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楊文廣的結果 展開
楊文廣
北宋名將
楊文廣(999年—1074年),字仲容,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名將,楊延昭之子、楊業之孫。
宋仁宗趙禎慶曆三年(1043年),陝西南部張海率饑民起義,楊文廣以“班行討賊”,后以軍功升任殿直。四年(1044年)范仲淹和楊文廣有過交談,對他的軍事才能感到驚奇,將他置於麾下。宋仁宗趙禎皇祐四年(1052年)狄青挑選陝西兵馬趕赴廣南兩路助戰,楊文廣被調任廣西鈐轄(即廣西臨時戰區的統兵官)。位后的治平年間(1064-1067),朝廷評議各地將領,楊文廣升任興州(今陝西略陽)防禦使、秦鳳路副都總管。宋神宗趙頊熙寧元年(1068年)七月,韓琦派秦鳳路副都總管楊文廣前往離秦州(今甘肅天水市)西北大約一百八十五里的地方修築篳篥城。熙寧三年(1070年)十二月,楊文廣改任鄜州(今陝西富縣)權知州——代理知州。
熙寧七年(1074年)十一月,楊文廣病逝。享年75歲。他死後,朝廷追贈為同州觀察使。
大事件
0999
出生
999年出生於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
1043
以“班行討賊”,后以軍功升任殿直
宋仁宗趙禎慶曆三年(1043年),陝西南部張海率饑民起義,楊文廣以“班行討賊”,后以軍功升任殿直。
1052
調任廣西鈐轄
宋仁宗趙禎皇祐四年(1052年)狄青挑選陝西兵馬趕赴廣南兩路助戰,楊文廣被調任廣西鈐轄(即廣西臨時戰區的統兵官)。
1068
修築篳篥城
宋神宗趙頊熙寧元年(1068年)七月,韓琦派秦鳳路副都總管楊文廣前往離秦州(今甘肅天水市)西北大約一百八十五里的地方修築篳篥城。
1070
改任鄜州(今陝西富縣)權知州
熙寧三年(1070年)十二月,楊文廣改任鄜州(今陝西富縣)權知州——代理知州。
1074
病逝
熙寧七年(1074年)十一月,楊文廣病逝。享年75歲。
楊文廣生於咸平二年(999),宋初抗遼將領楊業孫,白壽彝認為他是楊延昭的第三子(曾鞏《隆平集》云:“詔錄其子傳永、德征、文廣有差。”),楊文廣以父蔭為官,宋仁宗趙禎慶曆三年(1043年),陝西南部張海率饑民起義,轉戰陝西南部、河南西部和湖北西北部等地,楊文廣以“班行討賊”,即按照為官的次序隨軍出征,故此楊文廣當時的官位可能是禁軍一類的小官職。這次出征回來后,楊文廣以軍功升任殿直——比供奉官更低官階的武官官階。
四年(1044年),推行“新政”的參知政事(宰相)范仲淹任陝西、河東路宣撫使。次年正月,范仲淹罷相,出任邠州(今陝西彬縣)知州兼陝西四路緣邊安撫使。在此期間,范仲淹和楊文廣有過交談,對他的軍事才能感到驚奇,將他置於麾下。然而,在這年之前一年(1044年),宋朝和西夏已經議和成功,宋再繳納“歲幣”銀、茶、絹二十餘萬求“和平”。楊文廣也就失去了殺敵報國的機會。
