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朱雲卿的結果 展開

朱雲卿

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位總參謀長

朱雲卿(1907年至1931年5月22日),原名朱雲,出生於廣東梅縣。

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8月率北江農軍參加了南昌起義。9月參加了著名的秋收起義隨毛上了井岡山,參加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鬥爭。1928年夏擔任紅四軍31團團長。8月下旬取得了黃洋界保衛戰的勝利。1929年1月率領紅31團隨紅四軍主力進軍贛南閩西,開闢新的革命根據地。3月任紅四軍參謀長。年底參加古田會議,堅定地支持毛澤東的正確意見。1930年6月任紅一軍團參謀長,8月任紅一方面軍參謀長。1931年1月15日任中革軍委總參謀部代部長,年僅24歲的他便成為我軍第一位總參謀長。

1931年在醫院中不幸被國民黨特務暗殺,犧牲時年僅24歲。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1921年隨叔父到印度尼西亞打工。
1924年回廣州,考入黃埔軍校第三期,參加軍校進步組織“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
1925年10月參加討伐反動軍閥陳炯明的第二次東征。

革命生涯

朱雲卿舊照
朱雲卿舊照
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6年1月從黃埔軍校畢業。秋,黨派他任中共北江特委委員,負責北江農軍學校工作。11月首期農軍學校開學,他制訂了《培養訓練政治覺悟和軍事水平較高的農民武裝鬥爭骨幹》的辦校宗旨,併兼任軍事教官。
1927年3月帶領北江農軍學校第二期學員擊敗了曲江縣龍歸鄉地主武裝襲擊農會的暴行。4月下旬北江地區各縣農軍千餘人集結韶關,成立廣東北江農民自衛軍北方總指揮部,任參謀長。於6月15日抵達武漢,任農政訓練班主任。同年參加了南昌起義。9月參加秋收起義後上了井岡山。
1928年夏,出任紅四軍三十一團團長,取得草坳、龍源口大捷。7月在毛澤東親自指揮的紅四軍三十一團反擊敵人進攻江西省吉安的永新時,任中路行動委員會指揮,圍困敵人於縣城長達25天後主動撤離。8月下旬和三十一團黨代表何挺穎率三十一團留守井岡山,並取得黃洋界保衛戰的勝利。
1929年1月跟隨毛澤東、朱德、陳毅率領的紅四軍主力,向贛南閩西挺進。在大柏地、長嶺寨戰鬥中,所率三十一團承擔了主攻任務,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戰功累累。3月紅四軍在長汀整編,調任紅四軍參謀長。10月隨朱德率紅四軍一、二、三縱隊開向東江,協助朱德制訂出擊東江的作戰計劃,取得虎頭砂、松源、新鋪、梅城幾個戰役的勝利,為粉碎蔣介石的第一次“圍剿”,並活捉了敵前線總指揮兼18師師長張輝瓚。12月參加了在上杭古田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紅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積極支持毛澤東的正確意見。古田會議后,協助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轉戰江西,掃蕩敵軍,推翻國民黨的反動地方統治,建立紅色政權。
朱雲卿影視劇
朱雲卿影視劇
1930年6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團在長汀成立,任參謀長。8月紅一方面軍在湖南永和成立,任參謀長兼一軍團參謀長、紅四軍參謀長。在第二次反“圍剿”鬥爭期間,因病住院。
1931年3月主持編寫了關於游擊戰十條原則的通令,提出擾敵、堵敵、截敵等方法,豐富了紅軍游擊戰的基本原則。同年任命中革軍委總參謀部部長(總參謀長),這樣,年僅24歲的朱雲卿便成為我軍第一位總參謀長。5月初,紅軍正處於第二次反“圍剿”期間。至5月15日紅軍橫掃700餘華里,打到中村附近里,英勇負傷,住進江西吉安東固附近的紅軍後方總醫院。在醫院中不幸被國民黨特務暗殺,犧牲時年僅24歲。

