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澤慧
原中國政治協商會議委員
何澤慧(1914年3月5日—2011年6月20日),女,籍貫山西靈石,江蘇蘇州人。
傑出的核物理學家。193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40年獲德國柏林高等工業大學工程博士學位。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被譽為“中國的居里夫人”。
生前是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何澤慧在德國海德堡皇家學院核物理研究所工作期間,首先發現並研究了正負電子幾乎全部交換能量的彈性碰撞現象。在法國巴黎法蘭西學院核化學實驗室工作期間,與合作者一起首先發現並研究了鈾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現象。上世紀50年代,與合作者一起自立更生研製成功對粒子靈敏的原子核乳膠探測器。在領導建設中子物理實驗室、高山宇宙線觀察站,開展高空氣球、高能天體物理等多領域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首顆X射線天文衛星“慧眼”的名字也是為紀念何澤慧。
2011年6月20日7時39分,何澤慧院士在北京協和醫院逝世,享年97歲。
人物關係
1936清華畢業照(前排右2何澤慧)
1936年大學畢業后,到德國柏林高等工業大學技術物理系攻讀博士學位,出於抗日愛國熱忱,她毅然選擇實驗彈道學的專業方向。
1940年以“一種新的精確簡便測量子彈飛行速度的方法”論文獲得工程博士學位。
1940年進柏林西門子工廠弱電流實驗室參加磁性材料的研究工作。
1943年,她到海德堡威廉皇家學院核物理研究所,在玻特教授指導下從事當時已初露應用前景的原子核物理研究,曾首先觀測到正負電子碰撞現象,被英國《自然》稱之為“科學珍聞”。
何澤慧與錢三強
1948年夏,何澤慧同錢三強一起滿懷愛國熱忱歷盡艱辛回到祖國,參加北平研究院原子學研究所的組建。新中國成立后,她全身心地投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53年改稱物理研究所)的創建工作。由她具體領導的研究小組,在十分簡陋條件下開展工作,經過幾年努力,於1956年研製成功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原子核乳膠。
1955年初,何澤慧積極領導開展中子物理與裂變物理的實驗準備工作。
1958年,中國第一台反應堆及回旋加速器建成后,她擔任中子物理研究室主任,在相當長時間裡領導當時的中子物理研究工作,為開拓中國中子物理與裂變物理實驗領域做出重要貢獻。她還看準快中子譜學的國際發展趨勢,不失時機安排力量開展研究,使中國快中子實驗工作很快達到當時的國際水平。
1964年起擔任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長。
1965年赴河南安陽參加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文革”中被作為“反動學術權威”受到錯誤的審查和批判。
1969年冬,下放到二機部在陝西合陽的“五七”幹校參加農業勞動。
1973年,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后,何澤慧擔任副所長,積極推動宇宙線超高能物理和高能天體物理研究的開展。她倡導和全力支持開展交叉學科的研究,推動了中國宇宙線超高能物理及高能天體物理研究的起步和發展。在她的倡導與扶持下,高能物理研究所原宇宙線研究室通過國內、國際合作,在西藏甘巴拉山建成世界上海拔最高的(5500米)高山乳膠室使中國成為當時少數幾個能生產核乳膠的國家之一,推動了中國高能天體物理的研究工作。還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地發展了高空科學氣球,並相應發展了空間硬x射線探測技術及其他配套技術。
1980年,何澤慧當選為中科院數學物理學學部委員(院士)。耄耋之年,她仍然堅持全天上班,關心中國高能物理和核物理事業的發展。直到2000年,每周還要堅持幾次到高能所上班。
從2005年起,溫家寶總理先後6次去看望何澤慧老人,給予她高度評價。
