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椿坪
洪椿坪
洪徠椿坪位於天池峰下海拔1120米處的山腰裡。坪上建有干佛禪院,一進寺門,"洪椿曉雨"四個耀眼的大字,橫陳在銀灰色的照之上,使你心目瞭然:這兒景色之妙,就是清晨觀賞似雨非雨的"雨",玩味著"翠濕人衣"的情趣。正如唐代山水詩人王維在《闕題二首》中詠唱的那樣: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洪椿坪
洪椿坪
洪椿坪,因有洪椿古樹得名。此樹高28米,胸徑3、2米,樹冠東西延伸30多米,是中國特有的高齡樹種,又名白椿,葉呈羽狀,盛夏季節一樹粉綠,耐冬寒,抗污染,所以能致高齡。早在公元前三百多年的戰國時代,道學家莊周先生早將它喻為神樹,作為大壽的象徵。這一株,據專家鑒定足有一千二百年的樹齡,至今長勢仍很健旺。這裡的古樹很多,尚有千年的羅漢松,八百多年的公孫樹和楨楠樹,六百多年的香杉古柏和黃心夜合等等。古木成林,參天蔽日,陽光擠進林叢的天疏隙,照射到鋪滿蒼苔的山道上。洪椿坪深深地衽藏在層層峰巒的懷抱之中。後邊是高高的天池峰、天柱峰,前邊是雲霧繚繞的白雲峽,右邊是高高的天空池峰、天柱峰,前面是雲霧繚繞的白雲峽,右邊是大坪嶺,左邊是寶掌峰。氣候澤潤,常常是霧蒙蒙。尤以清晨,晨曦撫照在林叢之上,霧化為露,瀼瀼泠泠,如粒粒晶瑩的無數珍珠,積滿了草叢和林梢,只聽見密密的林叢中沙沙作響,似覺細雨沛然。頃刻間,濃霧瀰漫,只聞人語,不見人影,咫尺竟成了天涯。如綃的晨霧,濕泣泣的帶著山野里特有的清香迎面年來,使你感到格外清爽可人。這裡的氣漫無邊際較為穩定,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有著四季常春之感。深谷里常常傳來陣陣林濤,碧空中隱隱迴旋著聲聲鳥語。確是個休閑頤養的好地方。連清代的康熙皇帝也贊口不絕,特意題贈"忘塵慮"三字,刻石留存寺中至今猶見。此地上行仙峰寺15公里,有磴道七千多級;下行清音閣6公里,有噔道三千多級。如果說鑒勝峨眉是一篇完美的詩章,這裡自然是承轉的段落。要欣賞這"曉雨"之妙,以夜宿寺中為宜。從夕陽西斜到黎明拂曉,還有許多景色可觀。這裡有許多銀杏古樹,一至清秋,扇葉金黃,與滿山紅葉相互掩映,色彩絢麗柔美,故詩人在詩中吟道"不盡霜楓萬里黃"。
洪椿坪
洪椿坪景色照
洪椿坪上建有洪椿寺,最初由宋代僧人楚山性一禪師所建,原名千佛禪院,也稱千佛庵。明崇禎四年繼建,清乾隆四十三年曾毀於火。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峨雲禪師重建。因寺前有三棵洪椿古樹,重建后的寺廟也因此被叫做洪椿坪。這三棵洪椿,一棵在寺院的南面,在那次大火中被焚,但枯木至今不倒;另一棵在高岩邊,約在百年前的一次岩崩中掉于山下;最後一棵在寺門左側的密林中,至今仍存。此洪椿經專家鑒定,樹齡至少在1500年以上,被視為長壽樹。洪椿,屬棟科落葉喬木,胸徑可幾人合抱,有三、四丈高。傳說,五百年開一次花,五百年結一次果。洪椿寺建有殿宇三重,氣勢巍峨,蔚為壯觀。廊廡簡潔,宏闊寬敞。洪椿寺建築面積5000餘平方米,主要建築有觀音殿、千佛樓以及林森小院和禪堂、僧舍等等。大雄寶殿中供普賢像,左右為十八羅漢像,雕塑俱佳。藏經樓內中存有一件寶物,那就是懸掛於樓內的一盞七方千佛蓮燈,檀木雕琢精工彩飾。它高近2米,直徑1米,七方翹角,上下刻有幾百尊佛像。七方角柱上有九龍盤柱,上面還刻有雲龍怪獸以及神話故事圖案,八面玲瓏,數百尊生動活潑的人物形象,組成一幅幅神話故事圖景,是世間罕有的藝術珍寶。燈上造像佛教、道教和平共處,亦不多見。七方千佛蓮燈設計巧妙、工藝精湛,令人稱頌,是寺內珍藏的藝術珍品之一。據說是法能和尚在清朝末年所制。洪椿坪上,觀音殿的右前方有一泓清泉,人稱“錫杖泉”。相傳,明代時的香火旺盛,僧眾雲集,寺僧人數多時高達千人以上。但寺廟裡缺水,寺院住持德心禪師持杖祈禱,用錫杖鑿岩引水,感動了天池仙女,就給這裡送來了一股清泉。時至今日,錫杖泉依舊四季不枯,甘甜清冽。
