夢鷗、趙友培、李辰冬諸先生調教,奠定基礎,終身自學不息,力行不懈。
曾在報社任副刊主編,也當過教師。
1950年代初期進入中國廣播公司做剪報、貼資料的工作。在中廣公司,他先後擔任過中國廣播公司編審組長、節目製作組長、專門委員等職務,寫了許多廣播劇本;後來又進入中國電視公司做編審組長,並且參與電視劇寫作。
1963年至1966年間還擔任《中國時報》的主筆和《人間》副刊主編,也曾擔任過幼獅公司期刊部的總編輯。
著名作家王鼎鈞先生
1951年寫成中篇小說《秋水》。為《台北公論報》副刊撰《民間閑話》雜文專欄。為台灣各電台寫廣播短劇《民間夜話》,每周三次。為中國台灣廣播公司撰《自由談》,每周三次。
1952年繼續撰寫《民間夜話》《自由談》。寫成廣播劇《富國島》《老兵不死》。為《聯合》副刊寫《飲茶苦齋筆記》雜文專欄。
1953年繼續撰寫《民間夜話》。寫成中篇小說《冰雪》、廣播劇《散盡台》。為中國台灣廣播公司撰《廣播影評》,每周六次。
1954年繼續撰寫《廣播影評》。
1955年寫舞台劇《女大不嫁》。撰寫理想小說《青天》。
1957年《徵信新聞報》(今《中國時報》)副刊《新手拈來》雜文專欄。
1958年繼續撰寫《信手拈來》專欄。
1963年繼續撰寫《信手拈來》。在《空中雜誌》寫《廣播寫作》專欄,討論廣播文學諸問題。在《自由青年》寫《講理》專欄,輔導青年寫作。出版《小說技巧舉隅》(光啟)。出版《文路》(益智),輔導青年寫作。
1964年繼續撰寫《信手拈來》。出版《講理》(自由青年雜誌社)。出版《廣播寫作》(中國台灣廣播公司),為台灣廣播文學理論第一本專業性著作。為《台灣日報》寫《長短調》雜文專欄。
1965年出版雜文集《人生觀察》(文星),此書獲得中山文藝獎散文類獎。
1966年繼續撰寫《信手拈來》。
1967年為《中國時報》寫《今日春秋》時評專欄。為《中國語文月刊》寫《短篇小說透視》專欄。
1968年繼續撰寫《今日春秋》。
1徠969年繼續撰寫《今日春秋》。出版《短篇小說透視》(大江)。出版《長短調》(驚聲)。出版雜文集《世事與棋》(驚聲)。出版短論集《文藝批評》(廣文)。
1970年繼續撰寫《今日春秋》。出版抒情散文集《情人眼》(大林)。短篇小說集《單身漢的體溫》(大林)。寫成電視劇《仁者無敵》,參與電視連續劇《情旅》及《鳳凰樹》編劇。出版《人生觀察》(大林)。
1971年繼續撰寫《今日春秋》。
1972年參與電視連續劇《大路》編劇。
1973年繼續撰寫《今日春秋》。參與電視連續劇《烽火江南》編劇。
1974年出版《文藝與傳播》(三民),為台灣就傳播媒體的特徵研討文藝技巧之第一本著作。《講理》改由大地出版社印行。
1975年寫成電視劇《罪手》。為《中華日報》副刊撰《人生金丹》勵志專欄,並出版單行本第一集《開放的人生》(爾雅)《王鼎鈞自選集》(黎明)出版。《人生試金石》(作者自印)出版。
1976年《我們現代人》(作者自印)出版,與《開放的人生》《人生試金石》合稱“人生三書”。
1978年以早年生活為背景之散文集《碎琉璃》(九歌)出版。《靈感》(作者自印)出版。
1982年《文學種籽》(明道文藝)出版。《碎琉璃》由作者收回自印。《海水天涯中國人》(爾雅)出版。
1984年《別是一番滋味》(皇冠)出版。《山裡山外》(洪範)出版。《看不透的城市》(爾雅)出版。《作文七巧》(作者自印)出版。
1985年《意識流》(作者自印)出版。
1986年《作文十九問》(作者自印)出版。
1988年《單身溫度》改由爾雅出版社印行。《左心房漩渦》(爾雅)出版。《左心房漩渦》榮獲優良圖書金鼎獎,圖書著作金鼎獎暨《中國時報》文學獎散文推薦獎、吳魯芹散文獎。
1989年《靈感》增訂本改由爾雅出版社印行。
1992年《山裡山外》由作者自印。自傳第一部《昨天的雲》(作者自印)出版。
1995年自傳第二部《怒目少年》(作者自印)出版。
1997年《隨緣破密》(爾雅)出版。續寫自傳第三部。
1998年《心靈與宗教信仰》(爾雅)出版。
1999年《有詩》(爾雅)出版。《千手捕蝶》(爾雅)出版。《活到老,真好》(爾雅)出版。
2000年《人生試金石》改由爾雅出版社印行。《我們現代人》改由爾雅出版社印行。
2003年《作文七巧》改由爾雅出版社印行。《碎琉璃》改由爾雅出版社印行。《文學種籽》改由爾雅出版社印行。《山裡山外》改由爾雅出版社印行。
2004年《作文十九問》改由爾雅出版社印行。《情人眼》改由爾雅出版社印行。
2005年《昨天的雲》(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之一)改由爾雅出版社印行。《怒目少年》(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之二)改由爾雅出版社印行。《關山奪路》(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之三)(爾雅)出版。
