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鎮

上海浦東新區下轄鎮

花木鎮於唐代成陸、宋代成鎮,歷來是申城的馳名花圃,擅長種植園林花卉,源遠流長,已有400多年歷史,花木的鎮名即由此而來。經濟建設名列市郊鄉鎮前茅。2004年,實現總收入248億元,增加值22.1億元;稅收15.22億元(不包括出口退稅2.02億元)名列全市鄉鎮首位,全鎮綜合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

概況


花木鎮東北側至雲山路、雲間路,與金橋鎮交界;西北至楊高路,與洋涇街道塘橋街道相接;南與北蔡鎮相鄰;東與張江鎮相連,毗領湯臣高爾夫球場、張江高科技園區,總面積 20.9 平方公里。下轄花木新村、由由新村、培花新村、欽洋等 4 個社區管理中心,聯洋新社區管理委員會和東城社區管理籌建組等六大社區,以及所屬 36 個居委會(社工站);花木、龍溝、潘橋、龍王廟等 4 個村委會。 2004 年末,全鎮常住人口 121872 人,其中戶籍居民 30041 戶、 78894 人,外來人口 42979 人。鎮黨委下轄聯洋新社區黨委、 7 個黨總支、 75 個黨支部, 3993 名黨員。 2004 年,花木鎮黨委被評為上海市“五好鎮”黨委。
行政文化功能凸現。鎮域內標誌性建築有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中國浦東幹部學院上海科技館、新區行政辦公中心、上海東方藝術中心,以及世紀公園磁浮列車線等,使花木鎮具有優越的區位優勢,良好的投資環境

經濟


經濟建設名列市郊鄉鎮前茅。 2004 年,實現總收入 248 億元,增加值 22.1 億元;稅收 15.22 億元(不包括出口退稅 2.02 億元)名列全市鄉鎮首位,全鎮綜合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國家統計局公布 2004 年全國小城鎮綜合發展指數測評結果,花木鎮名列全國第六位、上海第一位。

地理壞境


花木鎮的境域範圍最初確定於1959年5月林家人民公社(1959年9月改名為花木人民公社)建立以後,它位於東經121·32''30",北緯31·12''25",全境總面積約為12.74平方公里。
花木鎮位於黃浦江東側,是浦東沖積平原的一個組成部分,其形成,主要是由長江夾帶來的泥沙在江海相互作用下不斷堆積而成的,在其自西而東逐漸成陸的過程中,由於花木鎮地處浦東的西部,因此其成陸時間在浦東地區是比較早的。
花木鎮地區地勢平坦,以吳淞高程為準,全鎮絕大部分土地地面高程在3米至4.5米之間,平均為3.6米。本地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沛,常年平均氣溫15.3·C,極適宜於農業。本地區人民自古即以農業為主。全境土壤經長期的耕作和培育,絕大部分由泥沙積而成的土壤由於熟化程度不斷提高,已逐漸改良為肥沃的水稻土。其中有部分土地由於自明代起花卉苗木種植業的發展,又進一步改良成為更為肥沃的果園土。
花木鎮地處上海市中心區東南部的市郊結合部,離上海市中心人民廣場僅為7公里。由於其距上海市區的距離比較近,因此長期來其受上海市這座特大城市功能幅射的影響亦比較明顯,特別是在最近的10年中,隨著浦東開發開放的日益深入發展,和上海市區的日益擴展,從而促使花木鎮的面貌發生了更為明顯的變化。使花木鎮由原來一個農業地區,逐漸地發展成為一個蔬菜種植區,並再由一個蔬菜種植地區逐漸地發展成為上海市城區內環線範圍內城市化地區的一部分。隨著該地區城市化進程的日益加快發展,這裡原有的阡陌相連的廣袤農田和星星點點散佈於田野間的農舍庄屋,現在絕大部分都已成片成片地被通衢大道和連片的高樓華廈所替代,由農村而城市,從而也使花木鎮地區的自然環境從此發生了顯著的改觀。
花木鎮地區是浦東平原的一個組成部分,位於黃浦江的東側,屬平原水網地區,境內河流縱橫,溝渠池塘星羅棋布,水面廣闊。
花木鎮位於長江三角洲的前緣,由長江夾帶來的泥沙在江海相互作用下不斷堆積中逐漸形成的,是長江沖積物沉積平原的一個組成部分,地勢平坦。絕大部分耕地的地面高程一般均在海拔3米至4.5米之間,平均海拔高程為3.6米。
由於花木鎮耕地的平均地面高程普遍都比較低平,因此其地下水位的埋深相對地來說就比較淺了,一般離地面僅為30-50厘米。
由於花木鎮地處黃浦江的東側,是浦東平原的一個組成部分。由於長江三角洲是長江夾帶來的泥沙在江海相互作用下由西而東逐漸沉積而成的。花木鎮位於浦東平原的西部,因此其成陸的時間在整個浦東地區來說是比較早的。由於成陸時間 較早,原來屬於濱海鹽土類的輕鹽土種和脫鹽土種的土壤經過長期的農業耕作和培育,其熟化程度都已有了較大的提高,土壤基本都已經成熟化成了比較肥沃的水稻土。
花木鎮地處北亞熱帶南緣東亞季風盛行的濱海地帶,屬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寒熱空氣交替中由於受海洋的調節,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全年溫和濕潤,春秋兩季一般各為65天左右,夏季約為110天,冬季最長,約為125天。花木鎮地區四季分明,但是由於受海洋性氣候的調節,其氣候總的來說還是比較溫和的。在冷暖空氣交替的過程中,天氣變化複雜,往往出現倒春寒、"秋老虎"、連陰雨颱風暴雨等天氣異常現象,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一年中經常出現一些降水量較為集中的暴雨和連陰雨,形成降水量在全年各月中分佈的明顯不均勻性,其中初夏的黃梅雨和秋季的颱風暴雨尤為突出,常常因此危害農業生產,造成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