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江村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隆安縣下轄村

龍江村,距那桐鎮政府所在地8公里,全村轄9個自然屯,16個村民小組,共446戶,有耕地面積3950畝。龍江村的農民收入主要來源是甘蔗、板栗、網箱養魚、養鴨和勞務輸出等。勞務輸出也是該村農民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目錄

正文


午球屯,(南寧市隆安縣那桐鎮龍江村下轄屯),位於那桐鎮東南部,與南寧市壇洛鎮相近,地貌有平地、低山、高丘陵,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氣候濕潤,雨量充沛,滿屯皆綠,四季常青,氣候宜人。共有3個村民小組,人口296人,有8、9、10三隊,當地方言壯語。全屯的農民收入主要來源是種植黃皮果、辣椒、香蕉、玉米、花生、冬瓜、南瓜等,素有黃皮果之鄉之美稱。
午球屯,舊稱舞球,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屯,典型的劉姓家族聚居地。先祖(山東白馬縣人,今河南省滑縣人。白馬縣當時是軍隊的兵站是集結地和出發地。[古時所指的“山東”非今日的山東省,是個地理名詞,崤山或華山,太行山,以東地帶為山東,古山東包括今河南省政區,在全國只有今河南省滑縣古時叫白馬縣,始於秦代,廢於明代,改為滑縣],白馬縣城在河南省滑縣城東10公里,關於白馬縣和其縣城的所在地,在秦、漢、唐、宋以來的史書、地理書上就有詳細記載。《戰國策》:“張儀說趙王曰:守白馬之津。”《史記》酈食其說漢王曰:“塞白馬之津。”民國十八年(1929)《河南新志》載:“滑縣,春秋衛曹邑。秦朝白馬縣,屬東郡。漢因之,魏因之……宋因之,元因之。洪武初,省白馬入滑州。”)隨狄青於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52年)統率大軍到邕州(《宋史》卷二百七十載:“楊文廣……從狄青南征,知德順軍,為廣西鈐轄,知宣、邕二州。”),平定儂智高(“廣源州儂智高起兵,稱南天國,年號景瑞,擾邕州”)后,留下戍邊和屯墾,定居下來,與當地人通婚,繁衍後代,遷移而來到隆安縣那桐鎮。
著名人物:劉長國(生卒不詳),年代:清,廣西隆安縣人,經商成為當地有名人物,富庶一方,當時廣西學政 鈕福保提字賜匾(商皓望尊),回鄉建起大宅院,大門掛匾,逝后葬於附近山上。
劉光烈(字覲揚),(嘉慶癸酉年生,光緒壬辰年終),年代:清,廣西隆安縣人,劉長國之子,於道光二十一年通過科考,考取貢生(進士),清代貢生,別稱“明經”。當時廣西學政 鈕福保提字賜匾(明經第),廳堂掛匾,逝后葬於附近山上。
劉汝球(字海燕),廣西隆安縣人,民國甲子年生,早年讀書求學時,由於天資聰穎,勤奮好學,學歷逐級上升,直至一九五五年七月畢業於華南師範學院后,教書育人,於一九五五年九月在湖南省益陽二中任高中教師,一九五七年八月在桂西民族師範學校任教,一九五八年九月在華東師範大學進修,一九五九年九月在南寧師專任數學教師,一九六三年病逝於南寧專區醫院,先葬於南寧皇帝嶺,后遷至家鄉山上祖墳附近。
主要農產品:南瓜、冬瓜、黃皮果、辣椒、香蕉、玉米、花生、甘蔗。
動物資源:金環蛇銀環蛇眼鏡蛇五步蛇紅毛雞,白露鳥等
交通:南(寧)百(色)二級公路穿境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