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虹

秦腔旦角女演員

張徠虹,秦腔旦角女演員,代表作品有《狀元與乞丐》。

人物經歷


工作經歷

主工正旦,宗“郭”(明霞)派,咸陽市大眾劇團團長,國家一級演員;陝西劇協會員、咸陽市婦聯代表、咸陽市有特殊貢獻的“三五”人才。“郭”(明霞)派傳人。
1984年進入咸陽市人民劇團工作。
1985年拜著名秦腔表演藝術家郭明霞為師。在郭老師及老一輩藝術家和領導的精心指導和培養下,自己刻苦磨練,虛心學習,取長補短,在秦腔的藝術道路上走出了郭派傳人的足跡。
唱腔特點:嗓音渾厚圓潤,委婉自如,吐字清晰動聽,做工高雅大方,尤其是哭音唱腔別具一格。

主要成就


擅演劇目

大型本戲《鍘美案》《五典坡》《黑叮本》《啞女告狀》《女皇與公主》《法門寺》《清風亭》《玉蟬淚》《大拜壽》《秦樓案》《狀元與乞丐》《闖宮抱斗》等
2004年在上海戲曲學院進修深造表演、導演專業。
曾榮獲:1987年陝西省首屆藝術節一等獎、1991年第二屆“西鳳杯”一等獎、1993年陝西省流派大賽一等獎、1997年陝西省青年演員摺子戲大賽一等獎、1999年陝西省首屆觀眾喜愛的電視戲曲演員評選活動被評為“戲曲百佳演員”、2005年被西北五省秦腔“四大名旦”爭霸賽中被評為新銳旦角優秀演員。
感恩的心
——訪優秀秦腔旦角演員張虹
6月1日,國際兒童節,距即將到來的端陽佳節不足十日。繁華的西安市東大街上,人山人海。即使天氣炎熱、烈日當空,人們依舊穿梭於步行街、大商場,各取所需、自得其樂。五彩繽紛的香包、品類繁多的粽子直引得眾人紛紛駐足挑選。
午後兩點,記者見到了專程從咸陽趕到西安聯繫演出場地的張虹。高挑的身材,樸實的裝束,及肩的捲髮,無不透露出這位秦腔名旦的幹練作風。站在一旁的中年男子,一副眼鏡,衣著簡單,十分儒雅,是張虹的愛人左亞林。
提起張虹,在咸陽、寶雞一帶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已故秦腔大家郭明霞的入室弟子、得意門生”“郭派藝術的傳人”無疑是其最閃亮的標誌。唱腔渾厚淳樸、真切感人,表演細膩傳神、獨具風采,尤其是在《四賢冊》《鍘美案》《趕坡》等秦腔傳統戲中的精彩唱段,更是深得恩師郭明霞真傳。
俗語說: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13歲時,張虹考入乾縣藝術學校,自此與秦腔結下了生死難分的情誼。每天清晨,操場上總有一個身影,吊嗓子、走碎步、練身段,直到上課鈴聲響起,風雨無阻,整整5年。因為刻苦,張虹深得老師們的喜愛,也因此,老師們便給她開起了“小灶”。《鍘美案》《啞女告狀》《狀元與乞丐》……還未畢業,張虹已是當地小有名氣的旦角了。以至於很多觀眾不顧路程遙遠,趕到縣城觀看她的演出。一位“郭派”藝術的忠實戲迷看了她的演出,讚不絕口:“太過癮了,簡直就是年輕版的郭明霞!”更有觀眾豎起大拇指說:“這丫頭出息著呢!”一時間,“小郭明霞”、“唱戲好把式”、“秦腔界的啟明星”等美譽紛至沓來。
從小崇拜“郭派”藝術的張虹,在一次調演中認識了郭明霞。“當時,郭老師的哥哥是藝校的導演,給我排了很多戲,因為要參加全市藝校學生調演,他就把郭老師請來給我化妝。”讓張虹感到意外的是,眼前的這位名家竟是這等和藹、親切,如同鄰家嬸子一般。
進入咸陽市大眾劇團后,張虹如魚得水,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兒。排戲、演出佔據了她的全部時間。兩年後,適值陝西省首屆藝術節舉辦,張虹以“郭派”代表作《趕坡》參賽,斬獲表演一等獎。這對20出頭的張虹而言是莫大的鼓勵。“沒有郭老師給我排戲,我拿不了這麼好的成績。”在陝西省第二屆藝術節上,郭明霞與張虹師徒同台獻藝,在《女皇與公主》中分別扮演武則天和上官婉兒。演出結束后,一位戲劇評論家便對郭明霞說:“扮演上官玩兒的演員很不錯,值得培養。若想讓‘郭派’藝術傳承下去,找個好苗子是關鍵。”不久,張虹正式拜郭明霞為師,成為其入室弟子。
