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靜脈

面靜脈

面靜脈是頸內靜脈在顱外的主要屬支。面靜脈在眼內眥處自內眥靜脈,伴面動脈下行,至舌骨平面匯入頸內靜脈。面靜脈收集面部軟組織的靜脈血。面靜脈通過內眥靜脈、眼靜脈與顱內海綿竇相交通。面靜脈在平口角以上的部分一般無靜脈瓣。故面部尤其是鼻根至兩側口角間的三角區(臨床上稱此區為危險三角)發生化膿性感染時,切忌擠壓,以免細菌經內眥靜脈和眼靜脈進入顱內,引起顱內感染

解剖


面靜脈
面靜脈
其上端起自內眥靜脈,行向後下,經咬肌淺面、下頜骨下緣及下頜下腺鞘的淺面,最後在下頜角下方與下頜后靜脈(又稱面后靜脈)的前支會合而成面總靜脈。面總靜脈約在舌骨平面高度注入頸內靜脈。面靜脈於起始處借內眥靜脈經眼上靜脈與顱內海綿竇交通;在平口角處的咬肌前方,借面深靜脈經翼叢也與海綿竇相通。面靜脈在口角平面以上無瓣或有極少瓣。因此,面部尤其是鼻根至兩側口角的區域內發生化膿性感染時,可能通過上述兩種途徑波及海綿竇,而導致情況嚴重的顱內感染。
面靜脈的屬支除滑車上靜脈及眶上靜脈以外,尚有上、下瞼靜脈、鼻外靜脈、面深靜脈、咬肌靜脈、腮腺靜脈、頦下靜脈、齶靜脈以及上、下唇靜脈等。

研究意義

皮瓣選取部位進行定位時,血管的走行與分佈情況要根據具體患者作具體的準確評價。面動脈主千可根據搏動作出判斷,而靜脈則難以簡單定位。在下頜骨下緣,面靜脈在面動脈外側最大距離可達1.85cm。在臨床應用中,口唇段面動脈主千內側0.5cm和外側1.85cm之間,是面靜脈的最大走行範圍。這就為臨床應用提供了參考數據。上、下唇靜脈缺如情況和下唇動脈的具體位置定位等情況,有待進一步研究。
面神經下頜緣支三角區和下頜緣支投影線,能對面神經下頜緣支的行程準確定位,臨床腮腺區腫瘤切除術時可在此三角內以下頜緣支投影線為標誌,能準確、快速和安全的尋找面神經下頜緣支,再採用逆行解剖法分離和處理面神經和其他分支。但臨床常出現同病異象情況,操作者可根據腫瘤的性質、大小、位置和手術者的習慣等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術式,避免損傷面神經及其分支,達到手術成功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