2006年寫作回憶錄四部曲之四。
2009年《文學江湖》(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之四)2009年3月10日由爾雅出版社出版。
作品名稱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開放的人生》 | ||
《人生試金石》 | ||
《我們現代人》 | 大林出版社 | |
《人生觀察》 | 1965年1月 | 文星書店 |
《長短調》 | 1965年9月 | 文星書店 |
《世事與棋》 | 1969年10月 | 驚聲文物公司 |
《情人眼》 | 1970年12月 | 大林書店 |
《碎琉璃》 | 九歌出版社 | |
《靈感》 | 九歌出版社 |
作品名稱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單身漢的體溫》 | 1970年3月 | 大林出版社 |
《透視》 | 大江出版社 | |
《王鼎鈞自選集》 | 1975年 | 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
《鍾》 | 1980年 | 爾雅出版社 |
作品名稱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昨天的雲》 | 2005年 | 爾雅出版社 爾雅出版社 |
《怒目少年》 | ||
《關山奪路》 | ||
《文學江湖》 |
作品名稱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文路》 | 1963年 | 益智書局 |
《小說技巧舉隅》 | 1963年 | 光啟社 |
《廣播寫作》 | 1964年 | 中國廣播公司空中雜誌社 |
《講理》 | 1964年 | 自由青年雜誌社 |
1974年 | 大地出版社 | |
《文藝批評》 | 1969年 | 廣林書局 |
《短篇小說透視》 | 1969年 | 大江出版社 |
《文藝與傳播》 | 1974年 | 三民書局 |
《靈感》 | 1989年 | 爾雅出版社 |
《文學種籽》 | 2003年 | 爾雅出版社 |
《作文七巧》 | 2003年 | 爾雅出版社 |
《作文十九問:作文七巧補述》 | 2004年 | 爾雅出版社 |
《兩岸書聲》 | 1990年 | 爾雅出版社 |
王鼎鈞作品
粗略地講,王鼎鈞在散文審美變革中的貢獻有三。
貢獻一
王鼎鈞活動照
貢獻二
其二,從美感思維的形態上看,王鼎鈞對傳統中單向度的“樂感文化”,持重新評估與自覺批判的態度。他筆下的人物、事件乃至情愫抒發,無不具有一種拂逆傳統欣賞心理的悲劇美,帶有雙重苦難的性質(時代苦難和承襲傳統文化心理墮力而帶來的苦難)。美不是苦難和因襲的重擔,而是在這種重壓下被扭曲卻不能被摧毀、被泯滅的人性。他筆下的悲劇,終是與懲罰和毀滅的主題,美醜為鄰的主題相綰結。但這種懲罰毀滅的主宰者不是西方文學里至高無上的神。他也不曾從邪惡和廢墟中去發掘令人戰慄的美。王鼎鈞說:由於“時代把我摺疊了很久,我掙扎著打開”,因此他要從歷史“水成岩的皺摺里想見千百年的驚濤拍岸”,就“用異鄉的眼,故鄉的心”來審視和表現一切。“用異鄉的眼”來審視“故鄉的心”,對於作為“故鄉的心”的民族文化性格,對於中國現代散文“內文本”的遷徙、變異,無疑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貢獻三
其三,舉凡散文這一包孕極廣的體裁的各類體式,雜文、小品、敘事散文、抒情散文、散文詩,王鼎鈞無一不能,都有開創性的建樹。在文體上,結構與文調大開大闔,快速、銳利、錯落,時而空靈,時而平實,時而拙樸古雅,時而詼諧俚俗,融悲愴和幽默,繁華與恬淡為一爐。他將小說中的人物情節結構引進敘事散文中來;用音樂家譜寫“交響詩”和“四重奏”結構樂章的辦法組織長篇抒情散文;為了擴大散文以小見大的容量,他將一般的寓意象徵,改造和廓大成世界本體的象徵,換句話說,他筆下的意象和象徵,每每有一種哲學上本體論的味道。在想像的方式上,他還在拉美魔幻現實主義輸入以前,就不時採用超現實主義手法,抒情中常常錯雜進奇警的幻覺和錯覺,其寓言體小品中,局部和細部是寫意的,整體和全局上又每每是寫實的。這種寫意和寫實的交融,是他開發了潛意識深度世界奇幻寶藏的一大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