陝西彬縣
宋仁宗趙禎皇祐四年(1052年),行伍出身的樞密副使狄青以荊湖南北路宣撫使、提舉廣南東、西路經制賊盜事的身份征討盤踞邕州(今廣西南寧市)的蠻族首領儂智高的叛亂。狄青挑選陝西兵馬趕赴廣南兩路助戰,當時的德順軍(今寧夏隆德縣)的知軍(州官為知州,府官為知府,軍官為知軍)楊文廣被調任廣西鈐轄(即廣西臨時戰區的統兵官)。但是,我們找不到他征戰的資料,只是看到他的一系列官職的變化:宣州(今廣西宜山縣)知州、邕州知州——相信是征滅儂智高后朝廷對楊文廣的封任。其後累遷左藏庫使、帶御器械——這也是武官榮譽性的官階,並無實際職掌,但“左藏庫使”比之他的父親先前曾任的“崇儀使”、“如京使”稍高。
趙曙繼位后的治平年間(1064-1067),朝廷評議各地將領,趙曙說:“文廣,名將后,且有功。”(《宋史·楊文廣傳》)將其擢升為成州(今甘肅成縣)團練使,任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這是京師禁軍侍衛司步騎兵的指揮官,曾經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武官職位,領兵超過一萬人,然而英宗時,它已經是個武將虛銜。後來,楊文廣升任興州(今陝西略陽)防禦使、秦鳳路(轄區相當於今陝西西部、寧夏南部和甘肅中部及南部)副都總管。
宋神宗趙頊熙寧元年(1068年)陝西經略使韓琦奏請修建城堡,保護秦州西北邊境的居民,防範西夏黨項人的入侵,朝廷准奏。七月,韓琦派秦鳳路副都總管楊文廣前往離秦州(今甘肅天水市)西北大約一百八十五里的地方修築篳篥城。由於先前宋軍修建城堡,西夏黨項人都會出兵破毀工程。楊文廣立即派兵遣將出擊追殺西夏黨項軍,西夏兵大敗,宋軍殺獲甚眾。當年九月,甘谷、篳篥等三個城堡修成,受到宋神宗趙頊詔書褒諭,並將篳篥城賜名通渭堡(今甘肅隴西東北五十里)。此後,楊文廣歷任涇州(今甘肅涇川縣北七里)知州、鎮戎軍(今寧夏固原縣)知軍。
圖畫版楊文廣
熙寧三年(1070年)十二月,楊文廣改任鄜州(今陝西富縣)權知州,后自西北邊防移向河北邊防,任定州路(今河北定州市)副都總管,升侍衛步軍都虞候。熙寧七年(1074年)三月,沉寂了大約三十年遼宋邊境又起爭端——早在宋仁宗趙禎慶曆二年(1042年),遼興宗耶律宗真見宋朝屢為西夏所敗,乘機要挾,要求宋朝割讓晉陽及瓦橋關以南十縣之地。而據《宋史》及《續資治通鑒》說:“晉陽及瓦橋以南十縣”,因此今有疑“晉陽”應為“高陽”,高陽在今河北雄縣南五六十里,正是河北邊關所在地,附近有雄州、高陽、莫州、博野、保州、容城、保定軍、安肅、望都、遂城、霸州,方圓約一萬平方公里。
朝廷還沒有來得及審批和回復。楊文廣就於同年十一月病逝,享年七十五歲,被朝廷追贈為同州觀察使。
收螟精
相會北宋時,楊文廣領兵到南蠻收妖。據說在甲子港收了鱷魚精,在鎮前收了水龜精,後來接到報告:說大南山螟精四齣食水稻。於是,楊文廣領兵來到大南山清剿。
