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太君

宋代名將楊繼業之妻

佘太君名佘賽花,在評書演義中是楊家將中楊繼業之妻,其一生經曆數代楊家將故事,至百歲還率領十二寡婦征西夏,為楊門女將的代表人物。其歷史原型為北宋名將折德扆之女,宋代名將楊繼業(楊業)之妻折氏(934—1010)。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佘太君和其他傳說中的楊門女將不同,其確有歷史原型折太君,其曾祖父曾任後唐麟州刺史,隸屬李克用;祖父折從遠在公元930年後唐明宗授他為府州刺史;父折德扆,後漢隱帝特任府州團練使。據清代兵部尚書畢沅《吳中金石記折克行碑》中記載:折恭武公克行神道碑,在府谷縣孤山堡南,敘折太君事,世以此碑為折太君碑。考折太君,楊業妻折德扆女也,墓在保德州南折窩村。折太君即是歷史上的佘太君。佘姓是後來說書人以訛傳訛,用了同音字所致。該北記載折太君生於後唐清泰年間(934年),卒於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壽七十七歲。清康基田《晉乘搜略卷二十》載:“鄉里世傳,折太君善騎,婢僕技勇過於所部,用兵克敵如蘄王夫人之親援桴鼓然。”人們把她比作蘄王韓世忠親自鼓退金兵的夫人梁紅玉,推崇備至。清代光緒《保德州志》載“楊業娶折德扆女兒的故事。”
佘太君生長在一個愛國名將的家庭里,自幼受其父兄武略的影響,青年時候就成為一名性機敏、善騎射,文武雙全的女將。她少年時便與普通的大家閨秀不同,她研習兵法,頗通將略,把戍邊御侵、保衛疆域、守護中原民眾為己任,協助父兄練兵把關,已具備巾幗英雄的氣度。折楊兩家結親后,佘太君隨夫楊業侍北漢,居住在太原北漢“楊府”。夫君邊關打仗,她在楊府內組織男女僕人丫環習武,僕人的武技和忠勇之氣個個都不亞於邊關的士兵。
楊業歸宋后,舉家遷至開封府,楊業七年抗遼,威震雁門。公元986年不幸殉國。

人物評價


總評

佘太君佘太君個性機敏、善騎射,文武雙全的女將,其不屈不撓的民族正氣,彙集成一代忠烈英勇傳奇的故事。佘太君-主要事件百歲掛帥、佘太君辭朝佘太君-影響與評價在山西代縣楊忠武祠保存的《楊氏族譜》中,對佘太君作了全面的評價:“中心樂善,內助教忠,受龜壽五福之多,邀象服六珈之貴。不我先不我,后睹星月之重明;俾爾熾俾爾,昌煥乾刊之新渥。爰稽邦典,益進郡封。
汝有子,若漢室功臣山河永誓;汝有德,如魯侯壽母松伯彌堅。被我寵光,貳緩休祉,可特封鄭國君太君夫人。”佘太君確有很高的騎射戰鬥、布陣行兵的本領。從史書的記載上看,楊家請將大多位列偏裨,在北宋政治舞台上並非中心人物,但在民間傳說和戲曲、小說中,卻成為一門系國安危的主角。並在群眾中廣為流傳,說明人民總是懷念和尊敬那些有氣節、愛國家的英雄人物。

藝術形象


影視形象

年份電影、電視劇飾演者
1960年《楊門女將》王晶華
1981年《楊門女將》湘漪
1982年楊家將黃伽凌
1983年《楊家將》張登橋
1984年《佘賽花》吳國華
1985年《楊家將》黃伽凌
1994年《碧血青天楊家將》李香琴
1985年《楊家將》湘漪
1998年《穆桂英大破天門陣》曹翠芬
2001年《楊門女將》鄭佩佩
2004年《楊門虎將》趙雅芝
2004年《巾幗英雄穆桂英》王麗媛
2006年《少年楊家將》陳秀雯
2011年《楊門女將之軍令如山》鄭佩佩
2011年《穆桂英掛帥》斯琴高娃

小說評書

佘太君影視形象
佘太君影視形象
雖然早在宋元時期就有楊家將故事的話本,最早系統敘述楊家將故事的是明清時代的小說《楊家將演義》、《楊家府演義》、《楊家將傳》等。後來的眾多說書人又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再創作從而形成了楊家將故事體系。解放前,這些評書都是口口相傳,其中受原始小說影響,怪力亂神的情節很多。解放后經過搶救、整理、改編,基本去除了宣揚封建迷信和愚忠愚孝的情節。佘太君的形象逐步豐富,成為老當益壯的愛國女將典型。