洪椿坪古寺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初取名“千佛庵”,明朝末重修,后因寺所在地叫洪椿坪,便以地名改寺為洪椿坪。在峨眉山中名氣大增。洪椿坪內珍貴文物數不勝數。
楹聯眾多,且品位較高
洪椿坪
千佛蓮燈
二是這觀音殿樓上的這盞木製千佛蓮燈,高2.25米,直徑1.2米,七條金龍盤柱,200餘尊佛像雕嵌其上,是一件難得的藝術珍品。
木質“正明司碑”
三是寺內還保存有一通清朝乾隆年間的木質“正明司碑”,記述為漢藏兩種文字所書,藏傳佛教徒朝拜峨眉山始略。此碑是四川唯一的木質藏漢文木碑,有著很高的史料價值。這牆上“洪椿曉雨”四字記載了洪椿坪這裡特有的自然奇景,它是“峨眉山十景”之一。這裡由於環寺皆山,林密森森,陽光很難穿透樹蔭,所以空氣濕度大,水蒸氣不易散發。一到清晨,氣溫清冷,濕潤的空氣便凝聚成微小的水粒,似雨似霧,隨山風撲面而來,無聲無息,無形無影,潤衣而不濕衣,沁人心扉而不寒冷肌膚,甜甜的,綿綿的,給人一種清心的溫柔。這裡是一個天然的空氣浴場,在這裡小憩,可以洗去你一身的旅途疲勞,也可以滌凈你心中的憂愁和煩惱。
“錫杖泉”
寺中有小方池,名叫“錫杖泉”。過去這裡用水全靠它的奉獻。傳說德心大師率領門人鑿山開溪從天池峰引來泉水,後人將此事神話了,說是大師一邊用手中禪杖叩擊山崖,一邊口中念念有詞,雖然泉水自地湧出,“錫杖泉”的美名便由此不脛而走。
洪椿曉雨潤客衣,錫杖泉水沁人心。洪椿坪林深、廟靜、水清、氣朗,確實是遊人駐足的仙境,所以也曾引來過一個重要的歷史人物,他就是原國民政府主席林森。1939年他曾在此世外桃源一住便是80天。“洪椿坪”、“大雄寶殿”匾便是他當年留下的墨跡。
洪椿坪
洪椿坪
“宇”字本意為房檐,無限之宇,當然則以天地為廬。這個宇宙觀,把天地拉近人心,人與自然融合相親。“以天地為廬”的觀念古已有之,“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 《易·乾卦·文言》)、“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莊子·齊物論》)、“大樂與天地同和,大禮與天地同節”( 《樂記·樂論篇》)、“以類合之,天人一也”(董仲舒《春秋繁露》),天地人乃一大調和,那麼藝術———“樂”,就應該體現這一調和。所以,中國寺廟建築群才會有那麼多的室外空間,它並不把自然排斥在外,而是要納入其中,“深山藏古寺”,講究內斂含蓄。主動將自己和自然融合在一起,實際上是另一方式的自我肯定:寺既藏於深山,也就成了深山的一部分。“托體同山阿”,建築與自然融為一體,正是天人合一的體現,這就是中國的寺廟常選址於名山幽林之故。
洪椿坪
在道教中,寺廟的稱謂也很多:道教創立之初,其宗教組織和活動場所皆以“治”稱之。又稱為“廬”、“靖”、也稱為靜寶。在南北朝時,道教的活動場所稱呼為仙館。北周武帝時,道教活動場所的稱呼叫“觀”,取觀星望氣之意。到了唐朝,因皇帝認老子為祖宗,而皇帝的居所稱為“宮”,所以道教建築也稱為“宮”了。其它還有叫“院”、“祠”的,如文殊院、碧霞祠等。儒家則稱之為“廟”、“宮”、“壇”,如孔廟、文廟,雍和宮,天壇等。伊斯蘭教稱之為“寺”,如清真寺等。天主教稱之為“教堂”。在原始或民間中,稱之為“廟”、“祠”,如舊時奉祀祖宗、神佛或前代賢哲的地方。叫太廟、中嶽廟、西嶽廟、南嶽廟、北嶽廟、岱廟等。如祖廟、祠堂(祭祀祖宗或先賢的廟堂),有武侯祠、韓文公祠等.
洪椿寺寺廟文化它完整地保存了中國各個朝代的歷史文物,在國家公布的全國文物保護單位中,寺廟及相關設施約佔一半,謂之“歷史文物的保險庫”,乃當之不愧。寺廟建築與傳統宮殿建築形式相結合,具有鮮明民族風格和民俗特色。同時,寺廟文化已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如天文、地理、建築、繪畫、書法、雕刻、音樂、舞蹈、文物、廟會、民俗等等。各地一年一度的廟會如火如荼,不僅豐富了各地的文化氛圍,同時促進了地方旅遊業的發展.
洪椿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