螟精聽說楊文廣兵到,情知不妙,慌忙向大山溝里逃竄。可她這時肚裡有孕,要生孩子了肚子痛得厲害。聽著後面的追殺聲,不知如何是好。突然,她看見路邊的大樹下有個貨郎在歇腳乘涼,心生一計,搖身一變,變成一個後生孕婦,跑到貨郎面前求救:“請兄台想法救我母子兩條生命,再生之恩,日後自當報答!”貨郎見這婦女苦苦哀求,起了憐憫之心。後面喊聲緊逼,來不及問明情由,便叫孕婦藏進貨郎擔里,自己坐在一旁閉目養神。官兵追到貨郎擔前,問道:“可曾看見螟精經過?”貨郎答非所問:“是不是一個女子?”官兵道:“在哪兒?快說,她是螟精。”貨郎聽說是螟精,但又不大相信,於是吞吞吐吐,不肯說出。官兵急了,翻開貨郎擔進行搜查。可這會兒螟精已經分娩完畢,官兵一搜,她便舍下螟卵,拚命逃跑,逃到大南山峰時,正好碰上楊元帥,被活活生擒了。
螟精雖然死了,但產在貨郎擔稻草堆里的螟卵,孵化成蟲,從此,這種螟蟲專食水稻,不食其他作物。
楊文廣跳澗
在永春縣的中部,有一個叫作馬跳的峽谷,它是晉江東溪的發源地,又是永春地形,氣候的分界線:馬跳內多高山峻岭,比較寒冷,馬跳外多低丘盆地,四季如春。有趣的是,峽谷兩岸,有兩塊大岩石相對而峙,一塊印著四個馬蹄跡,一塊印著兩個馬蹄跡,雖年久月深,但並無剝蝕,可惜後來建公路橋樑時破壞掉了。古迹雖然不存,一個優美的民間故事卻一直流傳著。
傳說在宋仁宗坐天下的時候,交趾國(今越南)國王叛亂,朝廷封楊宗保為平南大元帥,楊文廣為先鋒,統領二十萬大軍,前往征討。他們過江蘇,穿浙江,入福建,一天來到永春地界,但見層巒迭蟑,林木茂密。突然一陣鑼響,衝出一夥強人。為首的姓鮑名大登,年約五十開外,生得虎背熊腰,滿臉絡腮鬍子,騎著一匹高頭駿馬,掄著兩把開山大斧,威風凜凜,殺氣騰騰。他身邊立著的彪形大漢,是他的兒子,名叫鮑世卿,舉著朴刀,十分威武。他們欺楊文廣年輕,又生得臉白皮嫩,像個大姑娘似的,認為一定沒有什麼本領,便一齊包抄過來。楊文廣一時性起,揮舞金槍,左衝右突,殺得眾嘍啰呼爹喊娘,抱頭鼠竄。那鮑世卿不知進退,肩上早已吃了一槍,險些墜下馬來。鮑大登見勢頭不妙,急招呼敗兵殘卒,沿山凹落荒而逃。楊文廣也不追趕,指揮大隊人馬,繼續前進。
卻說鮑大登跑過幾座坡嶺,驚魂猶然未定,忽聞半空里傳來黃鶯般清脆的聲音:“父王別慌,小女來啦。”鮑大登抬頭一望,見是親生女兒鮑飛雲帶著女兵前來解救,頓時喜出望外,叮嚀道:“女兒小心為要。”這鮑飛雲年剛十六歲,長得窈窕秀麗,天姿國色,自幼拜過名師,練得一身好武藝,十八般武器,件件精通。慣使雙劍,天下無敵,兼且練就一手飛石,百發百中,要打你的眼睛,絕不會打到你的鼻子上,十分厲害。她昕了父親的話,嬌嗔道:“爹親何故出此言語,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難道他是三頭六臂不成?”“那小子確實有些手段,我和你哥哥都不是他的對手,你千萬不可輕敵!”