民間傳說

1.佘太君改姓:
楊家將一門英烈。佘太君的丈夫和幾個兒子、女兒楊八姐都為國戰死沙場。她為了兒孫們出征不再夭折,將自己認為不太吉利的“折”姓毅然改為與折同音的“佘”,意在子孫福祿有餘,由她一人撐著一片天,一人承受外來之災,從此歷史上的折太君便成了佘太君了。佘太君墓所在地山西保德縣折窩村和陝西白鹿縣佘家坡頭村的佘姓後裔對此都津津樂道。
2.比武招親:
提及楊門女將佘太君,必然聯繫到楊家將楊業以及兩位英雄的聯姻,這得從他們的家世說起。五代十國混戰時期,一些軍閥為了達到鞏固自己權位的目的,投靠契丹。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以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為條件奪取了後唐政權,致使契丹騎兵長驅南下,給中原地區先進的經濟文化造成極大破壞,中原人民的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人民群眾不甘受契丹壓迫,紛紛起來進行反抗鬥爭,保衛家鄉,收復國土。
楊業的父親楊信時任後漢麟州(今陝西神木)刺史,楊業幼年隨父親由火山縣(今河曲)到了麟州。麟州從五代以來就是西北地區的一個險要的地方,常有重兵駐守,加上楊門的家傳,楊業練就一身好武藝,不僅善騎射,而且對楊家的三十六路梨花槍槍法尤其精湛。
佘太君的父親叫佘德扆,五代雲中(今山西大同)人。世出官宦之家,後漢任府州團練使,世居府州地區,歷抵外侵,為將門豪族,世稱“佘家軍”。佘太君受家庭的熏陶,文韜武略,深名大義。喜歡騎馬射箭,舞劍掄刀,她使得一手絕活叫“走線銅錘”,在關鍵時候如流星繞飛防不勝防。後晉天福二年即公元973年,楊佘兩家結為軍事聯盟。在共同抗遼、保衛家鄉的鬥爭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兩家的老家都是北路人,同為十家令公之一,門當戶對,因此佘德扆將女兒自幼許給楊業為妻。
佘太君和楊業青梅竹馬,從小一起長大,共同的戰事經歷和志向,在感情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一年秋天,契丹派兵五萬侵犯府州。時佘徳扆病卧在床,佘太君向父親請戰後,一方面借遼軍使者下戰書相威脅之際,將計就計,拖延交戰時間;一方面急派人前往火山王楊信那裡求援,遼兵在佘楊兩支抗遼雄軍的夾攻下大敗。這次戰鬥大獲全勝,佘太君受到父親佘德扆和楊家父子的讚揚。戰畢,楊業與佘太君更是互為尊重,愛慕中兩人相約以武相會,跨雙騎,持刀槍,在府州城南的野外打將起來,你來我往,槍來刀去,都想勝對方,但又怕傷害了對方。戰了無數個回合,楊業想,我身為男子總不能讓妻子把我打敗,於是賣個破綻,佯裝敗逃,佘太君緊追不捨,當追至七星廟前,楊業瞅準時機,使出了楊家的看家本領“回馬槍”,一槍挑定佘太君的戰袍將妻子挑下馬背。佘太君落馬也不示弱,拋出了走線銅錘,將楊業纏住拉下馬來,兩人雙雙落馬,互相擔心對方是否受傷,楊業要撩起佘太君的戰袍查看,佘太君直羞得跑入七星廟內,楊業進入七星廟后與佘太君成了親。每當人們涉足陝西府谷縣城南的七星廟內,都會聽到走線銅錘訂親七星廟,兩位抗遼英雄喜結良緣的佳話。
3.十二寡婦各守一城的傳說
多年來在准格爾地區一直流傳著一個十二寡婦在十二連城曾經各守一城的傳說。這傳說中所說的十二寡婦,就是人們所熟知的《楊家將》里征西的十二寡婦。
《楊家將》里說,宋仁宗時,西夏大軍進犯,忠勇的楊宗保率兵迎敵,結果中箭身亡,其子楊文廣也被困於絕地。噩耗傳來,已經100歲高齡的佘太君毅然上朝請纓,率領楊門女將出征,一舉擊敗西夏大軍,班師回朝。傳說中,佘太君率領十二寡婦征西時在十二連城與西夏軍隊交鋒。當時,楊家十二寡婦率兵各守一城,與西夏軍隊展開血戰。由於楊門女將個個武藝高強,又佔據了“進可攻、退可守”的十二連城,所以最終打敗了西夏大軍。
4.大佘太的傳說
如今的內蒙古大佘太原來是一個兵家必爭之地的古戰場。宋朝時,佘王城就設在這裡。傳說宋朝名將楊繼業攻打佘王城時與佘王的女兒佘賽花(即佘太君)在戰場上交鋒不分勝仗。真是不打不相識,他倆在戰場上漸漸產生了感情,並私定了終生。由於這層關係,佘王就投靠了大宋。後來,佘王城被遼國蕭太后攻破。多年後,佘太君領兵出征,先鋒穆桂英大破天門陣,宋軍奪回此地,佘太君在此重新築城。為了紀念佘太君,後人管佘王城叫作佘太城。

