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濤街道

重慶市涪陵區下轄街道

白濤街道,隸屬於重慶市涪陵區,地處涪陵區東南部,東與焦石鎮大木鄉接壤,東南與武陵山鄉、武隆區鴨江鎮相鄰,西北與荔枝街道、江東街道毗鄰。

春秋戰國時,白濤街道境域為巴國屬地;2008年5月,由白濤鎮、山窩鄉合併設立白濤街道。白濤街道總人口42311人(2020年)。截至2020年6月,白濤街道下轄5個社區、13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白濤新街興政路71號。

白濤街道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為主;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工業以化工、原煤、建築材料為主。2019年,白濤街道實現生產總值19.5億元。

歷史沿革


白濤街道
白濤街道
春秋戰國時,為巴國屬地。
秦漢至南北朝時,為巴郡枳縣地。
唐時,為涪州涪陵縣地。
清代,為涪州長灘里地;清末,屬涪州第二區,置有白濤鎮,為涪州九鎮之一。
民國二十年(1931年),屬涪陵縣第七區,設有白濤鎮。
1950年初,屬涪陵縣第一區地,仍置有白濤鎮。
1953年7月,析鎮所轄農村部分設白濤鄉。
1958年10月,鎮鄉合併設立白濤公社。
1983年11月,白濤公社復置為白濤鎮。
2008年5月,白濤鎮、山窩鄉合併設立白濤街道。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白濤街道地處涪陵區東南部,東與焦石鎮、大木鄉接壤,東南與武陵山鄉、武隆區鴨江鎮相鄰,西北與荔枝街道、江東街道毗鄰;行政區域面積20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白濤街道地處烏江下遊河谷丘陵山區,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地形分為河谷、丘陵、低山、中山、喀斯特溶蝕槽谷、山原平壩等類型,地質構造複雜,河谷深切,起伏較大;主要山脈有金子山、烏龜背山、大屋基山、龍門山等;境內最高點位於谷花村境的大屋基山頂,海拔1820米;最低點位於烏江邊三門子村峽口,海拔175米。

氣候

白濤街道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均氣溫17.5℃,無霜期290310天,年均降雨量1100毫米左右,年平均日照1299小時,屬低日照區。

水文

白濤街道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主要河道有長江支流烏江,總長11.5千米;二級河有麻溪河、大溪河、后溪河3條,總長39.0千米,河流總長度50.千米,河網密度0.3千米/平方千米,年徑流總量0.4億立方米,年排澇量1.2億立方米,年最大排澇量1.6億立方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烏江,由西南向東北轉從南至北,流經境內高峰寺、小田溪、柏林、聯農、三門子5個村,長11.5千米,流域面積217.2平方千米,年均流量1610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麻溪河、大溪河、后溪河等。

自然災害

白濤街道主要自然災害有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地質災害,及大風、冰雹、乾旱、洪澇等氣象災害,其中尤以風災比較突出;風災年均發生3次,主要發生在5—8月,嚴重的一次風災發生2010年7月16日;常有25—40天不等的高溫伏旱天氣,對農業生產及人畜飲水的影響最大。

自然資源


白濤街道境內已探明礦產資源有煤、硫鐵礦、鋁土礦、石英砂石灰石等;其中煤的儲量達1562.3萬噸以上,已經開發的有白濤煤礦和柏利煤礦,位於柏林村,礦區面積150平方千米,地質儲量1327.5萬噸,可采量1256.5萬噸,年產量18.1萬噸;境內野生動物有豹、狼、獐、狐狸、獼猴、野豬、泥豬、貂、野雞、野鴨、山鷹等;水產資源有野生的烏龜、甲魚、鰱魚、胭脂魚、白甲鯉魚、黃臘丁等。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6年,白濤街道下轄白濤、新溝、沿江、柏林、聯農、油房、新龍灣、建立、陳家咀、網背沱、三門子、高峰寺、黃荊、八角樹、大沙丘、麥子坪、桃子園17個行政村和街道1個社區。
2006年,白濤街道下轄白濤社區1個社區,三門子、小田溪、麥子坪、高峰、柏林、油房、聯農7個行政村。
2011年,白濤街道下轄白濤、建峰、小田溪、油坊、官橋5個社區,麥子坪、三門子、高峰寺、柏林、聯農、樂道、谷花、水源、新立、哨樓、崇山、石門、天星13個行政村;下設35個居民小組、95個村民小組。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白濤街道下轄5個社區、13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白濤新街興政路71號。
社區白濤社區油坊社區小田溪社區官橋社區建峰社區
三門子村麥子坪村高峰寺村柏林村聯農村
樂道村谷花村水源村哨樓村崇山村
石門村天星村新立村

