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成立於2002年底,是在原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農業發展學院等院系(部)基礎上組建而成。學院下設發展管理系、社會學系、法律系、媒體傳播系和外語系,共有教職工共191人,招收農村區域發展、社會學、法學、傳播學和英語5個本科專業。學院的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農村發展管理與干預、農村社會問題與社會管理、貧困與減貧、農業社會學、鄉村傳播等,與國外多所著名大學保持密切合作與交流關係。學院同時負責《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的管理與建設工作。

學院簡介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成立於2002年底,是在原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農村發展學院等院系(部)基礎上組建的。人文與發展學院已形成了合正規教育、培訓和諮詢為一體的綜合性學科體系,有著廣泛的國際交流、長期的對外合作和巨大的社會影響,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等諸多方面潛力無限。學院現招收農村發展、社會學、區域經濟學、經濟法學、科學技術哲學、科學技術史、區域發展管理、國際商務英語、傳播學等方向和專業的博士、碩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學院還設有中國農業大學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和農業推廣專業碩士項目。學院的主要學術研究領域包括:農村發展與管理的理論與方法,社會學理論與運用,社會發展理論,農村社會保障,環境經濟與農村資源管理,可持續農業和可持續發展,農村法制與政策,農村技術發展、推廣與傳播,全球化與農村發展戰略與政策,農史與農業科學技術史、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等。教學與研究涉及到哲學、經濟學、法學、文學、歷史學、農學、管理學七個一級學科門類,囊括了對中國未來發展尤其是農村發展有重要意義的幾乎所有的前沿學科。
學院附設有國際農村發展中心、中國農村政策研究中心、農民問題研究中心、推廣與創新管理研究中心、農業與農村法制研究中心、農業遺產與農業文明研究中心、環境與發展研究中心、性別與發展研究中心、現代農業教育技術中心、中國當代政治思想研究中心等研究諮詢機構。學院同時承辦《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原農村發展學院和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在多年的工作中得到了教育部、農業部和國家林業局等部門的關心、支持與幫助;與聯合國系統、世界銀行、歐盟、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組織和多邊機構,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過的發展援助機構和福特基金會等國際資助機構進行了成功的合作;與國內外的著名大學和學術研究機構建立了廣泛的學術交流與合作。
同時承擔中國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的職能。中國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職能包括MPA教育、研究、培訓與諮詢。其在扶貧領域、留守人口領域以及新農村建設等領域所開展的研究工作已經在國內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公共管理學院下設扶貧研究中心、發展干預研究中心、留守人口研究中心、發展工作方法研究中心、災害研究中心、發展規劃研究中心和社會性別與發展研究中心等。培訓課程包括扶貧管理、參與式發展規劃、參與式項目管理及社會性別與發展等內容。公共管理學院還為從事農村工作的政府部門及非政府部門提供規劃管理、項目管理、扶貧管理、社會工作、土地與自然資源管理、社會性別與發展等領域的技術支持服務。
我院已形成教育、研究、培訓和諮詢為一體的綜合性功能體系,有著廣泛的國際交流、長期的對外合作和巨大的社會影響。學院現招收農村發展與管理、社會學、區域經濟學、經濟法學、科學技術哲學、科學技術史、國際商務英語、傳播學等方向和專業的博士、碩士研究生和本科生,並面向國際招收全英語教學的農村發展與管理專業的留學生。學院還設有中荷國際合作辦學項目、公共管理碩士(MPA)、農業推廣專業碩士項目。學院的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農村發展政策與干預行動、農村社會與管理和農村法治與政治等。

師資隊伍


現有教職工共191人,其中教授36人,副教授94人,講師41人,副編審1人、編輯1人,高級實驗師3人,實驗師2人,高級工1人,職員9人。其中,2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人選北京市新世紀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第二批)、8人入選北京高等學校“青年英才計劃”、2人獲得“大北農”教學名師獎、2人獲得“大北農”青年學者獎。學院同時聘請了5位兼職教授,分別是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教授亨利·伯恩斯坦(Henry Bernstein)、荷蘭瓦赫寧根大學教授揚·杜威·范德普勒格(Jan Douwe van der Ploeg), 荷蘭鹿特丹伊拉斯謨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ISS)教授薩圖尼諾·博拉斯(Saturnino (‘Jun’) M. Borras Jr)、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教授卡洛斯·奧亞(Carlos Oya)以及荷蘭跨國研究所的研究員珍妮弗·佛朗哥(Jennifer Franco)。

