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病

脊椎病

脊椎病是脊椎的骨質、椎間盤、肌肉及韌帶發生改變,刺激脊髓及脊神經而出現的癥狀,以頸椎病、腰椎病較為常見。該病多表現為頸肩酸痛、頭痛、眩暈、腰骶部酸痛、甚至牽連引發下肢疼痛,不能直立等,嚴重者可能會導致癱瘓,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不良影響。

病因常見疾病


頸椎病:頸椎病發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確,研究表明其發病與頸椎椎管狹窄、不良睡眠體位、頸椎超量運動、先天性骨骼畸形等因素有關。
腰椎病:腰椎病又稱為是腰椎間盤髓核突出症,它屬於椎體之間的纖維環破壞之後髓核突出壓迫脊神經根造成的腿痛的一種常見病,青壯年人群多發,且男性患者多於女性患者。大部分患者都是因為存在不同程度的外傷史而造成的腰椎病。最基本的病因就是腰椎間盤的退行性改變,正常的椎間盤是富有彈性和韌性的,抗壓能力比較強。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椎間盤逐漸開始退變,髓核的含水量不斷降低,椎間盤的彈性與抗負荷能力也逐漸減退了,在各種負荷作用之下,椎間盤就容易在受力最大的位置,由里向外產生裂隙,再加上其他因素就容易誘發纖維環的破裂,進而髓核組織出現突出或脫出

鑒別診斷


頸椎病:MRI檢查骨性椎管狹窄、頸椎曲度異常、椎間隙狹窄、鉤突增生的診斷準確性較高。
腰椎病:
椎體骨質增生:主要是椎體終板緣的骨質增生,表現為軟骨蛻變處有鈣鹽沉積,DR、CT、MRI在診斷中沒有區別。
腰椎生理曲度變直或側彎:主要是由於周圍韌帶和椎間盤的急慢性損傷或慢性蛻變導致失衡而表現為變直或側彎,DR、CT、MRI在診斷中沒有任何區別。
椎小關節增生硬化:徠主要是由於椎小關節軟骨的慢性蛻變而導致椎小關節緣增生硬化,以致關節間隙狹窄,模糊,DR、CT、MRI沒有明顯的差別。
椎間盤病變:包括纖維環病變,發生在30歲以後,出現網狀、玻璃樣變即裂隙改變,繼而出現向周圍膨出或突出,出現椎間隙變窄,診斷椎間隙變窄,DR、CT、MRI沒有區別;椎間盤膨出或突出DR與CT、MRI無法相比,而CT與MRI無多大差別。
韌帶鈣化:主要是后縱韌帶、黃韌帶的鈣化,增厚。脊柱失衡引起周圍韌帶受力增加,出現纖維化增生、硬化、鈣化或增厚,顯示韌帶鈣化方面CT明顯優於DR、MRI。
椎間孔狹窄:由於椎小關節增生硬化,椎間盤膨出或突出,椎體后緣增生,后縱韌帶鈣化、黃韌帶增厚而導致,在診斷方面CT、MRI顯示出明顯優勢。
硬膜囊受壓:主要是由於椎間盤膨出、突出,后縱韌帶鈣化,黃韌帶增厚,椎體后緣增生而導致,在診斷方面MRI明顯顯示出優勢,DR無法診斷,CT次於MRI。
椎體終板炎:由於椎體軟骨板退行性變表現為軟骨細胞壞死,囊變,鈣化和裂隙,在診斷方面MRI顯出優勢。
脊髓的病變:由於脊髓受壓顯出水腫或脊髓本身病變,在診斷方面,MRI顯示出明顯優勢,CT次之。隱性裂系因雙側椎弓未融合,在棘突區形成不同程度的裂隙,椎板部分或全部缺損,棘突畸形或闕如,缺口為軟骨或纖維組織所填補,以腰骶交界處常見,在診斷方面CT顯示最好,DR次之。
脊柱滑脫:指上位椎體的位置相對下位椎體發生移位,廣義上包括前滑脫和側位滑脫,以前滑脫多見,根據病因不同分為椎弓崩裂性脊椎滑脫和退行性脊柱滑脫,在診斷方面DR、CT、MRI沒有明顯差別。

檢查


頸椎病:影像學檢查為臨床診斷頸椎病的主要手段,CT、MRI及X線平片屬於常用的影像學檢查方法,可準確評估病情,為明確頸椎病患者具體疾病類型提供可靠的依據。
腰椎病:DR作為一種常規的檢查方法,對一些常見的生理曲度變直腰椎骨質增生、椎小關節硬化、韌帶鈣化、隱性裂、脊柱滑脫可作出明確的診斷。也就是說臨床上根據病情癥狀如果懷疑患者只是單純的生理曲度變直,腰椎骨質增生,椎小關節硬化,韌帶鈣化,隱性裂,脊柱滑脫只用DR檢查。

治療原則


現如今,臨床治療脊椎病的方法有口服藥物、手術治療、西醫理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