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岩寺

四川竇圌山寺廟

雲岩寺,位於四川省江油竇圌山的雲岩寺,該寺始建於唐,明末毀於兵火,清雍正三年(1725年)重修,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汶川地震中損毀嚴重,中國古代道教佛教寺廟。雲岩寺始建於唐,宋以後歷代均有重修重建。明末遭兵燹,僅西配殿倖免,清雍正三年(1725)重修。雲岩寺現存殿宇四重,有山門、文武殿(1989)重建、天王殿、大雄殿、西配殿等,建築面積2771平方米,西配殿又稱飛天藏殿,為四川省現存年代最早的木構建築。

雲岩寺徠,殿內飛天藏又名星辰車,形如佛教轉輪藏,為四川省現存唯一較完整的宋代木構,也是宋遼金時代的小木作的重要實例。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汶川特大地震,給竇圌山雲岩寺造成巨大損壞。

山門


雲岩寺景觀
雲岩寺景觀
雲岩寺山門重建於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面闊三間呈八字形,高7.35米、寬11.5米,為歇山式假重檐結構,前隹砌刻石獅,木柱上出雕花雀替、撐弓、落罩,上雕花紋和人像,屋脊翼角造型別緻,琉璃瓦屋面,顯得富麗堂皇,當心間裝林門為通道,左右次間原塑有白馬二匹,有馬排子之別名,門上施瓜柱,縣立匾,著名書法家于右任手跡“雲岩寺”金光閃閃。門外不遠立有二鐵桅杆,桅杆直徑29厘米,高11米,在離地面8米高處分別刻有“風調雨順”、和“國泰民安”八字。桅杆高聳與山門相映成輝,更顯得雲岩寺古樸典雅。

文武殿


為雲岩寺的第二重建築,重建於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因原塑有關羽與文昌而得名。台下原設有金水橋,兩旁有高大古柏,文革中倒塌。1989年再次重建,基本保持其原來的建築網路。側后造重檐琉璃瓦鍾、鼓樓、風置放清代遺存的鐵鐘、皮鼓。

護法殿


雲岩寺
雲岩寺
又名天王殿。因內塑有四大天王而得名。該殿重建於清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為一面闊三間的單檐歇山式建築。梁架施有叉手保留有宋元網路,高8.5米,寬14.2米,前面辟雕花六合站,上刻道教八仙人物圖案,地上鋪方磚,上作藻井,裝木板,析上原作壁畫,乃明代遺物,殿中供奉彌勒佛像,佛肚大體壯,笑容可鞠,兩側塑四大天王像,手持降龍伏虎之寶物,面目威武猙獰,門外有古桂兩棵,一為金桂,一為月桂,月月如秋,香飄四季。

大雄殿


雲岩寺
雲岩寺
是雲岩寺的主體,門外設台階,台階中安盤龍浮雕御道,兩側修記事碑亭。殿為單檐歇山式建築,高10.2米,寬14米,氣勢雄偉。前廊柱上施裝飾斗拱,安龍、象之雀替。前面裝六合門,上雕龍紋,其餘三方火磚封牆,上嵌琉璃件圖案,殿中設神龕,上坐佛祖釋迦牟尼,側侍阿藍、迦葉,兩旁塑十八羅漢,門外有耇書法家謝無量撰寫的楹聯:“飄渺得仙梯過眼雲煙都是幻,逍遙齊物理行天日月本無私”。精湛的楹聯,肅穆的殿堂,烘托出一派神秘深邃的氣氛。

經藏


雲岩寺
雲岩寺
大殿西側殿內尚存宋代木作轉輪經藏(又稱飛天藏、星辰車)。飛天藏是根據宋代李明仲《營造法式》的小木作轉輪經藏而建造的。整個藏身中間立有一根直徑為0.5米的大圓柱,圓柱的下端固定於地坑中形如鐵鵝台桶子的六角藏針上(名叫“壽山佛海”),上端則包在梁架之中。圓柱上再加以木枋,並裝上木板,便形成了八棱八方四層的巨型木塔。整個藏身高10.8米,直徑7.5米,即使是在幾百年後的今天,整個飛天藏仍可以在人的推動下轉動。整個轉輪工藝精美,是一件珍貴的古代木雕作品。