系部設置


國際教育系

國際教育系(原國際農業系)成立於2000年。該系主要任務是搭建教育平台、執行國際教育合作項目(人發國際班),培養農業相關領域的國際型人才。同時,國際教育系也承擔著國內、國際上農村發
展和發展社會學領域的科研、諮詢和培訓項目。
中國農業大學中外合作項目(人發國際班)招生專業:
招生專業方向可選擇的國外合作院校對應本科專業
國外大學國外大學本科專業
商科
(文理兼收)
英國謝菲爾德哈勒姆大學商務與金融
英國皇家農學院商務管理、食品管理
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商科
荷蘭瓦格寧根-萬豪勞倫斯坦大學國際農業商務與貿易
環境類
(只招理科)
英國謝菲爾德哈勒姆大學環境管理
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
英國皇家農學院商務管理、食品管理
荷蘭瓦格寧根-萬豪勞倫斯坦大學國際水資源管理
國際園藝與營銷
(文理兼收)
英國謝菲爾德哈勒姆大學商務與金融
英國皇家農學院商務管理、食品管理
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商科(最多減40學分)
荷蘭瓦格寧根-萬豪勞倫斯坦大學國際園藝與營銷

發展管理系

發展管理系成立於1998年,在全國發展研究領域內具有領先地位。其目標是通過教學、科研及實踐活動推動發展學科的深入發展,培養一大批具有國際視角、掌握先進發展管理理論和方法的發展研究、管理和實踐人才。該系擁有系統的從本科到博士階段的發展學科專業設置,其師資力量、科研課題和教學方式等方面國際化特色顯著,在貧困與反貧困、留守人口、自然資源管理、社會性別、公民社會與參與、公共政策與發展干預等研究領域內已形成自己獨特的視角,併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社會和政策影響。

社會學系

社會學專業創立於1995年,具有社會學和社會保障碩士學位授予權。本專業培養德才兼備的社會工作者、社會學研究人員和各類社會管理者,特別是培養我國現代化建設急需的社會發展、社會保障、城鄉社區建設、企事業單位管理和研究等方面的專門人才,要求學生掌握現代社會學的基本理論和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熟悉國內外社會學的主要流派與學說,通曉社會發展與管理知識,具有較強的社會調查能力、數據處理能力、寫作能力和公關社交及組織能力。
社會學專業是我院最早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專業,現有社會學和社會保障兩個碩士授予點。具有較強的師資力量和豐富的教學經驗。在許多省市建有實習基地和調研點,同國內外研究機構保持著密切的聯繫。為學生學習和研究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社會學系涉及以下四個研究方向:
1、農村社會學與農村社區發展研究
主要包括農村社區理論與發展研究、農村社會結構與組織建設、城鎮化與農村發展、農村科技文化教育、農村法制、農村生態環境、社會生活方式、發展項目管理與評估等內容。
2、農村公共管理
主要包括農村社區管理、農村社會控制、農村與農業政策、農村環境管理、農村社會保障、農村老年問題、人口流動與就業等內容。
3、社會心理與人的現代化
包括社會心理理論與方法的研究,農村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究,社會道德與價值觀念對人行為的影響及其發展變化規律的研究,農民個體、群體心理與組織心理的研究等。
4、農村家庭社會學與性別研究
包括家庭理論與功能的研究,農村婦女問題研究,性別與發展關係的研究,家政推廣研究等。
社會保障碩士點涉及以下四個研究方向:
1、城鄉社會保障與公共政策
主要包括社會保障理論、制度運行機制研究,城鄉社區公共政策的理論與方法研究,城市化發展與城鄉(側重農村社區)老年問題研究;農村公共衛生、流動就業群體社會保障機制,國內外社會保障制度比較研究。農村養老保險及合作醫療問題研究。
2、農村社區保障與社會工作
主要包括農村社會保障機制創新與制度建設,區域經濟發展與公共服務體研究,城市化發展進程中的農村社區管理機制研究,農村社區社會工作研究。
3、城鄉人口互動與勞動就業
包括城鄉社會發展與人口問題理論研究,農村勞動力資源管理,城鄉互動就業群體社會權益保障,農民工勞動就業與職業指導,農村職業教育問題研究。