鮑飛雲微微一笑,別了父親,抄小路來到平坦的大道上,擺開陣勢。
暫不說她如何在此嚴陣以待,再說楊文廣那邊,早有探馬飛報:“前面一夥女賊,攔住去路。”楊文廣聞訊,迅疾跑馬上前,但一看見鮑飛雲,竟愣了神哪,心裡嘀咕道;“古人言,百步之內,必有芳草,實在千真萬確。看這荒山野嶺,竟有這樣的絕代佳人,可惜當了草寇。”鮑飛雲一看見楊文廣,也覺得臉燒耳熱,胸口像揣著一隻小鹿,蹦蹦亂跳。他倆就這樣四隻眼睛,成了兩條直線,久久地一動也不動,惹得那群女兵都掩著嘴巴,竊竊私語。鮑飛雲聽到後面吃吃笑聲,回頭罵了聲:“死婢。”然後勒馬進了兩步:“請問來將尊姓大名?”楊文廣定了定神,答道:“我是平南大元帥楊宗保的長子、先鋒楊文廣。你是何人,膽敢攔我去路?”“晤,你就是楊文廣?沒聽說過,我是雪山寨大王的長女鮑飛雲。我們這裡的規矩,凡官商人等從此路過,都得留下買路錢,你懂嗎?”“這山是大宋的山,路是大宋的路,我是朝廷的將領,要過路還得什麼買路錢呀?”“哎喲喲,看你多凶呀!虧你是楊府子弟,難道不懂得‘強龍鬥不過地頭蛇’的道理?你既然要借路過,就該有禮貌,賠笑臉,說好話,何以恃強逞能呢?須知山外青山樓外樓,強中自有強中手呀。”
楊文廣年少,血氣方剮,聽了這些不軟不硬的話,憋了一肚子火,於是大喊一聲;“少說廢話,看槍。”便刺了過來。飛雲急架相迎。兩人一招一架,一來一往,打了整整三百個回合,殺得塵土飛揚,日月無光。飛雲眼看不能取勝,跳出固外,在袋子里抓出一粒石子,手一揚,石子就像流星似的朝文廣的心口飛來。文廣眼精手快,用槍頭一撥,“劈”的一聲,石子飛得無影無蹤。說時遲,那時快,又有一粒石子飛近,文廣伸手一接,抓在手中,哈哈大笑道;“你有多少石子,儘管來吧。”飛雲見文廣如此英雄,不敢再戰,還在馬上拱手道:“先鋒請了,天色不早,各自鳴金收軍吧!”
“原來你認輸了!”楊文廣坐在馬上,得意揚揚。飛雲心高氣傲,怎肯認輸?她柳眉倒豎,杏眼圓睜:“待我喝一口水,再來與你較量!”
“等你吃一頓飯再來也行,我是連一口水也不用喝的。”楊文廣此話原無意說的,不料給飛雲一個啟示。她靈機一動,計上心來,於是撥轉馬頭:“好哇,今天就與你見個高低。”兩人戰了數合,飛雲佯裝戰敗,望東南方向跑去。楊文廣不知是計,緊追不放。到了一個峽谷邊,鮑飛雲兩腿往馬肚上一夾,騰空飛了過去;楊文廣狠抽一鞭,亦輕輕一躍而過,並留下馬蹄跡,“馬跳”就由此而得名。鮑氏受降,同時與楊文廣成親,然後隨夫出征,在平定交趾國的過程中,立了許多戰功。
楊文廣寶劍
在馬跳坑那因楊文廣跟鮑氏交戰時候掉下了一把寶劍,而此寶劍削鐵如泥,據說此劍殺敵無數,用血磨刃,頭髮絲放在劍上輕吹,髮絲即斷!在清朝末有位永春賣麥芽糖商人路過此地,看到了馬跳坑底有閃光一亮,就從擔子上頭解下了草繩,且將草繩上塗上了麥芽糖,然而直放至谷底,想把寶劍黏上,誰知寶劍掉到了一半卻又掉進谷底,從而就未有人見過此劍的蹤影了!
楊文廣死之棺木不能著地之謎
楊文廣之死是無知自殺而死,因楊文廣參戰無數,然而皮厚肉實,而身上的盔甲亦跟隨楊文廣殺敵無數,身上傷痕纍纍把血肉跟盔甲連為一體,黏在了一塊,刀槍不入;到了文廣老時,已經無戰亂,他就到了福建閩南至閩西平妖,當時遇到一個妖怪正要吃掉一個小女孩,楊文廣於是與妖怪打了起來,誰知妖怪精通法術,楊文廣久久未能戰勝,因此楊文廣看時不對,就先聲停手,提出要求:只要你不出來吃人,我答應你一件事!妖怪就立馬提出了要求:只要你不下馬,或腳不碰地,我將常年不出洞,如碰地將地動山搖!於是楊文廣就答應了!到了閩西一帶,妖精特地變成了一個平民百姓問道:文廣文廣我知道你是大將軍,可是你經歷百戰,屢戰屢勝,而你敢不敢把你身上的護甲脫掉呢?楊文廣聽了就覺得好奇,他就說:可以,要我脫掉盔甲還不容易,就一手把自己的盔甲用力一脫,沒想到連自己身上的皮肉也一塊扯了下來,最後就死於一句話中!而妖怪以為楊文廣死後會埋在地上,又可以出來吃人了!沒想到文廣死後他的馬還背著他直奔,到了閩西鬼谷子那,鬼谷子早已預算到楊文廣的遭遇,於是把楊文廣的棺木吊高而不碰地板!所以每升一任皇帝才可以降一圈鐵鏈!在“四人幫”活躍的時候,曾經把楊文廣的棺材放到了地板,當時是地動山搖,妖怪要出動啦!因此又馬上掉了上去,後來就派重兵把守於此地,現今有一個團的部隊駐守在此地!