軼事典故


黃洋界戰

朱雲卿事迹
朱雲卿事迹
1928年7月江西敵軍第六軍六個團,第三軍五個團分別由安福吉安進犯永新,毛澤東親自指揮紅四軍三十一團反擊敵人的進攻,組織了中、東、北路行動委員會。朱雲卿擔任中路行動委員會指揮,帶領三十一團團部特務連和三營九連,駐永新縣城郊外,阻擊吉安來犯之敵,並與東、北路紅軍緊密配合,到處游擊,分割包圍敵人,並組織小分隊四齣活動,襲擾駐敵,結果擊斃、俘虜了大量敵人,將11個團的敵軍圍困在永新縣城附近30華里內達25天之久。
1928年8月下旬,當毛澤東率領一個營的兵力離開井岡山到桂東迎接紅軍大隊,團長朱雲卿和黨代表何挺穎帶領三十一團一營留守井岡山之際,湘軍吳尚勾結贛軍王均,糾集了4個團兵力,分兩路向井岡山根據地撲來。29日下午紅三十一團團部在大井村召開了連排長會議,朱雲卿在會上作了戰鬥部署。在黃洋界、硃砂沖、桐木嶺、雙馬石、八面山等五大哨口修築了工事;各鄉的赤衛隊、暴動隊、婦女會、少先隊、兒童團都動員起來;山上備路了糧食;在茅坪建立了紅軍醫院。特別是在黃洋界上構築了牢固的工事,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在山路兩旁的茅草里埋上了削竹釘;山頂上準備了大量的檑石;山坡上挖了一條條深壕溝。黃洋界山高路險,除了一條羊腸小道之外,四面都是懸崖峭壁。
8月20日上午,排成“長蛇陣”的湘軍,沿著小道往上爬,爬到半山腰,當進入有效射程內時,排槍齊響,檑石齊下,敵人進退兩難,被我軍打得頭破血流、折臂斷腿,後面的敵人見勢轉身潰逃,陷入竹釘陣里,就這樣,連續打退了敵人的三次進攻。朱雲卿在陣地上指示大家要擺出毛委員已率紅軍大隊回來了的架勢,迷惑、威脅敵人。當天下午4時多,他還從修理廠抬來一門待修的迫擊炮,架在黃洋界的望哨上。迫擊炮一連發了兩個炮彈均不響,接著又發出了僅存的一發炮彈,“轟隆”一聲巨響,炮彈準確地落在敵指揮所,黃洋界上槍炮齊鳴,殺聲震天,隱蔽在哨口工事和樹林里的紅軍戰士、赤衛隊員、暴動隊員,手持紅旗、鋼槍、大刀、長予,飛奔而出。敵人以為紅軍大隊真的回來了,頓時亂作一團,紛紛逃命,湘軍吳尚連夜逃回湖南酃縣,而贛軍王均聞吳尚慘敗,亦嚇得慌忙逃跑了。黃洋界保衛戰,朱雲卿團長指揮有方,顯示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

龍源口戰

1928年5月任紅四軍11師31團團長。其後,率部參加了草市坳戰鬥、新老七溪嶺戰鬥和著名的龍源口大捷,屢建戰功。
1928年6月中旬,贛敵調集楊池生第9師、楊如軒第27師共5個團的兵力從吉安進攻永新,向井岡山根據地發起了第四次“進剿”。進佔永新后,楊池生即以楊如軒部1個團控制永新城及附近地區,以所部3個團分兩路向寧岡進犯。6月22日兩路敵軍分別進至龍源口、白口,企圖經新老七溪嶺向新城進攻。紅軍決心以29團和31團1營控制新七溪嶺,阻擊來犯之敵;以28團向老七溪嶺出擊,迂迴敵之側后,求殲敵一部或大部,以粉碎敵人的“進剿”。
6月23日當左路敵軍1個團進至新七溪嶺時,第29團已先敵佔領制高點,與敵展開激戰,由湘南農軍編成的29團槍支甚少,多為梭鏢,在優勢敵軍猛烈的攻擊下,陣地逐步為敵攻破。這時,朱雲卿率31團1營及時趕到,奪回丟失的部分陣地並連續打退敵軍的多次攻擊,守住了新七溪嶺陣地。28團在軍參謀長王爾琢指揮下,頑強作戰,擊潰老七溪嶺之敵,直搗白口楊池生指揮部。這時,新七溪嶺的朱雲卿、胡少海部亦在朱德軍長的直接指揮下乘勝追擊。兩路紅軍密切協同,將敵圍殲於龍源口地區。此役,共殲敵1個團,擊潰2個團,繳槍七八百支,打破了敵軍的第四次“進剿”,使井岡山根據地進入全盛時期。邊界軍民曾作歌謠,謳歌這次勝利:“不費紅軍三分力,打敗江西兩隻羊”(兩隻羊指楊池生、楊如軒)。