中國物理學家 何澤慧女士
外祖母:王謝長達,近代女教育家,振華女子學校創始人。
父親:何澄,近代實業家,同盟會成員。
母親:王季山,物理學翻譯家、曲學家王季烈妹妹。
何家全家福
大姐:何怡貞,著名金屬物理學家。
大哥:何澤明,原北京鋼鐵學院院長。
弟弟:何澤涌,山西醫科大學著名教授。
妹妹:何澤瑛,南京植物院資深研究員
弟弟:何澤源、何澤誠、何澤慶均為高級工程師、資深教授。
女兒:錢民協,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
兒子:錢思進,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
1946年春天,從德國到法國巴黎,和大學時期的同學錢三強結婚,
2011年6月20日7時39分,何澤慧院士在北京協和醫院逝世,享年97歲。
正負電子彈性碰撞現象的首次實驗觀察
這項成果先後於1945年9月在英國布列斯托爾舉行的英法宇宙線會議和1946年7月在英國劍橋舉行的國際基本粒子與低溫會議上報告,引起與會者的很大興趣,並被英國《自然》雜誌載文介紹稱之為“科學珍聞”。
鈾核三分裂和四分裂現象的發現
何澤慧
原子核乳膠製備過程的研究
何澤慧領導的研究小組在1956年成功地掌握了原子核乳膠的製備方法,何澤慧和她的合作者獲得1956年頒發的中國科學院獎(自然科學部分),即首次國家自然科學獎。
開拓中國中子物理和裂變物理實驗領域
何澤慧在相當長的時期里全面負責領導了物理研究所(後為原子能研究所)中子物理研究室的工作,為開拓我國中子物理與裂變物理實驗領域並配合核武器研製做出了重要貢獻。何澤慧領導創建了基本實驗條件,並利用建立起來的實驗條件,何澤慧領導完成了一系列基礎核數據的測量工作。
推動宇宙線超高能物理和高能天體物理研究
何澤慧在擔任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長期間十分關心宇宙線方面研究工作的進一步發展。為了儘快提高我國科研水平,她主張開展交叉學科的研究,發展新的生長點。她提出,在我國還沒有加速器的條件下,利用核物理的知識和技術,以宇宙天體為實驗場地,以科學高空氣球及高山站等為手段,推動宇宙線超高能物理及高能天體物理研究的開展。
論文
1946年巴黎,何澤慧與伊萊娜·居里。
《自製對電子靈敏的原子核乳膠的特性》,孫漢城、劉惠長、何澤慧(《科學通報》1958年第5期)
《鉍、鉛、金、鉑、鎢等元素被21Mev.中子打擊時的分裂截面的最高限度》,何澤慧(《中國物理學報》1951年第1期)
《鈾核四分裂的實驗證明》,錢三強、何澤慧
《原子核乳膠製備過程的研究》,何澤慧、陸祖蔭、孫漢城
專著
何澤慧與錢三強夫婦
《原子能的原理和應用》趙忠堯、何澤慧
《原子能發現史話》錢三強、何澤慧
出身名門
1913年山西靈石聲名顯赫的何家在蘇州的“靈石何寓”落成。第二年,何澤慧出生在這座古典的蘇州園林式的大宅院。她排行老三,自幼機靈敏捷,酷愛讀書,成績優異,深受父母的寵愛。然而,她漸漸地有些孤傲,不願意陪弟妹們玩耍,認為那是在浪費時間。稍長,她被父親狠狠地批評了一次,開始抽空陪弟妹玩耍,還為他們織毛衣。
何澤慧
父親為全家人謀得了安逸的生活。何澤慧年幼時,父親開辦工廠。家裡有汽車,暑期父親經常帶著他們全國旅遊,家裡早早購買了照相機,何家兒女因此留下了豐富的影像資料。何澄也非常重視對子女的教育,何澤慧的八個兄弟姐妹中,共出了4位著名的物理學家、一位植物學家、一位醫學家。
抗日戰爭爆發時,父親何澄命5個兒子全部放下手頭的工作與學業,前往大後方支援抗戰。1948年,何澤慧與丈夫錢三強帶著剛出生七個月的大女兒回國,共同從事核物理研究工作;何澤慧的姐姐何怡貞也從美國返回;1949年,何澤慧給在台灣大學讀研究生的妹妹何澤瑛寄去50美元,使她買到最後一班回北平的船票。至此,何家八姊妹在新中國成立前,全部回到大陸,報效祖國。
脫穎而出
1932年,何澤慧前往上海考大學。考試前,父親與她開玩笑說:“考上大學就去上,考不上就當丫環。”
何澤慧隨身帶了兩元錢,與幾位女同學搭船來到上海,在一位同學家裡搭鋪過夜。在上海,她分別參加了浙江大學與清華大學的招生考試。她的第一志願報的是浙大,第二志願是清華。
沒想到,報著“考不上就去做小保姆”的念頭,何澤慧考了個女狀元。她後來回憶:“考浙江大學的人有800多,我報考的是物理學系,他們取的只有我一個女生,你說我的運氣好不好?清華大學人多而且特多,一共有近3000人,清華的希望小得不得了!”