楊文廣之死
楊文廣傳
文廣字仲容。以班行討賊張海有功,授殿直。范仲淹宣撫陝西,與語奇之,置麾下。從狄青南征,知德順軍,為廣西鈐轄,知宜、邕二州,累遷左藏庫使、帶御器械。治平中,議宿衛將,英宗曰:“文廣,名將后,且有功。”乃擢成州團練使、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遷興州防禦使。秦鳳副都總管韓琦使築篳篥城,
文廣聲言城噴珠,率眾急趣篳篥,比暮至其所,部分已定。遲明,敵騎大至,知不可犯而去,遺書曰:“當白國主,以數萬精騎逐汝。”文廣遣將襲之,斬獲甚眾。或問其故,文廣曰:“先人有奪人之氣。此必爭之地,彼若知而據之,則未可圖也。詔書褒諭,賜襲衣、帶、馬。知涇州、鎮戎軍,為定州路副都總管,遷步軍都虞候。遼人爭代州地界,文廣獻陣圖並取幽燕策,未報而卒,贈同州觀察使。
《宋史》記載:文廣字仲容。以班行討賊張海有功,授殿直。范仲淹宣撫陝西,與語奇之,置麾下。從狄青南征,知德順軍,為廣西鈐轄,知宜、邕二州,累遷左藏庫使、帶御器械。治平中,議宿衛將,英宗曰:“文廣,名將后,且有功。”乃擢成州團練使、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遷興州防禦使。秦鳳副都總管韓琦使築篳篥城,
文廣聲言城噴珠,率眾急趣篳篥,比暮至其所,部分已定。遲明,敵騎大至,知不可犯而去,遺書曰:“當白國主,以數萬精騎逐汝。”文廣遣將襲之,斬獲甚眾。或問其故,文廣曰:“先人有奪人之氣。此必爭之地,彼若知而據之,則未可圖也。詔書褒諭,賜襲衣、帶、馬。知涇州、鎮戎軍,為定州路副都總管,遷步軍都虞候。遼人爭代州地界,文廣獻陣圖並取幽燕策,未報而卒,贈同州觀察使。
遼國侵宋,朝中比武選賢,十五歲的楊文廣刀劈王倫奪魁。經寇準保薦,宋皇請穆桂英掛帥。穆桂英因朝廷冷落本已心寒,經佘太君勸勉,慨然接印,整肅軍紀,懾服先鋒楊文廣的傲氣,出征保國,收復瓦橋三關。
西夏犯境,楊宗保戰死沙場,佘太君掛帥率十二寡婦征西,得勝回朝,楊文廣參與了此戰。
藩王李青造反,平西王狄青保舉長子狄龍征南。仁宗愛才,賞賜狄龍半副鑾駕,狄龍誇官路經楊府不下馬,還命人推倒下馬牌,怒打老總管楊洪。佘太君問明原由,息事寧人,偏有楊排風怒氣不息,告知小姐楊金花,主僕二人女扮男裝,小校場比武奪印,引出了楊金花奪印和狄家恩怨的故事,后宋皇欽點穆桂英掛帥南征,楊文廣作為先鋒,在朱茶關吳金定活捉楊文廣兄妹,吳金定和楊文廣緣定三生,楊文廣返回宋營,誤入二路帥狄龍營中,楊文廣險些被以臨陣招親罪名而公報私仇所殺,狄龍囚禁了前來求情的穆桂英、楊八姐、楊九妹,杖責隨行的楊排風四十軍棍立威,幸吳金定和楊金花搬動三路帥呼延慶和監軍潞花王趙璧(八賢王趙德芳之子)及時趕到,救出文廣,八寶公主和狄龍、狄虎母子畏罪逃往八寶公主娘家單單國,文廣則與呼延慶等隨同穆桂英一起最終平定李青。
