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4條詞條名為玩偶的結果 展開
玩偶
普魯斯創作小說
《玩偶》是波蘭作家普魯斯的代表作,小說描寫資本家沃庫爾斯基追求庸俗墮落的貴族小姐伊扎貝娜失敗的故事以及他和華沙各階層人物的複雜關係,反映了1863年一月起義后波蘭商業資本主義勾結沙俄並和封建貴族實行妥協的狀況。主人公沃庫爾斯基體現了波蘭資產階級的某些特點,他由參加革命到背叛革命,由追求名利、地位、女人到成為買辦,具有一定的典型意義。小說一方面反映了普魯斯對現實的不滿和對波蘭民族解放運動的懷念;另一方面,它的主人公被寫成是為社會謀福利的人,是窮人的救世主,表明作者仍希望資產階級中的代表人物出來改造社會。
玩偶[普魯斯創作小說]
波·普魯斯(1847~1912),波蘭作家。1847年8月20日生於小貴族家庭,童年時父母雙亡。16歲參加一月起義,在戰鬥中負傷,被捕入獄。1866年中學畢業,進入華沙中央學校數理系學習,兩年後因無力交納學費而輟學。曾當過工人、攝影師和統計局的職員等。70年代初,開始擔任華沙《星期評論》、《家庭監護人》、《涅瓦河》、《華沙信使》、《新聞》等報刊的編輯和記者。從1875年開始,他連續12年在《華沙信使》報上以“每周記事”的形式發表小品和政論,還創作了許多中、短篇小說。他早期發表的短篇小說《孤兒的命運》(1876)、《米哈爾科》(1880)、《安泰克》(1881)、《改邪歸正的人》(1881)、《一件背心》(1882)和中篇小說《阿涅爾卡》(1880)等,描寫了下層人民的悲慘遭遇,頌揚了他們高尚的道德品質,並揭露貴族資產階級的自私、虛偽、貪婪。中篇小說《回浪》(1880)描寫工廠主對工人的壓迫和被壓迫者的反抗,反映出他的民主思想。
1882至1884年,普魯斯參加了華沙慈善事業協會,從事照料和教育孤兒的工作。此後的10年中,他主要進行文學創作,發表了《前哨》(1885)、《玩偶》 (1887~1889) 、《解放了的女性》(1890~1893)和《法老》(1895)等長篇小說。《前哨》的主人公斯利馬克是一個富裕農民,他的利益受到德國移民的打擊和侵犯,作者寫他同德國人的鬥爭,同時也寫了他的因循守舊、等級觀念、宿命論、自私自利和對長工的殘酷無情。
1905年俄國革命失敗對普魯斯震動很大,他一方面不滿資本主義制度和沙皇的統治,另一方面由於找不到改變現狀的出路而一度陷入悲觀。在取材於1905年革命的長篇小說《孩子們》(1908)中,他對革命作了歪曲的描寫;可是他在最後一部未完成的作品《轉變》中,卻又對一個為勞動人民解放事業而鬥爭的革命者進行了歌頌,表明作家最後對於革命有了認識。1912年5月19日死於華沙。
普魯斯善於進行藝術概括,在矛盾鬥爭中揭示人物的性格,運用諷刺、幽默、虛構、誇張和樸質的敘述等多種手法描寫細節,作品有濃厚的鄉土氣息。他的創作對波蘭19世紀現實主義文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