法學系

法學繫於1993年經國家教委批准成立,並於當年開始招收法學專業本科生,2002年起招收經濟法專業研究生。在校本科生407名,碩士生26名。法律系現設有法學本科專業,經濟法碩士授權點1個。現開設的主要課程有:法理學、憲法、中國法制史、行政法、民商法、刑法、經濟法、訴訟法、國際私法、國際法、國際經濟法、農業法、土地法等課程。現有專任教師15名,教授2名,副教授5名,分別從事民商法、刑法、經濟法、訴訟法和農業法等領域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法律系教師在國內外各類刊物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出版著作教材50餘本。法律系教師承擔著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農民的法律意識與依法治農》、農業部軟科學項目《農業行政執法監督研究》、《農業行政許可的法律問題研究》、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北京市農業結構調整中的法律問題》等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部分教師還參加了國家和地方的立法工作以及法律服務工作。

科技管理系

科技管理系是為了適應現代科技發展、知識經濟提出的各種挑戰以及"科教興國"戰略對相關理論研究和複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於1996年成立的。
科技管理系在人才培養和科研上以"科學技術管理與政策分析"為學科特色。現有專職教師1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講師3人,助教1人;另外還聘請了多名有豐富科技管理經驗的客座教授。承擔有"高技術創業模式研究"、"非營利性農業科研院所能力評估研究"、"矽谷模式與產學創新體制研究"、"高技術企業孵化器研究"、"科技項目管理與評價體系研究"等多項國家或省部級科研課題。在科技發展戰略、高新科技園區發展模式、科技政策與管理等方面發表論著百餘篇,在國內教育和科技管理界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本系設有"科學技術管理"4年制大學本科專業,授予畢業生管理學學士學位。本專業主要培養掌握現代管理科學知識和技能、具有現代科技知識與理論素養、了解科技發展規律、熟練掌握計算機應用技術和一門外語、具有較高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能從事科學技術、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管理的專門人才。畢業生就業和發展取向是各級政府科技行政管理部門、高新科技園區、大學、科研機構的管理或研究部門,以及各類高新技術公司。
本系還設有科學技術哲學碩士學位點,培養科學技術發展戰略與政策、技術創新管理、高新科技園區管理等研究方向的碩士研究生。

媒體傳播系

媒體傳播系現設有傳播學理論教研室、影視媒體傳播教研室、新聞與文學寫作教研室,擁有專職教學科研和媒體技術(實驗)人員18人,他們具有現代媒體傳播及應用的豐富經驗,大多數教師都具有長期從事廣播、電視編導製作、報刊編輯、廣告策劃創意、網路媒體傳播的豐富經驗。其中教授、副教授12人,講師5人、助教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2人,碩士生導師7人,專任教師中博士佔30%,碩士以上佔70%,實驗教師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學歷。教師的專業技術方向涵蓋了傳播學、新聞學、廣播電視藝術與技術學、文學、藝術學、廣告學、教育技術學、發展傳播學等學科領域,承擔著本專業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學任務。

外語系

外語系成立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最初為外語教研室,1993年發展為外語教學部,同年組合進入人文社會科學學院。1994年,在承擔全校公共英語課的同時,開設了英語輔修專業,1996年開設英語專業,成立外語系。2002年加入新成立的人文與發展學院。現有專職教師84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4人。外語系系務會主要成員包括系主任張彩華,系黨支部書記孫悅芬,副系主任趙勁鷹、曾慶敏、李爭鳴。
外語系的教學分為四個部分:大學外語教學、英語專業教學、英語雙學位教學和英語語言文學碩士研究生教學。
大學外語教學含英語、日語和俄語,覆蓋全校非英語專業的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外語教學,同時在全校開設英語、日語二外選修課,還先後根據學校的需要進行過德語、法語和拉丁語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