廣西南天王儂智高起兵,狄青被圍,楊文廣掛帥南征救援,其妹楊金花為先鋒,首戰冒進中計,被敵方女將段紅玉打敗,損兵折將,楊文廣不徇私情,重責楊金花八十軍棍,但段紅玉文武兼備,文廣受困蒙雲關,在單單國的八寶公主和狄龍、狄虎母子因狄青關係,帶領單單國兵馬來援助宋軍,宋皇下詔赦免狄龍之罪,段紅玉在陣前和狄龍一見鍾情,後設法使得父親段洪(蒙雲關守將)獻關投宋,狄楊合兵,經過一番血戰,終於平定了儂智高的叛亂。
南閩王藍鳳高建都福梁城,統有十八寨。稱雄謀反,楊文廣南下平討南閩王,楊文廣統領宋兵進閩,南徵到永春,有楊文廣跳澗,與鮑飛雲婚配的傳說,故事中楊文廣和鮑飛雲先後跳過峽谷,並留下了馬蹄跡,之後楊文廣一寨一洞破去閩軍,終於打下福梁城,勝利班師。
楊文廣因功封太平王,宋皇將百花公主下嫁與他,楊文廣共有十九個妻子:百花公主,吳金定,金平珠,杜月英,竇錦姑,鮑飛雲,齊長善,蘇三娘,慕容英,農艷花,李玉茹,柳香春,曾鳳英,梅若蘭,趙春蓉,薛百花,慕容昭容,範文縈。其中作為原配的吳金定和宋皇賜婚的百花公主並為楊文廣正妻,楊文廣膝下共有四子,以小兒子懷玉最為出眾。
關於楊文廣結局,不同的文藝作品產生了不同的版本。
1、在明清時期演義故事中,楊文廣結局為壽終正寢,在《后宋慈雲走國全傳》中宋神宗時期,太平王楊文廣和平西王狄龍等眾王爺還力保慈雲太子不受奸臣陷害。而《楊家府演義》則記載,宋神宗時因朝廷不容,楊懷玉把病重的楊文廣帶到太行山隱居,不再為朝廷出力。而楊家世系後來也是至楊懷玉為止,後來楊再興為楊懷玉子(《岳飛傳》中承襲這一說法,記載楊再興為楊六郎之玄孫),楊再興曾在宋徽宗時小科場比武,此結局相對符合歷史楊文廣結局和宋朝年代世系。
2、在後期地方大鼓書和評書中,在楊懷玉和楊再興之間又連加數代,故事情節都是老楊家將演義翻板,又把楊文廣結局改成陣亡。典型如現代張賀芳評書《五虎演義》及書籍《小五虎演義》第五十回中,楊文廣是被山靈道打死。此結局不符歷史楊文廣結局,而此版本楊家世系也完全背離宋朝年代世系,難以協調。故此現代楊家戲曲一般多隻演到楊懷玉為止。
在民間大鼓書、戲曲楊文廣東南西北四大征中,尚有《楊文廣徵東》,其主要根據《楊家府演義》故事所編,描寫楊家將宋神宗時期新羅國(朝鮮半島上的國家,歷史上滅亡於935年)國王李高材侵宋,以螃蟹精為軍師,楊文廣和妹妹楊金花,兒子楊懷玉征東獲勝的故事,其中楊金花事迹全部按照《楊家府演義》中楊宣娘故事改編,有大段和螃蟹精鬥法故事,因此段不符合歷史,且怪力神亂過多,1950年後楊家將故事整理、改編中《楊文廣徵東》被全盤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