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6條詞條名為大石村的結果 展開
- 貴州省赫章縣平山鄉下轄村
- 福建省寧德市壽寧縣鳳陽鄉轄村
- 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轄村
- 山西省忻州市五台縣豆村鎮下轄村
- 貴州省貴陽市修文縣大石鄉大石村
- 雲南省大理州鶴慶縣松桂鎮大石村
- 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市天補鎮大石村
- 貴州遵義播州區馬蹄鎮大石村
- 江蘇省泰州市高港區口岸街道大石村
-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武陵鄉大石村
-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里水鎮下轄村
-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縣板廟鄉大石村
- 重慶市墊江縣大石鄉下轄村
- 雲南省昭通市水富縣兩碗鄉大石村
- 貴州畢節市赫章縣雙坪鄉大石村
- 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參寶鎮下轄村
- 雲南省永善縣碼口鎮新民村委會下轄村
- 四川省綿陽市三台縣玉林鄉大石村
- 鳳岡縣綏陽鎮大石村
- 湖北隨州市隨縣草店鎮大石村
- 湖南省郴州市安仁縣排山鄉大石村
- 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縣大石鎮下轄村
- 江蘇省泰州市口岸街道大石村
- 江蘇南通如皋市吳窯鎮大石村
- 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萬興鄉大石村
- 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下轄村
大石村
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轄村
大石村是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沙子口街道中的自然村,,大石村四面環山,發源於嶗山西南麓的南九水河將該村分為東岸和西岸,青島市第一條公路台柳路從村中穿過。該村北鄰竹窩村,西南面為大石頭村,現有村民107戶,468人,有劉、臧、王、段等姓氏,以劉姓人家居多。
西九水、東九水、大石頭、大石、龍泉五個行政村,人們習慣統稱為南九水。南九水距沙子口街道辦事處駐地西北約6公里,五村地域緊密相連、群山環抱、幽靜美麗,因位居著名的嶗山風景區北九水山南而得名。這幾個村子都以劉姓為主,並且同祖同根,劉氏家廟坐落在西九水村村內。發源於柳樹台和北大林山脈的南九水河,依次流經南九水各村,從沙子口入海。
大石村
早在清朝道光或咸豐年間,劉氏第十三世祖“元堂”帶著妻小,從九水村沿河北上,在圍子山東南的“踏踏石”旁安家。後來九水村與元堂血脈相近的父老鄉親也陸續遷來。段家埠的段氏、上流庄的臧氏和周哥庄的王氏,也先後來到這裡,組成了一個村莊。依據村南那塊巨大的“踏踏石”命名為“大石村”。人們來此看山護林,種田養家。
大石村原有村民280戶,820餘人。1990年因修建大石村水庫,庫區內的100餘戶,350餘人遷移到南龍口村以北的山坡上,新建了龍泉村。兩村根據人口將耕地、山巒重新進行了劃分,大石村分得耕地120餘畝,山巒1200餘畝。
大石村周圍有許多人文景觀,最為有名的是大石村現有的兩座橋樑和20世紀90年代修建的大石村水庫。在大石村的村上和村下分別各有一座“丁字橋”和“彈月橋”。清朝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清政府把膠州灣租借給德國后,德國人為了加強在膠州灣的攻防力量,掠奪我國資源,修建了許多公路、碉堡、炮台。20世紀初,德國人在沙子口柳樹台建有休養別墅群,繼而修建了從青島台東鎮到柳樹台的公路,通稱“台柳路”,建起了“丁字橋”和“彈月橋”。“丁字橋”為鋼筋水泥結構、直跨式,橋長14米,橋寬4米,至今已有百年的歷史。1914年,侵佔青島的日軍在王哥庄仰口灣登陸,從王哥庄經北宅過柳樹台口,一路直下沙子口。德軍為了阻止日軍前進,把“彈月橋”炸毀。日軍侵佔青島后,又將“彈月橋”修復。1970年,沙子口人民公社出資將“彈月橋”加寬,架設兩邊護欄,一直使用至今。這兩座橋樑見證了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嶗山區政府為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於1990年春季開工興建大石村水庫,歷時3年,於1992年8月竣工,庫容量350萬立方米。水庫的建成,為緩解嶗山居民生活用水和工業緊張發揮了作用。
1978年改革開放后,大石村克服地處山區、交通不便、平原地少的不利條件,大力發展集體和個體經濟,興辦了針織廠、水廠,種植了果樹,形成了規模化經營;能工巧匠們走出大山為青島的市政、工廠企業進行工程建設,增加了村民收入。2004年大石村經濟總收入3806萬元,人均收入5119元。
2004年,由村委會改為社區居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