然而,就是她最不抱希望的清華,也被她考中了。總共錄取28人,她是其中之一。
雖然浙江大學發了錄取通知書,何澤慧最終還是選擇了清華。清華的學習格外繁重,最終只有10人順利畢業。何澤慧又是這十人中的第一名。這十人中,第二名就是成為她丈夫的錢三強。
感情生活
錢三強是一代國學大師錢玄同的兒子,天性聰敏,勤奮好學。受家風影響,錢三強從小博覽群書,興趣廣泛。在清華大學讀書時,他與何澤慧成了同學。根據學校餐廳用餐男女生搭配編席的規定,錢三強和何澤慧及另外6名男生編在一桌。何澤慧發現錢三強每逢入席退席,總是彬彬有禮,頗具風度。錢三強的畢業論文分數僅次於何澤慧,排名第二。與他們同期畢業的同學中,還有他們的好朋友于光遠。那時,于光遠就稱錢三強與何澤慧是郎才女貌天生的一對。何澤慧與錢三強自清華大學畢業后,就各自選擇了自己的求學道路:何澤慧去了德國,錢三強則考到法國巴黎大學居里實驗室,跟隨居里夫人學習鐳學。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王大珩他們到德國來玩,何澤慧招待他們。那時候錢三強沒有來,因為看樣子快打仗了,他怕過來了回不去法國,所以他就在法國看情況。後來二戰開始了,他給何澤慧拍電報叫他們趕快回去。雖然這次何澤慧沒有見到錢三強,但至少知道了他的消息。直到1943年,德國與法國之間才可以通信。於是何澤慧給7年未見的錢三強寫了一封信。由於戰爭,信不能封口,而且只限25個單詞。信的大意是:問錢三強是否還在巴黎,如可能,代她向家中的父母寫信報平安。
何澤慧
1992年6月28日,錢三強因心臟病逝世。1999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他“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如今,何澤慧家裡的布局依然和十幾年前一樣,自錢三強去世后,家裡的東西幾乎沒有變過。不論是卧室還是書房,何澤慧都儘可能地保持著錢三強生前的樣子,也許這就是她紀念錢三強的最好方式。
總理探望
2009年8月6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乘車來到北京北四環外一個普通居民小區。對於中國科技事業來說,這裡並不普通:小區內的3棟青磚灰樓,是新中國成立之初為招賢納士所建的“特樓”,曾經居住著包括錢三強、何澤慧夫婦在內的新中國科技事業的一批開拓者們。
溫家寶探望何澤慧
臨別時,溫家寶用手扶著何老站起來,溫總理走到院子里時,回首向站在二樓自家窗口的何澤慧揮手道別,大聲說道:“多保重”。
何澤慧是一個非常聰明的科學家,她在德國進行了重要的研究。1948年,她與錢三強回到中國,使中國的核物理髮展變得非常活躍,她與錢三強分享中國近代歷史。(Pierre Radvanyi教授,法國Saturn國家核物理實驗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