人口民族


2010年,白濤街道常住人口46160人。
2011年,白濤街道總人口48683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9132人,城鎮化率39.3%;另有流動人口4210人。總人口中,男性25062人,佔51.5%;女性23621人,佔48.5%;14歲以下6815人,佔14.0%;15—64歲26338人,佔54.1%;65歲以上1553人,佔31.9%;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48613人,佔99.9%;有土家、苗、彝、滿4個少數民族,共70人,佔0.1%,超過20人的有土家、苗2個少數民族,其中土家族38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54.3%;苗族24人,佔34.3%。2011年,白濤街道人口出生率6.4‰,人口死亡率5.9‰,人口自然增長率0.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24.1人。
2020年,白濤街道總人口6.5萬人。
2021年6月21日,重慶市涪陵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發布,白濤街道人口為42311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白濤街道財政總收入4222.1萬元,比2010年增長36.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4655萬元,比2010年增長42.9%;人均財政收入506.3元,比2010年增長2.9%。2011年,白濤街道農民年人均純收入6814元,比2010年增長24.4%。
2019年,白濤街道實現生產總值19.5億元,增長9.5%;農業總產值3.9億元,增長5%;工業產值20億元,增長10%;固定資產投資2.3億元,增長15%;財政收入達3087萬元,增長10.3%;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

農業

2011年,白濤街道有耕地面積5.6萬畝,人均1.1畝;可利用草地面積1.1萬畝,林地面積2.4萬畝。2011年,白濤街道農業總產值達到2.2億元,比2010年增長15.8%,農業增加值1.5億元。白濤街道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為主。2011年,白濤街道生產糧食2.6萬噸,人均534.1千克,其中水稻7001.5噸,玉米5467.2噸,小麥977.2噸。白濤街道主要經濟作物有烤煙、馬鈴薯、蔬菜、油菜、豆類等。2011年,白濤街道烤煙種植面積600畝,產量61.5噸;蔬菜種植面積5000畝,產量2500噸;油菜、豆類1200畝,產量180.5噸。白濤街道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白濤街道生豬飼養量4.7萬頭,年末存欄1.7萬頭;牛飼養量0.3萬隻,年末牛存欄0.2萬隻;羊飼養量1.8萬隻,年末羊存欄0.7萬隻;家禽飼養量31.5萬羽,上市家禽15.8萬羽。2011年,白濤街道生產肉類3103.1噸,其中豬肉2665.6噸,牛肉172.3噸,羊肉265.2噸,畜牧業總產值8000萬元。2011年,白濤街道水果種植面積0.6萬畝,產量5862.2噸,主要品種有柚子、柑橘、梨子,其中柚子3772.2噸,柑橘430.6噸,梨子50噸。

工業

白濤街道工業以化工、原煤、建築材料為主。2011年,白濤街道工業總產值14.4億元,比2010年增長35.9%,工業增加值8.5億元,占生產總值的65.6%;有企業69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4家、市級重點企業4家、區級龍頭企業4家。

商貿

2011年末,白濤街道有商業網點1893個,職工5600人。2011年,白濤街道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5.0億元,比2010年增長26.0%;集貿市場4個,年交易額2.2億元,比2010年增長20.5%。

金融

2011年,白濤街道金融產業實現增加值0.4億元,比2010年增長13.5%;年末有6家銀行在境內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2011年末,白濤街道境內金融機構存款餘額為5.0億元,比2010年增長28.0%;各項貸款餘額5128萬元,比2010年減少25.8%。

文化


地名由來

白濤街道因街道所在地北面烏江中白鶴灘上,曾有白浪滔滔之江景,故此得名

交通


白濤街道有319國道橫貫而過。2011年末,白濤街道有鄉道8條,總長45.2千米。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白濤街道有幼兒園7所,在園幼兒957人,專任教師36人;小學6所,在校生2522人,專任教師359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有初中2所,在校生1368人,專任教師15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白濤街道教育經費達2044.9萬元,比2010年增長21.3%;預算內教育經費佔財政總支出比例為12.2%,比2010年提高6.0個百分點。

科技事業

2011年末,白濤街道有科技人才2557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32人,經營管理人才132人,技能人才2148人,農村實用人才245人。

文體事業

2011年,白濤街道有文體服務中心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8個,農村文化中心戶36個;街道圖書室1個、村圖書室13個,藏書10萬冊,專兼職圖書管理員15人。2011年末,白濤街道有塑膠籃球場3個,水泥籃球場18個,健身步道4條;80%的城市社區和3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60.5%。2011年末,白濤街道有廣播電視站1個,有廣播喇叭480隻,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100%;有線電視用戶數為4159戶,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8.5%。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白濤街道有衛生院、民辦醫院各6所,村衛生室18個;病床91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65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3張,固定資產總值1.2億元;專業衛生人員39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0.5人、執業(助理)醫師0.5人、註冊護士0.2人。2011年,白濤街道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8萬人次,住院手術266台次,出院病人1.8萬人次。2011年,白濤街道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200/10萬,新型農村醫療合作醫療參合率97%以上;孕產婦死亡率0/10萬。

社會保障

2011年,白濤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239戶,人數404人,年支出92.4萬元,比2010年增長8.0%,月人均191元,比2010年增長5%;大病臨時醫療救助62人次,發放救助金額4.6萬元;民政部門特定人群醫療救助240人次,共支出158.6萬元,比2010年增長22%;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75戶,人數1643人,支出152.4萬元,比2010年增長12%,月人均77元,比2010年增長8.26%;國家撫恤、補助優撫對象320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34.6萬元,比2010年增長15.37%;有福利院1家,床位3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24人;有五保家園13個,供養五保老人89人;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2.0萬人,參保率96.0%;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3.4萬人,參合率97.2%。

旅遊


白濤街道有816核軍工洞體、小田溪巴王陵遺址、烏江畫廊、大溪河景區和大千洞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