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趙忠堯的結果 展開
- 中國核物理研究和加速器建造事業開拓者
- TCL執委會委員
- 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及高級副總裁
趙忠堯
中國核物理研究和加速器建造事業開拓者
趙忠堯(1902.6.27-1998.5.28)浙江諸暨人,物理學家,中國核物理研究和加速器建造事業的開拓者。
1920年(民國九年)考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南京大學前身),1930年(民國十九年)獲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進行原子核反應研究,1955年6月被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趙忠堯主要從事核物理研究,特別是硬g射線與物質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建成中國第一、二台質子靜電加速器,為在國內建立核物理實驗基地作出了重要貢獻。趙忠堯第一次發現了正電子的存在,他是人類物理學史上第一個發現反物質的科學家。他觀測到的正、負電子湮滅輻射比後來安德遜看到的正電子徑跡早兩年。他的研究成果為研製正負電子對撞機提供了理論基礎,同時也奠定了他在世界物理學界的地位。
人物關係
大事件
1902-06-27
出生
1902年6月27日出生於,浙江諸暨人。
1920
考入南京師範
1920年(民國九年)考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南京大學前身)。
1927
赴加州理工學院學習,從師密立根
1927年(民國十六年),趙忠堯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學習,從師於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密立根教授。
1930
獲博士學位
1930年(民國十九年)獲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
1930
到哈羅大學所工作
1930年前往德國哈羅大學物理研究所工作。
1948
任研究院院士
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9
進行原子核反應研究
1949年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進行原子核反應研究。
1955-06
任中科院院士
1955年6月被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998-05-28
因病逝世
1998年5月28日下午,因病逝世,享年96歲。
趙忠堯照片1
1920年(民國九年),考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
1925年(民國十四年),從東南大學畢業後任清華大學助教。
1927年(民國十六年),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學習,從師於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密立根教授。
1929年(民國十八年)底,趙忠堯發現硬γ射線的高能量光子束,在通過重金屬鉛時出現了“反常吸收”現象。
1930年(民國十九年),獲得博士學位,前往德國哈羅大學物理研究所工作。9月趙忠堯發現與“異常吸收”同時存在的還有“額外散輻射”,又寫出題為《硬Y射線的散射》的論文,發表在美國《物理評論》雜誌上。
1931年(民國二十年秋,到英國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與原子核大師盧瑟福(E.Rutherford)一起工作。同年底回國後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邊教書、邊用蓋革計數器進行r射線、人工放射性和中子物理的研究工作,論文發表在中國的“物理導報”和英國的“自然”雜誌上。盧瑟福在趙先生寫的“硬r射線與原子核的相互作用”論文前加了按語:“這一結果提供了"正-負"電子對產生的又一證據。”同年在中國首次開設核物理課程,並主持建立中國第一個核物理實驗室。
1932年,安德遜因發現正電子徑跡獲諾貝爾獎。人們認識到:趙忠堯是最早觀察到正負電子對產生與涅沒的人。
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抗日戰爭爆發,趙忠堯先生離開北平,先後到雲南大學、西南聯大和中央大學任教。
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受中華民國政府的委派,赴比基尼群島參觀美國的原子彈試驗,之後又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等處進行核物理和宇宙線方面的研究。
1950年3月,趙忠堯正式辦理回國的手續,8月底,趙忠堯從美國洛杉磯登上了“威爾遜總統號”起程回國了,但是受到美國聯邦調查局的特務調查,9月12日船經日本橫濱,拒絕了台灣當局駐日代表前來探監訪問去台灣工作。11月28日,趙忠堯回到中國大陸。
1951年1月,趙忠堯教授抵達北京,政務院副總理兼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中科院院長郭沫若親自主持了有李四光、竺可楨、吳有訓、錢三強等數十名科學家參加的歡迎宴會。
