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縣干饃

沁縣干饃

沁縣干饃是山西省沁縣的地方風味小吃,色澤微黃,外脆里香。是用溫水和面,在案板上反覆揉團,用軲轆錘將面擀成碗狀,中間著香油調料捏成麵餅,放於圍有大鐵圈的焦炭火上烘烤而成。存放三至五個月脆香味不變,愛吃熟肉、熱糕的人,把些許豬頭肉或熱糕裝在干饃內。

歷史典故


傳說隋朝末年楊廣荒淫無道,聽信讒言將大臣李淵趕出長安貶為晉陽留守。李淵前腳出長安,賊臣楊林後腳追殺,要將李淵全家斬盡殺絕。追至沁縣時,李淵率領兒子和隨從人員同楊林浴血奮戰,終因寡不敵眾,被楊林兵馬圍困在沁縣月嶺山上。山下徐村的徐茂公聽說后,率領徐村的百姓前去助陣,擊敗了楊林。李淵奮戰幾日兵困馬乏,餓得昏頭轉向,徐茂公見此情況急派百姓支鍋做飯,可是鍋、碗、灶具全被打的粉碎,皆成瓦片。於是徐茂公讓大家壘好爐灶,將和好的麵糰揪成小劑製成小餅貼在鍋片上,放入灶中烤成干餅,送給李淵及士兵們充饑。李淵吃后感覺噴香、酥脆,便問徐茂公這叫什麼餅子?徐茂公說,此餅無油無鹽,是用小火干烤而成的,我看就叫“干饃”吧。故在沁縣、武鄉、沁源民間一帶流傳下來。清康熙35年,一品宰相刑部尚書吳王典的母親進京看望他時,親自做了很多干饃。吳閣老見母親帶的家鄉特產,如獲至寶,親自送“干饃”到後宮讓皇后、嬪妃們品嘗,食后個個翹指稱讚。

原料配備


麵粉5000克,鹼面250克,食用油50克,食鹽100克,花椒面25克。

製作方法


2.1 先將4500克麵粉放入盆內,兌入清水(夏涼、秋溫、冬春熱)1750克,鹼面用開水溶化倒入面盆內,揉和成水麵糰后,再把500克乾麵粉摻入水麵糰里,撕扎光滑餳之。
2.2 把食用油、食鹽、花椒面放入一個小盆內攪拌均勻即成調味品。
2.3 將餳好的水麵糰分成塊,先取一塊揉成長條,揪十個面劑做一爐。方法是,取一個劑子摁扁,揪一個面秋蘸上調味餡,包入麵餅里,用擀杖擀成圓餅形,放入鏊上(鏊上不抹油)兩面烙成淡黃色后,再放到鐺里烤熱取出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