郭明霞以其剛柔相濟、韻味十足、字正腔圓、樸實深沉的唱腔風格贏得了城鄉戲迷的廣泛認可與好評,“聽了郭明霞的唱,三年五年不能忘;看了郭明霞的戲,十年八年不看戲”,這段順口溜便是對郭明霞影響力的真切印證。
每每回憶起恩師,張虹都潸然淚下。“郭老師是一個純粹的藝術家,她把精力都花在了演戲上,唯一的愛好就是打打毛衣。即使這樣,嘴裡仍在哼唱。”舞台與生活相互交融,恩師對藝術的執著深深地感染著張虹,尤其是對後輩的大力提攜,讓張虹感慨頗多。
在黃陵演出《五典坡》時,郭明霞突感身體不適,便向領導推薦張虹演前半場,可觀眾卻點名要看郭明霞的戲。無奈,郭明霞只好給大家耐心解釋,“這是我的學生,讓她給大家演演,看看到底怎麼樣。不行,我再給大家加演!”聽完恩師的一席話,張虹感動得幾近落淚。早已化好妝的郭明霞靜靜地站在後台,看著舞台上的張虹。兩句剛出口,場下頓時鴉雀無聲,隨之掌聲如雷聲般響起。郭明霞心裡踏實了。
這次演出,對郭明霞而言是考驗徒弟的一次機會,對張虹而言卻是銘記於心的感激。回想起當時的情景,張虹依舊忐忑不安,“當時壓力太大了,演不好就把郭老師的場子砸了。”
名噪西北五省的郭明霞,舞台上曾令多少戲迷為之傾倒,而台下的她卻是個實實在在的普通老百姓。在同一個季節里若見她十次,至少有八次穿著同樣的衣服。下鄉演出,一件舊棉襖與普通農婦沒有一點區別。“郭老師從藝數十年,樸實、忠厚的農民本色始終沒有變,她永遠記著自己是農民的女兒。”恩師的為人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張虹。雖然兩人的性格完全不同,但張虹對藝術的痴迷絲毫不亞於恩師。
郭明霞雖已離世,但“郭派”藝術卻因為張虹而被更多的戲迷、觀眾所熟悉、喜歡。從張虹身上,戲迷們彷彿看到了一代名家當年的風采。對於恩師,張虹有太多的感激埋在了心底,化作了對秦腔藝術的摯愛。
採訪張虹,並不是件易事,因為她的不善言談著實讓記者頭疼了一回。從最初的一問一答,到敞開心扉、盡情傾訴,皆因前輩郭明霞。因為有情,所以有話。
此時的張虹默默無語,低頭沉思,仿若回到了以往跟隨恩師排戲的歲月。若不是有人敲門,她依舊會陷入沉沉的回憶之中。薛孝民,西安尚友社退休演員,張虹的大師哥。任收良,咸陽市大眾劇團辦公室主任,張虹的朋友。兩位老友的到來,讓張虹頗為興奮。
“劇場聯繫得咋樣了?”任收良用關切的語氣問道。“時間比較緊張,趕緊把劇場定下來,其他事就好辦了。”大師哥薛孝民關心地說。朋友們的鼎力支持,讓張虹深有感觸。“別看是我的個人專場,但背後凝聚的是眾多人的心血。”
對於即將舉行的專場演出,張虹頗為期待。雖然勞神,但“總感覺渾身是勁”。看著煞是辛苦的妻子,張虹的愛人很是心疼。“演員太不容易了,打小就和戲曲簽下了‘生死契約’。”為了光大“郭派”藝術,為了展示自己的實力,更為了自己所鍾愛的秦腔事業,張虹舉全家之力、聚全團之心,即將為古城觀眾獻上一道藝術大餐。
徠摺子戲專場匯聚了《啞女告狀·聽月樓》《四賢冊》《楊門女將·壽堂》三出優秀的秦腔傳統劇目,小旦、正旦、老旦的不同側重,全面展示出張虹旦角藝術的特有魅力。本戲專場則是秦腔傳統劇目《鍘美案》的全新演繹,唱做念打,無不體現出張虹的藝術水準。
室外,空氣乾燥、悶熱異常。“眾志成城、抗震救災”“獻出一片愛心,支援災區建設”“我們與災區人民心連心”……抗震救災的各種宣傳標語隨處可見。四川汶川大地震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無論是作家、書畫家,還是歌手、演員,都在竭盡所能地為災區人民奉獻著自己的綿薄之力。張虹亦不例外。
與記者道別時,張虹說專場演出的收入將部分捐獻給災區,“一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全國人民的力量一旦匯聚在一起,那將是無可估量的。災區建設,需要每一個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