圍困永新

1928年7月上旬,湘贛兩省敵軍對井岡山根據地發動了第一次“會剿”。7月9日湘敵吳尚部第3軍由茶陵酃縣進佔寧岡新城;贛敵胡文斗部第6軍和楊池生部第9師,由吉安向永新推進,妄圖協力進攻井岡山。
為了阻止湘贛兩敵會合,毛澤東和11師黨代表兼31團黨代表何挺穎,31團團長朱雲卿率31團在永新城拖住贛敵11個團,切斷了湘贛兩敵的聯繫。在毛澤東的統一部署下,組成中路、東路、北路三個行動委員會,朱雲卿、何挺穎分任中路行動委員會指揮和書記,率31團特務連和3營9連,在永新城郊活動。
朱雲卿、何挺穎所率中路行動委員會和北路、東路密切配合,組織赤衛隊、暴動隊和紅軍指戰員,用四面游擊的戰術,忽南忽北,聲東擊西,到處襲擾敵軍。白天,城郊處處是紅旗梭鏢;晚上,漫山遍野火把通亮,把困在永新城的敵人弄得焦頭爛額,心驚肉跳,惶惶不可終日。偶然派出小部隊,馬上遭到紅軍迎頭痛擊。就這樣,在毛澤東及何挺穎、朱雲卿領導下,31團和永新的廣大人民群眾築成了銅牆鐵壁,硬是把11個團的敵軍,圍困在永新城周圍30里達25天之久,奠定了第一次反“會剿”勝利的基礎,創造了紅軍游擊戰爭史上的奇觀,顯示了人民戰爭的巨大威力。

機智果斷

1929年1月14日朱雲卿跟著毛澤東、朱德、陳毅率領的紅四軍主力離開井岡山,向贛南、閩西進軍。在毛澤東、朱德親自指揮的大柏地、長嶺寨等戰鬥中,朱雲卿帶領三十一團擔任主攻任務,立下戰功。3月間,紅四軍在湖南長沙整編,把原來團的建制改為縱隊建制后,朱雲卿任紅四軍參謀長。他積極為毛澤東、朱德當好參謀,為發展、壯大工農紅軍,建立和鞏固閩西、贛南中內革命根據地作出了不懈的努力。1929年10月中、下旬,朱雲卿隨朱德奉黨中央命令,率領紅四軍一、二、三縱隊,從福建永定、武平躍進大埔、梅縣、蕉嶺豐順平遠等縣區進行游擊,13天後又突然回師梅城,北上江西尋鄔。紅四軍在興梅一帶活動,前後進行了虎頭砂、松源、新鋪、第一次梅城進攻戰、第二次梅城反擊戰等五次戰鬥,均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在紅四軍的幫助下,極大的推動了地方工農紅軍(紅十一軍)和地方武裝力量的壯大、發展,推動了地方紅色政權的建立,推動了土地政策的宣傳和深入實施。1929年12月下旬,中國共產黨紅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在福建上坑古田召開,朱雲卿參加了會議,他堅決擁護陳毅剛從上海帶回來的中共中央1929年9月28日的來信(即《中共中央給紅軍第四軍前委的指示信》),積極支持毛澤東的正確意見。古田會議后,他積極傳達、貫徹古田會議決議,併到縱隊組織黨委成員學習討論,使紅軍上上下下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得到了整頓,戰鬥力獲得了空前的提高。
1930年6月下旬,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團在福建長汀縣南寨廣場成立,毛澤東任軍團政委,朱德任軍團長,陳毅任軍團政治部主任,朱雲卿任軍團參謀長,8月紅一方面軍在湖南永和成立后,朱雲卿被調任紅一方面軍參謀長兼紅一軍團參謀長、紅四軍參謀長。在這期間,他負責主持起草所部戰役戰鬥計劃,並組織實施。1930年底,蔣介石集結兵力向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了第一次反革命“圍剿”,年僅27歲的朱雲卿,堅決站在毛澤東一邊,抵制立三路線,執行毛澤東提出的“誘敵深入”、“退卻到根據地作戰”的方針,組織部隊行動,團結受“左”傾思想影響的同志。紅軍主力回師到寧都縣黃陂、小布一帶后,紅軍總部設在赤坎村龔家祠,朱雲卿和毛澤東同住一間房,經常和毛澤東、朱德等領導同志一起,掌握敵軍動向,研究我軍兵力配置,部署龍岡戰役。在首戰龍岡前夕,敵情突變。朱雲卿果敢機智,在行軍途中指揮部隊及時投入戰鬥,使紅軍全殲敵張輝瓚師師部和兩個旅。在中央根據地軍民團結戰鬥下,徹底粉碎了蔣介石的第一次反革命“圍剿”。

後世紀念


列入史書

1983年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即將他列入193位對中國革命作出傑出貢獻的軍事人物,載入最權威的《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卷,他不朽的業績,將赫赫彪炳於中國革命的史書中。

故居

故居於1987年11月被梅縣人民政府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朱雲卿故居被重新公布為梅江區文物保護單位。