角色經歷

太君招親
五代末,佘賽花為佘洪之女,佘洪、楊袞、崔子健在北漢為同僚。崔子健為子求婚佘賽花。佘賽花射獵,恰遇楊袞之子楊繼業,互相愛慕。崔子健見佘模零兩可,用呼延之計,繪楊繼業與崔龍圖像,而故將楊貌醜化,送佘洪選擇。佘賽花怒撕畫像,父女反目。佘子佘英獻計,使楊繼業與崔龍比武,勝者入贅。崔、楊比武正酣,賽花闖入打敗崔龍,崔則堅使楊、佘再比,賽花佯敗,呼延平借詞狡辯,繼業含怒而歸。楊袞聞信,至佘處質問,與崔子健衝突,佘洪助崔,雙方格鬥佘英為繼業擒去,呼延平乘機假稱佘英遇害,賽花怒,為第報仇,直功繼業,繼業不敵,敗走七星廟,用智擒住賽花,說明真相,再締姻緣,呼延平悔恨認罪,楊、佘和好
太君見子
宋太宗進攻北漢,北漢降服,佘賽花隨夫入宋,受封一品太君,金沙灘一戰,楊家兒郎損失慘重,其中楊四郎名楊延輝,隱瞞身份,化名“木昜”。遼國蕭太后將鐵鏡公主許配給四郎。十餘年後佘太君隨子楊六郎來到邊關,延輝思母落淚,公主發現,追究情由,四郎實言相告,並請公主幫助出關探母,言明一夜即返。公主從蕭太后處騙來令箭,延輝即赴宋營,與弟弟延昭,母親佘太君及其髮妻相會。時將天明,延輝恐無限期,危及公主母子,堅決回至遼國。蕭太后得知駙馬乃楊家人,欲斬之,公主苦苦哀求,乃赦延輝。
太君拒婚
楊八姐與楊九妹到郊外春遊,恰遇宋皇和寇準等出宮也來游春,宋皇看上楊八姐。派包大人到楊府找佘太君提親,佘太君漫天要彩禮,而這彩禮包括了天上的月亮,星星,甚至王母娘娘的頭巾,從而變相拒絕了宋王提親,激怒宋皇,將佘太君捉拿下獄。宋皇派人到天波府宣旨,召八姐入宮,遭八姐拒絕,碎珠冠,毀宮袍。八姐和九妹、楊排風起兵圍困宋王,在寇準調節下,宋皇最後只能讓步。
太君辭朝
宋仁宗新登基后殺害呼延丕顯全家,此時佘太君正率領楊家出征黃花國,故此未能求情,凱旋迴來,得知此事,心灰意冷,又念楊家三代男丁多已喪亡,只遺曾孫楊文廣,決意告老辭朝。宋仁宗趙禎慰留不得,乃率百官至十里長亭餞行。佘太君率楊家返回山西火塘寨。
遼國侵佔瓦橋三關,朝中比武選賢,佘太君在火塘寨得知此事,派曾孫楊文廣和曾孫女楊金花入朝打探,不想十五歲的楊文廣擅自下場,刀劈王倫以奪魁。經寇準保薦,宋仁宗請穆桂英掛帥。穆桂英因朝廷冷落本已心寒,經佘太君勸勉,慨然接印,整肅軍紀,懾服先鋒楊文廣的傲氣,出征保國,收復瓦橋三關,佘太君一家也返回天波府
太君出使
瓦橋三關大戰後,遼國蕭太后萌生和意,最後在楊四郎夫妻周旋下,蕭太後派遣楊四郎為使者入宋求和,佘太君毅然主動請求代表宋朝出使,最後來到幽州會見蕭太后,兩位親家彼此惺惺相惜,最後順利簽訂盟約,至此宋遼再無戰事。
太君掛帥
西夏將領王文犯邊,楊宗保戰死沙場,正在慶祝宗保五十大壽的楊家眾女將悲痛萬分,但仍以國讎家恨為重,百歲高齡佘太君親自掛帥,率楊家十二寡婦及重孫文廣出征殺敵。王文設下誘兵之計,七夫人杜金娥中計受傷,穆桂英為先鋒,太君布下滅敵妙計,老太君將當年楊老令公用過的金刀授予楊文廣,命令他隨穆桂英繞到敵人後面,斷敵後路。激戰中文廣將王文劈死馬下,報了國讎家恨,西夏議和臣服。
太君結局
各種演義和戲曲中,佘太君有如下不同結局:
1、在明清楊家將小說中,典型如《楊家府演義》佘太君最後活動蹤跡至宋仁宗後期就不再見蹤影,主持當家的事皆由穆桂英出面,佘太君當已在宋仁宗朝去世。
2、在以後有的評書中說佘太君高壽幾近二百歲,於宋徽宗時去世。
3、在清代道光年間無名氏寫的《海公小紅袍》中,則有佘太君等楊門女將服用了穆桂英師傅梨山老母所贈丹藥,雖因殺劫過重不能立即成仙,但得以長生,后隱居海外岣屺山,不再過問中原之事,明萬曆年間,明神宗寵信張居正,海瑞為了扳倒張居正,請得佘太君命楊門女將出兵迫使明神宗去除了張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