歷史介紹


雲岩寺歷史
雲岩寺歷史
雲岩寺飛天藏殿系南宋僧人真明於淳熙八年 (1181) 創建,元至正年間重徠葺,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及乾隆十九年(1754)均曾補修(見圖)。面闊進深各三間,16.5米,前檐有廊,重檐歇山頂,總高15.8米。上下兩層檐下均施四鋪作斗栱,補間僅用一朵。昂為批竹昂,昂首上挑至平榑,柱側腳和生起都十分明顯。殿內藏身通高10.3米,狀如木塔,最大直徑7.5米。軸心為直徑 50厘米的大圓木,下托鐵軸承,旋轉自如。軸上穿梁枋,裝木板,構成八角形框架。框架外鑲小木雕作天宮樓閣、屋檐、樑柱、勾欄、平座、斗栱。藏體可分為藏座、腰檐、藏輪三部分,結構精密,氣勢宏大。板壁上的鏤刻花卉和梁枋上的彩畫均極精美。八面板壁和天宮樓閣內雕有一套完整的宋代道教神系人物,原刻204個,現存125個。
飛天藏建築特點有三:一是藏身施斜栱,為遼金慣用形制,假下昂的“嘴”細長,由曲斜斗栱組成的金錢斗與如意栱為晚期形式;二是天宮樓閣、龜頭殿、格子門均為宋式,藏座副階檐柱所施纏柱繞龍與大足北山石雕轉輪經藏相同;三是營造制度和細部處理手法與宋元相同,但又有若干更早和較晚的建造特徵,是研究道教藝術和宋元建築的歷史瑰寶。1949年以來多次撥款對寺廟進行維修。現由江油縣文物保護管理所保護管理。

損毀嚴重


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雲岩寺坐落於江油市北25公里的竇圌山上,唐僖宗李儇敕令在竇圌山建造一座雲岩寺,其後經宋、元、明、清幾代修葺交替。興盛於宋代,明末毀於兵火,現存的雲岩寺,除飛天藏殿外,其餘皆是清代康熙至道光年間重建。雲岩寺坐北朝南,臨岩負山。佔地26畝,建築面積5051平方米。從山門起依次建有:文武殿、天王殿、大雄殿、藏經樓,左右兩側輔有鐘鼓樓、東禪堂、飛天藏殿等。
雲岩寺
雲岩寺
飛天藏殿建於宋淳熙7年(1180年),面闊17米,進深19.09米,高16.91米,為重檐宋式建築。上下都施五鋪作斗拱,殿中置飛天藏(轉輪經藏或稱星辰車),是根據宋代《營造法式》小木作轉輪經藏而建,但結構更為複雜,規模更為宏偉,為國內罕見。飛天藏殿是我國現存的為數不多的宋代建築,是四川省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
這次汶川特大地震,給竇圌山雲岩寺造成巨大損壞。竇圌山道路沉陷、垮塌約2公里;主峰傾斜、裂縫,部分塌方,南北面下沉約1米;山體滑坡,鐵索橋斷裂1根。雲岩寺山門,屋面、飛檐部分垮塌(屋面垮塌面積約15平方米);文武殿屋面部分垮塌(屋面垮塌面積約5平方米);天王殿兩側山牆全部垮塌(垮塌牆體約65平方米),殿內塑像垮塌,瓦屋面部分滑落;飛天藏殿兩側山牆、后金牆垮塌面積約250平方米;大雄殿屋面脊飾垮塌,屋面受損嚴重,三面牆體垮塌面積約200平方米,塑像裂縫、傾斜;玉皇殿、東嶽殿、竇真殿、超然亭、春台、娘娘殿整體垮塌;財神殿屋面瓦部分滑落,塑像垮塌;魯班殿四面牆體垮塌,屋面部分別受損(約20平方米);十王殿屋面垮塌約200平方米,牆體垮塌約350平方米;圍牆全部垮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