1958年,他負責籌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系並任系主任。
1972年,他參與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籌建工作,還多次向有關部門提出了發展中國科學事業的許多具體建議。
1979年,趙忠堯先生代表中國科學界前往德國出席物理學會議,並進行參觀訪問。
1995年10月,何梁何利基金委員會獎給了趙忠堯10萬港幣的獎金,趙忠堯把它全部捐獻給了中科院院數學物理學部,作為科學基金,以獎勵有成就的青年。
1998年5月28日下午15時55分,趙忠堯因病逝世,享年96歲。
2020年1月15日,中國核工業功勛榜發布,趙忠堯上榜,被追授予中國核工業功勛獎章。
趙忠堯照片2
1945年,他去加州理工學院和麻省理工學院進行核物理和宇宙線等方面的研究,趙忠堯在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宇宙實驗室進行“混合宇宙線簇射”等的研究,寫了許多論文,如發表在美國“物理評論”上的“混合宇宙線簇射”等。1946年春,趙忠堯回到加州理工學院,在核物理實驗室參加了美國原子能委員會和海軍部聯合支持的核物理科學研究,研究的論文是“質子轟擊F19時所產生的低能α粒子的研究”。這是當時世界核反應研究的前沿課題,趙先生在美國科學界的知名度已相當高了。
20世紀30年代,趙忠堯在美國進行的實驗研究中首先發現:當硬g射線通過重元素時,存在著反常吸收,併產生一種特殊輻射。趙忠堯的這些工作,是正電子發現的先驅。
1931年,趙忠堯學成回國後到清華大學擔任物理系教授。趙忠堯開設了中國首個核物理課程,主持建立了中國第一個核物理實驗室。趙忠堯與他的老師葉企孫一起,還培養了一批後來為中國的原子能事業做出重要貢獻的人才:王淦昌、彭桓武、錢三強、鄧稼先、朱光亞、周光召、程開甲、唐孝威,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楊振寧和李政道也都曾經受業於趙忠堯。
學術論著
序號 | 人員 | 作品 | 刊物 | 時間 |
1 | 趙忠堯 | 《硬γ射線吸收係數測量》 |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 | 1930年5月 |
2 | 趙忠堯 | 《硬γ射線的散射》 | 美國《物理評論》雜誌 | 1930年10月 |
3 | 趙忠堯 | 《硬γ射線與原子核的相互作用》 | 英國《自然》雜誌 | 1931年 |
4 | 趙忠堯 | 《混合宇宙線簇射》 | 美國《物理評論》 | 1946年 |
5 | 趙忠堯 | 《質子轟擊F19時所產生的低能α粒子的研究》 | 美國《物理評論》 | 1946年 |
趙忠堯曾任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中國科學院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物理系主任,中國核學會名譽理事長。歷任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副所長。四、五、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所獲獎項 |
▪1995年獲得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獲獎) |
愛克斯朋:趙忠堯在世界物理學家心中是實實在在的諾貝爾獎得主!
李政道:趙老師本來應該是第一個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中國人,只是由於當時別人的錯誤把趙老師的光榮埋沒了。”“我們緬懷趙老師為近代物理學中量子力學的發展、為新中國科技教育事業所做的卓越貢獻,以及他一生為人正直、忠於科學、潛心研究,樸素無華、實實在在的科學精神。”
葉銘漢:趙忠堯先生以畢生精力從事科學和教育事業,為發展中國核物理和高能物理研究事業、為培養中國原子能事業、核物理和高能物理的實驗研究人才作出的重大貢獻,以及趙忠堯先生赤忱愛國,正直剛毅,艱苦樸素,一貫堅持實事求是、刻苦鑽研的科學精神。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趙忠堯為發展中國核物理和高能物理研究事業、為培養中國原子能事業、核物理和高能物理的實驗研究人才作出了重大貢獻,是中國原子核物理、中子物理、加速器和宇宙線研究的先驅者和奠基人之一。
朱清時:趙忠堯先生赤忱愛國,正直剛毅,艱苦樸素,嚴謹治學,學問精深,德高望重,平易近人,深受同事和學生們的愛戴。
張煥喬:趙忠堯先生是享譽全球的傑出科學家,為中國核物理科學事業的發展、為培養核物理科學人才作出了重大貢獻。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評:趙忠堯先生以畢生精力從事科學和教育事業,為發展中國核物理和高能物理研究事業,為培養中國原子能事業、核物理和高能物理的實驗研究人才做出了重大貢獻,是中國原子核物理、中子物理、加速器和宇宙線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2002年6月27日,趙忠堯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日,6月4日,趙忠堯先生生前工作過的中國物理學會、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中國科技大學在高能所報告廳聯合舉行了隆重的紀念活動。
2008年7月6日上午,趙忠堯先生塑像揭幕儀式在中國科技大學近代物理系樓前隆重舉行。“中國科大趙忠堯獎學金”簽字儀式在近代物理系辦公樓210會議室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